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玉器
![关于玉器](/d/file/pic/202209/13/a51216ff4e1b79c2.jpg)
玉石的形成条件极其特殊和复杂。 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泥浆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向地球表面,冷却后变成坚硬的石头。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元素慢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和宝石,其形成时间离我们非常远。
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英国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对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据考证,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 距今8000年的辽宁察合台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石块。 在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玉珠、玉管、玉块等。 玉器的起源,应该说比它更早,但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用那些坚硬美丽的石头制造武器和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头里的美——玉石,耐心思考,把玉石变成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实用品。
过去中国把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仪的象征。 黄帝曾以玉分赐给部落领袖,作为享受权力的标志。 此后,商周期间,玉石成为礼天把地的礼器。 周代重玉之风极为盛行,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会时只使用铜器。 春秋战国祟尚“君子以玉为德”、“君子无故,玉不自身”的说教。 到了西汉,玉器被称为“辟邪厌胜”。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玉器已被视为以观赏为主的艺术品。 在中国,从古墓中出土的殉葬品中,发现了很多玉石装饰品和礼仪用具。 目前,我国各地博物馆常见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炉、玉熏、玉鼎、玉杯、玉爵、玉杯等。 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一代留下的玉器多如星星,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传世珍品就有两万多件。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了大型玉器。 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现存的大玉瓮——渑山大玉海,宛如一个大浴缸,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时的器皿,可盛酒三千多升。 玉瓮重3吨半,最大周长493厘米,高70厘米,瓮洞深55厘米。 玉瓮呈椭圆形,四周刻有云涛、蚊龙、海马等,造型美观,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造型最大的传世玉器。
北京故宫珍宝馆陈列着18世纪清代乾隆时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 它是以宋人画的《大禹治水图》为基础雕刻而成,这座高2.4米、宽约1米的玉雕,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为洪水奋战的情景。 据史料记载,这枚大玉石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地区,重5吨多,历时3年,行程4000多公里运往北京。 之后,长年被雕刻在这个稀世国宝上。
中国有四大名玉:新疆白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湖北绿石。 特别是硬玉翡翠,被誉为“玉之王”。 翡翠非常珍贵,过去多为帝王和豪富所占有。 俗话说“金有宝珠”,或者说“玉有宝珠”。 据说秦昭王曾经在15座城堡里更换了宝贵的和氏壁。 玉石如此珍贵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一,很少见。 以稀为贵。 玉石的形成在地坛下要经历漫长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玛瑙、青金等更为罕见。 中国古代采珠人骑着耗牛翻山越岭去山里找玉石,靠着牲口的四蹄踩着露头或露头的玉石进行采集。 有一次玉石顺山水,冰川冲向下游,途中被人捧走。 据记载,以前在新疆和田采集玉石,曾用女人的植株放入水中捞取。 古人认为玉是阳精,须阴森称之,玉才不失。 否则,很难得到美玉。 后来,玉石越来越少了,于是开始挖山挖矿,攻山采玉。 要取得好球是极其不容易的。
其二,硬。 玉石大致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 硬玉质致密强韧,硬度相当大。 假设金刚石的硬度为10度,则最硬的球像翡翠一样可以达到8度、9度。 一般来说,硬度在6度以上的东西叫做硬玉。 只有金刚砂和金刚石粉的道具能磨硬球,再硬的钢刀等也没用。 硬珠子被认为是可以变成玉器的,半透明,柔软干净,晶莹美丽,内眼分辨不出矿物颗粒。 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是软玉。 软玉质地柔软,韧性好,一般可以用刀划线,所以价值很低。
其三,颜色很美。 传说凤凰生活的地方,都有美玉。 玉石具有丰富的天然颜色,白如羊脂、红如鸡血、绿如碧海……常见的有白钻石、绿宝石、蓝宝石、变光石等,可加工成戒指、耳环等玉器,不褪色、不变质,坚固耐用玉中,有一种占据了被称为“巧色”的几种颜色。 即使有玉质不纯的东西,经过一番功夫,也能将瑕疵转化为优点,将瑕疵刻在花上的小虫或树上的松鼠身上,美得令人着迷。
中国民间有“磨玉,不成器”的说法。 古人最初使用石头和骨头等工具,以沙粒和水为介质来思考玉石。 很费工夫。 之后,以铁、铜为圆盘,借助金刚砂或金刚石粉的介质,加速玉器的雕刻。 目前中国各地都有玉雕工厂。 玉雕从过去的人工操作逐渐走向半机械和电气化,虽然生产率提高了,但天然玉石的材料越来越少,所以玉器的价格仍然很昂贵。
一.玉雕
艺术与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人类对天然宝玉石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则整个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啻之西方国家共认为并赞誉:中国是世界“东方宝玉石之乡”,又称中国的玉雕精湛艺术,是西方国家难以媲美的“东方艺术”。
翻开中国宝玉石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绚丽多彩、万姿千态的玉雕艺术,成为画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讴歌的主旋律。
自夏代始,玉器雕刻艺术象花园中的花朵,绽开了初放蓓蕾。夏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也是从石器时代向铜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夏代的宝玉石业既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传统,同时又向前开拓和发展,亦重配饰、亦重实用,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继之商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社会上已形成独立的宝玉石业。包括首饰业、玉雕业、石雕业,这是中国文明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尤其石雕工艺及玉器雕刻工艺,经历了一次工具改革。从艺术视觉而论,殷商石器雕刻、玉器雕刻,已形成比较完美的工艺品。她具有生动的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美学特点。
商灭周兴之后,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和鼎盛时期,在宝玉石雕刻艺术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雕刻制作各种佩饰品以美化人身,成为西周时期宝玉石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春秋战国两个时代,中国的宝玉石专家和学者们,称其为“两个极有历史特色的不同时期”。在宝玉石雕刻艺术的生产方面,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这两个时期,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下篱巴人,开始在制玉、赏玉、玩玉、佩玉方面形成了浓厚的世风和热潮。当代的帝王将相,因为爱玉、崇玉,便对玉进行垄断性的霸占。为了限制人们对玉的佩饰,规定了严格的律法。随着世风的演化,并将“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宝玉石成为了“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玉器雕刻制品在中国宝玉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地位,加工工艺技术和艺术的审美升华,揭开了宝玉石业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为后世宝玉石业的发展和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和牢固的基础。
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继汉、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代历朝在宝玉石方面,均先后继承了前代的余业,并力图有所创新。伴随着各个朝代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玉器的雕刻制作工艺越来越考究,工艺水平越来越提高,花色品种越来越多样化:玉器佩饰及日常应用越来越制度化、严肃化、艺术化、商品化。玉器雕刻便成为东方艺术典型的代表和象征。
玉的种类太多,鉴别方法各不一样。现在的国内市场相对翡翠饰品出售的较多,翡翠也是一种硬玉,我就针对翡翠和您简略的说说。
听声音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玉的成色,"玉不琢,不成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这些古语说的道理都是好的材料仅仅是制作玉器的基础,它的价值是要以人工设计雕琢后才能最终体现的。玉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玉器档次的重要因素,好的玉器应该在用好的玉料的前提下,构图精美和谐,工艺精雕细刻,抚之有温润脂滑之感。另外,玉作的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造型的独到,往往又能左右玉器的价值。
玉(Jade)这个名称本身与医学有关,源自西班牙语。玉石中含有硒、锌、铜、钴、锰等许多微量元素,佩戴在身上,与人体长期接触,这些有益元素逐步会被人体吸收,使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得到补充,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另外,玉石还具有稳定情绪、增强人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功效。
中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在《尚书》、《山海经》、《禹贡》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就以玉分赐给部族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象征。许多帝王的"传国玉玺"也都是用玉刻制的。历史上"和氏璧"的故事,就是和国古代崇玉精神的文化体现。
玉器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深远,有人还将中国历史上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专门划分出一个玉器时代,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在数千的文明史中,一种物质文化能漫延千年,至今没有中断的,除了陶瓷,恐怕就是玉器了。
中国玉石的产地和品种很多,新疆有"和田玉"、"伊犁玉""美酒玉",广东有"信宜玉"(又称"南玉"),辽宁有"岫岩玉",山东有"山东玉",陕西有"玉川玉",河南有"密玉"等
在我国最优质的玉应属新疆和田的"羊脂玉",它的颜色洁白,质地细腻,结构致密,坚而不脆。中国民间认为佩戴玉器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达到健身效果,还有"如意、长寿、平安、吉祥"之寓意。
翡翠因华贵深沉稳重的品格,以其无以替代的优势,赢得了玉石之王的美称。它的优劣应从颜色、透明度、形状和杂质这四方面来看。
颜色----颜色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环节,颜色要浓艳并且均匀,必须色正。
透明度----好的翡翠透明度好,质地细润,翠绿和深绿均具有透明感,如清澈的泉水,并赋有光泽,水份好。
形状----翡翠的形状、大小、厚度应适宜,磨工粗细均匀。
杂质----质地是否干净,是否含有杂质决定了翡翠的优劣,翡翠中应无黑点、斑点、无裂纹、无花痕。
2.玉石赏鉴
![玉石赏鉴](/d/file/pic/202209/13/fd21fe358c3b6ea3.jpg)
送你一个网址:中华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