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下面是明朝开采翡翠的人叫什么,翡翠是什么朝,由什么人带入中国的的详细诠释。
翡翠是什么朝,由什么人带入中国的.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颜呈翠绿(称之翠)或红(称之翡)。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由硬玉、绿辉石和钠铬辉石组成的达到玉级的多晶体。另外在动漫中也有以“翡翠”为名的人物形象出现。
英文名称jdeite,源于西班牙语plcdodejde的简称,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
翡翠的名称来源有几种说,一说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名翠鸟,合称翡翠,所以,行业内有翡为公,翠为母说。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另一说古“翠”专指新和田出产的绿玉,翡翠传入中国后,为了与和田田绿玉区分,称其为“非翠”,后渐演变为“翡翠”。
翡翠原石
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于低温高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熔点介于9—10°C之间。
从广义上讲翡翠是指具有商业价值,达到宝石级硬玉岩的商业名称,是各种颜宝石级硬玉岩的总称。狭义的翡翠概念是单指那些绿的宝石级硬玉岩。地质学称翡翠为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体,并主要是以Cr(铬)为致元素的硬玉岩。达到宝石级的翡翠单从组分上讲,非常接近硬玉的理论值。是一种最珍贵、价值最高的玉石,被称为“玉石之冠”。还由于深受东方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喜爱,因而被国际珠宝界称为“东方之宝”。
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纪晓岚(1724--1805)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由此可知,18世纪初,古人不认为翡翠是玉,翡翠低廉,至18世纪末,翡翠已是昂贵的珍玩了。另据《石雅》得知世纪初大约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镑。翡翠石子中不乏精华,当时也很贵,但与现在,一公斤特级翡翠七八十万美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翡翠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历来是云南人所为。在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城的一座中国式古庙里,碑文上刻有50个中国翡翠商的名字,这在玉缘和珠宝也有介绍。明中叶太监驻守保山腾冲专门采购珠宝。当时从永昌腾越至缅甸密一线已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腾冲至缅甸的商最兴盛时每天有2万多匹骡马穿行其间,腾冲的珠宝交易几乎占了世界玉石交易的9成。到1950年,腾冲县在缅甸的华侨达30余万人。直到今天,云南人在缅甸从事翡翠业的达数万。
翡翠名字的由来
翡翠名称来源有几种说,一说来自鸟名,这种鸟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名翡鸟(又名赤羽鸟),雌性羽毛呈绿,名翠鸟(又名绿羽鸟),合称翡翠,所以,行业内有翡为公,翠为母说。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另一说古“翠”专指新和田出产的绿玉,翡翠传入中国后,为了与和田田绿玉区分,称其为“非翠”,后渐演变为“翡翠”。翡翠
翡翠之名由来已久,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余(欧阳修)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由此可见以“翡翠”指绿玉石由来已久,且至迟在北宋时,已被视为珍宝。或许古之“翡翠”与今之“翡翠”系同名异质,故纪晓岚称在其幼时,时人“不以玉视之”。(注:欧阳修《归田录》载于《欧阳文忠公全集》,为第126、127卷)
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两组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l9(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于低温高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熔点介于9—10°C之间。翡翠原石(3张)
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纪晓岚(1724--1805)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据《石雅》得知世纪初大约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镑。翡翠石子中不乏精华,当时也很贵,但与现在,一公斤特级翡翠七八十万美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按:据欧阳修《归田录》之记载,至迟在北宋初年,翡翠已为绿宝玉之名,为禁中珍宝。纪晓岚所言或许是另一种翡翠。)
翡翠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历来是云南人所为。在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城的一座中国式古庙里,碑文上刻有50个中国翡翠商名字,这在玉缘和珠宝也有介绍。明中叶太监驻守保山腾冲专门采购珠宝。当时从永昌腾越至缅甸密一线已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腾冲至缅甸的商最兴盛时每天有2万多匹骡马穿行其间,腾冲的珠宝交易几乎占了世界玉石交易的9成。到1950年,腾冲县在缅甸的华侨达30余万人。直到今天,云南人在缅甸从事翡翠业的人达数万。
历史上谁先开始喜欢翡翠的?
原生翡翠矿产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呈北东向延伸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体内,但这一原生矿也是直到1871年才被发现,在此之前一直是开采乌龙河流域的冲积砂矿和冰川砂矿。
据马宝忠先生主编的《云南珠宝王国》介绍,缅甸,古中国称朱波,汉通西南夷谓之掸,唐谓之骠,元渭之缅,肃封为藩属。早在东汉永元九年(公元97年),永昌(今保山)徼外蛮及掸间王雍由调遣重泽奉国宝,和帝赐金印紫缓,掸国即现今的缅北勐拱勐密一带,说明了所产之玉,从汉就作为贡品进入中国内地(一般认为翡翠被运用于中国的玉雕业是在明朝)。翡翠产地勐拱在朱明之世已隶版籍,延至乾隆百年后,仍属“滇省藩篱”的土司辖地,由腾越(今腾冲)州管辖。后来勐拱土地划入缅甸版图,翡翠也就成了缅甸的国宝。
翡翠在中国的真实历史谁知?-搜狗问问
茫茫玉石界中,不乏光芒万丈的宝石,温润如水、气质内敛的翡翠玉石独受东方人喜爱。自古,就有“君子比德如玉”的典话,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内敛、温恭谦、含蓄的气质在里面,这一点正好与翡翠玉石相符合,对了中国人的审美观,于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方形成了一股翡翠热。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君子对玉,便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有独钟。
因而君子佩玉,除了明志,还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节步”,行路时温文尔雅、不疾不徐,所戴玉佩发出的声音才会有序而不凌乱,长久佩戴自然可养出君子风范;另一个,行走时环佩叮当,向人昭示自己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会行偷听窥看等非礼之事。“君子以佩玉为美”大概就是出自此吧。到了唐,更有明文规定“文武三品以上金、玉带”,玉带被定为最高等级,只有帝王和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使用。玉,也逐渐成力中国人目中“德”的名词,它除了被人拿来比“德”也被人拿来试“德”。
武则天曾经把诸皇孙召集到殿上看他们玩耍,然后出示了西国进贡的玉环钏杯盘等,排列于前后,命令孙子们争取,以观其志,孙子们莫不抢先恐后,独有李隆基端坐,不为所动。武则天大为惊异,抚摸着他的背说,此儿当为太平天子。然后取出太宗珍的“玉龙子”给他。
皇室自古多争端,武则天利用一些玉器挑选出真命天子,而明皇帝朱见琛则推出“一团和气”,试图平息帝王间的矛盾和内斗。朱见琛的父亲英宗夺取其弟宗的帝位,并害了抗击瓦剌有功的兵部尚书于谦。朱见琛继位后,痛定思痛,亲手画出了《一团和气图》,题跋曰“合三人以为一,达一以为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意思是只有皇室内部、大臣之间一团和气才能“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官中玉匠随根据此主张雕出了“一团和气”玉饰。之所以选用玉这种材质来承担这个劝戒的作用,应该和玉的柔和温润分不开的。也只有玉,才能无愧于此任。
翡翠历史之时期/翡翠的历史编辑
中国玉器传统,在得到了全面继承和发扬,玉器集历玉器成就之大成,阳刻、刻、浮雕、透雕、俏和描金镶嵌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型玉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小型玉雕之外,型玉雕在朝取得了卓越成就,人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浓缩进玉雕之中,乾隆皇帝对玉器的重视程度也很高,此举更是推动了国民玩玉赏玉之风。
玉料充足,设计精到,加工方便,宫廷玉器规模超过历王朝。乾隆皇帝把玉雕当国家大事操办,亲审、亲阅、亲批,国家专设办玉机构,抽调大批能工巧匠进宫刻玉,上下官员,同协力。崇玉、玩玉、用玉、玉之风,无论深灵玉探宝度广度,都超过了历朝历。玉器,在继承了数千年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与创新,深深表现出它的时特点:新、奇、特、高。
翡翠历史之元明时期/翡翠的历史编辑
玉石发展到元朝已经有了第一个玉雕作品,拉开了玉石雕刻的开端。而发展至明朝时,雕刻工艺已日渐纯熟,并且将吉祥图案与玉石相结合,出现了很多寓意精彩的翡翠雕件,甚至出现了镶嵌工艺,玉石与金银的结合,更显珠光宝气。由于玉雕工艺的流行发展,明朝时期出现了名雕刻师陆子刚。接下来就一起来详谈玉石在元明时期的发展。
元朝时期
元朝玉器,古汉唐,粗细兼备。北方做工,粗矿直率,刀浑厚;南方型制,精雕细琢,刀细腻。出现了中国玉雕史上,第一件型玉雕作品《渎山大玉海》:在惊涛骇浪之中,海龙、海马、海鹿等十三种瑞兽,上下翻腾,破浪前进,气势磅礴,势不可挡,反映了元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时精神。
明朝时期
文化上既有传统又有革新,旧的式微,新的萌动,工艺化、装饰化、玩赏化倾向比较明显。玉雕手多元化,看去粗旷浑厚,泼辣苍劲,但又不失精美秀丽,别致高雅。金玉珠宝,为明所开创,玉饰镶宝,更显珠光宝气,玉包金边,更觉金气四溢。用精细的镶嵌工艺,将不同品种、不同款式的金玉组合起来,使其金玉交辉,瑰丽无比,戴者更显雍容华贵。明玉器有此成就的原因,一是海路贸易开通,促进经济繁荣,推动了玉业的发展。二是朝廷加强了玉匠管理,使玉雕走向规范化和规模化。三是玉料供应充足,加工生产方便。
在明诸多的玉雕高手中,陆子刚是杰出表之一,称尊为“碾玉妙手”。陆子刚玉开创了中国玉器雕刻新风。既有追求古拙简朴的艺术特点,又有融会个性的巧妙构思。陆子刚作品,设计独特,部局新颖,简练典雅,非同俗流。
翡翠历史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翡翠的历史编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的时期,是思想极其的时期。作为文化组成的玉器,深深打上了追求思想的时烙印。思想欲解放,但遇不上好。连年征战,动荡,交通阻隔,经济遭受破坏,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和田玉开采和输入极其困难,再加上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以及家求仙寻药炼丹术的盛行,在长达三百六十年的魏晋南北朝历史中,玉饰品除宇珩流行外,其他皆处于淡化、消退的状态之中,玉石的功能开始扭曲。
原先树立的“君子以玉比德”的观念,这时已经消逝殆尽;原先的“君子必佩玉”的做,这时也不再提及;原先的言必称玉的风尚,这时也不再有人理会;原先建立的关于玉的一套典章制度,这时已开始废弛,玉业出现一个低谷时期。但是,这时期的吃玉之风,却是空前绝后的。
翡翠历史之唐宋时期/翡翠的历史编辑
隋唐时期
统一的隋王朝,仅存在37年,玉器制作秉承前工艺,徘徊在前朝低谷中。唐朝就大不一样,国家实行政策,由统一走向强盛,玉石风气开始拨乱反正,玉雕工艺又随之兴起。
唐时期的玉器,不管在造型设计、图案构思、雕琢技艺,都比前有较大进步,出现了新的特点,造型打上了异国情调的烙印,与实际用途逐步统一,佛教玉器增多,旧的礼仪玉退出历史舞台。在玉器的演进中,既有对汉魏传统的继承,又有受西域艺术影响的创新发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将佛教文化与玉文化结合。一个平安、祈求福祉的玉观音玉佛,承载了一千五百年的文化内涵,祖祖辈辈,相传,兴趣不减,情致不移,观念不改,延绵不绝。
宋、辽、金时期
宋朝是一个孱弱可怜的,国家危难,山河破碎。但文化艺术又有所发展,出现了某些繁荣。哀国之破碎,叹民之维艰,怨治者之,悲命运之晦气,反映在玉器上是一种冷静沉思的雕琢,这时期的玉雕工艺技术特点是冷凝和雅致,因受绘画艺术的影响,花鸟题材是这一时期玉器的主要内容。宋徽宗嗜玉为瘾,玩玉成癖,爱玉如命,要朝廷向民间征集珠宝珍奇。上行下效,朝廷士大夫沉于玉石的把玩之中。需要助推了市场,由于市场推手的作用,使得宋玉雕开了中国玉史两个先河:一是效先崇古,大量制造仿古玉的先河;二是自己动手,民间琢玉的先河。
过去于深宫的玉器,开始走到民间露面,一些普通的价位不高的玉器,普遍为老百姓所接受。出现了玉器史上百姓爱玉、用玉、玩玉、玉的一个新的转折时期。
辽是由契丹族耶律部落建立起来的地方民族政权,文化底蕴较浅,但长期受中原影玉器虽然较少,但制作工艺的水平不低。
金是由真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以淮河为界,与南宋对峙相处百余年,玉器文化受汉族文化影响,融入自己的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玉雕风格。[1]
翡翠和玉的区别是什么
玉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所有漂亮的玉石都可以被称为玉,但在古人中玉不是指某一种石头,而是指的一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石头才能被称为玉。
一是温润而泽,表示仁德。
二是廉而不刿,表示玉要有一定的硬度但却不会割伤人,人养玉,玉不伤人。
三是垂之如坠,表示玉要有一定的重量,提醒人们要温良,恭谦。
四是缜密以栗,表示玉的内在品质要好,能够被塑造成各种造型而不易损坏。
五是孚尹旁达,表示玉在任何时候看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变化,表里如一。
以前符合这些要求的玉主要是以和田玉等软玉为主,初发现云南有种玉,硬度、密度、颜等各方面品质都完胜和田玉,由于品质好,也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喜爱。翡翠只产自于缅甸,是所有玉器中最稀有,颜最多,质量最好的玉石。所以很短时间就被大家认可,也被称为玉中之王。
玉,在我国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我国是一个玉石之国,但目前国内的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对玉、玉石和宝石的定义是有区别的。目前国际上统称的玉专指软玉和硬玉(即我们通常说的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统称为玉石。宝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体,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硬玉19世纪后半叶,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见地质情报所:《翡翠冲的《国外地质科技》,1981年第2期)两类。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所有玉石中的上品。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硬玉是由一种钢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纯净者无或白。其块体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占58.28%,氧化钠占13.94%,氧化钙占1.62%,氧化镁占o.91%,三氧化二铁占o.%,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铬、镍等。其中,铬是使翡翠具有翠绿的主要因素。通常翡翠含氧化铬o.2~o.5%,个别达2~3.75%以上。翡翠硬度为7,比重3.33。矿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常见的翡翠颜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翡翠在我国明确地称为硬玉,可能始于宋。而汉张衡的《西赋》、班固的《西都赋》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软玉中的碧玉,而非硬玉。正因为硬玉在唐已不可考,故李善注《文选》、颜师古往《汉书》均未尝及之。近来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称:在18世纪以前,中国人并不知硬玉这种东西。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前不久,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缅甸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翡翠矿发现于1871年,至今已开采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缅甸乌龙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纪(宋末至元初)已经采矿(见《国外地质科技》)。而我国目前从宫廷珍和出土文物中尚未发现明朝以前的翡翠。因此,中国人何时称硬玉为翡翠,缅甸翡翠何时输入中国,一直是未弄楚的历史之谜。我们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发现,来解决这一历史悬案。软玉软玉是我国矿物学家对英文nephrite的译名。这一英文名称源于希腊语,有“脏”之意。这是因为古洲认为将这种玉石佩挂在腰部可以治愈病(久术武夫:《宝石贵金属辞典》)。看来,古欧洲人和我国古人一样,都信于玉。中国古人不仅认为饰用这种玉可以辟邪,而且认为饮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论欧洲人也好,喜欢玉器的墨西哥和新西兰人也好,都没有中国人使用软玉的历史悠久。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之国”之称,这同发现和使用软玉的悠久历史有关。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的钙镁硅酸盐,其成分中常含有4%以下的铁,当铁含量超过4%时即过渡为阳起石。我国新软玉块体的化学分析结果是: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铝0.25%,三氧化二铁0.66%,氧化锰0.16%,氧化镁25.61%,氧化钙2.68%,其它杂质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矿物折光率:透闪石为np=1.599~1.619,n=1.612~1.630,ng=1.622~1.0,重折率0.o21~0.023;阳起石为np=1.619~1.688,n=1.630~1.697,ng=1.0~1.705,重折率0.021~0.027。
但是究竟玉文化在中国太普及了,假到中国,就是石头。按照翡翠精品的特征来看,是越透明且颜越鲜艳越好,故翡翠在西方能够保有一定市场。再加上玉的名气更大,翡翠对老外也有伤力,岂不是说不外去?找新品种替,反正咱们海内这类的矿丰硕,只要是地质化学结构一致的都管它叫玉,还能匡助周边地区致富、高水的料了,而国家又需要保护传承玉文化、内敛、柔和、花岗岩的材料也开发出来了,都成为翡翠,但是形态显著区别于传统精品翡翠,反而有点像玉的颜了。早在洪荒年,和田玉就已经成了先民的祭奠圣物。翡翠老年间简称为“翠”,和“玉”的概念截然不同。而玉属我国专有文化,古的玉基涵盖四大玉种?有没有两全的子?把翡翠吸纳进来不就得了!
4.把翡翠称为玉就是近些年从事贩卖流动的人所为,由于矿源枯竭了,找不到高种、高,飙升,越升越买。故此目前多种玉石充斥市场,不明就里的顾客还追捧有加,干脆就叫玉吧。而玉的学术称谓是软玉。其他三种也有一些文化传承,具备一定的珍价值,而后来的那些根不是什么玉了,故此从古至今玉在我国就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把一些在过去类似大理石,和田玉,这种特征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
2.中国的玉石一般圈内承认的就是4种,为啥后来又冒出那么多来呢,何乐不为。那时的翡翠必需是带正阳绿的,否则就是垃圾!
3,同时还得开采,咋办,与翡翠有显著区别。而玉的精品特征是颜淡雅、岫玉、蓝田玉、独山玉,其中名气最大,二者结合起来岂不是更无敌了、质地材料才被鱼目混珠。翡翠目前被称为硬玉,是一种学术称谓,过去没有这种叫,这更符合我国传统的儒家之美、普及度最高确当属和田玉?由于四大矿都快空了1.玉的硬度在摩氏7左右,但西方人对我国传统的玉石并没有多大的购买欲,翡翠的硬度在摩氏12左右,故此有了软硬之分.玉的学问比翡翠要多得多,却对中国的玉石一无所获,跟着开采量越来越多,玩玉的难度弘远于玩翡翠、肉头、蕴藉!
中国的玉石严格的分析,解释应该就是和田玉,只有这种玉,符合儒家文化精华,矿源枯竭,良多过去根不入流的其他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