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阎锡山故居?,阎锡山故居年游客量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31 15:26:02

1.阎锡山的故居在哪里?

阎锡山的故居在哪里?

大家好,阎锡山故居位于忻州市定襄县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 交通很便利。 太原有直达河边町的列车,定襄县城有1路公交车到河边村。 而且忻阜高速也经由河边村。 (建安或蒋村出口下高速)

定襄县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说是河岸村阎锡山的故居。 这里整齐地坐落着一千座楼阁殿堂,30座庭院环环相扣,占地面积达33000平方米,被誉为中国近代民间官邸之冠,是山西民国时期民居建筑的代表作。

阎锡山被誉为“山西王”。 他早年跟随同盟会投身革命,在武装割据政权中掌握霸权,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民国动荡期间担任行政院长,晚年于台北阳明山,最后客死他乡,结束了颇具传奇色彩的戎马生涯。

阎锡山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也是连接海峡两岸历史的重要人物。

看阎府院读半部民国史

阎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 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结束,14年间,花费了140万两银子。

整个建筑群自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院落近30户,共有800多户人家。

现有18座庭院575间,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是东西方花园。

阎锡山住在山西定襄县的河边村,背靠山水,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山下滹沱河清澈透明的河水缓缓流向远方,后山山峦起伏,浩浩荡荡,来势平缓。

阎山故居规模大、造价大,不愧是“山西王”住宅。 只有踏足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才能将民脂民膏拼凑成自己的安乐窝。

“山西王”阎锡山,深不可测人物

阎锡山出生于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日)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山西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商业为中心的小地主家庭,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

他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民族抗日战争、国共决战、残留台湾几个时期,是一位深刻而复杂的历史人物。

他是清代陆军步兵科举人,中国同盟会会员。 武昌起义后被列为山西都知事。 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称帝。

民国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人推翻蒋介石,中原大战失败逃往大连。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

“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无抵抗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8月1日,他创办了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西北实业公司,任总理实现自己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他精通权术,处世圆滑,对着秦暮楚,见风使舵,是虚与委蛇,28岁任山西都督后,统治山西38年,其权力至高无上,被誉为“土皇帝”。

1949年4月逃离山西,前往台湾,1960年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

阎山故居,酷似森严的封建城

阎锡山故居是民国初期的仿古建筑,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高墙防护,与地道相通,酷似严密的封建城,给人以肃穆之感。

阎锡山故居始建于1911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历经二十六年,在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等大小院落内,盖有近千家房屋,总占地面积3.3万多平方米。

阎府整体风格有晚清遗风,中西合璧,是山西难得的民居。 一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阎锡山故居”五个金灿灿的大字。

根据布局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边是初期的都督府建筑,还有一楼、上将军府、率心院、新南院。

北侧是东西花园和子明慈初院。 东花园自西向东,有“归仁堂”、“居仁堂”、“当仁堂”三院,是阎家院中最大的院落,恢弘富丽。

都督府是一座庄严、严谨、气派的欧式建筑,有尖尖的屋顶、坚硬的石材、教堂的肃穆,当然也有都督的威严。 可见这所民房花了多少心血和财产!

阎锡山故居现为民俗文化展馆

阎锡山故居现为河边民俗博物馆。 通过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元宵节民俗一街等共58个展厅,展现出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

展馆还在通过

精心雕刻的蜡像,展示了朱德、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 历史 名人形象,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 历史 话剧。

阎锡山故居跟平遥古城里的院落、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风格完全不一样。阎锡山当初公派留学日本,其实一点也不土,阎锡山故居建筑风格更为大气也更加洋派。

感觉阎锡山故居值得一看。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 历史 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

山西定襄县的河边村。河边村位于文山脚下。山下清澈 的滹沱河缓缓流向远方,背山面水,真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我走进了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是一个深不可测、颇为复杂的 历史 人物,他一生历经了清王朝末年、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民族抗日战争、国共决战、残留台湾几个时期。他的思想、政见、做法可谓独具一格,在各个时期中具有许多军政者所不具有的特色。在当时复杂的 历史 背景下,他变得圆滑世故,不仅政治上看风使舵,虚与委蛇,处世上也奉行不偏不过的思维定式。他深谙权术,朝秦暮楚,28岁就当上了山西都督,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绝对统治,有“土皇帝”之称。对内,他提出了“保境安民”的口号。努力发展种植、水利和工业,他还在经济极为窘迫的情况下修了一条同蒲铁路。

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阎锡山故居”五个金黄耀眼的大字。放眼望去,这是一座民国初期的仿古建筑,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高墙护卫,地道互通,酷似森严的封建城堡,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始建于1911年,差不多建造了26年之久, 都督府完全是庄重严谨又不乏气派的欧式建筑,尖型屋顶、坚硬石材,有教堂之肃穆,也自然有都督之威严。而北面是东西花园和子明慈初院。东花园坐西向东,共有“归仁堂”“居仁堂”“当仁堂”三院,是阎府中最大的一座院落,极具恢宏和富丽。它更多体现的则是中式风格。 可见这所民居所花费的心血和财物是如何巨大了。宅院共占地33000多平方米,有30多个院落、近千间房屋,虽历经风雨,目前还保留了27个院落、700多间房屋,其规模是山西古民居中数一数二的。整个阎府的风格具有晚清遗风,又中西合璧,是山西难得的一座民居。按布局分,南北共两部分。南为早期的都督府建筑,还有得一楼、上将军府、率心院和新南院,

如今的阎锡山故居为河边民俗博物馆,里面建有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用以反映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另外,这里还精心雕刻有朱德、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 历史 名人的蜡像,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 历史 话剧。

忻州

忻州

阎锡山故居位于定襄县东北的河边村,我说在不经意间去的,也算是临时起意,说走就走的旅程吧!

今年7月,在经过五台县的时候,发现阎锡山故居离此不远,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欣然前往。查看导航,约有28公里远,本来觉得用不了多少时间,不料一路上路面没有硬化,又刚下过暴雨时有大水洼,路况很差。路两边玉米、山药倒是饱喝雨水,绿得沉静,长势喜人。意外路过几个石雕厂,旷地上杂乱地摆放着加工好的石狮、石象、石亭、石佛像,石碑以及石头墓顶,人物鸟兽都栩栩如生,令同行的人个个赞叹。我想石雕在并不发达的当地经济中一定扮演着重要角色吧。又驶过几个大水洼,飞溅起的浪花有一丈多高,此情此景大有 “浪遏飞舟”的气势 。不多时到了河边村口,不料又是一个意外:过村口彩绘的牌坊后有一段小坡,然后又是上坡,现在这上下坡之间已经被水填满,于是牌坊外围起一人高的铁皮护墙警示人们:此路不通!再三打听后,绕了约摸七、八里路,终于到了河边镇。

彩绘的廊檐下,三块青石垒成 “工”字形,上有黑色石碑,从碑刻中可知“阎锡山故居”是1986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988 年定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1989年河边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现在已经是国家级保护单位。最近有优惠政策周一到周五参观是免费的,于是网上预约了免费门票,让工作人员查看了 健康 码这才进得大院。

一踏进东院大门,宽大的影壁便赫然呈现在眼前,红漆壁面上有“阎锡山故居”五个金色大字,分外醒目。影壁朝里一面则是孙中山为阎锡山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落款是白兄属(zhu),孙文。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孙中山这里称他白川,即百川。七个字均为金色,在蔚蓝色的照壁上熠熠生辉,更加耀眼,想必是主人意要令来往进出者映之于目,落之于心吧。

大院宽敞,房屋、树木、花卉,弥漫着浓浓的北方家庭生活的味道。当然作为“民国第一豪宅”,气派也是自然,青砖灰瓦古朴典雅,飞檐斗拱神采飞扬,抱厦回廊雍容华贵;砖雕、石雕、木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各式人物风景、故事经典,无不令人驻足玩味,流连欣赏。

“故居”建筑整体为北向四合院结构,特别之处在于院子最高建筑即正屋并非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这种设计在风水上自然大有讲究,根据河边村地理特点,如此即可东靠文山,西临滹沱河,拿当地话来说就是“前有照,后有靠”,属于风水中的上上签,于财运官运都是极好的。高居的东屋并不用来居住,主要用来接待客人,且把二楼作为粮仓,居住仍是在冬暖夏凉的北屋。一排南方里面陈列着面塑、刺绣、雕刻品,以及一些画册、书籍等,既能看到山西民俗之一斑,也是近代 历史 的一个缩影。伫立于院中央抬头远眺,东北角有一筒形建筑矗立,那是烟囱,冬天取暖便可见青烟袅袅;东南角有小屋样建筑耸起,则是水塔。20世纪初此院落就有如此高规格的设计,由不得让人赞叹:够先进!

“故居”总面积3.3万平米,院落27个,原有房屋近千间,现存700多间。我们顺着东院东南角台阶继续走走停停,重点看了几个,印象最深的有几处,其一就是“得一楼”。“得一楼”建于1914年,取义于《中庸》“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和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取名“得一楼”意为“一等候”。这座楼是阎锡山故居的最高点,也是整个建筑群中唯一的三层结构。三层阁楼上,其父常在上面待客、品茶、远眺。下有对联“夕阳景好,登楼望不言自笑看山久;春雨茶香,隔竹成饮却缘得月迟”,把个景得意满惬意光景,表现得精妙畅快。整座楼既有古朴的外观,又有袅袅的书香之气萦绕,像一位饱读经书的期颐老者静静地闲听鸟语,坐拂清风,“回看风雨禅意生,遥望星月故乡明”。

与“得一楼”相对的是“都督府”,一进两院,是阎锡山25岁时出任山西都督时始建,是“故居”唯一一座东西合璧的院落。后院东厅上方是罗马教堂式前脸,凸显出西方建筑风格。阎锡山的青年做派和新潮思想由此可见一隅。阎锡山曾在此接待过孙中山、蒋介石、宋美龄等。曾有人评价“一座都督府,半部民国史”。

途经一个院子,导游说这个院子和其他院子不同,有对开的两个门,果真是。原来这里是管家的居所。这样的风水不聚财,正应了管家只是个过路财神这一行业特点。这倒让我涨知识了。

“红楼”的故事也挺吸引人的。阎锡山堂妹闫慧卿,在家里女儿中排行老五,人称“五妹子”。“五妹子”善于察言观色,负责照料阎锡山日常起居饮食。太原解放前,阎锡山谎称到南京公干,实际上是逃跑,为了安定军心只好把五妹子留下,本来安排飞机接应“五妹子”一起逃跑,却没想到解放军提前占领机场,计划泡汤。五妹在太原解放前电报给阎锡山一份遗书后在红楼服毒身亡,这也成了阎锡山一辈子的遗憾吧。自古一个男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草莽百姓,一旦和女人扯上关系,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多了几分柔情,也是令人感慨。

新旧院之间有一通道不得不说,那就是“行得通”,,这其实是一条地道。建于1932年,通高1.85米,面宽1.58米,是用本地青石作为材质。地道出口上蝙蝠翻飞,祥云朵朵,簇拥着“行得通”三个大字,喻意“福喜临门”,均为精美石雕。由洞口穿行而过,仿若穿行在古旧的时光隧道,光阴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而让我尤其感兴趣的还是那些散落在院子里墙壁上的家训和他的名言才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摘录一些与大家共享。有做人做事方面的提醒:“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原谅人是高人一头”言语间告诉家人要有气度,不计较。同时还要严以自律,这样做人做事才有底气和骨气“不求人原谅”。“处人不可以太不好的居心猜人以伤情,人皆有善心亦何至于太无心肝。然亦不可以太好的存心不妨人以中伤人。人皆有恶心,亦何至于不能做出恶事”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人性,教育家人“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也有用人方面的见解:“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对人生有高见:“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这些语句应当是历经世事后阎锡山的肺腑之言,每一句都朴实无华非常接地气,但却含义深刻,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中不难看出阎锡山儒雅的一面,这颠覆了我原来对他凶狠残暴的大军阀印象。恰巧在一处屋子翻看阎锡山生平故事发现其生活简朴,极其自律。更有资料显示阎锡山在统治山西近40年的时间里,为山西人做了不少实事。

他家里就有“子明慈幼院”,他和家人力做一些慈善活动,使得“慈幼院”颇有名气。他办学校,抓教育,当时山西的义务教育水平是全国最高的。办工厂,如今的“太钢”,它的前身 “西北炼钢厂”就是由阎锡山兴建的。在抗日战争中他晋绥军也是功不可没。然而,这样一位“博爱”的风云人物,却在解放战争中做了错误的选择。逃到台湾后,对他心存芥蒂的蒋介石自然不会善待与他。后来他隐居阳明山,致力写作。在缺水缺电艰难度日,1960年病逝于台湾,终年78岁。这位一辈子迷信风水,打造命运的风云人物,最终却没能叶落归根,不知他临终又是如何的心境。这近乎耄耋的老人,我们姑且只称他为老人,可曾常常吟诵“月是故乡明”,可曾吟起“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可曾吟诵“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可曾在夜深人静中抱着旧物潸然泪下?可曾梦到滹沱河的水,文山的草木?可曾梦登得一楼,吟风云变幻?斯人已逝,功过留于后人说, 历史 在岁月深处只留下一声轻轻的叹息!

离开“故居”时,门口两棵高大的槭树吸引了我。这来自南方的树,在北方的这里却长得郁郁葱葱。风轻轻吹过,叶子闪亮又婆娑似乎在诉说些什么。回头望,东楼依然巍峨、沉默,明亮的大院里下,一群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正让阎锡山和他的故居又一次生动而鲜活地走上 历史 的舞台。

作为一个山西人对山西的景点给你做一个介绍,阎锡山故居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宅,现为河边民俗博物馆。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东北22公里处的河边村(原属五台县),始建于1913年,成于1937年,历24年完工,可见规模之宏大。耗资140万两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1000余间房屋。旧居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

阎锡山戎装照

河边民俗博物馆是80年代在阎锡山故居基础上创立的,馆内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

目前是国家4A级景点,交通非常方便,自驾进入忻阜高速从蒋村出口离开靠右进入台忻线右转进入文沱东街到达阎锡山故居,游览时间在2到3个小时,门票50元。

在阎锡山故居你除了可以了解晋北的风土人情, 历史 建筑,也能领略到一幕幕生动的近代剧照,欢迎大家到山西 旅游 ,体验晋北特色文化和饮食。


2.阎锡山的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的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故居,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原属五台县),始建于1913年前后,总占地面积33000余平方米。


3.阎锡山故居年游客量是多少?

阎锡山故居年游客量是多少?

阎锡山旧居始建于1931年前后,陆陆续续,时建时停,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建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因抗战爆发,一些工程尚未完全峻工)。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又名昌春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七百余间),总占地面积33000多平方米。 年游客量大概10万人次!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