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神话故事有哪些?,《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事

发布时间:2022-09-03 07:21:02

1.历史上有名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有名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1、开天辟地

非常久以来,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黑暗而混沌。 在这个大蛋里,盘古静静地孕育着。

盘古在大鸡蛋里长大、成长,像睡着了一样,打呼噜。 一年、十年、一百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来,睁开了眼睛。 但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周围很黑,什么也看不见? 在黑暗中他心烦意乱,然后又感到很烦恼,他实在受不了了,抓在旁边,竟抓到了一把大斧头。 所以,他用尽全身力气,尽情地向前劈去。 伴随着山崩地裂的巨大声响,紧紧地包围着他的孕育着混沌的大鸡蛋被他打碎了。

这个大鸡蛋里又轻又干净的东西,慢慢上升,慢慢腾空,又重又浑的东西,渐渐下沉,一点一点变成了地。 于是,当初混乱的天地,就这样被盘古用大斧凿开了。

天地分离后,盘古害怕它们再次合拢,头撑天,脚踩地,挺直腰杆立于天地间,随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变化。 每天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变长。 就这样,1万8千年又过去了。 天高了,地厚了,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其高大。

那么盘古到底有多高了呢? 据说有九万里那么长。 盘古变成了巍峨的巨人。 他像一根长长的大柱子,支撑在天地间,让它们再次合二为一,无法回到那混乱的黑暗中。

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那样在孤独寂寞中辛苦支撑着天地。 后来,天地终于固定了,但盘古也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 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了。 盘古临死的时候,全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他嘴里吐出来的一团气体,变成了风和云。 他发出的最后一声,变成了在天空中翻滚的隆隆雷声; 他的左眼变成了灿烂的太阳; 右眼变成了明亮的月亮; 他的手脚和身体成了大地四极和五方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了河; 他的筋脉变成了大路; 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 他的头发和胡子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水变成了花草树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发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潮湿的鹅卵石。 连他的汗水都变了,变成了无边的雨露和甘霖

尽管他死了,但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一切都留给了他开辟的天地。 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濒死的化身”,他用自己的整个身体使这个新生的世界更加丰富美丽。

2、射日英雄羿

羿是擅长射箭的天神,即使小鸟飞过也能被箭射下来。

传说尧当皇帝时,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干旱。 土烧得冒烟,禾苗都枯萎了,连铜、铁、石子都烧得软乎乎的。 人民更不好,血液仿佛在体腔内沸腾。 猛兽从森林、河流、湖泊中如火如荼地跑出来,伤害人民,折磨人民。 知道了这件事的天帝,说要把羿带到凡人那里,拯救人民。 天帝给了羿一把红弓和十支白箭。

羿奉天帝之命来到人间,受到人民的欢迎。 他摆好架势,弯弓射箭,嗖嗖地射向空中的火球。 一开始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天空中火星飞溅,火球静静地破裂了。 然后,鲜红的东西掉在了地上。

人们纷纷走上前观察,觉得原来是三条腿的乌鸦,颜色金黄,很大,是太阳灵魂的化身。 看了看天空,少了一个太阳,空气似乎也凉快了一点,人们不得不齐声喝彩。 这羿受到鼓舞,他不顾一切地连发利箭,看到天上一个个火球爆裂,满天都是火。

尧站在土坛上射箭,突然想到人不能没有太阳,急忙命人从羿的箭袋里拔出箭来,只剩下一个太阳没有射向羿。

羿射下九个太阳后,为人民清除了许多怪鸟猛兽。 其中有吃人的猛兽、牙齿像跳蚤一样的“跳蚤牙”、九头狗猴怪“九婴”、破屋“大风”、起风起浪的洞庭巨蟒“蛇”和大野猪“封”。 是传说中的英雄。

3、错奔月宫常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神女,为了丈夫的后羿,奉天帝之命到人间除害妖怪,她随丈夫来到人间。

整天呆在外面,他射下九个太阳,杀了怪鸟猛兽,来不及回家,嫦娥慢慢不满他。

有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了不死的灵药。 两个人吃了这个灵药就会长生不老,一个人喝了就会升天成神。 后羿把药带回去交给嫦娥,拜托了她

好好保管,想挑一个吉日两人一块吃。但嫦娥觉得自从跟了丈夫来到人间吃了不少苦头,灵药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独吃呢!  
一天晚上,嫦娥趁后羿不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顿时她的身体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飘出窗外,径直向天上飞去。她边飞边想,如果到天府,众神要耻笑她自私,况且见了丈夫也不好办,不如到月宫里暂时躲藏一下为好。谁知嫦娥一到月宫,脊梁骨不住地缩短,腰肚却拼命往外膨胀,最后竟变成一只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因此许多古诗里,称月亮为“蟾宫”。
 以后又有另外一种传说,说她并没有变成癞蛤蟆,依然是一个超群绝世的美貌仙子。只是她在月宫里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只有一只捣药的白玉兔和一株桂树。后来多了一个被天帝罚作苦役的吴刚,他不停地砍桂树,桂树却随砍随合,他就永远不得休息了。
4、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亦称“情人节”、“乞巧节”、“少女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们将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产物。牛郎织女故事雏形最早见于《诗经》,后经历代流传和加工,最终形成了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
 牛郎是人间孤儿,父母双亡之后,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给牛朗一头老牛。织女是天上一位聪明美丽、擅于织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与其他仙女一道到银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来到银河边将织女的天衣偷走。织女不能重返天宫,遂于牛郎结成夫妻,生有一儿一女,自耕自织过着幸福美满生活。天帝知道后大为震怒,派了天兵天将到人间将织女抓回天宫。牛郎十分悲痛,抱着一双儿女哭作一团。老牛临死前,嘱咐牛郎在它死后穿上它的皮即可携儿女上天宫去寻找织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着儿女来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划,二人之间顿时出现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泣。织女和牛郎及他们儿女的哭声感动了天帝,天帝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无数的喜鹊在天河两岸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此相会。每到七夕,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
5、乞巧节
 传说织女的手艺极巧,不仅会织云锦,而且还能缝无边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习俗。七夕节也叫“乞巧节”。这一天,民间要进行乞巧活动,即向织女乞求智巧。七月七日织女与牛郎重逢相聚,心情格外舒畅,如果在此时向她乞求智能巧夺天工,她定会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人们,人们从此就可以除去笨拙,求得心灵手巧。乞巧习俗反映了劳动人民学习劳动技能的强烈愿望。
 汉代就有了乞巧风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唐代有长安穿针乞巧的风俗。宋东京潘楼出现了民间乞巧市,专卖乞巧制品。“仙楼”:剪五彩纸为层楼;“仙桥”:剪纸为桥,上有牛郎、织妇及仙侍从;“花瓜”:在瓜上刻花纹;“种生”:以绿豆、小麦、小豆等在瓷器内用水泡浸,长出数寸长的绿芽,用红蓝彩条束起。在七夕乞巧活动中,妇女们不仅可以向织女乞求技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心愿,向织女乞富、乞寿、乞子、乞爱情。在诸多的愿望中,每人只得乞求一样,且连乞二三年方显心诚  
 七夕中午,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编织物,置放案头。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  
 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走线 剪窗花缑缕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的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6、八仙过海  
 八仙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八位神仙,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还有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关于他们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驾云去参加神仙会,路过东海。吕洞宾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用自家的拿手本领,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海。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象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载着铁拐李平平安安地到达了对岸。  
 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说:“看我的。”随后,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稳稳当当地渡过了东海。  
 张果老笑咪咪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了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一声长叫,驮着张果老踏浪而去。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接着,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也都用身边带的东西作渡船,一个个平平稳稳地渡过了东海。  
 七位仙人到了对岸,左等右等不见蓝采和的人影。  
 原来刚才八仙过海时,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他派虾兵蟹将抓走了蓝采和,还抢去了他的花篮。
 吕洞宾找不到蓝采和,又急又恼,他对着东海大声喊道:“龙王听着,赶快把蓝采和交出来,要不,当心我的厉害!”  
 太子听了勃然大怒,冲出海面大骂吕洞宾。吕洞宾拔出宝剑就砍,太子一下子潜入了海底。t  
 吕洞宾哪肯放走他,拔出腰间的火葫芦,把东海烧成了一片火海。
 龙王吓得魂不附体,忙问出了什么事。太子只得老老实实地讲出了事情的真相。龙王立即下令放了蓝采和。?  
 八位仙人告别了东海,逍遥自在地去赴神仙会了。
7、虎头鞋  
 在中国,许多人家生了男孩,总喜欢做双虎头鞋穿在孩子的脚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据说,很早以前,有个姓杨的,靠一条破船摆渡过日 子,人家都叫他杨大。
 杨大是个好心人,过河的人有钱就给,没钱他也不要。
 有一天,风雨交加,杨大正坐在小渡屋里搓绳,忽然听见有人喊要过河。他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个讨饭的老奶奶正在河对面淋着雨。杨大连忙冒着雨撑船过去把老奶奶渡过了河。老奶奶上了岸,又说:“哎呀,我的棉花丢在河那边了。”杨大忙说:“没关系,没关系。您先到我的小屋里躲雨,我去给您取。”杨大又冒着雨撑船取回了老奶奶的棉花。
 老奶奶很感激杨大,她说:“我没钱给你,只有这张小画儿,请你收下吧。”杨大一看,画儿上画着一个姑娘正在绣小孩穿的虎头鞋。杨大谢过老奶奶,就把画儿贴在船仓里了。
 哪知道晚上收了船以后,那张画儿上的姑娘竟自跑上岸来,同杨大做了夫妻。杨大望着这美丽的姑娘,高兴极了。从此,姑娘每天夜里从画儿上下来,白天再回到画儿上去。
 一年以后,画儿上的姑娘生了个胖小子,取名叫小宝,杨大真是乐坏了。一晃七年过去了。这件奇怪的事被知府知道了,他一心想霸占杨大这张画儿。
 有一天,知府来到河边找到杨大,抢走了那张画儿。杨大拉住知府的衣脚不放,被那些恶差人毒打了一顿。杨大没有办法,和儿子小宝抱头痛哭了一场。
 当天晚上,知府把画儿贴在房间里,但是姑娘眼里滚着泪珠,就是不下来。知府气得要死,想把画儿撕掉,又舍不得。
 小宝哭着要找妈妈,杨大告诉他,妈妈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只有等带妈妈来的那位老奶奶出现了才能救出妈妈。
 小宝趁爸爸不在家,穿上妈妈做的虎头鞋,离开家去找老奶奶。
 小宝跑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了一座深山老林里,他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湖边休息。忽然,他看见湖里有七个仙女洗完澡,正慢慢地走上岸来。小宝一眼就看出了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就是他妈妈。他高兴极了,飞跑过去抱住妈妈就哭了。妈妈见了小宝连忙打听家中的情况,还告诉他,自从画儿被抢走,她就离开了凡间,要想让妈妈回家,就要去找知府说理。妈妈又用湖水把小宝的虎头鞋抹了一下,忽然一阵云雾遮住了小宝的眼睛,只听“嗖”的一声,小宝睁眼一看,他已经落在自己家门口了。小宝忙把见到的事告诉了爸爸,说完就直奔府衙,哭喊着要见知府。
 知府听说门外叫喊的小孩就是画儿中美人的儿子,赶忙让人把他叫进来,他想通过小宝把画儿中的姑娘骗下来。小宝进了房间,看到那张画儿,连忙去拉妈妈的手。那美人立刻从画儿中跑下来,跟着小宝一直往外走。知府急得象饿狼一样扑向美人,又用脚踏小宝。正在这时,小宝虎头鞋上的老虎跑下来,一口叼住知府就往深山里跑。小宝拉着妈妈回到家里,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见面了。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爸爸妈妈要给小男孩穿虎头鞋了吧。那是为了取个吉利保平安的意思


7、夸父追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高大的人,他的名字叫夸父。夸父的两条腿可长了,一步可以跨过一条大河。
 夸父看见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来,又从西方落下去,他想:“如果总是白天就好了。我要想办法把太阳抓住,让它永远照亮大地。”
 夸父拿起一根手杖,迈开两条长腿去追太阳。他用坚强的毅力去追赶光明的太阳。他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太阳要下山的地方,夸父真高兴啊,他真想一下子就把太阳抓住。
 太阳是个大火球,夸父被太阳烤得浑身是汗,快要渴死了。他跑到黄河边,一口气喝乾了黄河的水,又跑到渭河边,喝乾了渭河的水,但是他还是渴得要命,於是,他又迈开两条长腿向北方的大湖跑去。还没跑到大湖边,夸父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杖向前一掷,就永远合上了眼睛
 夸父虽然死了,但他用自己的身体滋润着那根巨大的手杖。后来,那手杖变成了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结出了又甜又解渴的大桃子。
 夸父将一片桃林留给了那些热爱光明又很勇敢的人。人们路过这里的时候,可以在树荫下歇歇脚,还能摘个桃子解解渴呢。
8、卢沟晓月
 建於公元1189年-1192年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位与北京广安门外西南10公里处,是北京著名的古迹。在桥的东北头有四根蟠龙宝柱,中间立着一块大石碑,上刻四个大字“卢沟晓月”,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
 这块石碑是怎么立下的呢?中国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  
 人们都说,卢沟桥是座神桥。自从有了这座桥,这里的月亮比任何地方都出得早。别的地方每月初一、初二才能看见一点儿月牙,在这儿,还没到初一,三十晚上,往桥上一站,就能看见东南方向的一弯明月。大年三十的夜里更是出奇,那弯明月照得桥身通亮,连桥上的石狮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过只有两种人能看见,一种是15岁以下的童男童女,一种是“大命”之人。
 这话慢慢就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乾隆喜好游山玩水,他几次下江南都是从这桥上路过,也没觉得有什麽稀奇,但自从听说这桥的神力,觉得自己是个大命之人,一定能看到那奇景。
 这天正是大年三十,晚上,他叫人预备八抬大轿,要上卢沟桥。宫里正忙着过年,按老规矩,这天谁也不能离开皇宫。可是皇上的命令,谁敢违抗?于是,一行人便上了卢沟桥。
 乾隆下了轿,直奔桥上,两眼往东南方向使劲儿地张望。可是看了半天只见斗柄回寅,不见卢沟明月。乾隆心想,我乃一朝之主,还不算大命之人?怎麽看不见呢?一定是人们编造的。可是又一想,我兴师动众来看月亮,如果说看不见,岂不被百官耻笑!想到这里,就说:“你们都退下,我来仔细看看。”
 左右退在一边,他一人站在桥中央死死盯着东南方。看着看着,就觉得眼前有了一弯明月,急忙叫来左右:“你们看,就在那里,月亮,月亮!”
 左右顺着皇帝手指的方向,看得眼都酸了,也没看见月亮,有的说:“奴才命薄,没有这个眼福。”其它人跟着附和。乾隆听了十分高兴,吩咐道:“准备笔砚,我要题字。”左右急忙抬来雕漆书案,呈上文房四宝,乾隆沉思一会儿,提笔写下四个大字“卢沟晓月”。
 众人一片喝采,又急忙吩咐刻碑。就这样,一块石碑立在卢沟桥的桥头,从此“卢沟晓月”成了燕京八景之一。  
9、孟姜女哭长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10、女娲补天
 上古时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天的四边忽然坍了下来,九州大地也忽然裂开了一道道深沟,熊熊的烈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凶禽猛兽也从森林里跑出来伤害善良的民众
 女神女娲看到这种情况,决心拯救受苦受难的民众。她拣来许许多多青、红、白、黄、灰五色石子,用火熔炼后去补苍天,又砍断了大龟的四只脚,树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撑起了天空。然后,女娲又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治好了洪水。
 苍天补好了,洪水干涸了,灾祸平息了,大自然恢复了平静,人类又获得了新生。
 女娲坐着飞龙驾驶的雷车,乘着祥云飞上九天,去朝见天帝,向天帝报告了自己的工作。从此以后,女娲就在天廷里住下来,安安静静地休息了。女娲没有夸耀自己的功业,也不宣扬自己的名声,但是,她的丰功伟绩却永远为后世所传扬。
11、神农尝百草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而神农坛,相传是炎帝神农遍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我们来看看有关他尝百草的故事。
 太古时候,人们没啥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护生活。有时吃不应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啦。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
 有一回,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饭不想,浑身难受,腹胀如鼓,咋调治也不见轻,神农很作难,想想,抓了一些草根、树皮、野果、石头面面,数了数,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活忙,就走了。  
 花蕊公主吃了那药,肚子疼得象刀绞。没大一会儿,就生下一只小鸟,这可把人吓坏了。都说是个妖怪赶紧把它弄出去扳了。谁知这小鸟通人性,见家人咯烦它,就飞到地里寻神农。
 神农正在树下打瞌睡,忽听:“叽叽,外公!叽叽,外公!”抬头一看,是一只小鸟。嫌它吵人心烦,就一抡胳膊:“哇嗤——”的一声,把它撵飞了.没多大一会儿,这小鸟又飞回到树上.又叫:“叽叽,外公!叽叽,外公!”神农氏觉得怪气,拾起一块土圪垃,朝树上一扔,把它吓飞了。又没多大一会儿,小鸟又回到树上,又叫:“外公,叽叽!外公,叽叽!”神农一犯思想,听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说:“你要是我的外甥,就落到我的手脖上!”那小鸟真的扑楞楞飞下来,落在神农的左手脖上。神农细看这小鸟,浑身翠绿,透明,连肚里的肠肚物什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神农一出嘴,这小鸟接过量口唾沫星儿咽了。嘿,这唾沫是咋咽到肚里的也看的清清楚楚。神农高兴透了。
 神农托着这只玲珑剔透的小鸟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吓得连连回退,说:“快扳了,妖怪,快扳了……”神农乐哈哈地说:“这不是妖怪,是宝贝哟!就叫它花蕊鸟吧!”
 神农又把花蕊公主吃过的十二味药分开在锅里熬。熬一味,喂小鸟一味,一边喂,一边看,看这味药到小鸟肚里往哪走,有啥变化。自个儿再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药喂完了,尝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神农托着这只鸟上大山,钻老林,采摘各种草根、树皮、种子、果实;捕捉各种飞禽走兽、鱼鳖虾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一样一样的喂小鸟,一样一样的亲口尝。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经,各是何性,各治何病。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经脉里打圈圈,超不出。天长日久,神农就制定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和《本草经》。  
 神农想想,还不放心,就手托这只鸟继续验证,他来到太行山,转游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小北顶(神农坛),捉全冠虫喂小鸟,没想到这虫毒气太大,一下把小鸟的肠打断,死了。神农真后悔,极悲痛,大哭一声。哭过,就选上好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走哪带哪。后来,神农在小北顶两边的百草洼,误尝了断肠草,死了。到现在,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顶上,还有一块像弯腰搂肚的人一样的石头,都说是神农变的。
 为了纪念神农创中医,制本草,人们把小北顶改名为神农坛,并在神农坛上修建神农庙。庙里塑了神农像,左手托着花蕊鸟,右手拿着药正往嘴里送。


2.《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事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事

《红楼梦》中的石头神化不仅具有归结全书的结构性意义,而且直接规范了贾宝玉的生命模式。既有玉性又有石性。通灵宝玉意在“通灵”。
《红楼梦》第一回顽石补天的故事,这青埂峰下顽石的幻相——通灵宝玉就一直神秘地伴随着宝玉的人生,是宝玉的生命之源。无论他怎样用力的摔、砸,它都毫无损伤;而当它主动离开时,宝玉就失去了心智灵性。这里的“玉”指的是两类,一为通灵宝玉,一为贾宝玉。作者把通灵宝玉设为贾宝玉落草即衔的命根子,必对贾宝玉的品德与性格有深远影响。
宝玉之义。宝玉的义主要体现在对女孩的情谊上。宝玉对女儿的情谊是众所周知的。宝玉从小就宣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迅宝玉对女儿的“多情”上要加一个“敬”字。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尊重。也体现出了最初的男女平等的思想。
宝玉之义。宝玉的义主要体现在对女孩的情谊上。宝玉对女儿的情谊是众所周知的。宝玉从小就宣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宝玉对女儿的“多情”上要加一个“敬”字。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尊重。
宝玉之智。在读《红楼梦》时也不难发现,他平时不喜欢读《四书》、《五经》,但吟诗作对却很出色。“他在为女儿解愁,逗黛玉开心时又有其高于常人之处。
及上面所文字: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是一除邪崇、二 冤疾、三知祸福。玉上所写的几种用途也在文中一一体现。在《红楼梦》中,通灵玉是宝玉的命,是他的灵性,因而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 文。下面再从玉的现实用途来论析宝玉在贾府的地位和作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