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石球有什么用途?,古代舍生取义的故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01 22:10:01

1.玉石的故事

玉石的故事

完美归来的故事

赵国有一个美丽的玉叫“何氏璧”。 秦王说想得到它,就向赵派遣使者,想在城堡里更换墙壁。 秦王本来就很贪婪,赵王知道他只是想骗何氏璧,但因为害怕秦国的强大,也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挑起战争的边缘。

就在他有困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起来,声称自己有办法。 ——要么回城,要么把何氏璧完全带回赵国。 到了秦国,秦王还是只对完美感兴趣,对让城只字不提。

而且,一旦见面,就想用武力取得完美。 蔺相如誓死不从,他抓起何氏璧想撞墙威胁秦王。 或者,从土地之城出来改变完美; 他要么撞墙撞死人,要么秦王一无所获却被背信弃义骂! 秦王爱美玉,但不愚蠢,不想和土地交换。 值得林相如带着何氏璧回赵国。

扩展资料

古代玉器

在不久的八千年新石器时代初期,中国先民就认识并珍惜玉的美与坚固,并将其磨为兵,琢为佩。 史前民间的玉石方式已经扩展到美身、祭祀、瑞符、陪葬等生活的许多方面。

距今5500—4000年的辽宁红山文化、江浙良渚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乃至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首先是巫女拜神与天地人沟通的媒介。

圆形玉壁是前人升天送灵的祭器,外方内圆的玉琮作为礼地之器,与天圆地方的原始宇宙观念相关,象征着天地、神灵、祖先的法力。 红山文化的玉龙、云形玉佩,是部落图腾和领袖权利的标志。 玉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来源:百度百科-玉石

2.古代玉石球有什么用途?

古代玉石球有什么用途?

一.艺术品:

玉球是圆,圆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结果。 因为有“圆和”、“圆融”、“圆柔”、“圆通”、“圆满”、“求人”、“行”五个意思。 玉球为圆,掌握圆泥方,进退无碍,四维列张,周而复始,有远转无限之义; 玉球为圆,圆为无极,生太极,生二仪,生四象,生八卦,包罗宇宙万象之义; 玉球为圆,分为三部分,寓意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自然万物; 玉玉翡翠以玉之广,打造玉球文化的新内涵,家家抱荆山玉,人人握灵蛇之玉,俱进元、亨、利、贞之门,祈求灾祸,期待藏钱致富的结果自然降临! 据曹昭《格古要论珍奇鬼工毬》记载:“有一个象牙球,直通中一个也没有。 清野史说:“因为车的数量很多,可以旋转,所以被称为鬼工球或高宗内院的作者。” “那个宝物被称为‘鬼工球’,取鬼斧神工的意思。 这个球取自天然的巨骨,不知道是什么怪兽。 骨头分为内外五层,都磨成球状。 所有的球都是漏洞百出,最里面的球是实心的,颜色丹碧别然,外面的四个球洁白无缝。 用金簪从洞里依次转动,中四球不停地转,昼夜不停,精致绝妙。 不能离开卢,不能输,也不能给你那颗心! ”鬼球根据其材料分为象牙球和玉球。 南宋高宗(1107-1187 )时,皇宫工匠仿照石雕,制作雕刻的象牙球。 这块象牙球错落有致,精美绝伦,表面刻有各种浮雕图案。 球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大小数层空心球,外观看似普通球体,但层中有层。 其中所有的球都可以自由旋转,有着同样的中心。 球与球相连,雕刻外面的球表面很容易,但雕刻很多里面的球时,由于施工空间的限制很难,所以雕刻象牙球的技术让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神秘。 到了清乾隆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 象牙球从最初的3-4层到清干隆期发展到14层,广州牙雕艺人在牙球的制作上取得了不少成就,定位球可达几十层。 乾隆的时候,定位球已经到了十几层,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到清末可达25层或28层,目前最大可雕刻至60层,确实是我国象牙雕刻中的一项特殊工艺。 广州牙雕球,世界闻名。 有一个家庭故事说的是1915年夏天,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的通航,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广州牙雕大师翁昭制作的24层牙球,曾在国外参展,而日本的参展作品也是30层牙球。 虽然大小差不多,可以雕花撞色,各尽所长,但人们普遍认为日本的比广州的多六层楼,金奖非日本莫属。 那时,中国代表要求把两个牙球放在沸水中煮。 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日本的牙球顿时四分五裂,而广州的牙球完好无损。 日本的牙球原来是用胶水拼接粘接的,而广州的牙球是用象牙做的。 翁昭的作品获得了博览会等金牌。 玉雕和牙雕不同,材质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完全不同,玉的分层问题很难解决。 玉石和象牙的

质地是两码事,玉石硬而脆,不容易雕入。那么雕刻玉球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格古要论》 明曹昭撰,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书中记载宋高宗时初创的鬼工球是用象牙做的,书中并未提到用玉石做的鬼工球,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宋高宗以后至《格古要论》成书以前(1187-1388),这段时间是没有出现玉球的;现存世的一只四层玉球(如上图),其最里面的一层表面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小孔洞里面的白色结晶体,其氧化和受沁的程度显示该玉球至少存在五百年了,据此可以认定在明朝永乐~成化年间(1402~1487),就已经出现了多层玉球。 鬼工球起源于中原,宋、元时期随中原文化一起南迁,后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南派玉雕的一朵奇葩。 玉球的雕刻停滞500多年后,1966年中国第一只现代玉球制作成功。这是一只直径12.8厘米大的八层转动玉球。参考牙雕球的工艺,把玉石镂成多层圆球,层次重叠,每层都可以灵活自如地转动,托在手上轻轻晃动,会传出玉石碰击的清脆声。球面上刻有雷锋、王杰、焦裕禄、董存瑞四位时代英雄的浮雕半身像。这件作品被轻工业部确定为全国玉雕独特品种,送到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马上被外商作为艺术珍品买去了。 现代玉球的雕刻成功,是中国玉雕工艺上一个重大突破,对吴公炎也是极大的鼓舞。他打算再往前走一步,从单一球发展为一球带多球的子母球,并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座雕工艺品上。所用的材料,也从原来硬度只有四度的南方玉,发展到采用硬度达到七八度的白玉和翡翠制作玉球。 玉球的材质,很多人认为南派玉雕大多采用本地产的南方玉,其实不然。南方玉又称信宜玉,是广东特有的原产地玉种,产于信宜市金桐镇泗流乡,属于闪蛇纹石,其质近似半透明,玉质纯,翠绿而有白色花纹,色彩均匀。南方玉自清末被发现后,于上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大量开采,至今不过30多年。再者,南方收藏者多爱翡翠,连和田玉也是近几年才被南方收藏者接纳。 南方玉雕厂也意识到玉球的发展前景和价值了,由吴公炎牵头,成立了玉球专业生产组,大家一起研制了一套专用机械和雕琢工艺,陆续发展出玉雕吊链球、子母球、异型球等新花式品种。到1974年时,已经可以雕出16层的各种花色不同的玉球。 大型水晶玉石雕《九州同心》,作为澳门回归时广东人民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礼物,采用水晶玻璃和广东南玉作为主要制作材料。它构思别致,以一颗56块切面的水晶钻石承托一朵璀璨怒放的莲花,莲花又托起布满木棉花和莲花图案的硕大玉球。《九州同心》玉球直径888毫米,运用广东独特的镂空雕刻技法镂成9层,寓意九九归一。玉球层层转动自如,巧夺天工,令人赞叹。

二,健身

健身球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健身保健器具之一。有石的,钢的,铜的,还有的只用两个核桃作球。健身球之所以有益于强身健体,在于玩球时指掌的适度运动,调节了肌体经络。
1、通过指掌运动,健身球可以使手指、手掌、手腕弯曲伸展灵活,促进指、腕、肘等上肢肌肉的运动,可防止和纠正老人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上肢麻木无力、颤抖、握力减退等症状。
2、健身球刺激手掌第二、第三掌骨,有利于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达到镇静怡神、健脑益智的功效,从而增进自身脏腑的生理功能,发挥“动则不衰”的生理效应。
3、手部运动对大脑有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玩健身球的时候,可以使人的思想集中于手上,排除各类杂念,消除紧张状态,使大脑得到放松。戏玩健身球时,球体规则旋转发出柔和的音响,尤如悦耳动听的“乐曲”,这无疑将会使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得以适度平衡,张弛相宜。而且手部的运动能使脑部的供血更加充足,因此,常玩健身球能有效保健大脑,减缓脑部的老化速度,还能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玩健身球要有耐心、信心,做到持之以恒,并尽可能地与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传统健身项目交替进行,以增强健身效果。

基本就这两种用途。


3.古代舍生取义的故事有哪些?

古代舍生取义的故事有哪些?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凜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  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
  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  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  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4.找一个有关古代石头的故事

找一个有关古代石头的故事

包公审石头 米颠拜石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字"元章",他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美石产地———灵壁县,因而米芾藏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入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因他的字是"元章",所以米颠拜石也称元章拜石 .
石头记算不?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