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的简介,淳化阁帖是北宋初年的吗

发布时间:2022-08-21 04:00:02

1.淳化阁帖的简介

淳化阁帖的简介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下令取出内府收藏的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次临摹,在禁内绑石,定名《淳化阁帖》。 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10卷。 第一卷是历代帝王书,第二、三、四卷是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第六、七、八卷是王羲之书,第九、十卷是王献之书。 元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所谓买书,三代起唐、厘为十卷,临摹秘阁。 宗室给大臣一本,大臣进二府辄墨书给焉。 后事不得已,故世尤贵之。 ”宋代记录此帖为木版刻,初拓使用《澄心堂纸》、《李廷硅墨》,未见此类拓本流传。 淳化阁帖是我国第一部丛帖,由于王著知识不够丰富,导致法帖真伪错杂,秩序混乱。 但\\镒集尤富,临摹逼真,前人书法有恃无恐。 这个帖被称为“法帖之祖”,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帖石早佚,仿刻、反刻十分复杂,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苏府本等最为有名。

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拓本,盖有《乾隆御览之宝》、《懋勤殿鉴定章》等字样。 挖空白纸切角裱糊,麻纸乌墨拓,每页长25.1cm,宽13.1cm。 每卷末为淳化三年壬辰(壬辰)岁(月(日)奉旨临摹石篆书(篆书(刻金) ),十分罕见。

宋思《宝刻丛编》、清王26103010、容庚《淳化秘阁法帖考》等书均有记载。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发生意外火灾,拓印《丛帖目》的枣树原版不幸全部被烧毁,早期拓片十分珍贵,被视为珍宝,价值连城。

2.淳化阁帖是北宋初年的吗

淳化阁帖是北宋初年的吗

是的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收集书法墨迹的法帖。 法帖是一种传统的法式,用双钩描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然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装订拓印成帖。 《淳化阁帖》全10卷,收藏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共420篇作品,包括帝王、臣下、著名书法家等103人,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其中,第一卷收录了汉章帝至唐朝19位帝王的书法作品,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淳化阁帖》、康帝司马岳《墓次帖》、哀帝司马丕《陆女郎帖》等。 传世《中书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阁帖》 (泉州本)十卷本,明代袁枢、袁赐诚家藏本,又称睢阳(尚书)袁氏藏本。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淳化阁帖》 (泉州本) 10卷本。 香港大学藏《淳化阁帖》 (泉州本)残本(卷六、卷七、卷八的残本合并本)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实)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支配着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 《宋拓淳化阁王右军书》的刊刻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淳化阁帖》揭开官刻丛帖的边缘,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 另见2019年03月,明代拓片《淳化阁帖》在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上亮相。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下令取出内府收藏的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次临摹,在禁内绑石,定名《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收集各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2][3]中国最古老的书帖《淳化阁帖》被公认为唯一的孤本,其中三卷是临摹王羲之书法的专著,因此被奉为珍贵之宝。

3.你知道珍贵的肃本《淳化阁帖》在兰州的命运吗?

你知道珍贵的肃本《淳化阁帖》在兰州的命运吗?

宋淳化三年(992 )宋太宗藏于秘阁(帝王藏书所)

命书法、翰林侍书学士王著次,临摹于枣板,拓赐

大 臣,成法帖史上空前的《淳化秘阁法帖》,因板存淳化阁而得 名。
  古人法书,赖此以传。明太祖封十四子朱模为肃王,驻节兰 州,赐宋拓《淳化阁帖》一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肃宪 王朱绅尧命姑苏人温如玉、南康人张应召摹勒上石,至天启元年 (1621)肃末王朱识铉完工,历时7年,共刻富平石144块,计 253叶,称“肃邸淳化阁帖刻石”,拓本称《肃本淳化阁帖》。
       刻石原藏于肃府承运门东书堂。明末有所缺损。清顺治十一年 (1654)洮岷道陈卓补刻,又成完璧。康熙年间,移置兰州府学 (今兰州市二中院内)尊经阁中。
  1966年收藏于省博物馆。现存 帖石141块,本刻释文40块,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清倪苏门《书法论》云:“淳化帖在明朝,惟肃王府翻刻石最妙,谓之肃 本,“笔势调清,妙意尽传”,它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和古代名人书札,有很局的考古和艺术价值。
  

4.淳化阁帖里面有哪些字帖

淳化阁帖里面有哪些字帖

淳化阁帖》共10卷,包括103人的420篇作品。
不能穷举,百度一下“淳化阁帖”词条,有详细介绍,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


5.赵孟頫下过苦功的《淳化秘阁法帖》,为何没有收录颜真卿书法?

赵孟頫下过苦功的《淳化秘阁法帖》,为何没有收录颜真卿书法?

谢提问!说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比宦官有过之而不及(人人看之只悦而不振),他自然不能容纳血气方刚的忠臣颜真卿的血性、骨气、忠烈凌然的书法。这是亡国二臣赵孟頫在元統治下的太监心理和隐身之作为。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