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翡翠的由来?有没有相关故事呢?,河里的白鹅卵石有玉吗

发布时间:2022-09-03 05:16:02

1.玉和翡翠的由来?有没有相关故事呢?

玉和翡翠的由来?有没有相关故事呢?

翡翠是优质玉石品种,有“玉石之王”的美称。 它的绿色和红色像古代翡翠鸟翅膀的颜色,被称为“翡翠”。 翡翠是珍贵的玉石,被誉为“玉石之王”。 由“硬玉”(Jadeite )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其中含有10%以下的钠长石、透辉石、霓辉石、磁铁矿等其他杂质矿物。 它含有少量的钙、镁、三价铁、二价铁、铬等元素,由于这些少量元素的存在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翡翠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其中铬是翡翠中的主要呈色离子。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商业翡翠产于缅甸北部乌龙江上游地区。 我国有形成翡翠矿床的地质条件,但至今仍未发现真正的翡翠矿床。

关于翡翠名称的由来和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至今仍无定论。 关于翡翠名字的由来,现在有两种说法。 古人称之为“翡翠”是指“翡翠鸟”,羽毛美丽,红绿翠,古人多用它的羽毛做装饰品,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后,人们把这种美丽的玉石称为翡翠。 另一种说法是,中国古时候把绿色的软玉(碧玉)叫做“翠”,自从翡翠传入中国以后,人们为了把它与已经叫做“翠”的软玉区别开来,称之为“非翠”,长期以来,“翡翠”

翡翠传入我国的时期也有争议。 有专家认为,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已传入我国,以汉班固的《西希赋》“翡翠火齐,合模流金”和张衡的《西京赋》“翡翠火齐饰美玉”语句为证。 有专家认为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早于清朝初期。 其根据是,至今为止没有在考古发掘(如明万历皇帝定陵)和历代宫庭秘藏中发现清朝以前的翡翠宝物。 我认为后者是基于考古学的科学论断,是正确的。 目前,在几部《戏言》的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曾居住在唐宋两朝的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的帽子上镶嵌着青绿色的优质翡翠。 这种违背史实的道具服装,也是一种假想的“戏言”手法吧。

翡翠传入中国虽晚,但因其具有迷人的颜色和晶莹的质地,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王室贵人的欢迎,慈禧太后称翡翠中的珍品为“王室之玉”。 生前玩腻了,死后的陪葬品中还有用优质翡翠制成的西瓜、桃子、荷叶、白菜等宝物,27尊翡翠佛像也一同长眠地下。

翡翠首饰的价格与其质理密切相关。 例如,优质的手镯,人民币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但透明度差,没有纯正的绿色低档,有的只有几百元。 差价之大,在其他玉石首饰中很少见。 价格的巨大反差,给了商人追求超额利润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机会,市场上出现了经过人工处理的乙货和丙货翡翠,以及许多名目繁多的仿制品。

为此,文中介绍了翡翠的主要特点、评价标准、何谓a品、b品,以及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赝品及其肉眼识别标志等,供读者选购翡翠饰品时参考。

翡翠的主要特征:翡翠是由许多柱粒状和纤维状硬玉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形成了所谓的“纤维状和粒状晶化交织的结构”。 柱状矿物的晶面和解理面反光,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许多光斑(俗称苍绳翅),这是区分翡翠和其他仿制品的主要依据; 纤维结构是指在透光镜下用放大镜观察,其形状如“丝瓜筋”,是识别翡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翡翠折射率为1.66,首饰抛光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 其比重为3.25-3.4; 硬度为6.5-7,刀切不了(刀的硬度为5.5 )。 由于构成翡翠的纤维状硬球形成毡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牢固的性能,成品经久耐用。

评价标准:翡翠的主要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颜色、透明度、结构、裂绺几个项目。

颜色:翡翠颜色丰富,有绿、红、紫、灰、黄、白、黑诸色。 其中绿色叫翠,红色叫绿宝石,淡紫色叫紫,三色合一的叫“桃园三结义”。 一般来说,在与其他面料相同的条件下,纯翠绿色最贵,紫色、红绿宝石、花青、豆清、油青、瓜皮绿等次之,灰白色最便宜。 绿色是决定翡翠价格的重要色泽,业内人士常用“深、阳、正、匀”等作为评判标准。 “深”是指颜色深但没有黑色,这是上等货; “阳”是指颜色鲜艳、明亮、雅致,如颜色暗而呆板,称为“阴”,颜色深而不受欢迎。 “正”是指绿色中青、蓝、黄、灰、黑等“邪色”泛滥,价格低廉,绿色鲜艳纯正,颜色不偏不倚。 “均”(也称为“和”)是指绿色均匀,例如绿色呈丝状、条纹状或斑状时,玉石的价格就会下降。

透明度:商业上称为“水头”,来到光线可以透过玉石的深度

衡量的。光线能透过2分(约6毫米)深度的,称为2分水,对这种半透明以上的翡翠,北方人称“玻璃地”,南方人称“冰种”,看起来水灵通透,价格最高;近似半透明的称“糯化水”;不透明及透明度极低的,看起来干涩无水,价格最低。

  结构:翡翠的结构粗细和底色,业内人士称之为“地张”。结构细腻,底色又好的“地张”,透明纯净,能很好地衬托绿色,惹人喜爱。好的“地张”有玻璃地、蛋清地、糯化地等,其次有细白地、豆青地等,再差的则有瓷地、干白地等等,都十分形象地描绘出翡翠的底色、结构粗细和透明程度。

  裂绺与瑕疵:裂绺是指玉石中的细小裂隙;瑕疵是指其中的黑点与僵斑,如近于不透明的“石花”、“石脑”等,这些都将大大降低翡翠的价格。当然,影响翡翠成品价格的尚有成品的大小、雕工、款式等等,有的饰品还要求成双配对,凡成双配套者,往往比拆成单件出售的总价要高出20%-30%。

  翡翠的A货、B货和C货:  

A货:是指未经任何人工优化处理的天然翡翠,是货真价实的真货。

  B货:是经过人工“酸洗注胶”的翡翠,一般是用内有黄、黑杂色,透明度又差的低档翡翠,先用强酸漂洗,使之去脏留绿,增加透明度,然后再用树脂等重新充填加固,使原来的低档品变得晶莹通透,以便以次充好。这种B货翡翠在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就会泛黄。

  B货的鉴定特征是:光泽较弱,没有强的玻璃光泽感觉,敲击时声音不脆;表面粗糙,常可见较多的沙眼及因酸蚀作用而留下的不规则槽沟;透光观察,B货内部通常较洁净,很少见到A货翡翠中常见的棕褐色丝条(这是因氧化铁污染形成的污迹);用40倍放大镜观察,硬玉矿颗粒边缘有被溶蚀现象。

  C货:这是一种染色翡翠,一般是用无色、浅色及水头较好的低档翡翠经人工染色而成。时间一久就会逐渐褪色。其价格低廉,但却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C货翡翠的特征是:绿色不自然,常带黄色或蓝色色调;颜色浮于表面,无“色根”,而A货的色感是由内而外透出的;色不均匀,用放大镜观察,有时可见裂隙中的铬盐沉积的色带,并向两边逐渐变淡,其颜色是沿裂隙和矿物颗粒边缘分布的。染色翡翠不仅有绿色的,也有染成紫罗兰及红色与蓝色的。而且人工改色的方法不仅限于染色,也有用加热方法焗色的,用高能粒子轰击致色的,以及表面涂上一层“808”翠绿胶的。B+C货:这种翡翠既经“酸洗注胶”,又经人工梁色,因此它具有B货和C货的双重特征。

  翡翠的仿冒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翡翠赝品有:马来玉、澳玉、巴山玉与料翠等等。

  马来玉:这是一种染色石英岩。和翡翠的主要区别是:马来玉呈粒状结构:颜色沿颗粒边缘分布,比重低(2.65左右)。

  澳玉:是一种产于澳大利亚的绿色玉髓,外观很像翡翠。主要区别在于:绿玉髓的颜色极均匀,但绿中带黄;质地细腻,无翡性,也无纤维结构;折射率(1.53)和比重(2.60)均较翡翠低。

  巴山玉:原本是指1983年在缅甸北部发现的翡翠新品种,故又称“八三玉”,但目前巴山玉一词的应用极为混乱,有人将B货翡翠称为巴山玉;有的则将一种富含钠长石的翡翠围岩称为巴山玉(因其含铬量高达3.75%,而是鲜绿色)。它和翡翠的主要区别是:巴山玉呈粒状结构,折射率(1.52——1.54)与比重均低于翡翠。

  水沫子: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品种”,实际上是由钠长石和石英组成的钠长石岩,由于它的“水头”很好,一般无色,很像无色的玻璃种翡翠,一些含有少许暗绿色的水沫子,还常冒充“飘兰花”的翡翠出售,以欺蒙顾客。它和翡翠的主要区别是:其光泽不及翡翠;质地不如玻璃种翡翠细腻;其中常可见大小不一与形状不规则的石花,而玻璃种翡翠中则很少有石花;此外,水沫子不显翡性,折光率低(1.52——1.54),同时裂纹较多。

  料翠:即绿色玻璃。这是早期常见的翡翠仿冒品,近年来已较少见。其主要特征是:内部有气泡;低折射率(1.50左右)与低比重(2.4——2.6)。


2.河里的白鹅卵石有玉吗

河里的白鹅卵石有玉吗

要看哪里的河,籽料都是产在古河流或现代河流里的,只不过是有的河流产的是玉,有的不是而已。比如新疆和田的和田玉。
玉石是一个很宽的概念,有翡翠、和田玉、石英质玉、玛瑙、岫玉、石榴石质玉等,每一种的价格不同,同一种不同品质、大小的价格也不同。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