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是不是二胡?,农村乐队的胡琴与晋胡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2-08-18 13:50:06
发布时间:2022-08-18 13:50:06
1、埕
埕是古代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呈圆形或椭圆形,有6孔、8孔和10孔。 也叫“陶陨石”。 陶制最普遍,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埕有许多类型,除传统卵形埕外,还有葫芦埕、握埕、鸳鸯、子母埕、牛头埕等许多类型。 有吹奏乐器基础的pang朋友可以自学做陨石坑哦。 应该不会太难。
2、管路
管,乐器名,是一种管乐器,其历史悠久。 来源于古波斯(今伊朗)。 在中国以前被称为“竹笋”或“芦管”。 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流行于中国新疆一带,传入中原。
其结构由哨戒、侵入子、圆柱形管体三部分构成。 可用于独奏、合奏、伴奏。 经过变化的发展,管子演奏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3、三味线
三味线又称“弦子”,是中国汉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也有类似三味线的乐器。 长柄长,音箱方形,两面皮,三根弦,抱在怀里演奏。
三味线音色粗犷、豪放。 能独奏、合奏、伴奏,广泛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 现代三味线是在传统三味线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大三味线分为60型、80型大三味线,因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而得名。
千年来,胡琴在民间广泛流传,得到了显著的丰富和发展,由于制作取材的不同,形弓法的不同,形成了胡琴家三系。 高音系:京胡、高音二胡、南胡、椰胡、板胡; 中音系:坠胡、中音二胡、四胡、马头琴; 低音系:革胡、大胡、低胡等。
按规格、质地区分,不下百十种,统称胡琴。 高胡多以广东人的演奏与制作为双优,故又称广东高胡,琴身采用优质红木制成,一端覆盖蟒蛇皮或蛇皮,另一端板上刻有窗花,两弦以五度关系定弦,发音清朗
胡琴,蒙古族弓拉弦奏乐器。 以前被称为胡尔。 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琴,简称西胡。 在元代的文献中被称为胡琴。 中文直译为勺形胡琴,也叫马尾胡琴。 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柔和浓郁,富有草原风味。 可用于独奏、合奏、伴奏。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 BR在宋代初期,中国北方的蒙古族人民以火怪、忽雷等弦乐器为基础,制作了引弓拨弦的乐器胡琴。 蒙古族人民管它叫“胡尔”。 它与西琴型弦乐器在形式和演奏上完全不同,这是一种二弦、弓在弦外演奏的胡琴。 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即勺琴,又称“西胡”。 宋代弹奏弦乐器的火不可思议向拉弦乐器转型。 北宋括《梦溪笔谈》有“马尾胡琴随汉车”之说。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1162—1227年),胡琴就已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据元代史籍记载,《元史礼乐志》 (卷七十一)述其形云。 “胡琴做得像火一样不可思议,绕着脖子,龙首、二弦用弓变,弓弦是马尾。 ”元代,胡琴不仅在宴会上用于独奏和合奏,而且广泛用于军队演奏活动。 张星烨译《马可波罗游记》中载:“鞑靼人还有一个风俗。 他们排起了队,在等待战争的时候,他们唱歌,演奏他们的二弦琴,很漂亮。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 (卷九)载:“胡琴,蒙古乐器。 ’附有那张图(图)。 它像一种共鸣箱,呈勺形,两肩有角,一面贴皮,二弦忽而如雷,用的是直棍子
马尾弓(弓毛不张紧) 在弦外拉奏的乐器。 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曾被称为胡琴或南胡。流传之广非其它乐器可比。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胡由零杆、琴轴、琴筒、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主要部位组成。琴杆、琴轴、琴筒均以坚硬的红木或楠木制作。琴筒为二胡的共鸣箱,有六角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琴筒一端为音窗,一端蒙以蛇皮或蟒皮,上置琴码,张二弦(过去用丝弦,今多用钢丝弦或金属缠弦)。在琴码与琴轴间系有千斤,以控制有效弦长的音高。马尾琴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胡琴,琴类一种,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本来属于北方。
上一篇 : 六十年代广州人抽什么牌香烟?,香烟能收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