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玉有什么特点,那些巴蜀文化的玉石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呢?
发布时间:2022-09-15 19:00:01
发布时间:2022-09-15 19:00:01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最突出的特点是讲究神似,大部分用熟练的线条勾勒,用精湛的粉碎技术生动展现动物形象,具有古朴有力的神韵。 红山文化玉器赤身裸体,动物形象注重整体造型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知识扩展:
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是我国北方地区比较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彩陶与旧石器并存,拥有大量玉器和祭坛、神庙、积石冢等大型礼制建筑。 红山文化玉器从小型装饰品到大型祭祀礼仪器,用途广泛,可以说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红山文化玉器分为五大类。 斧、纺瓜、棒等工具类; 戒指、手镯、管材、方形器等装饰类; 璧、钿、钿、璜、并形器、箅形器、勾云形玉佩等礼仪类; 龙、猪龙、鸟、龟、蚕等动物; 还有其他人物类。 红山人已经掌握了高难度的琢磨技艺,红山文化玉器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很高。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创作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摄影两类。 其中,仿生类是主要部分,指模仿、神化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 摄像系统是指摄取自然现象,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勾云形玉佩等。 其二,造型手法多样,有浅雕和浮雕。
在红山文化玉器中,玉龙、玉猪龙、勾云形玉佩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坳拉村出土红山文化玉龙。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龙形象。 这条玉龙是用整墨绿色的软玉雕刻的。 身体蜷成“c”字形,昂首扬起脖子,背弯缠尾,吻部向前伸,切平鼻端,抬起纺锤眼,头如猪颈,颈鬣狗卷起。 龙的重心有个洞。 龙除了在龙的头部用浮雕和阴文手法表现眼睛、鼻子、嘴巴外,龙的身体没有光泽,整体打磨得像条蛇,生气凛然。 这条龙的形状之大,雕刻之精细,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也许是红山先人的神灵崇拜物、氏族部落的象征和保护神,也许是祭司向天祈祷求雨的法器。
作为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玉龙,其造型富有猪的特点,猪在原始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各种祭祀活动中,以猪作为人神之间的媒介是很自然的事情。 文物工作者在辽宁省建平县挖掘玉猪龙。 其体圆如环,耳大,圆眼有皱纹,口露獠牙,头尾间缺口未完全断裂,头部有圆钻口。 该猪龙通体经抛光,厚圆滑,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是红山文化同类玉器中体型较大、造型最全的一件。 也许是氏族部落的图腾,也许是祭司的法器,也许是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 从红山文化玉器对后世玉器的影响来看,应该可以看出玉龙的作用非常大。 红山文化玉器以虾蛄体龙和c龙为主,这种虾蛄体龙和c龙在后来的夏商周直接融合吸收,成为中国传统玉石文化的主流元素之一。 龙的起源由此而来,中国崇龙的礼俗由此而来。 而它的起源,以及崇龙礼俗的形成,应该植根于红山文化之中。 所以我认为猪龙在红山文化中的发现还是很重要的,是红山文化最典型最核心的器类之一。 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这条龙的起源还是和野猪崇拜有关。 那么,应该说这条龙在头的装饰风格上看起来像猪,但是我们在进行分类比较的时候,很难把猪的成分画出来。 因为从身体部分来看,蹲着的龙和另一条龙是c型的,完全超出了猪的写实范畴。 应该说是升华了。 但是,不能说升华了。
勾云形玉佩也是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之一,既不是一般的装饰品,也不是道具和具体动物的直接模仿,而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宗教仪式而专门制作的。 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出土了一件用淡绿色玉石制成,呈长方形薄板状,中心有云状镂空、盘旋的勾云形玉佩。 四面呈勾角和圆突,有正反之分,表面磨有与中心纹饰走向一致的浅槽,背面光彩素无花纹。 此勾云形玉佩温润灵动,寓意深刻,是同类器物中体型较大且规则的。 勾云形玉佩通常出土于高等级中心的大墓中,多放在墓主人的胸部等人体重要部位,可能是当时祭司的专属物品,可能作为祭司与天、祖灵之间交流的媒介,是其他器物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较为完善的玉礼制体系。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的礼制形态。 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后,应该礼仪的成分非常多,内容也很讲究。 青铜器问世以来,它在礼制方面占主导地位,但这种礼制的前身是什么,或者说它的雏形是什么,应该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我们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也就是说,红山文化已经有了礼制,而且这种礼制是用玉石来表达的。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山文化唯玉唯礼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