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民
发布时间:2022-05-16 01:10:02
发布时间:2022-05-16 01:10:02
陈志民,1966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毕业于汕头大学工艺美术系。雕刻师、设计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亚洲玉雕大师、河南省玉雕大师、绿松石非遗雕刻传承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玉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业内人士和藏家爱好者好评,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
1993年,陈志民成立“紫珑玉雕工作室”,2003年在河南省石佛寺玉雕生产基地创办“紫珑玉雕”和田玉工艺厂”、2015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创办“紫珑门”绿松石工艺美术设计中心。1989年-1993年间,他在香港宝达行任职总设计师”雕刻部车间主任之职。陈志民设计制作欧美客户订单,开发创新各种工艺品、首饰品,他的作品《雄鹰》获“百花奖金奖”《鹦鹉》获最佳创意奖。
1993年-2002年间,陈志民从事翡翠玉雕首饰设计制作,在香港“昌华玉雕厂”进修玉雕技能,师承“牙雕大师刘昌华”从事人物花鸟作品制作。他师承“巧色翡翠雕刻大师黄鸿”从事吉祥件、仿古明清玉石雕件设计制作。作品《济公活佛》、《八仙过海》获银奖;《福禄寿三星》、《关公》获最佳创意奖。
2003年-2014年间,陈志民在河南省石佛寺从事和田玉设计,十年间收徒四百多人,教学学习玉雕雕刻技能。改变了当时河南省玉雕工粗形象,在创办地“魏湾村”教学慢慢让一个贫困村走向致富之路。开发方面融入欧首饰风格和翡翠雕刻精华,让和田玉产品和市场接轨,赢得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陈志民孜孜不倦得传承玉雕文化,他直言传承工匠精神是他的本心,现任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绿松石产业学院”客座教授。他与校企合作开创型教学模式,培养绿松石产业产品设计开发人才,打造了十堰第四张名片。
巧雕能够充分利用玉石的结构、色彩等特征,将主观的人文构思和创意在玉石上表现出来,并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因此,巧雕的玉作是人类的灵感和大自然的结合体,极富艺术性和人文价值。
时至今日,巧雕依然是陈志民最擅长的一项。巧雕艺术,巧雕,又称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的颜色、皮色,使之融合到创作题材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种技法。玉石巧色雕刻技艺,是利用原料的自然形态、质地、色彩与石交流,因材施艺、因色取俏的雕刻技艺。陈志民认为巧色作品奇巧灵动,可以将雕刻家的思想、情怀、人文融于玉石之中,是人文理念与自然材质的和谐结合。
在雕刻过程中,巧色不但要用得巧,而且要用的绝。每一块本色的玉石上,都有它独到的天然情趣。对它的创作只能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按材施艺”。陈志民在这方面非常看重,往往在设计中能够巧妙融入自己想法与创意。代表作品《宝宝佛》把这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宝宝佛》是一种全新演绎,陈志民巧用原石颜色,雕刻出这件童趣作品。佛家修行讲究明心见性,孩童之心,至纯至真,柔静无欲,非孩童莫属。
“宝宝佛”以宝宝的天真心境、觉者的睿智状态完美示现,兼具佛法慈悲与赤子天真,将佛的形象变得可爱稚嫩。宝宝佛其形象与神情直击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激发人天真烂漫的天性。更契合当下人们观心自省,以单纯应对世界的复杂与诱惑的精神追求。它给人视觉上和精神上带来双重美的享受,不忘初心,拥抱内在,貌似成熟的我们配上宝宝佛,正是在表达生命原本的纯真。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块材料天然的色彩、自然造型、纹理、甚至是瑕点,都可成为雕刻者灵感的来源。在巧雕这条路上,陈志民一直不断拓宽自己的道路。他围绕着一路纹理、一抹色彩,饱含热情、耐着寂寞,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琢一雕中,励志不断雕出撼动人心的作品。
主要成果
2005年获河南省“十大新星”称号。2006年获“河南省玉雕大师”称号,同年荣获“亚洲玉雕大师”称号。代表作《事事如意》获百花奖银奖;《五子运财》获“最佳创意奖”;《大漠驼铃》获铜奖。
2017年荣获“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国际职业规划鉴定中心评选)。2018年受聘“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在场地建设,设备,完善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为社会培养绿松石产业链人才。
2019年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技能人才库”评办“绿松石非遗雕刻传承师”。
1988年毕业于广东汕头大学工艺美术设计系,曾任香港“宝达”珠宝玉器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现任“紫珑”玉雕玉作室总设计师。
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创作新星”,并成为“**白玉协会”会员;1997年荣获“河南省玉雕高级工艺师”职称,同年加入河南省珠宝玉石行业协会。
镇平玉雕的发民前景,陈志民认为:玉雕创作不能只是模仿,更重要的是设计创意。一块玉料,并不是根据你擅长制作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根据玉石的材质、色 彩来有方向的创意,将玉的观赏、收藏价值提升到最大限度。镇平作为国内最大的玉雕产业基地,应该是百花吐蕊,竞相争艳,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立足/向国际进 军。镇平在玉雕事业发展上是非常有潜力的,然而这些潜力要靠镇平玉雕界的精英人士共同发掘、提升,陈志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为镇平玉雕界培养出更多的有志 之士、精英人才。
对于钱和物,陈志民认为:“钱以安身立命即可,人享受的是一个过程。做事业的过程、培养玉雕人才的过程、艺术创作的过程、生活感悟的过程、人生积累的过程、社会奉献的过程”
陈志民内心只有美玉,外脱世俗,自然气质华贵。做出来的玉便有了性情,有了品格,更有了无价的价值。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陈志民我们可以说“心有美玉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