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的故事,关于"钟乳石"的神话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03 07:25:01

1.有关于玉的传说故事吗?

有关于玉的传说故事吗?

1、完美地回来了

战国时,赵王偶然得到宝玉和氏璧。 秦昭襄王听后想据为己有,于是派人去赵国,说秦国想和赵国在十五城交换这块玉。

赵王心中十分惋惜,但赵国势力薄弱,不敢得罪秦王,秦王一不高兴,就出兵攻打赵国。 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林相如知道这件事后。

自告奋勇和氏璧一起去出使秦国,他知道秦王喜欢这块玉,但实际上并不想换十五座城堡。 到达秦国后,蔺相如心怀和氏璧。

“如果大王不顾信誉,想要拿起这个宝玉,我相信我会一头撞到皇宫的柱子上,宝玉一定会碎的! ”他大声对秦王说。 秦王听了很生气,但担心真的会撞到柱子上把宝玉弄坏。

所以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 之后,林相如趁秦王不注意,连夜把和氏璧送来。 秦王生气了,但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够光明正大,所以害怕成为笑柄,只好放芜相走。

此后,秦国统一七国,这道“和氏墙”刻在秦始皇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有“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2、敲竹杠

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众神的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 出生的时候,正好有人送来了碧色的美玉。 一岁生日的时候,宫殿里摆着很多珍珠宝石,那个女人一个人抓着这个珠子玩。

因名为溆玉,溆玉长大后姿色绚烂,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 穆公令巧匠凿此玉制箫,吹玉,声如凤鸣。 穆公疼爱这个女人,特别为她修建了“凤楼”。

大楼前面有高台,叫“凤台”。 后来,穆公为那妇人求佳婿,引了吹箫引凤、弄玉成婚、骑龙快夫的故事。

3、女娲补天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 之后,双职工与鄂争夺帝位,无法控制的山,导致了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

东南沦陷,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了巨大的灾难,非常关心,决心炼石补苍天。 所以她周游全世界,横跨群山。

最后选择了东海以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 天台山是东海的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用神雕弓着背,以免沉到海底。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上堆了一块巨石作为炉子,以五色土为材料。

借助太阳神之火,历经九天九夜,炼制五色巨石36501元。 然后,在九天的晚上,用36500块五彩石补了天。 剩下的一块留在天台山汤谷的山顶上。

天空修好了,但是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 如果没有柱子,天空就会崩塌。 情急之下,女娲只好砍下天台山神雕的四条腿支撑四极。

但是,如果天台山没有神螯的负荷,就会沉入海底。 于是女娲把天台山搬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 至今天台山仍留有女娲补天台。

补天台下有被砍了脚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来被称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天地定位,洪水归途,火灭了,全世界都静了下来。 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上天成功。

同时在山下建造女娲庙,世代祭祀,拜祭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女娲炼化五色石补苍天,救了伉生。 又将补天石之余的石头散落一地。 “千大人玛瑙万种玉”就是从这里来的。

4、水仙的眼泪

中国古代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南海外有鲛人,她们的形状和人一样,却生活在海水里。 鲛人善于织极薄的丝绸,称为鲣鱼,在古代是极其珍贵的丝绸。

海上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就是鲛肌人在卖这种铮铮的市场,谁都可以去那里,买到这个宝贝。 更奇怪的是,鲛人伤心哭泣时,滚落的眼泪是一颗美丽的珍珠。

珍珠圆润与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之夜鲛肌哭泣时,滚落的珍珠非常圆; 月亮一角缺失时,珍珠变成了奇怪的形状。

5、雨花玛瑙

传说1400年前南朝梁武帝时,有一个叫云光的高僧,如今在南京中华门外石岗设台抄经。 感动得苍花像雨一样凋谢,落下来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石头。 写经所是雨花台,五彩石是雨花石。

1955年,南京北阴阳营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死者口中所含、随葬陶罐装的76块雨花石。 可以说,我们的祖先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观赏和珍惜雨花石。

雨花石以其晶莹的质地之美、钟灵毓秀的形态之美、璀璨的色彩之美、变幻莫测的纹理之美、奇妙的呈像之美、神韵天成的意境之美,在观赏石中构筑了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2.玉石的故事

g.com/pic.php?url=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67233803643cb8a6&text=%E7%8E%89%E7%9F%B3%E7%9A%84%E6%95%85%E4%BA%8B" alt="玉石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

赵国有一块美玉,叫“何氏璧”。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赵国说想用城池换璧。秦王素来贪婪,赵王知道他只是想将何氏璧骗到手,但忌惮秦国的强大也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

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并声称自己有办法——要么换回城池,要么将何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到了秦国,秦王果然只对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

并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誓死不从,他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来威胁秦王: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秦王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值得让蔺相如带着何氏璧返回了赵国。

扩展资料

古代玉器

在距近的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的先民认识和珍视玉石的美与坚实,将其磨之为兵,琢之以佩,史前民用玉方式已经延至到美身、祭祀、瑞符、殓葬等生活的诸多方面。

距今5500—4000年的辽宁红山文化,江浙良渚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乃至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首先是作为巫觋祀神,沟通天地人的媒介。

圆形中空的玉壁,是先民升天通灵的祭器,外方内圆的玉琮作为礼地之器,与天圆地方的原始宇宙观念相关,象征着天地、神灵、祖先的法力。红山文化中的玉龙、云形玉佩,是部落图腾和首领权利的标志物。玉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石


3.关于"钟乳石"的神话故事

关于

展开全部


七星岩民间传说 - 仙女思凡
2013-03-07 00:32:45 肇庆阳光网

传说玉皇大帝在崧台宴请百神之夜,七仙女一齐跟随王母娘娘飘飘然飞落到七星岩上。七仙女本是深居简出,现在看到这山、水、天三者溶成一体的奇异景致,不禁连声赞。
碧霞洞入口处不远,洞顶有一人形钟乳石,俨如一个十八年华的少女,正踏着五彩云霞,从蔚蓝的天空中
飞飘而下。这就是“仙女思凡”了。
传说玉皇大帝在崧台宴请百神之夜,七仙女一齐跟随王母娘娘飘飘然飞落到七星岩上。七仙女本是深居简出,现在看到这山、水、天三者溶成一体的奇异景致,不禁连声赞曰:“真是一花一世界,一泉一洞天啊!天上哪有人间美?!”她们看呆了,根本无心饮宴。是陶醉,还是惊奇?是羡慕,还是留恋?她们沉默着,在苦思瞑想……突然间,鼓乐齐鸣,仙童歌女欢歌漫舞,一时间整个七星岩都浸沉在欢乐之中。
此时,七仙女却偷偷地来到湖畔,全都化作银白色的天鹅,飞落在闪光闪光的湖水中,在嬉戏、在逛游、在追逐……
时光在飞快地流逝,眼看曙光就要冲破云层,把大地照得通红。六个仙女姐姐手快脚快,一会儿就梳洗整理完毕,还不时地催促着七仙妹,可七仙妹就是不听,还一个劲地在水中嬉戏哩。鸡啼了,玉皇大帝心头一惊,立刻拿出拂尘向空中一扬:天空中浮云朵朵,诸神盘坐在云头之上,向天宫飘然而去。
六个仙女姐姐坐在云头上,哭喊着、呼唤着:“七妹――!七――妹――!”没有回答声。
原来,七仙妹听到鸣啼声后便立即飞腾,可是她刚刚离开地面,就被一阵狂风刮倒,跌落在白凫洲上,昏过去了。事有凑巧,七仙妹为青年渔民伦小二所发现,被救醒了。就这样,七仙妹便跟随伦小二一起回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个月后,七仙妹有喜了。玉皇大帝闻讯,很不高兴,急令天兵天将到凡间来捉拿七仙妹。七仙妹泪如泉涌,伦小二热泪盈眶,你喊一声“夫呀”,我呼一声“妹呀”,真是:声声悲凄声声泪,泪眼干来心欲碎哪!七仙妹伤心已极,但哭又有何用?于是,她把系在颈项上的玉石胸坠解下来,递给伦小二,说:“三年后星灿明月夜,妾身定送孩儿回,同样的衫裤,同样的胸坠……”说完一眨眼就化成一阵清风,向天空升腾而去。
七仙妹回宫后只得孤伶伶苦渡日月,象是痴呆了,每晚都要独自走出南天门外,俯视大地……她无限惆怅,怀念着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伴侣,思念着七星岩的山光水色。
七仙妹等呀等的,好不容易三年才等了过去。七仙妹履行自己的诺言,果然在一个星灿月明之夜,偷偷将自己刚刚会说会走的孩子带出南天门外,一跃,就坐在云头上,向七星岩飞飘而去。但是,七仙妹携带自己的儿子来到北岭山脚,便止住脚步;儿子发现自己母亲的脸上泪珠滚滚……是激动?是害怕?还是忧伤?儿子扑在母亲的怀里,呜呜的哭了。母亲痛苦地抚摸着儿子,把一篮梅仔交给他,说:“儿呀,你一直走,你爸就在前面等你啊。你吃完这篮梅仔就见到你爸了。儿呀,你千万记住,你不可回头看妈,你每吃完一个梅仔,就把梅核往身后扔,妈就会跟着来了。”
儿子点了点头,便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了。他边走边吃着梅仔,吃完了就把梅核往身后一扔……他走到马栏岗,来到双源洞口,见有一个青年渔民双手玩着玉石胸坠,在望月长叹。儿子走上前细看,发现这玉石胸坠和自己的一模一样,于是立即跪倒拜过父亲。父亲惊喜若狂,忙问:“妈呢?你妈在哪儿?……”儿子回转身来,喊一声“妈”,可面前空空如也。他急呀气呀,边喊边往前走去,来到马栏岗,只见整个山坡上长起了一片密密的梅林……
“妈――妈――!”
“七――妹――!”
悲凄的呼唤声在上空久久回荡。
七仙妹坐在云头上看得真切,真是欲留不能,欲离不忍啊。儿子嚎啕大哭,夫君悲痛欲绝,她的心象压上了千斤大石,碎了,碎了!
七仙妹回宫后也被禁闭在深宫之中。七仙妹不思饮食,几天后就面容憔悴,昏昏欲死。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有感于七仙妹情真义切,遂准许她每晚在南天门外思凡,并于每年七月七日下凡与夫君、儿子相聚。
这就是仙女思凡的故事。
历经千百万年的沧桑,七仙妹造化了。看!碧霞洞顶那正向人间飞飘而下的人形钟乳石,不正是她的化身吗?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