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欣赏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书画欣赏中要提倡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2-08-30 10:06:02
发布时间:2022-08-30 10:06:02
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了解艺术家创作的初衷和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达到扩大他们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欣赏需要理论知识
著名艺术家豪塞尔指出,人可以出生成为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就必须接受教育(豪塞尔着《艺术社会学》 )。 美术鉴赏是通过人的理解力的增强而发展起来的,理解力是理解各种关系、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 因此,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博论,将促进鉴赏教学的有效进行。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现了作品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及更加深刻复杂的内涵。 这就要求知识必须更新,不仅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教师知识必须准确。 有的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以“焊接”为辅助教学手段。 这是在金属技术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大量合金钢雕刻作品,“焊接”恐怕是一种重要的雕刻手段。 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烟花”是否可以被视为雕塑作品——的瞬间雕塑,学生的思维反而很快活跃起来。 美术鉴赏是一种直观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是对丰富情感体验和独特价值的理解。 二、两条主线——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美术教育之所以不能取代其他学科,是因为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 艺术家创作的美术作品,都是用形象感染人、感动人。 所以,享受教育要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 教的人光靠粉笔和嘴是组织不了教学的。 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具有审美关系。 通过感知和体验来评价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教育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具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流。 成功的美术作品从个别的到一般的都有象征意义。 伦勃朗《带金盔的人》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头盔闪耀的金属特征吗? 鉴赏教育的重点要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上。 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获得认知的鉴赏教育,是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教育活动。 因此,两者必须相互联系,贯穿美术鉴赏课的两条主线。
三、必须以活动为中心
对欣赏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等理论问题的说明,必须基于实例分析来进行。 避免在非常有限的课程中花太多时间集中讲授理论知识。 美术鉴赏是陶冶人情操的活动,是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也应该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根据教育学课程设计理论,中学美术教学更适合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从活动开始的教学。
在观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可以对当地的一些文化现象和其他典范进行评论和阐述,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艺术的本质特征。 例如,我在讲解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时,就以我县的两座“马良”雕塑为例,进行了清晰的对比。 马良是童话人物,把它放在儿童公园空旷的草坪上,看起来很可亲可爱; 龙峰广场的马良雕塑,在庞大的商业建筑群下,显得那么小气。 但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讲与作品欣赏无关的故事和笑话是不可取的。
画画的人有各自的想法,很独特,已经要互相尊重了
只有互相宽容,才能有更好的交流空间
上一篇 : 著名的书法作品有哪些?,优秀书法作品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