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申乐
发布时间:2022-05-16 07:51:01
发布时间:2022-05-16 07:51:01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海派玉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派玉雕大师、高级技师。
1976年在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学习传统玉雕炉瓶的制作,历时三年半,掌握了炉瓶制作的基本要领及制作表现手法。1979年从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毕业后,在上海玉雕厂炉瓶车间工作实践达六年之久,历年被评为质量标兵及上海市优秀新工人,并提前晋级。1985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以优异成绩被上海东华大学(原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服装系录取。在校学习期间,于1986年“上海市工艺美术之夜”推出个人服装设计专场,在百套蜡染服装面料上创造性地采用了传统青铜纹样,使人耳目一新,开创了工艺品传统纹样时尚化的先例。2005年-至今成立上海乐玉坊玉雕工作室。
传承谱系
第一代:刘纪松、周寿海
第二代:陈申乐
第三代:陈军、王哲通
艺术风格
擅长海派风格的炉瓶器皿创作,作品继承了前辈大师的创作风格,以稳重典雅的造型、古朴精美的纹饰、富有浓厚青铜器趣味的器形见长。创作中融入了个人的美学修为及符合时代特征的审美取向,总结下来有四点:
精──器形规整,精雕细琢,打造出器皿陈设类物件的雄浑气势及历朝历代皇家专用器具的独有霸气。创作中注重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并将现时代新新人类的开拓精神,与传统器形融为一体,在作品中力求“精、气、神”的灵性表达。
巧──善待材料,巧妙构思,在设计中体现“海纳”精神。巧用料色,大胆创意,对传统题材加以提炼、转化和创新。深化理解雕琢工艺,传承发扬传统技艺,灵活运用和变幻,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深度,传承延续古老的寓意与体现时代感并存。
蕴──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造型严谨,古朴庄严,将泰汉时期青铜器形加以演变,神化,变幻,结构严谨而不失新颖,细节刻画传神且韵味悠远,纹样变化又充满灵气,制作技艺娴熟,使作品古蕴悠长,新意盎然。
绝──设计思维大胆,敢于挑战极限,看似规矩传统的炉瓶器皿,无不蕴含细节处理的玄妙,追求一种“绝处逢生”的惊险。工艺制作手法也常有突破传统的绝妙精细,将传统的**文化与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巧妙融汇,于玉器创作中再现炉瓶器皿的时代霸气。
艺术年表
1986年作品《大千世界》荣获**玉器百花奖银奖
2010年作品《羊尊》荣获**玉石雕神工奖金奖
2011年作品《象瓶》荣获**玉器百花奖银奖
2011年作品《百圈炉》荣获**上海玉龙奖最佳工艺奖
2011年作品《罍》荣获**玉石雕神工奖金奖
2012年作品《三足炉》荣获**玉石雕神工奖金奖
2013年作品《竹节熏炉》荣获**玉石雕神工奖金奖
2014年作品《端炉》荣获**玉石雕神工奖银奖
2015年作品《吉祥如意》荣获**玉石雕神工奖金奖
海派玉雕大师、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