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蒙诺索夫在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记载?,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的实验结论不同主要是——的缘故
发布时间:2022-08-17 09:10:07
发布时间:2022-08-17 09:10:07
1711年,罗蒙诺索夫出生于俄罗斯北部阿尔汗格尔斯克州的一个小渔村。 一家人以捕鱼为生,生活很艰苦。 罗蒙诺索夫从小就对周围的事情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总是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海水为什么会发光? “为什么海水会涨潮? “为什么天空会下雨? “为什么有同样的翅膀,海鸥却飞得很远,公鸡却飞得不高? ”罗蒙诺索夫先生总是有回答不完的问题。 他的很多问题大人们都回答不了。 但是家里很穷,父亲没钱送罗蒙诺索夫上学。
在10的时候,他开始和父亲一起捕鱼。 罗诺索夫非常羡慕村里上学的孩子们,每次拿着课本看书,他都站着看很久。 邻居舒布诺伊叔叔在看书,罗蒙诺索夫就跑去让自己教他读写。 施诺伊非常喜欢聪明好学的罗蒙诺索夫,让他记住文字,教他把文字一个个拼出来就能读字音。
罗蒙诺索夫先生很高兴,一有空就躲到安静的地方去读,他到沙滩上练习写字。 就这样,他终于能读完整页了。 但是,罗蒙诺索夫还没有看书。 为了读,小罗蒙诺索夫经常去镇上的小站,捡起别人扔的废报纸读。
但是,后来罗蒙诺索夫先生有了读书的机会。 有一天,他和父亲出海抓了很多鱼。 为了尽快卖出去,母子俩分头拿着鱼挨家挨户地打听。 后来,罗蒙诺索夫来到商人家,他看到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在看书。
“你们看的是什么书? 能给我看一下吗? ”“那请换成鱼。 ”“行了,我可以把这些鱼都给你。 ”“不,你只要读书,告诉我书的内容就行了。 “你们不是在看书吗? 你怎么连书上写的都不知道?”“这些书太难了,我们根本看不懂,但爸爸必须经常检查我们。 我们每次都被骂。
“那我等下看了再告诉你吧。 ”从那以后,罗蒙诺索夫从商人的孩子那里收到了一本书来读。 他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问舒布诺伊叔叔。 为了争取时间,他晚上总是睡到很晚。 罗蒙诺索夫很快就把书看完了。
他拿着书去商人家,把书里的内容讲清楚给两个孩子听时,他们很高兴。 从那以后,他们想把更多的书借给罗蒙诺索夫。 但是书读得越多,罗蒙诺索夫就越不满意,他想到学校学习。
1730年,19岁的罗蒙诺索夫告别父母来到莫斯科学习。 刚到莫斯科的时候,罗蒙诺索夫四处打听学校的情况。 但是,他听说的几所学校都以他不是贵族为由拒绝了他。 口袋里的钱看起来都没了,学校的事一点也不可预料。
那时,一位老乡告诉莫斯科的杜季科夫书记官正在给儿子找家庭教师。 罗蒙诺索夫应征了,但意外地成功了。 就这样,罗蒙诺索夫到了杜奇科夫书记的家,开始给14岁的儿子托洛夫斯基补习功课。
一年后,洛夫斯基要去莫斯科神学院。 为了让儿子有陪护的hlt,杜季科夫拿出了假身份证,证明罗蒙诺索夫也是贵族。 就这样,罗蒙诺索夫和托夫斯基一起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莫斯科神学院新人学习的学生年龄很小,通常是13岁或4岁。 APP20岁的罗蒙诺索夫总是被同学们称为“傻哥哥”。 但是,罗蒙诺索夫一点也不介意。 他不分昼夜地努力学习。 学校附近很热闹,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叫卖声有时会从窗户冲进教室。
这时,学生们将头转向窗户。 但是,罗蒙诺索夫对这些没有,他完全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 经过不懈努力,罗蒙诺索夫只用了半年多就上完了三年的课,由于成绩优异,学校批准他跳级学习。
他上高中的时候,已经和同班同学一样的年龄了。 1735年,罗蒙诺索夫在学校被送到彼得堡科学院学习化学。 第二年,他又因为成绩优异,被派往德国马尔堡大学留学。 在马尔堡大学,罗蒙诺索夫遇到了德国著名化学家沃尔夫教授。
沃尔夫很欣赏勤奋学习的罗蒙诺索夫,对他特别精心培育。 从马尔堡大学毕业时,罗蒙诺索夫已经是青年化学家。
波义耳:波义耳认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
在一次紧张的实验中,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插在花瓶中。过了一会波义耳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的。这一奇怪的现象促使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由此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拉瓦锡: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事实上,科学家确认燃烧是氧化的化学反应,即燃烧是物质同某种气体的一种结合。拉瓦锡为这种气体确立了名称,即氧气,事实上就是“成酸元素”的意思。
2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罗蒙诺索夫:罗蒙诺索夫积极探索燃烧奥秘。用实验证明金属在密闭容器内加热,质量不会增加,而放在空气里加热,质量就会增加。这为后来拉瓦锡推翻燃素说,建立氧化学说,打下良好的基础。借助于实验,罗蒙诺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尔提出的“燃素”学说。罗蒙诺索夫用实验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是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雏形。
朗道尔特:不认识,道尔顿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