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的泰山石刻,刻的是什么内容,泰山刻石的字体是哪一种?
发布时间:2022-08-30 11:06:02
发布时间:2022-08-30 11:06:02
石头原文222字,只有“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留有“斯昧死”三字。
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内,刻石原为岱顶玉女池旁,后迭迁于此,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 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经宰相李斯篆书,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为稀世珍宝。
现在,石原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向东巡逻泰山时刻的,共有144个字。 后半部分雕刻于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共78字。 凿石四面宽而窄,凿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凿字都是李斯所书。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先后凿了七处石刻。 而二世立,又“刻始皇所嗟之石”。 现已基本消失,仅存《秦琅琊刻石》 86字和《秦泰山刻石》 10残字,被历代学者奉为珍宝。 因此,不少文人竞相拓拓,有的寄希望于所藏拓本仿石,流传千古。
据文献记载,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登封泰山,兖州太守献上范本,计40余字。 宋庆历期间,宋莒公模刻48字在东平郡。 奉令江旁几个人说:“四海而求者,日久矣,厌赐性命,又临摹县廨。 政和三年,汶阳刘跛亲至岱顶,椎拓墨本归。 “亲旧闻之,多访,累事屡报,乃《秦篆谱》”,计l46字。 元至元间,台侍御史李处巽,模刻刘赲所拓本在建业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泰山刻石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也来泰山封禅,在秦始皇的功德铭文上留下石刻诏书。 秦始皇和二世的刻石原位于岱顶玉女池旁,后多次移动安置在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 凿石四方窄,凿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 二世的刻辞都是李斯所书,将刻石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是秦始皇向东巡行泰山时刻的功德碑,共144字。 后半部分是秦二世的刻制,共有78个字。 秦始皇及秦二世《泰山刻石》的字体是秦统一后标准字体的小篆。 其结构特征沿用了石鼓文的特点,比石鼓文简化、棱角规整,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均匀,给人一种端庄沉稳的感觉。 石刻
秦泰山刻石建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 现在,石原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向东巡逻泰山时刻的,共有144个字。 后半部分雕刻于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共78字。 凿石四面宽窄,凿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 两刻辞都是李斯所书。 目前只有秦二世诏书的十个残字,即“斯臣去疾无知死臣请矣臣”,又名“泰山十字”。 据清道光八年(1828年) 《泰安县志》记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在岱顶玉女池刻石,获准阅读的有146字,丢失76字。 明嘉靖年,北京许某将这块石头搬到碧霞元君宫东库,当时只有二世诏书4行29字。 “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蒙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理解矣臣蒙昧死请”。 清干隆五年(1740年)碧霞祠毁于火,雕石失。
希望能帮上忙!
上一篇 : 安玛莉是哪是什么样的牌子,武汉玛莉酒吧 怎么样?
下一篇 : 陈建辉的介绍,陈建辉名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