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诉你和田玉收藏有哪些术语,新手收藏和田玉必须了解哪些知识
发布时间:2022-09-26 13:50:02
发布时间:2022-09-26 13:50:02
和田玉收藏中有很多玉雕行业的隐语用语,和田玉的用语有哪些呢?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36个和田玉收藏术语。
1、拾荒者是慧眼识宝,低价购买高价值和田玉藏品。
2、糖浆:和田玉挂件、手链、财神等饰品表面长时间氧化后形成的光泽。
3、掌眼:请和田玉雕专家协助看和田玉首饰采购真伪的好坏。
4、交学费(指买仿冒和田玉首饰所花的冤枉钱。
5、沁色)是指和田玉首饰在特定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及其他物质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6、灰皮)和田玉首饰入土后沁成灰白色,有深有浅,浅如皮。
7、啃土:和田玉首饰表面受土壤中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蚀土、蚀土。
8、提油:人工和田玉籽料染色方法。
9、缶裂:新疆和田玉料中的裂隙叫缶裂,表面裂隙叫缶裂,和曰缶裂,指玉石料的裂隙。
10、持有:投资者决定买和田玉收藏。 这个和田玉收藏是我“拥有”的。
11、卖宝:赔钱,卖10万几千美元,买家就“看漏”了。
12、看一眼:这个和田玉饰品收藏不错。 艺术价值很高。 例如,这个观音瓶是“有一目了然”的。
13、没用:买家不要这件和田玉藏品。 我觉得没什么价值。 一般说“没用”。
14、游戏:和田玉行内将藏品称为“游戏”。 第一次见面就问了你什么“玩”。 意思是收藏什么样的和田玉首饰。
15、可爱的颜色(又称巧作,指巧用玉材不同的颜色做图案装饰,提高表现力。
16、蛀孔)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蛀孔,是原料表面的特征之一。
17、玉石皮:玉石材料表面的皮多称为玉石皮、有色皮、石皮、硬生生皮等。
18、铁沁)地下水中铁氧化后,顺着卵石松散的纹理渗入内部,形成红褐色~褐色的沁色。
19、重生:指出土玉器经过人工长期盘摩后,玉质晶莹,色泽越来越鲜艳,仿佛羽化成仙,逃出了所有的胎。
20、白化:玉器入土后,受埋藏环境地下水的影响,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透明度丧失,颜色变白的现象。
21、喇叭孔)指用老式工具磨出的圆孔,上下细小,形似喇叭,俗称“喇叭孔”。
22、管道钻痕:指器物表面遗留的圆孔钻痕。
23、生坑是指新出土或出土后未经磨盘的器物。
24、熟坑)指不入土,或早期出土后用人工盘打磨的器物。
25、象鼻穿:又称“牛鼻穿”,指两个孔并排,内部相通。
26、穿心穿:人称“天眼”,洞自上而下。
27、斜刀)西周特有的刀法,是指在并行的双阴线中,将其中一条线的墙壁刨成斜面形。
28、汉八刀:汉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线条粗简,极少雕琢,雕如八刀。
29、水印雕刻:指水印雕刻法。
30、游丝雕刻:汉代特有的刀法,指丝线织得细如丝,呈游动状。
31、镂空平雕:首先在玉材表面设计主纹,将主纹外的衬布均匀刨至一定深度,突出主纹。
32、圆雕:指立体雕刻法。
33、开门:绝对形容真古玉。 沁色、雕工、包浆等都是一流的。 观众往往会莫名其妙地震惊,面无表情地说。 “开门! 快开门! 典型的三代人! 230年前进进贡干隆帝的话,一定要欣赏并袭击黄马衣!
34、洋油和鸡油:和田白玉和黄玉自古以来就是玉石的精品。 王逸《玉论》有一段黄得像蒸粟,白得像切了脂肪的记载。 洋油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色泽如凝脂,质地坚韧,玉肉纯正。 鸡油是和田玉的鸡油黄,色泽非常深,玉质扎实,质量非常好。
35、粗大明)粗大明是指明代玉器粗犷豪迈的工艺风格,与明代相比,清代玉器更加明显地表现出玉器的纤细与精致。
36、鸡骨白:古玉一般出土于碱性土壤中,常因石灰沁入呈矾色。 石灰的沁重各不相同,所以细分为鱼腹白、鸡骨白、象牙白、雪白等。 如今许多不法商人靠模仿鸡骨头牟取暴利。
【淘玉网】中国和田玉翡翠行业门户信息网,以玉相遇、淘来,玉美如花,人中龙虎。
喜欢和田玉翡翠的朋友请添加微信公众号: shiyurenmall (和田玉翡翠知识)
新手学习鉴别和田玉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最好的方法是请有经验的师傅来担任自己的老师,这样可以及时的为我们指点迷津。另外,收藏玉石必须要有足
够的耐心,不可以半途而废,鉴赏能力的养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我们刚开始可以挑选一些入门级的和田玉练手,从各个方面了解玉器的基本知识。
在了解了和田玉之后就要学习鉴别了,鉴别需要经验,而经验有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多分析,多比较,看得多了自然能够熟能生巧。对于新手来说一定要记住这几个字“少买多看”,逐步的积累鉴别知识。
评价玉器的好坏,收藏玉器当然要选择有收藏价值的,那么什么样的藏品才有收藏价值呢,当然是精品,但是我们刚刚玩玉的时候都是从普通和田玉入手的,而精品的玉器标准是什么,首先是和田玉的材质一定要是上乘的,另外工艺一定要精湛,最后就是文化内涵丰富,欣赏价值高。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积累,我们就能够相对准确的掌握不同等级的和田玉的价位,同时能够养成自己的和田玉收藏观。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