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琵琶记》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根据流传已久的民间戏曲《赵贞女蔡二郎》创作的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讲述东汉书生蔡伯喆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全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展现了文人纤细的目光和宜人的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琵琶记的内容梗概《琵琶记》剧本《琵琶记》是东汉时书生蔡伯喆离开父母和妻子去北京的经历,多年没有回来,引起了家庭悲剧,最终成为光宗耀祖的故事。 陈留都民蔡伯喆娶妻子赵五娘,新婚二月,夫妇和顺相敬,蔡父母身体健康,家人貌美。 在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全家人斟上酌酒,庆祝。
不久,朝廷黄榜招贤,郡里向上司申报蔡伯喃。 伯喃以父母年老不能离开为由,断然拒绝。 蔡母也有可能失去依靠,讨厌伯啸来京参加考试。 但是蔡父认为这是光宗模祖的绝佳机会,硬让伯喆去尝试。
邻居张广才也赞成,答应照顾蔡家。 伯啸束手无策,只好打点进京。 伯啸一举通过,登上状元,官拜议政郎。 他为父母着想,正要辞去长官的职务,不料牛丞相此时下令将伯喈招募为女婿。 伯喃以有妻儿、父母年老为由拒绝,一起辞去了婚姻。
牛非常生气,奏朝廷,圣旨不允许伯啸辞职结婚。 伯啸必须和牛先生结婚。 伯啸走后,赵五娘在家尽心伺候奶奶。 当时陈留正值饥荒之年,生活困难,蔡家陷入困境。 蔡妈妈抱怨蔡爸爸不应该逼伯喃参加北京考试,两人整天吵架。
五娘从中各种安抚,卖发夹饰品,换米养活奶奶,自己却在后院吃糠吃饿。 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些救济粮,却被恶霸夺走了。 五娘躲在厨房吃糠的行为引起了蔡父蔡母的怀疑,他们以为她在背后偷了好东西。 有一天,蔡父蔡母突然闯进厨房,抢了五娘的饭看,发现媳妇在吃糠。
悲痛之下,蔡母一伤心,蔡父也后悔不该让伯啸进京。 不久,蔡父生病了,临终前,对赵五娘的殷勤款待感到内疚,叫五娘改嫁,留一根拐杖给广才,等伯啸回来再出门。
蔡父死的时候,葬不了,五娘就把自己的发式剪了卖了,葬了公公,用麻裙裹土做坟地。 然后画奶奶的遗像,背琵琶,弹着孝敬父母的曲子,进京找丈夫。 蔡伯啸在牛府弹琴表达忧愁,心乱如麻,所以总是犯错误。
他为父母的妻子着想,把信送到了故乡,没想到寄信的人是骗子,信没能送到。 中秋之夜,与牛氏在花园赏月,月色皎洁,牛氏心情舒畅,伯啸见月凄,思念家人。 牛某窥伯喃之心,劝牛丞相同意自己和伯喃回陈留。
牛丞相再三考虑,决定到陈留接伯喃的父母和妻子来北京。 赵五娘一个人去京城,因为弥陀寺适合做佛事,就追着奶奶去推荐。 在寺庙前她装饰着奶奶的遗像唱歌。 此时伯啸也来到佛寺祝父母来北京平安。 伯啸的随从因为五娘卖歌碍事,把五娘赶出去,伯啸把父母的遗像带回家。
五娘去牛府寻遗像,遇见牛小姐,两人依依不舍,各抒己见,叙说原委,知“三不成灾天来大”。 在牛先生的安排下,五娘和伯喃见面,彼此说着离别的话,伯喃心痛不已。 “文章把我搞错了,我把爸爸妈妈搞错了; 文章弄错了我,弄错了妻子的房间”。
牛丞相也回心转意,同意伯喃回牛氏,五娘回陈守墓。 张广才也知道伯喃有困难,原谅了他。 剧的结尾,是牛丞相奉诏陈留,旌表蔡氏一门。 琵琶记剧本目录、序题、序题、序题、第一次副末开场、第十五次金闾愁、第二十九次乞丐寻夫、第二次高堂称寿、第十六次丹陛下陈情、第三十次钦相、第三十三次牛氏规奴、第十七次义仓赈、第三十七次义仓赈、第三十三次谏父、第三十三次谏父第五届南浦示别第十九届强在凰第三十三届妈第三十四出寺中遗像第七出才俊登程第二十五出糟糠自飞第八出文场选员第二十二出琴诉荷塘第三十六出孝妇题真第九出临妆可叹第二十三出尝汤药第三十七出书馆悲遇第十出杏园春宴第二十四出宦官邸忧思第三十八出公使第十一葬礼第三十九出献纳旨请夫第十二出纮误第四十出李旺回话第十三出官媒议婚第二十七出感格坟成第四十一出风木余恨第十四出暴怒当朝第二十八出中秋望月第四十二出门旁奖琵琶记创作背景琵琶记社会背景《琵琶记》
封面《琵琶记》所叙述的有关书生发迹变泰后负心弃妻的现象,与宋代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举制度规定,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考试中式,即可为官。这为寒士发迹提供了一条捷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书生初入仕途,需要寻找靠山,权门豪贵也需要拉拢新进以扩充势力。
联姻便成了他们利益结合的手段。而当书生攀上高枝,抛弃糟糠之妻时,便与原来的家庭以及市民阶层报恩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导致一幕幕家庭和道德的悲剧。 市民大众厌恶书生这种薄幸的行为,不惜口诛笔伐,这就是宋代民间伎艺产生大量谴责婚变作品的原因。
宋代婚变故事一般都把矛头指向书生,是因为当时他们不仅有着优渥的社会地位,而且作为知书达礼的道德传承者,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地位和行为的反差,自然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特别是市民阶层谴责的主要目标。 到了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
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余年,终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
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 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
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琵琶记故事来源《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即《赵贞女蔡二郎》),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
据记载,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情节大致写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立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 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蔡邕,字伯喈。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传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见早在南宋前期,以蔡二郎为题材的民间文艺已广泛传唱于城乡各地。
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这表明书生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关注。
《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但改变了原故事中蔡伯喈背亲弃妇的形象。 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
为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一连串的不幸,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琵琶记创作时间高明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官处州录事、绍兴路判官、庆元路推官等。
后辞官隐居于宁波城南二十里的栎社,寓居于沈氏楼中,闭门谢客,埋头于诗词戏曲的创作。《琵琶记》即创作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二十五年(1365年)之间。《琵琶记》就戏剧文体来说是属于宋元南戏的范畴,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专名。
它最初起源于南方的温州地区,原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据明人祝枝山《猥谈》记载道:“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
”徐文长的《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可见南戏发源于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之后,经历南宋前期的酝酸,至光宗时(1190—1194年)盛行起来,这符合于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规律。
琵琶记人物形象赵五娘《琵琶记》赵五娘形象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贤孝妇形象。“仪容俊雅”“德性幽闲”的赵五娘是个美丽端庄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知经书,能书,善画)的姑娘,嫁与同郡(陈留郡)蔡伯喈为妻。
故事发生的时候,她结婚才两个月。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 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留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偷偷吃糠。公婆死了,无钱买棺材,她剪下头发,沿街叫卖。
无钱请人埋葬公婆,她麻裙包土,自筑坟墓。然后描容上路,进京寻夫。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悄悄地作出自我牺牲,以柔弱的肩膀,承担起生活重担,既尽了心,又尽了力。 在赵五娘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多方面的优秀品德。
赵五娘这一形象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民间创作的特点,另一方面她又体现着高明的道德理想。这就决定了这一形象的两重性,赵五娘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优点:吃苦耐劳、孝敬温顺、克己待人、勇于自我牺牲。
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意识。 过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识,逆来顺受,从一而终。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从未有过抗争之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
赵五娘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蔡伯喈《琵琶记》蔡伯喈形象蔡伯喈,被塑造成贤孝子的形象,又是一个有情的丈夫。 他在京城,处于富贵生活之中,并没有忘掉父母的养育之恩。他还时时想到父母的衣食冷暖,担心父母在家挨饥受饿,还设法给父母寄钱寄信,处于锦衣玉食之中,他还有一颗对父母的爱心,还保存有骨肉之情。
比之于那些投靠权贵,认贼作父,忘恩负义的衣冠禽兽来说,他确是一个有品德,有孝心的儿子。 他被迫招赘牛府,生活在温柔之乡,但他时时想着家中的妻子赵五娘。他并没有因赘入牛府就忘却自己的糟糠之妻,还是那样一往深情的爱她。
蔡伯喈是一个忠于爱情,有良心,有善心的丈夫。他的形象,也是颇为感人的。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面对他的岳父大人,他连据理力争一下都不敢,则显得有点懦弱。 张广才张广才,也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义”的化身。
饥荒年间,他将得到的救济粮分一半给赵五娘,帮助她一家度日。蔡公蔡婆死后,他又赠送棺材,帮助这个弱女子葬送公婆。他救人于危难之中,有恩于人还不图报答。他那颗同情苦难之心,救人危难之心,助人为乐之心,是中华民族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无私之心在闪闪发光。
因此,张广才的形象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歌颂的形象。
2.封神英雄榜姜子牙烧玉器琵琶精是第几集
麦迪娜演,陈奕雯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