关于屈原的历史故事有什么故事记载?,战国时期中的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历史真的有这个典故吗?
发布时间:2022-08-26 12:15:02
发布时间:2022-08-26 12:15:02
据《史记•屈原列传》年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左徒(仅次于宰相),进则与王商议国事,出则与诸侯相对应。 他学识渊博、技艺娴熟,了解战国形势和楚国政治,对内奉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举贤授能,讲究法律; 对外实行与秦齐国对抗的外交路线,企图孤立秦,壮大楚国。
他的政治野心和治国纲领曾被楚怀王重视,要求起草变革方案(宪令)。 上官医仍心存嫉妒,在怀王面前诬蔑屈原。 王听谗言,免去屈原左徒职务,让三闫大夫掌管王族三姓(昭、屈、景)事务。
秦王派张仪出使楚国,答应秦国商于之地六百里,千方百计摧毁楚齐联盟。 怀王受了张仪的欺骗,和齐国断绝了关系。 张仪回秦后,否认了在楚国的诺言。 怀王一鼓作气讨伐秦,秦兵大破楚师淹之,占楚汉中之地。 怀王醒悟后,重用屈原使齐国,修复了滇齐关系。
秦指出,楚齐两国害怕再次结盟,派张仪二人楚,重金收买王宠妃郑袖和上官大夫靳尚,破坏了齐楚联盟。 怀王又让张仪回秦。 屈原回到齐国时,问怀王为什么要杀张仪,怀王后悔也不后悔。 十多年来,楚国政治混乱,经济停滞,兵力衰退。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国“武关相遇、重盟”骗去秦国串标,被秦军绑架到咸阳扣留,客死秦国。 王长子一段时间襄王继位后,更加愚蠢了。 屈原被逐出江南沅、湘流域。
他离开故乡,埋头于国事。 《哀郢》年,“鸟飞回家乡,狐狸死后必上吊。 明明是相信我的罪孽才驱逐出去的,为什么白天黑夜都忘了呢! 他听到秦将以白起攻占楚国郝都、焚毁夷陵的消息后,哀恸不已,五月五日,怀石沉入沅罗江。
氏璧应该是真的,但“卞和献玉”的故事却未必如此。 卞和献玉的故事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年,大概是楚人和先生在楚山中发现玉璞,急忙向楚励王献上的意思吧。 楚励王请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 于是,楚励王以为和氏欺骗自己,砍了他的左脚。 楚励王死后,楚武王继位。 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