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耀华玻璃为什么突然衰落了,耀华玻璃,是不是各个地方都有耀华玻璃,谁能给我慢慢地讲来,都有哪些耀华,都在哪里,都是做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2-09-08 15:40:01
发布时间:2022-09-08 15:40:01
就耀华而言,可能无人不知道,也无人不知道。 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引领世界,曾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 然而,一瞬间,它似乎突然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人们再次谈起它时,充满了遗憾。
那么,鼎盛时期的耀华为什么突然衰落呢? 改组后的耀华能实现涅槃重生吗? 除了我感兴趣,我相信所有关心秦皇岛发展、了解耀华的人都可能会有好奇心。 本文邀请了好友舟自横同学,他在浩瀚的史料中破茧而出写下了这篇文章。 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楔子 “借壳上市”空遗恨
2009年9月29日,江苏凤凰和耀华集团就秦皇岛耀华玻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正式获得证券监管委员会批准。 当年12月31日,双方完成资产置换,江苏凤凰置业将100%股权注入耀华玻璃。 耀华集团通过转让耀华玻璃的全部股权和非公开发行股票将耀华玻璃的控制权转移给江苏凤凰,江苏凤凰通过该方法获得上市资源,成为“借壳上市”。2010年初,股票代码600716正式更名为“凤凰股份”,自此,96年上海证券交易2016年,很难接着宣布秦皇岛耀华停产,秦皇岛玻璃之都的荣誉与耀华一起没落。
一 眼见他起高楼
甲午战争后的清末民初,列强忙于合并烈火,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出现了爱国企业家。 1922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周学熙在天津创办耀华玻璃公司,与中国比利时合资,耀华玻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用机械生产加工平板玻璃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耀华玻璃因此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
1924年,耀华为了方便运输,在港口城市秦皇岛建厂投产。 在中比合资经营工厂的15年间,耀华玻璃在亚洲率先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不仅进入了国内,还进入了欧美市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比利时因害怕战火波及,将股权出售给日本,耀华玻璃改为中日合办。 抗战胜利后,日方股权被国民政府接受,耀华改为官商合办。
1947年,耀华在上海浦东建厂。 由于内战的影响,耀华玻璃的生产和销售变得困难,濒临破产。 新中国成立后,耀华玻璃陷入困境,产量提高,质量更优,畅销国内外。
1966年耀华由公私合营改为国营,意在撤销在天津设立的公司,在秦皇岛和上海分别办厂,共享耀华商标,形成大耀华,南北辉煌,中华共创辉煌。
改革开放后,耀华玻璃所在的秦皇岛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1986年,国家重点项目——45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耀华平板玻璃进入了这个“浮法”时代。 20世纪90年代,耀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年利润税过亿元,主要平板玻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畅销国内外。
二 眼见他宴宾客
1996年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发起人是中国耀华玻璃集团,也就是前述的大耀华,其他合作发起人还包括渤海铝公司、秦皇岛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河北建投等。 当年6月,耀华玻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股票代码为600716。
我公司主要经营优质浮法玻璃、工业建筑技术玻璃、硬质合金高强度玻璃、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性能玻璃制品、超高温耐火材料、钢化玻璃制品等系列百余种产品,“硼硅酸盐玻璃浮法生产技术”和“在线低e玻璃”
公司主力产品耀华牌玻璃于200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随后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国家
免检产品、首批中国名牌产品。耀华同时拥有“三大金牌”,在整个玻璃行业是唯一的一家,其品牌价值达到巅峰。
三 眼见他楼塌了
秦皇岛耀华的拐点始于2000年,多年来连战连胜的自信使其愈发疯狂,开始大肆并购其他企业,试图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但玻璃行业竞争加剧已使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耀华没有敏感的发现这一点,加上企业治理不规范、政企不分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2005年,耀华玻璃被 ST 处理。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建材行业受到很大冲击,耀华集团党的领导缺失,内控机制紊乱,错误估计市场,盲目扩张生产,导致库存严重积压,产品销量萎靡,加之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事件频频发生,运营资金极为紧张。当年,公司经营业绩进一步恶化,陷入财务困境,上市资格受到严重威胁。
为最大限度利用上市公司的优质资源,防止上市资格的丧失,耀华玻璃与江苏凤凰进行资产交换,耀华集团将持有的全部耀华玻璃股份转让给江苏凤凰,江苏凤凰将旗下优质资产置换出耀华玻璃全部资产。
2010年,耀华玻璃退出资本市场。耀华虽然丧失上市资格,但经济实体尚存,通过完善公司治理、调整经营策略,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然而内外部多种原因造成的萎靡不振,使盛极一时的耀华玻璃经营状况继续恶化。
2011年,部分生产线停产;2013年,由于污染超标被市环保局罚款并限期整改;2014年,因员工安置问题爆发小规模冲突;2015年,市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凯盛 科技 签订耀华集团重组协议;2016年,企业账面资金只有几十万元,实际负债率高达130%,连续3年累计亏损13亿元,拖欠员工9个月工资和社保费用……,享誉近百年的耀华玻璃名存实亡,“玻璃之都”的光芒消散殆尽。
后续 重整旌旗再出发
今年8月3日,《经济日报》整版大篇幅刊发《百年耀华淬火重生》重磅文章。文章指出,重塑主心骨是耀华转危为安的核心要素。2016年6月,凯盛 科技 工作组进驻耀华集团,开始对耀华集团进行委托管理。一个月后,新的耀华集团党委、纪委、工会和各基层党组织相继建立,并将党的建设纳入了公司章程,明确企业党委的领导作用。
文章还指出,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是耀华集团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为此,耀华集团按照中国建材集团的营销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技术集中、投资集中“五集中”理念开展一系列改革,使这块“老玻璃”淬火重生。
同时,为守牢“环保生命线”,在凯盛 科技 的支持下,耀华集团先后投资1.8亿元建设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备,并新增备用系统。环保治理设施投入运行后,2019年全部生产线实现超低排放,在平板玻璃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2020年6月30日,耀华集团完成重组,正式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当年利润总额比2015年增长148%;职工平均月收入比2015年提高123%……,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已经批复了耀华集团的“退城进园”项目,未来3年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新耀华。
已近百岁的耀华活力重现,又成为从前那个少年。
最后,简单谈谈感受: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一个城市的发展之基。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综合实力的飞速攀升,根本原因还是制造业的根基打得牢固。同样的道理,一个城市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扎扎实实搞好制造业。
当然,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也符合地区发展的道路,比如,秦皇岛依托滨海岸线大力发展 旅游 业,完全符合本地资源特色。但是北方季节分野明显,能否以 旅游 立市,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初的耀华没有倒下,它能给中国,能给秦皇岛带来什么?
当然,时光不能倒流,但这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放眼全国,各省市都在不遗余力的抓项目、抢项目,努力在新时代赢得竞争新优势。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如何做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你好
耀华玻璃是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由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发起组建,在发展过程中曾多次改名,1995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采取社会募集方式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海浦东以前有一家耀华玻璃厂很大的,后来倒闭了。
但是因为耀华很有名气啊,所有现在很多小的玻璃店就直接以耀华玻璃的名字做店招牌,但是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跟真正的耀华玻璃没有任何关系,这些玻璃店或者是门窗店都是挂着耀华的招牌,但是却是从别的厂家做的玻璃,不过质量上一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