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的整首古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意思

发布时间:2022-08-30 03:46:03

1.采菊东篱下的整首古诗

采菊东篱下的整首古诗

饮酒(之五)全文

作者:陶渊明(魏晋)。

庐在乡里,车马不喧。

问你什么本领? 心偏远。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日暮佳,飞鸟相还。

这里面有真意,刚想识别就已经忘了词。

拓展资料:

《采菊东篱下,悠悠观南山》是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正因为有“心远而自偏”的精神境界,才能悠闲地在竹篱下采菊,仰望山峦,才能那么自在,那么超凡脱俗。 这两句用客观景色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悠闲心情。 “悠悠”一词用得淋漓尽致,表明诗人的感受,并非刻意追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东坡对这两句话非常称赞。 “摘菊之后,偶然遇到山,起初无意,但边境和意会,所以很高兴。 ”

“见”字也用得非常漂亮。 “见”是一种不经意的偶然之姿,南山的美景恰与采菊时的悠闲心情相映成趣,合成物则是我忘却的“无我境界”。 用“望”字,心中有南山,才会有意为望,到了“我在的境界”,就会失去遗忘的天真意义。

南山到底有什么胜景,诗人如此赞美呢? 接下来是“山日暮佳,飞鸟相还”。 这也是诗人不经意间看到的景色。 在南山美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归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应性活动,正如诗人摆脱官场的束缚,悠然自得,诗人在这里领悟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这里面有真意,想识别就忘了。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领悟到了什么真谛呢? 万物运转,各有所得的自然规律吗? 是对太古时期淳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 是自然的人生哲理吗? 是坦率真挚的品格吗? 诗人没有明确地说,而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思考,但他“试图识别自己忘记的事情”。

结合前面的“车马不喧,出人头地”,“真谛”就是:人生不是名利双收,也不是官场的肮脏玷污了自己的自然天性,而是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无限的清新与生机

当然,这个“真谛”的内涵很大,作者既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没有必要说出来。 这两个哲理性的总结,给了读者一个说不完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文亮,(亦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晚期南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做了几年小官,后来辞官回家,从那里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老师传》、《归去来兮辞》、《饮酒》、0103010、0103010等。

2.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意思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意思

东墙下采清菊游心荡气,忽而喜南山胜景绝美。

诗是0103010 (陶渊明)

庐在乡里,车马不喧。 问你什么本领? 心偏远。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日暮佳,飞鸟相还。 这里面有真意,刚要辩解就已经忘了词。

译文:

我家聚集了很多人,建在闹市区,但从来没有给上帝添麻烦,接待车和马吵闹过。

怎么能如此优秀的洒脱,心远离尘俗自然,静而远邈。

东墙下采清菊游心荡气,忽而喜南山胜景绝美。

暮色中起了彩雾,群鸟回到了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是人生的真谛。 我该如何表达出深奥?

这两句妙语,不想自己看山,悠远远眺,达到了心与物游,物与我相忘的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正因为有“心远而自偏”的精神境界,才得以悠闲地在竹篱下采菊,仰望山峦,如此心平气和,如此不凡。 这两句话用客观景色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悠闲心情。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