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此外,黄蜡玉颜色较丰富,黄色最常见,另有红色、白色、黑色,偶有绿色...下面是新矿蜜蜡好吗,最全琥珀的种类和产地玩了那么久,蜜蜡分多少种的详细诠释。
最全琥珀的种类和产地:玩了那么久,蜜蜡分多少种
波罗的海琥珀,在欧洲原产国没有细致的分类,只有一个名称“Amber",在市场也只是简单的金珀、血珀、花珀、虫珀等几个有限的品种,自琥珀再次在国内火爆后,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对琥珀理解与喜好不同,就派生出了更多更细致的分类。
一、按产地分类:
虽然波罗的海沿岸有很多国家都产琥珀,但国内市场的琥珀原料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和乌克兰。
1、俄料:产于俄罗斯的琥珀原料。产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2、乌料:产于乌克兰的琥珀原料。
▲乌克兰部分琥珀矿区
相对来说(不是绝对的),俄料的颜色比较深黄,蜡质比较厚实;乌料的颜色比较浅白,蜡质比较清透。
▲俄料琥珀原石(俄料)
▲乌克兰琥珀原料(乌料)
乌克兰琥珀不同的矿区产出的原料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进一步细分:
1)老矿料:颜色偏白,蜡质偏清透。
▲典型的乌料老矿料制作的成品
2)新矿料:相对老料而言,颜色偏深黄,蜡质厚实。但不如俄料黄,也不如俄料厚实。
▲典型的乌料新矿料制作的成品
3)焦皮料:乌料中有一种原料外表有一层明显,或者不怎么明显的碳化层,像烧焦了的似的。焦皮料往往颜色比较深黄,蜡质比较厚实。
▲表皮碳化,厚皮焦皮料
▲表皮较厚、无碳化焦皮料
▲焦皮料制作的成品
二、质地分类:
满蜡,确切地说不是一个品类的名称,它代表着蜜蜡的质地,意思就是指整块蜜蜡都是质地比较厚重的蜜蜡,全部都是蜜蜡。
满蜜就是满蜡,满蜡就是满蜜,这两个其实就是一个东西都是满蜜蜡。
金绞蜜就是透明的琥珀与不透明的蜜蜡交织在一起。
其实就是金绞蜜是另一个名称,也有人把琥珀蜜蜡呈云雾状不规则地交织在一起的叫“金绞蜜”;琥珀与蜜蜡有规则清晰的分界的叫“金包蜜”。
其实琥珀与蜜蜡有清晰规则分界的金绞蜜基本都是经过人工优化而得到的,有一个高大上的名称叫“珍珠蜜”。
金绞蜜中含有气泡,鳞片,金沙样的东西。
还是金绞蜜的另一种叫法。
三、按颜色分
“鸡油黄蜜蜡”这可以说是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发明,把原来用于瓷器釉色的术语用到琥珀上,意思是指颜色黄,质地均匀,没有明显纹路的蜜蜡。鸡油黄目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但对于什么是“鸡油黄”,各有各的说法,至今在行业内还争议不休,没有统一标准。
如果说“鸡油黄”还有瓷器釉色可以参考的话,那么“鸡油红”就是奇葩了,这个名词是怎么创造出来的?真是脑洞大开,鸡油有红的吗?但在一些人当中这也就这么叫开了。大概是指颜色偏红,质地均匀,没有明显纹路的蜜蜡吧。
“柠檬黄”就比较好理解了,意思是蜜蜡的颜色呈淡黄色,像柠檬皮一样颜色的蜜蜡。
奶白是白蜜蜡中的品种,是指颜色白中带点黄色调,像牛奶颜色的蜜蜡。
荔枝白,是指质地比一般的蜜蜡要通透些,颜色像荔枝果肉一样的蜜蜡。这是乌克兰产最具地域特征的蜜蜡。
金绞蜜中蜜蜡部分是白色的品种(这种就是现在大名顶顶的“妖孽”)
▲妖孽
白花蜜也叫白花蜡,蜜蜡的蜡色由黄色与白色交织在一起的都叫白花蜜。
骨瓷白,也叫瓷白,猪油白,鸡骨白,是指颜色纯白的蜜蜡。
黄花蜡也叫黄花蜜,是相对白花蜜而言的,是指蜜蜡有不同的颜色,看上去比较黄,但还是深浅不同的黄花组成。
蜜蜡很稀薄,颜色呈蜜糖样的蜜蜡。金珀呈这种颜色也被这么叫。
乌克兰是琥珀蜜蜡原石最大的国家吗
这个问题有悖论。严格来讲不是,出产琥珀蜜蜡最多的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经常听说蜜蜡有俄料,乌料,还有丹麦料。是的,丹麦,波兰,乌克兰,俄罗斯都算是波罗的海的分厂,而且每个国家出产的料子数量都有一定的
乌克兰产琥珀的地方是在罗夫纳。距离波罗的海大约在600公里的距离,偏于内陆了。乌料整体品质,脏杂程度是优于俄料的。现在有老矿乌料跟新矿乌料,老矿料皮色深,皮厚,颜色黄的少,柠檬黄居多。
新矿料颜色黄,缺点是绺裂较多。乌料也出白料,颜色一般为浅白、荔枝白,因其裂少,蜡质均匀,颇受市场的欢迎。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乌料中的精品“黄”可以黄到发红,水润亮泽,光洁如玉,浓浓的蜜糖色令人一见倾心。
可以直通车(恩煜传石坊)琥珀蜜蜡知识交流
乌克兰的蜜蜡是黄色的,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蜜蜡
缅甸的蜜蜡是灰白色的。
看自己的喜好。
黄蜡石是玉髓还是石英岩??
黄蜡石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终于形成黄蜡石,其中一部分黄蜡石静眠山中,一部分则由河流搬运到江河中。黄蜡石成因可以又解释为:黄蜡石是花岗岩的低温热液成因的石英脉。
什么叫黄蜡石?黄蜡石又名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黄蜡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摩氏硬度为6.5~7.5。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说黄蜡石最早发现于古代柬埔寨,当时柬埔寨叫“真蜡国”,该国向明朝皇帝上贡过一块极品黄蜡石,所以,黄蜡石就以真蜡国的国名为石名了。既然得名是因为有蜡质,有人就说了,那应该叫蜡石啊,怎么会叫黄蜡石呢?这与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观念有关:黄色历来为国人所爱,天地玄黄,黄色为正统色,另外,据现代研究表明,黄色与人类最协调的颜色之一,同时,黄蜡石中以黄色和白色占大多数,那当然要称其为黄蜡石,方显美石本色。黄蜡石在我国分布很广,两广岭南一带、辽宁鸭绿江畔、云南地热集中地都有分布,据说江浙一带也有少量分布。黄蜡石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终于形成黄蜡石,其中一部分黄蜡石静眠山中,一部分则由河流搬运到江河中。黄蜡石成因可以又解释为:黄蜡石是花岗岩的低温热液成因的石英脉。
黄蜡石如何分类?先按质地分,可以分为胶蜡、冻蜡、晶蜡、粗蜡这四种,简单的说,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胶蜡、冻蜡,晶体粗的就是晶蜡,最差的、基本和石头没有多大差别的就是粗蜡。按颜色分的话,可以分为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没有经过其他矿物质渗入的,红色系主要是氧化铁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黄色系主要是含锰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铁成分矿物质渗入。当然,对质地和颜色的划分,各地有不同的标准和叫法,在质地上,除了我说的那四种,还有的地方分油蜡、细蜡、蜜蜡、老蜡、新蜡、幼蜡等,在颜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么褐色、铁锈色、绿色、土黄、鸡油黄、蛋黄、橘黄、鸡血红、彩色、灰白色、净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罗兰色等等。
黄蜡石为什么是石中精品?中国的传统赏石观是:皱、瘦、漏、丑、秀、奇。对石之美的评价标准是:湿、润、密、透、凝、腻。不用说,黄蜡石多少都具有了这些特点。所以,有的地方把黄蜡石称为“石中之后”欲使之与田黄平起平坐,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佛光灵玉”,真是怎么好怎么说。而且,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说自己地方的黄蜡石是黄蜡石中的精品,远非别处可比,连我也不能幸免。还有更多的溢美之辞,因为更像推销,我就不说了。当然,怎么赞美和如何称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黄蜡石的确具备了让玩石人喜爱的特质。
云南黄蜡玉的基本情况?龙陵县,地处滇西南一带,是云南省保山市下辖的一个县,与德宏相邻,黄蜡玉在龙陵县境内呈零星分布,储量相对集中在龙陵小黑山的大烂坝一带,周边山地、水域也有分布。目前,该地区已经被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封堵矿源,准备采取与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发。所以现在在龙陵县当地,买卖黄蜡玉都是违法行为,要没收带罚款的。龙陵县政府还组织工作队大抓偷采黄蜡玉料的人员,好一派热闹景象啊。但是前几年里挖采出来的黄蜡玉料石和目前当地人偷挖出的料石,依然在德宏的潞西和瑞丽两大黄蜡玉市场流通。黄蜡玉因为其形成的原因特殊,所以,大凡料石都不能光看表面,这就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赌黄蜡玉料。很多做黄蜡玉生意的老板,都是买进黄蜡玉毛料,对其进行切解,看玉料内部玉化度是否高、颜色是否好、透度好不好、有没有杂质等,并选择性的将其中好的作成手镯、挂件、手珠、雕件等工艺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翡翠赌石啊?黄蜡玉料,在龙陵当地人眼中的分类很有地方特色,主要分为水冲料、山料、瓦沟料、板料、老蜡料、新蜡料等,水冲料又叫水冲石,因为水流长期冲刷,表面油光滑溜,适合做赏石摆件。山料出自山中,可经过打磨抛光做摆件、工艺品。瓦沟料和板料都是做手镯、挂件等高档工艺品,老蜡料一般指玉化度高,质地坚密、矿物成分渗入较好的,新蜡料指质地不够细腻,矿物质渗入差的。对颜色的分类,当地人叫法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颜色有鸡油黄、鸡血红、死黄、春色、透白、糯白、福禄寿、四彩、青白、飘血丝、蜂蜜黄等等。
云南黄蜡玉的名称来历?云南黄蜡玉原被当地人称为黄蜡石。在上个世纪,云南龙陵及其周围县市的人就知道龙陵有一种叫黄蜡石的石头,硬度很高,大部分为黄色和白色。最初是和其他硬度教高的石头一起做为农村宅基地的下脚料和村里道路的铺路石。现在想想,真是奢侈啊。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使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性增大,两广一带到云南经商的人逐渐听说了龙陵的黄蜡石。这人啊,生活富裕后,当然是想追求一些精神层次的东西,加上两广一带历来就产黄蜡石,也有很多喜爱黄蜡石的人,所以呢,龙陵黄蜡石当然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被两广一带的商人们看中,开始收购。然后赞美一下我们的劳动人民,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他们是最聪明的-外地人来大量收购,当然引起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注意-解说一点,云南山区多,坝区少,一般住在山区的大多是农民同志,他们生活是非常不富裕的,外地人的大量收购,无疑是为他们增加了除种田之外的收入,那是好事。在不久后,龙陵当地也开始有很多人做黄蜡石的生意了,这一阶段,黄蜡玉还叫黄蜡石。2005年,一部分玩黄蜡石的人开始对黄蜡石进行雕刻和内部构造的研究,有的玉石老板更是买来大批的黄蜡石原料切开做手镯、挂件等工艺品。这一切就了不得了,人们居然发现龙陵的黄蜡石内部的玉化度相当的高,完全可以媲美其它玉种,原来这东西切开来做手镯和挂件也很是好看啊。既然玉化度高,那就参照树化石改称树化玉的惯例吧,这样,黄蜡玉的名称就出来了。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这一名称的,觉得比较客观,符合实际,因为其玉化度高,称为玉不为过。但是半年之后,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就出来了:有些人觉得黄蜡玉的名头还不够响亮,就给黄蜡玉重新命名为“龙陵玉”和“龙陵黄玉”,这就是我所不赞同的了。最简单的原因:黄玉是托帕石的另一名称,托帕石是不同于黄蜡玉的宝石。改黄蜡玉为“龙陵黄玉”或“龙陵玉”,一是容易把两者混淆,二是屏弃了黄蜡玉是黄蜡石的本质,不伦不类,三是地方概念太重,显然用心不良。
黄蜡玉如何赏析?并非所有的黄蜡玉料都可以做成黄蜡玉工艺品,我在前面曾说过“赌石”,也就是说,切解黄蜡玉料也有风险和赌性,而且很重。有的黄蜡玉料,表面细密透腻,切开后内部却是烂糟糟,有的料石表面看死气沉沉,切开后却是金玉满腹。所以,黄蜡玉工艺品也就注定了从一开始就会走高价路线:因为商人的成本也高嘛。赏析黄蜡玉工艺品的好坏和贵贱,首先要从其名称上入手。石之美者为玉,既然从黄蜡石改称为黄蜡玉,那最基本的当然是要玉化度好的才能算好。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测定,认为龙陵的黄色玉石是较好的一种隐晶质玉石新品种。按宝玉石“国标”,应定名为黄色玉髓,而市场上称为黄蜡石、黄蜡玉、黄龙玉等名称。目前所见黄蜡玉均为隐晶质矿物集合体,外观为致密块状。镜下观察,几乎全由石英组成。石英呈隐晶质微粒,相互之间无序状镶嵌。石英含量在99%以上,有微量绢云母、锆石及金属矿物。
黄蜡玉除SiO2为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微量Fe2O3、A12O3、K20、Cu、Mn等。而广西贺县所产黄蜡玉,经分析后认为除大量Si之外,还有少量A12O3、Fe203、Ca、Mg、K、Na及微量Ba、Mn、pb、Zn、La等元素。这些元素和成分的不同,导致两地的黄蜡玉的颜色和光泽有所不同。
黄蜡玉如同翡翠和软玉同样有山料和仔料之分。山料为原生矿石,即产于基岩中的矿石,通常为多面棱角状,外表粗糙;仔料即原生矿经浸蚀、搬运到水系中,经常年冲刷、磨蚀,外表光滑,多呈次滚圆一滚圆状砾石砂矿。
黄蜡玉外表最显著的特点,是有黄褐色、暗红色的皮。皮的形成一是黄蜡玉内部含有Fe的致色元素,含Fe的矿物裸露后被氧化而成;二是地表氧化铁在水的作用下浸染黄蜡玉。此外,黄蜡玉颜色较丰富,黄色最常见,另有红色、白色、黑色,偶有绿色。不过颜色分布不均匀,可见大量色斑和色带,特别是黄色品种,同一种原石上常见几种不同黄色调。
区分玉石品质一般用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光泽等几大指标。黄蜡玉也毫不例外,分类重点应基于质地(结构特征)和透明度,大致可分为三类:(1)冻蜡:结构细腻,亚透明一透明,质如凝脂,精光内蕴,滋润柔和,醇厚无比,冻感明显。黄色冻蜡,外观酷似“田黄”,此为难得之珍品。(2)密蜡:结构细腻,半透明一亚透明,状若蜂蜡,敦厚纯和。黄色者,具有古色古香之感,亦属佳品。(3)晶蜡:微晶结构,微透明一半透明,呈蜡状光泽,易见类似砂金现象。一般的黄蜡玉毛料属于此类。
对美石的评价标准是:湿、润、密、透、凝、腻。不用说,黄蜡石多少都具有了这些特点。所以,有的地方把黄蜡石称为“石中之后”欲使之与田黄平起平坐,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佛光灵玉”,这之中可能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黄蜡石市场的信心与期望。
南红配什么好看
和青金石是绝配,和蜜蜡也不错
配青金石配紫檀好看。
南红是指玛瑙的一个贵重品种。南红是因其出产在中国南疆得名,包括云南、四川南部、青海、甘肃等。南红很早前已被人们开采利用,有人说古书里头称的所谓“赤琼”大多就是指的南红玛瑙。南红玛瑙颜色鲜艳,质地细腻,非常漂亮。据说大致在清乾隆年间,南红玛瑙就开采绝迹了,如今传下来的南红玛瑙都是汉到明的东西。新矿南红主要产地在四川南部的大凉山,云南保山亦有出产,但保山料因碎裂多,没有宝石级的矿石,宝石级矿料主要产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