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画?,什么是中国画?
发布时间:2022-08-30 06:25:01
发布时间:2022-08-30 06:25:01
中国画(中国画)一词始于汉朝,汉朝人认为中国是生活在天地之中的人,就称之为中国,把中国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主要是在丝绸、宣纸、帛纱上画出来裱起来的卷轴。 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用毛笔蘸水、墨、彩画在绢纸上。 道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丝绸等;
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为具象和写意。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相关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的认识。
扩展资料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上,可以采取以大见小、以小见大的方法,也可以在活动中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不做局观,而直接参与事物,或局限于某一固定点。
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图而鉴之”的认识作用,和“恶戒世人,善示后”的教育作用。
无论是山水花鸟等纯粹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达中,都自觉地与人类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感有关。 趣相结合、借景抒情、以物为依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注重构思,注重笔墨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形状不拘泥于表面的肖像,而重视“似是而非之间有妙”和“似是而非”。 其形象的塑造以传达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感情为要旨。
因此,可以舍弃非本质的部分和与物象特征关系不大的部分,对于表现表情特征的部分,可以用夸张或变形的手法来描写。
在构图上,中国画注重经营。 它不是立足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将不同时间空中的物象按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规律进行重新定位,营造出画家的时空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
中国画在古代没有确切的名称,一般称为丹青,主要指画在丝绸或纸上装裱的卷轴画。 近代以来,为了区别于从西方进口的油画(也称为西洋画)等外国绘画,一直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是运用中国独有的毛笔、水墨、颜料,根据长期以来形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规律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根据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以及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江、工笔、写意、白描等的题材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比较多样,横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扇面上的有折扇、团扇等。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相关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