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王是哪几个?,清初四王为什么被称为正统派雄踞于画坛?
发布时间:2022-08-24 20:05:01
发布时间:2022-08-24 20:05:01
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铎、王纮、王原祈,又称江左四王。 四人画风相近,在传统美学风格的心理定式基础上,形成了“四王”画派,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画坛。 “四王”既是正统画派,又是文人画家,他们提倡南宗绘画风格,创造了别样的新风格。 推动中国画笔墨水平空前发展。
王时敏王时敏(1592年-1680年),江苏太仓人。 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 王子爵孙。 出身于明代官吏之家,崇桧初年担任太常寺卿,因此也被称为“王奉常”。 善画诗文书画,尤其是山水,少学董其昌,临摹家藏宋、元名迹,宗黄公望。 笔墨润泽松秀,小山上变化不大,有许多模拟作品。 王厶、吴历出门下,孙王原祁得受其指点。 后人称他为王铎、王纮、王原祁“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六家”。 开创山水画的“娄东派”位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能兼作工人书作诗文。 作品有《西田集》、《西庐画跋》、《浮岚暖翚图》等。
王铎
王铎(1598年(1677年),中国明末清初画家。 图文、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 江苏太仓人。 王世贞孙,家富收藏者,曾任廉州知府,名为王廉州。 擅长山水,师从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屡与王时敏切磋,加以发展、变化而自成一格。 其画善用中心笔,麻间解索画岩,皴法细密,墨色浓润清晰。 还可以画青山绿水,在染法上下功夫,美丽融洽,情趣清爽。 王铎的山水画在清代影响很大,与王时敏、王厶、王原祁平、悹寿平、吴历齐名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成为画坛正宗。 有《梦境图》、《秋林山色图》、《秋山图》等传世。 著《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
王厶
王纮(1632年(1717年),清代画家。 字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 祖上五世都很会画画,父王云专画山水,作风秀雅。 王珺从小受家庭影响,爱好绘画,先拜同里张琦为师,临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 后来得到王铎的赏识,收为徒弟,教他读书和书法。 又师从了王时敏。 后又与王时敏、王铎、王原祁合称四王,再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初六家。 那幅山水画是从临古得到的,但并不是模仿一家。 王维的雪景、李成的寒林、董源的平峦远渚、巨然的秋山萧寺、王旸的渔村小雪、米氏父子的云山烟雨,以及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的作品,都是他临摹的对象。 他不仅在传统技法上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能融会贯通,与众不同,通力合作。 但是,并不受成法的限制,而是重视写生。 他贯通各家,用南宋笔墨搬运北宋山岗,创造出秀气多彩的风格和风貌。
王原祁
王原祁(1642年-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被誉为清初“四王”之一,是名画家王时敏的孙子。 从小临摹宋元名家的真迹,终生拜倒在古人脚下,是当时公认的古人临摹大师。 《烟浮远岫图》是他的代表作。 峰峦布局,石木作笔,皆源于黄公望,内容空泛,缺生意。 但笔墨娴熟,有潇洒之美。
清朝初年,文人成为画坛的主流。 他们主要以山水画为主,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画风,形成了两大派别。 一派受到清朝统治者的赞扬,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成为画坛的主流,被称为“正统派”。 另一类是明代遗老遗少、明朝宗室等,地处民间,寄身山水之间,表达故国情怀,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被誉为“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