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徐悲鸿有那些作品

发布时间:2022-08-24 08:36:02

1.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

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

1、《奔马图》

一九四一年秋天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在这幅画中,徐悲鸿用饱满奔放的墨色勾勒出头、颈、胸、脚等大的转折,用干笔扫出鬃毛,将深浅干湿的变化融为一体。

马脚的直线细而有力,像钢刀,力量通向纸背。 腹部、臀部及鬃毛弧线富有弹性,富有动感。 整体来看,屏幕前大后小,透视感强,向前伸展的双脚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屏幕。

二、《愚公移山图》

1940年,1939年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邀请,徐悲鸿到印度举办展览宣传抗日。 在此期间,他画了许多油画,最重要的成就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 那个故事基于《列子汤问》的神话传说。

3、《群马》

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群马1940年被采访克什米尔地区的骏马,徐悲鸿当时看到这匹马非常兴奋,《群马》灵感来源于此。 与其他作品不同,背对观众的两匹马和后面画着旁边的马,为了改变画面,在右侧画着寻找食物的矮头马。

4、《珍妮小姐画像》

是画家徐悲鸿最有名的油画人物肖像画之一,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鸿44岁。 这部作品是徐悲鸿为了支援国内抗战,在南洋进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

画中的女子珍妮,祖籍广东,是当时星洲的名媛。 当时被传为佳话。 这幅画获得了这一时期南洋募捐中收集最多的4000张(总数11万1000多元的新货币)。 徐悲鸿本人也对这部作品非常满意,特意请摄影师给她画了画和照片,共做了《悲鸿在星洲》本书的封面。

五、《九方皋》

九方皋的故事记载在《列子》 (伯乐暮年之向秦穆推荐九方皋寻找千里马的故事中。 作品是一部以非常完整、精彩的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和画法的优秀中国画作品。

来源:百度百科-徐悲鸿

2.徐悲鸿有那些作品

徐悲鸿有那些作品

主要作品徐悲鸿善于用马喻人、托物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万古凡马空》,是一个独特的朝气蓬勃、豪迈的意大利形象。 《奔马图》从这幅画的题跋来看,这幅《奔马图》创作于1941年秋天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这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抗衡的阶段,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企图彻底打败中国,迫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全力发动多次长沙会战,试图通过南北交通要道重庆。 在二战中韩国一度败北,长沙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正在马来西亚槟城为艺术展募捐的徐悲鸿听到国难,心急如焚。

他连夜画《奔马图》,表达自己的忧虑。 《群马》徐悲鸿早期的马,有一种“踯躅回头,萧然寡俪”的文人淡淡的诗情。 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应该与国家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火热的生活,而不要被艺术的自恋所束缚,于是他的马成为了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建国后,他的马又变成了“山河百战归民主、崎岖平跑”的象征,依然是驰骋的姿态,但少了不安和悲怆,只增加了喜悦和兴奋。 《九方皋》秦穆公说伯乐。 “孩子年长的男人,孩子的姓有人能求马吗? '伯乐说:“良马,筋骨相都可以形容。”

天下之马,若不灭也可失。 如果这个人绝尘。 臣之子皆下才,可告良马,不可告天下之马。 臣领其薪者,有九方皋。 此在马,非臣之下也。 请看。 “穆公看到了,就让他行动起来寻求马。

3月反转。 据报纸报道,“已经得到的男性在沙丘上。 “”穆公说:“好几匹马? “”对。 “牝和黄。 “”让人拿走,牡和骏。 穆公不说。 赵伯乐说:“输了继续。” 子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可知,又何马可知? '伯乐嗟然太息说。 “你说会变成这样吗? 所以是千万之臣,也是无数者。

高玉如在看天机。 得其精而忘其粗,内而忘之外。 看的、看的、不看的; 熟视无睹,熟视无睹。 如果是皋的相马,就是有贵马的人。 “马至,果天

下之马也。《田横五百士》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
  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  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
  《史记•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
  '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受太史公的感召。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
  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
    《负伤之狮》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
  ”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  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
  
   《愚公移山图》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徐悲鸿其他作品《玉簪花》、《狮吼》、《萧声》、《桂林风景》、《喜马拉雅山之晨》、《喜马拉雅山之林》、《月色》等。

3.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在国内的声誉一直较好,但国外的文艺理论界却对徐悲鸿的作品任然有着一种不一样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还一度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可。美国学者苏利文是这样评价徐悲鸿的作品与成就的:“他可能是一位热情的爱国者,一位忘我的教师,但是对一个画家来说,说到底唯一的一件事——绘画自身,他却缺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