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翡翠有什么文化价值你好,很乐意为你解答。翡翠的价值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中国人普遍接受的装饰品。咱们中国人喜欢玉石,而翡翠是玉石中的上品,澄澈通灵,相关史料显示从清朝中期开始就深受人们喜欢。其二是收藏...下面是翡翠有什么文化价值(翡翠等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的详细诠释。
一、翡翠有什么文化价值
你好,很乐意为你解答。翡翠的价值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中国人普遍接受的装饰品。咱们中国人喜欢玉石,而翡翠是玉石中的上品,澄澈通灵,相关史料显示从清朝中期开始就深受人们喜欢。其二是收藏价值。敬乱翡翠的形成条件苛刻,目前全世界能够出产宝石级玉石的地方只有缅甸,而帝王绿级别的翡翠则是百万分之一,其珍贵价值可想而知。其三是保健价值。中国传统医学长期临床验证了玉石的保健功效,现代医学也认为玉石,尤其是翡翠中所含的诸多微量元素有益于人体。让稿纯其四是文化价值。这也是最为传统中国人所看中的。中国人认为君子温润如玉,因而玉石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会有越坦咐来越多的人认同翡翠的文化内涵。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二、翡翠等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我晕,这是个很庞大的信息量,目前主流的大概几十种,不常用的估计近千种都有。以下为常见的翡翠玉雕寓意:第一类人物观音: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笑佛:笑佛的宽容、大度、可促使自己平心静气,豁达心胸,静观世事起伏,笑看风起云涌,是解脱烦恼的化身。佛亦保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财神:财神是传说中给人带来财运的一位神仙,佩带翡翠财神,财源滚滚来。罗汉:罗汉乃金刚不破之身,能奉凶化吉。寿星:寿星公即南极仙翁;福、禄、寿三星之一。渔翁:是传说中一位捕鱼的仙翁,每下一网,皆大丰收。佩带翡翠渔翁,生意兴旺,连连得利。渔翁得利:寓意福祥吉利。童子:童子天真活拔,逗人喜爱;有送财童子,欢喜童子,如意童子,麒麟送童子。刘海:与铜钱或蟾一起寓意刘海戏金蟾步步得金钱;或叫仙童献宝。钟馗:扬善驱邪,降除一切妖魔鬼怪,常有钟馗捉鬼的造型。关公:关羽是最重义气和信用,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女娲:民间传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后羿:民间传说后羿射日,后羿张弓射箭,挽救众生。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时用八仙持的神物法器寓意八仙或八宝。八种法器是葫芦、扇子、鱼鼓、花篮、阴阳板、横笛、荷花、宝剑。天使:是侍奉神的灵,神差遣来帮助需要拯救的人,传达神的意旨,是神在地上的发言人。第二类植物梅:梅花冰肌玉骨,凌寒留香,令人意志奋发,也是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和喜鹊在一起寓意喜上眉梢;松竹梅一起寓意岁寒三友。兰: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洁、贤德、俊雅之类的象征,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竹:平安竹、富贵竹、竹报平安;竹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四时常茂,寓蓬勃向上,志高万丈,步步高升。也是“君子”美誉。菊:吉祥、长寿,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与松一起寓意松菊延年。松:长寿的代表,寿比南山不老松。寿桃:王母娘娘的仙桃,食之能长命百岁。桃是长寿果,佩带能长寿,生活甜甜密密。葫芦:寓意福禄,雕葫芦和小兽(寿)为福禄寿的意思。葫芦-魔力。豆角:四季发财豆或四季平安豆;也称福豆。荔枝:利市大开。佛手:福寿之意,也叫招财手。百合:百合与柿子在一起寓意百事如意。麦穗:岁岁平安。荷莲:佛座亦称莲座,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清廉不妖,把莲寓为君子。与梅花一起寓意和和美美;和鲤鱼一起寓意连年有余;和桂花一起连生贵子;一对莲蓬寓意并蒂同心。柿子:事事如意,事事如意,百事大吉。
翡翠寿桃,一般具有两重寓意,桃子,寓意甜甜蜜蜜。圆鼓硕大的桃子称为寿桃,寓意益寿延年。组合在一起就是,生活甜蜜,长命百岁!
缘之源那边有说明的,寓意着翠绿如意,希望能采纳!
三、翡翠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用处
翡翠颜色美丽典雅,深深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典灵韵的象征,巧妙别致之间给人的是一倒话候身参端立办种难忘的美,是一种来自文化深处的柔和气息,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美丽的沉积。古老相传,翡翠是仙女精灵的化身,被人称为“翡翠娘娘”。据说翡翠仙女下凡后,生在风景秀美的我国云南大理的一求范重丝油个中医世家,天生丽质,乐施于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缅甸王子被她那美丽的容貌迷住了,于是用重金聘娶翡翠仙女。自从翡翠仙女嫁给了缅甸王子成为“翡翠娘娘”后,她为缅甸的穷苦劳动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为他们驱魔治病解除痛苦,还经常教穷人唱歌、跳舞。然而,“翡翠娘娘”的所作所为却违反了当时缅甸的皇家礼教。国王非常震怒,将“翡翠娘娘”贬到缅甸北部密支那山区。“翡翠娘娘”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那里的高山语收大川,走到哪里就为哪里的穷人问医治病。后来“翡翠娘娘”病逝在密支那,她的灵民策甲最抓魂化作了美丽的玉石之王“翡翠”。于是,在缅甸北体初管灯远获行气部山区,凡是“翡翠娘娘”生前到过的高山大川都留下了美丽的翡翠宝石。翡翠之美在于晶莹剔透中的灵秀,在于满目翠绿中的生机,在于水波浩渺中爱每距派约的润泽,在于洁净无瑕中的纯美,在于含蓄内敛中的气质,在于品德操行中的延纸微菜白土常策风骨,在于含英咀华中的精髓,美自天然,脱胎精工,灵韵具在,万世和谐。翡翠宝石通常被用来制作女子的手镯。手镯的雏形始于新石器时代,第一功效是武器,然后才有装饰作用。东周战国时期的手镯于后世手镯区别不大,称为“环”或“瑗”,汉代为“条脱”或“跳脱”,至明代初年仍有人使用这个协名字,“手镯”一词是明代才出现的。在我国古代,玉乃是国之重器,祭天的玉璧、祀地的玉琮、礼天地四方的圭、璋、琥、璜都有严格的规定。玉玺则是国家和王权之象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至清朝。汉代佩玉中有驱邪三宝,即玉翁仲、玉刚卯、区施律击动省裂玉司南佩,传世品多有出现。汉代七阻增层场能翡翠中“宜子孙”铭文玉璧、圆雕玉辟邪等作品,都是祥瑞翡翠。唐宋时期翡翠某些初露端倪的吉祥图案部校备查大,尤其是玉雕童子和花鸟图案的广泛出现,为以后吉祥类玉雕的盛行铺垫了基础。辽、金、元时期各地出土的各种龟莲题材的玉雕制品就是雕龟于莲叶之上。在明代,尤其是后期,在翡翠雕琢上,往往采用一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纹饰。清代翡翠吉祥图案有仙人、佛像、动物、植物,有的还点缀着禄、寿福、吉祥、双喜等文字。清代翡翠中吉祥类图案的大量出现、流行,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社准临案县鱼选会人们希望借助于翡翠来祝福他人、保佑自身、向往与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态。至清代,翡翠大量应用,生产了许多的翡翠珍品。如绿翡翠珠链,粒径0.11厘米至0.15厘米,长49.5厘米,翠色纯正,珠粒圆润饱满,十分珍贵。尤其少见的黄翡翠项链,粒径0.76厘米至1.18厘米,链长73.5厘米,蛋黄色纯正,珠粒圆润饱满。还有翡翠双股珠链,共用翡翠珠108枚,枚径0.76厘米至0.省新脸请但94厘米,一股长45.7厘米,一股长50.8厘米,颜色鲜艳,翠质均匀细腻,颗粒圆润饱满,十分珍贵。稍大型的器件如清翡翠观音立像,高17厘米,整体翠色浓艳,翠质细腻温润,雕工精美,观音菩萨面部生动自然,衣褶飘逸,栩栩如士露项生,安然慈祥,殊为珍贵。还有翡翠送子观音像。“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送子观音”很受我国妇女喜月行书价爱,人们认为,妇女只要摸摸这尊塑像,或是口中诵念和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据说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50岁,还没有儿女为已给氧刚另文。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间,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易免额慢消载末衡向触图对他说:你如果真想要个儿子,一定要诚心念诵《观世音经》。孙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议,每天念经烧香,供奉观音。过了一段日子,他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你不久就会有一个大胖儿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个胖乎乎的男孩。清翡翠雕佛坐像,高32厘米。颜色温润通透,翠质均匀细腻,通体硕大完美,坐佛两耳垂肩,双手合十盘腿而坐,整体庄严肃穆,十分珍贵。比较高大的是一尊清翡翠关公雕像,高约1.22米,重约110千克,带底座,右手持雕龙大刀。人物头戴头盔,左手托长须,身披战袍铠甲,脚蹬长靴,眼睛微闭下视,神情威严。这件雕像的材质在灯光下肉眼观察,可看出质地细腻、结构颗粒紧密、颜色柔和、石纹明显,轻微撞击,声音清脆悦耳,明显区别于其他石质,通身白中泛青,接近糯米种,腿部还漂有淡淡的紫罗兰花,可以说是开门的翡翠料。这件翡翠作品雕工十分考究细腻,通体浮雕散落的云朵、头盔、铠甲雕刻得细致入微,战袍的褶皱也十分自然合理。一把胡须丝丝入微,肉眼看十分清晰均匀。关公的左臂肩膀处还有精细的兽面浮雕,右臂所持长刀刀身雕有龙和日,显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都是古代优秀老工匠才能完成的。关公神情威严,双眼下视,似睁似闭,相当传神,属于清代关公的造型。另外,翡翠还大量应用于带扣等实用并精美装饰两用的物品中。如清乾隆雕螭龙带扣,长5.1厘米,此件翡翠质地细腻,雕工精细,造型高古。翡翠雕带扣较为少见,如此质地的翡翠带扣在清代也当属稀有之物。金黄色的老翡翠相当罕见,清代中期老翡翠金黄色螭龙带扣,长5.7厘米,宽3.3厘米,最厚1.9厘米,雕工一流,螭龙盘转有力,栩栩如生。通体宝光四溢,非常漂亮,整体打磨仔细,已看不到砣痕。其他还有江苏省常州茶山发现的清代翡翠玉翎管,长6.5厘米,直径1.4厘米,孔径0.8厘米,翠绿、灰白相间,有光泽。圆柱形,中空,上端有宽柄,柄上钻一透孔。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带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清朝的官帽,在顶珠下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作一眼。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驸,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驸,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10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如清代神童翠玉翎管,翎管长3.8厘米,是普通翎管的一半。翠玉翎管基本为整体满深绿翠,有小点的白地,质地坚硬,雕琢精细,光滑,具玻璃质感。但有一面有较重的腐蚀,手感不平。神童翎管与名声显赫文武高官顶戴的翎管比较,数量极其稀少。清代翡翠狮纽印章,上面有一尊狮子纽,带提油。下面的翠印还带点红翡,寓意好,印章高2.6厘米,宽度1.7厘米,厚度0.9厘米。翡翠不仅用于当时的器物,还应用于仿古代青铜器型中。如清翡翠双耳盖鼎,高13.8厘米,颜色浓艳,翠质细腻,工艺精细,整体厚重敦实,尤为珍贵。类似的还有翡翠瓜果方壶摆件,高25.5厘米,颜色浓淡相宜,翠色润透,雕刻精细,整体生意盎然,较为难得。瓜果还可以单独成为有吉祥寓意的摆件,如清翡翠雕瓜果福禄寿摆件,高13厘米,翡翠大料为材,局部呈红翡,大面积现绿色。镂空圆雕,中有黄瓜、萝卜、寿桃等瓜果。边有饰铜钱一串。瓜藤蔓蔓,枝叶茂盛,还有小花朵朵点缀。黄瓜别名胡瓜,有福禄寓意,寿桃寓意长寿,铜钱串是财的象征,三者合一,福禄寿三全。是为吉祥如意之物。原配紫檀松石座,镂雕精致。而富有寓意的如“五子登科”翡翠摆件,五子登科也称“五子连科”,《三字经》中记载: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后来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翡翠摆件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五代时的蓟州渔阳人窦禹钧年过而立尚无子,一日梦见祖父对他讲,必须修德而从天命。自此,窦禹钧节俭生活,用积蓄在家乡兴办义学,大行善事。以后,他接连喜得5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窦父秉承家学,教子有方,儿子们也勤勉饱读,相继在科举中取得佳绩,为官朝中,是为“五子登科”,在渔阳古城传为佳话。清代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珍爱玉器与历代帝王相比是空前绝后的,并特别喜欢翡翠,将它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她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多达足以装满3000个檀香木箱。慈禧太后喜爱翡翠为当时的满汉官员所知晓,于是纷纷进贡献宝来博取她的赏识。太后对翡翠的偏爱超过对高品质的钻石的喜爱,有两件事可以说明:第一件事,慈禧太后是个地道的翡翠迷,曾有个外国使者向她献上一枚大钻石。她慢条斯理地瞟了一眼,挥挥手道:“边儿去。”她不稀罕喷着火彩的钻石,反而看上另一个人向她进献的小件翡翠,“好东西,大大有赏!”给了他价值不菲的赏赐。第二件事,恭亲王奕砢退出军机之前,叔嫂因国事而争论产生不快。恭王新得一枚祖母绿色翡翠扳指,整天戴在手上,摩挲把玩。没几天,慈禧召见恭王,看见他手上戴着一汪水般的翡翠扳指,便让摘下来瞧瞧。谁知慈禧拿过来一面摩挲一面夸好,颇似爱不释手的样子,一边问话,顺手就搁在龙书案上了。恭王一看扳指既然归还无望,只好故作大方,贡奉给她了。慈禧太后的头饰,全由翡翠及珍珠镶嵌而成,制作精巧,每一枚翡翠或珍珠都能单独活动;手腕上戴翡翠镯;手指上戴10厘米长的翡翠扳指,尤其她还有一枚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照翠料的色彩形态,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黄瓜形戒饰。甚至,慈禧的膳具是玉碗、玉筷、玉勺、玉盘。慈禧太后拥有13套金钟、13套玉钟,作为皇宫乐队的主要乐器。玉钟悬挂于2.67米高,1米宽的雕刻精巧的钟架上。1873年,慈禧太后开始给自己选“万年吉地”,兴建陵墓。陵址选好后,她就将手腕上的翡翠手串儿,扔进地宫当“镇陵之宝”。慈禧太后在死后仍以翡翠珠宝为伴。在李莲英的《爱月轩笔记》里散乱地记述了慈禧入殓时的所见所闻:“老佛爷”身穿金丝福字上衣,平金团寿缎褂,外罩串珠彩绣长袍;头戴珍珠串成的凤冠,上面最大一枚如同鸡卵,重约4两;胸前佩戴着两挂朝珠和各种各样的饰品,用珍珠800枚、宝石35枚;腰间系串珠丝带,共计9条;手腕佩饰一副钻石镶嵌的手镯,由一朵大菊花和6朵小梅花连成,精致无比;脚蹬一双金丝彩绣串珠荷花履……口中还含着一枚罕见的大夜明珠。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了3层绣花褥子和一层珍珠,厚约33厘米。第一层是金丝串珠锦褥,面上镶着大珍珠12604枚、红蓝宝石85枚、祖母绿两枚、碧玺和白玉203枚;第二层是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撒着珍珠2400枚;第三层是绣佛串珠薄褥,用了珍珠1320枚;头上安放一片碧绿欲滴的翡翠荷叶,重22两。脚下放着一朵粉红色玛瑙大莲花,重36两。尸体入棺后,其头枕黄绫芙蓉枕,身盖各色珍珠堆绣的大朵牡丹花衾被;身旁摆放着金、玉、宝石、翡翠雕琢的佛爷各27尊;腿左右两侧各有翡翠西瓜一只、甜瓜两对、翡翠白菜两棵,宝石制成的桃、杏、李、枣200多枚。白菜上面伏着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叶旁落着两只黄蜂。尸体左侧放一枝翡翠莲藕,3节白藕上雕着天然的灰色泥土,节处有叶片生出新绿,一朵莲花开放正浓。尸体右侧,竖放一棵玉雕红珊瑚树,上面缠绕青根、绿叶、红果的盘桃一只,树梢落一只翠色小鸟。另外,棺中还有玉石骏马、十八罗汉等700余件。棺内的空隙,填充了4升珍珠和2200枚红宝石、蓝宝石。入殓后,尸体再覆盖一床织缀着820枚珍珠的捻金陀罗尼经……
四、翡翠是什么时代进入中国什么时代在中国流行
在中国云南省腾冲地区,曾多次发现用翡翠玉料磨制的很原始的玉器。如1987年,在云南保山地区龙陵县出土了三把玉斧,经鉴定,材质为翡翠;再经考古学测试,为远古时期的文物。目前谈论翡翠历史比较系统、资料较为丰富的文章是杨希林先生所撰写的《翡翠简史》一文,杨希林先生经好孝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出土的汉唐等时期的翡翠,其原石应为日本所产,经高丽(朝鲜)运人中国,而不是缅甸出产的翡翠。但至少在唐代以前,商品级的硬玉矿物在中国很少见,也还未获得翡翠的美称,如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南郊,唐代玢王府旧址地窖发现的出土文物中有翡翠六颗,但其名称却与其他玉石一道题记为“颇黎十六”
。显然,当时人们还未将硬玉矿物定名为翡翠,当时流人中国的翡翠除产自日本外,还有可能来自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一带。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
,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滇游日记》中已明确记载有在腾冲、保山两地加工、经营翡翠(后来才称为翡翠)的消息,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腾冲的翡翠加工业和翡翠商贸活动已经达到了繁荣的程度;清乾隆时期的大学士,纪昀
(1724-1805)
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记载:“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如蓝田,乾黄强名之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出真玉上矣.…盖相去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百年乎!”从徐霞客在永昌府(今云南保山、腾冲一带)加工“翠生石”(翡翠)时(1639)
,至纪碧誉昀幼时(1734年左右)的近百年间,翡翠仍未被内地认为是价值较高的“真玉”
,其消费群体很小,价格也很低。所以,皇室、贵族当然不屑使用价格低的玉石自贬身价。因此不能因十三陵中没有翡翠,就断定当时在民间也没有发现和使用翡翠。
根据史料及考证,从周朝至明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1644年)
,中国民间已有翡翠玉器及饰品,但数量极少,未受到起码的重视,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软玉(和阗玉)文化最辉煌的时代。软玉,尤其是软玉中的白玉,在使用上占有主导地位——我们从故宫博物馆所藏的玉件珍品中可以看出这一现象,这一时期的玉件多为各种软玉制作的雕件。即使到了明代,翡翠也未被重视。
清代康熙以后,缅甸国王常将翡翠饰品作为贡品,向中国皇帝进贡,历史上著名的“翡翠之路”得到了拓展,康熙之后,由于乾隆皇帝对玉有着特殊的友慧稿爱好,使得大量的翡翠进入皇亲国戚阶层,翡翠业迅速地兴旺了起来,翡翠逐渐流人中国上层社会,为统治阶级所注重,尤其在清末,翡翠受到慈禧的特别偏爱,其身价陡然上升。史料记载,曾有一外国进贡者向慈禧献上一颗大钻石,她不接受,反而欢迎送给她小件翡翠的人。在慈禧的殉葬品中,有翡翠西瓜两个,绿皮红瓤,黑子白丝,估价值白银500万两;翡翠甜瓜4个,形象神似,估价值白银600万两;翡翠荷叶1件,叶上布满绿筋,估价值白银285万两;翡翠白菜2棵,生动逼真,令人叫绝:菜心上有两只满绿的蝈蝈,绿叶旁有两只黄色的马蜂,均为一块玉料制成,估价值白银1000万两。另外还有许多翡翠制品。
1928年慈禧墓为军阀孙殿英所盗,致使这批翡翠珍宝大量流人外国。从史料中及这些史实可以看出,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翡翠在中国王文化及玉贸易中的地位已超过了白玉和其他玉石。
总之,翡翠制品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就已流人中国西南边陲,但数量极少;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中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