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任务之任务名称:玉石琵琶 系列3,玉石琵琶精的人物经历
发布时间:2022-09-02 13:05:02
发布时间:2022-09-02 13:05:02
洪荒时期,女娲娘通过强大的修为成为妖族妖皇,但成为天道圣人后,这个女娲娘的脾气似乎有些古怪。 巫妖大战时期,她袖手旁观,妖族势力被毁灭。 这个时候,可以说有天道的介入,在封神大战时期,这个女娲娲不仅不救妖族,还帮姜子牙除掉了五个麻烦的大妖人。 真的很不可思议。 现在,看看这五个悲剧大妖人是谁。
第一名(金大升)
这个金大升原是梅山七怪中的次子,本体是水牛,力量无限,手拿三尖二刃刀,胯下骑着独角兽。 此后,袁洪击败周王招贤榜,迎战西岐,武力强大,与杨戬可打30多次不败。 然后,金大升提炼了体内的牛黄(牛胆囊结石),成为了自己的神通。 这牛黄有碗口那么大,像一团火喷出来,用神通把郑伦砍了。 吓得杨戬变成金色逃跑了。
要知道杨戬修炼了“八九玄功”的存在。 元神不灭的话,肉体可以无限重生。 而且迎风而变,可以说是不死,但依然害怕这种神通,这说明了金大升的强大。 随后,女娲女神出手,系妖索捆绑金大升。 随后,他让黄巾力士戴上金大升的鼻子,用铜锤在他背上锤了三头,让金大升露出了原形。 随后,杨戬将这头水牛抓去周营斩首,死后将神封为“天传星”之职。
第二名:袁洪
袁洪乃梅山七怪之首,白猿是经过修炼而精益求精的妖怪,是七怪中最强的一个。 通八九玄功,修有七十二变,手持铁棍,身高八尺余,武艺绝伦,有大将之才。 击败纣王招贤榜,帮助商统军驻扎孟津迎战西岐军。 其馀怪人也与袁洪一起揭秘王招贤榜,身边也有巨人邬文化、千里眼高明、风闻高觉两兄弟为部下副将,力战围剿周营玉虚数,并以元神出场击杀杨任。
这袁洪手段极高,与杨任交战时,化作白光逃离五火七鸟扇。 与哪个可汗交战时,化作一团火逃离了九龙神火罩; 与韦护交战时,身穿白光逃离了降魔杵。 与杨戬斗法时,以身段闪避杨戬的三尖刀,各显神通,变化多端,相生相克,穷其技,不分优劣。 被困女娲女神至宝山河社稷图,被杨戬生擒带回周营,死于陆压道人赠送姜子牙的至宝“斩仙飞刀”下。 魂魄封神是“四废星”之职。
第3名(玉石琵琶精)
琵琶精是轩辕坟三妖之一,从千年玉石琵琶中修炼而来,是九尾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的妹妹。 后来和两个姐姐一起被女娲女儿派去迷惑商纣王,帮助武王切断纣力。 于是这玉石琵琶精借“玉贵人”之名入宫,成为商纣王的妃子。 姜子牙被三昧的真火焚身现出原形,妲己听了之后,发誓要为妹妹报仇。
后来妲己把玉石琵琶放在摘星楼上,让它的真面目采集天地的灵气,接受日月的精华,五年后,恢复原样; 并再次与妲己、喜媚二妖结伴,敲骨验髓,剖腹验胎,大商社稷归于无有,最后三妖企图刺杀武王,以延续大商运,反遭杨戬、雷震子、韦护三人追击,女娲
第四名(九头雉精)
九头雉鸡精在轩辕坟三妖之一排名第二,是来自轩辕古墓的九头雉鸡女妖怪。 奉女娲娘娘之命,与九尾狐狸精(苏洒己)、玉石琵琶精(王贵人)一路斩断殷商纣王江山。 轩辕坟遭比干、黄飞虎焚,以妲己之妹夫冒充胡喜媚入宫,成为商纣王宠妃之一。 与妲己联手演双簧戏,杀比干等大臣,祸乱朝纲,残害无辜。
最终商朝灭亡时,这九头雉精和剩下的二妖在夜间共同抢劫了周营,企图暗杀武王以延续大商运,结果被杨戬、雷震子、韦护三人追击,正要逃往轩辕坟,途中被女娲捕获,碧云碧云
第五名(九尾狐狸精)
九尾狐狸精是轩辕古墓千年三妖之首。 九头雉鸡精(胡喜媚)和玉石琵琶精(王贵人)的姐姐,因用商朝纮王在女娲宫进香时题的淫诗亵渎神灵,惹怒了女娲女儿。 三妖被女娲招来魔物的幡召唤,九尾狐精出现并与其他二妖发挥了效力。 这九尾狐狸精在入宫途中杀了苏护的献女苏洒己,以身作则侍奉商纣王,祸乱朝纲。
武王伐纶成功
后,商朝将灭之时,这九尾狐狸精与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去劫周营,结果却被姜子牙带领众人击退,在计划逃回轩辕坟时;于途中遭女娲娘娘截获,经碧云童子以缚妖索捆绑,后被韦护抓回周营,但九尾狐狸精天生媚骨,谁来斩她都下不了手,最终还是姜子牙用斩仙飞刀才斩下首级。其实真的很不理解女娲娘娘的所作所为,如果说九尾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是因为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被杀,那还情有可原,但绝对轮不到你女娲娘娘来做啊?因为这三妖是奉了你的命令去败坏殷商国运的,如果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怎么败坏殷商国运?而金大升和袁洪就更是疑惑了,貌似和女娲娘娘没任何关系吧?却强插一手,将这两位妖族中的天才给送上了封神榜,一代妖族之皇,却对手下子民如此冷酷无情,也是服了。
日本漫画《封神演义》中的王贵人是成熟冷艳的御姐形象,法宝为紫绶羽衣和琵琶弦,虽然看起来比喜媚大,但却是三姊妹中最小的。为了保护姐姐妲己前去刺杀太公望,但是被太公望用计谋打回琵琶的原形,数年后变回人形,而且实力也有提高。最后在金鳌岛的决战中,粉碎了哪吒的法宝,但是却因为估计错误,而被哪吒打败。后来在妲己与地球同化后再度复活,一直与喜媚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