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下面是对古代手镯的描述,描写古手镯句子的详细诠释。
描写古手镯外貌的句子,不是诗句
翡翠手镯的颜丰富艳丽、质地通透细腻,显得优雅、端庄、大方,佩戴翡翠手镯更能衬托出性的美。
红楼梦薛宝钗有一句“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繁钦《定情诗》有一句“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虽然少,确实找不到了。
这隻白玉凤凰镯,在月亮光底下看起来晶莹剔透,又在太阳光底下像一隻火红的凤凰自在的在飞,
出淤泥而不染,脱尘世而不俗
形容手镯的诗词
手镯是古性最重要的腕饰,它在古有很多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唐白居易《盐商妇》写一个原家境贫寒的普通子,嫁给了一个盐商后暴富,由于不事生产,养尊处优,最后胖到"皓腕肥来银钏窄",连原来的银钏都快戴不下了。
红楼梦薛宝钗有一句“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繁钦《定情诗》有一句“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描写手镯的诗句
1.种质细腻通透,颜鲜阳纯正,形状光素,用料厚实,没有绺裂的手镯是非常具有收价值的。
2.翡翠手镯的美是与生俱来的,古典婉约之余也透露着时尚的气息。
3.佩戴翡翠手镯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
4.帝王表示对后妃的宠爱时,一对美玉无瑕的翡翠手镯也是传递感情的最佳表。
5.在朝权贵的婚嫁中,母亲一般会给要出嫁的儿一对翡翠手镯,意思祝愿儿婚姻美满,出双入对,和美到头。也寓意儿所嫁的丈夫是温润谦雅的君子。
6.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玉可挡灾,辟邪,而佩戴的翡翠手镯则可以帮主人化解一切负面的影响,为佩戴者守护住祥瑞的福气。
7.翡翠的温润与东方性的传统性情比较吻合,翡翠中较为受推崇的绿也非常能衬托中国性的肤,使佩戴者气质温婉坚韧,贤良淑雅,所以从古至今,很多有思想,有情趣的性都喜爱佩戴翡翠手镯。
8.翡翠手镯是玉制手镯中一支出类拔萃的奇葩,因翡翠硬度高,彩丰富,文化内涵源远流长,所有在翡翠手镯的设计上也往往加入以吉祥、祝福、爱情等美好寓意为主题的元素。
9.佩戴翡翠的子,人揣想,人惦念——自喧嚣浮尘中盈盈映入眼帘的子,浅轻颦,不经意间抬起的手腕,露出戴在臂上的翡翠镯子,晶莹剔透中,带着娇艳欲滴的翠。
10.传统款式的翡翠饰品,注重文化底蕴和饰品气质,最能衬托出人的温婉与端庄,例如翡翠手镯就拥有无可比拟的韵味。拥有传统古典气质的性可选择一款圆镯,表现出雍容典雅的风貌;时髦的上班族,以一款贵妃镯或扁镯,便能将温婉而干练的时尚气息传递,或晶莹剔透或娇艳欲滴,皆流露出万般风情。
古称手镯为跳脱
汉繁钦《定情诗》有:“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南朝梁简文帝《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衫轻见跳脱,珠概杂青虫。”
红楼梦薛宝钗有一句“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好赠玉条脱,堪携紫纶巾。——【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珍重双双玉条脱,尽凭三岛寄羊君。——【唐】陆龟蒙·和袭美江南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次韵
求有关描写古子服饰及首饰的词句
鼻梁挺直却并不显得英气勃发,却人觉得她整个侧面线条都非常的柔和,眼睛和嘴角都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弧度,小巧可爱的耳垂上戴着一个珍珠耳坠,头上的发钗也都是金制镶以翠玉和玛瑙,配上身上华丽精致服装,整个人贵气人。
一件白镶着紫滚边的束胸百花衣穿在了身上,再套上一件紫纱衣,那背后用金线绣着一只孔雀正卧在百花中。
明的衣料上,金线做绣,前后各绣出一只展翅地凤凰翱翔在身中,旖旎的长尾骄傲的展开,将一圈的青雀纹(意孔雀)和彩地(五彩的雉)压着在衣摆。袖口与肘间的百花团也在绣是缀上了彩石。这朝服一套上她的身,就立刻闪现出无比的贵气来。扎上了金丝嵌玉地腰带。双凤东珠霞帔到了身前。
一颗圆润东珠坠子挂颈,一对晶莹的珠串坠耳,发梳流云双环髻,正中带着的金雀珠花上还带着一朵紫的绢花,两边各插上三枝钿金的镂花簪子,打扮的是贵中含娇,华中且妖了。
是最隆盛的朝服,衮服上绣着十二章纹,上衣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下裳: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儿玉珠为旒,越发映得她面庞皎美高华。
玄衣裳,朝服隆盛,衮服上绣十二章纹,上衣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下裳: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儿玉珠为旒,初升旭日照耀下,尊贵高华宛如天人,无人敢于直视。
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着一袭天蓝纱衣的少,她作官装束,钗环素雅,身形纤瘦,只那一双重眸幽丽,顾盼之间,竟投射出日光的绚华,人只觉得中一震,再不敢正眼而视。少的裙裾随风而扬,从船舷上轻盈而下,轻纱如烟氤氲,仿佛溶入了碧水晴天之间,她眨了眨眼,随即,对着皇帝盈盈一,下一瞬,皇帝地锐利眼神都温柔起来。
头梳一如意飞花髻,配以数朵宝石花,身着云锦蔷上裳,露出脖项间一片细腻柔白的肌肤,在灯下晕晕生辉。下着月宫裙,偏以小颗红晶三两妆点在褶皱处,端得是花团锦簇、赏悦目。
头上九股金步摇,累累珠玉宛如天上星辰一般。外罩一件锦红凹凸鸾纹衣,内衬一件玄霞光纱衫,高华已极,宛如天上旭日一般。
左衽曲裾的宫裙,用的是亮红绣彩的厚缎,上面镶嵌了星星点点的珠玉,一头璎珞珠冠简直璀璨不可直视线了。
她穿了一件粉绣着芙蓉花的绸锻对肩比夹,下面一条同的长裙,头发在右边挽着一个髻,也没有戴太多的首饰,只是两三个珠花而已。面貌倒很端庄,只是眉眼间总有些媚。
一个身穿嫩衣裙的宫妆,窈曳生姿地走了进来。她乌黑发亮的头发梳成了叠云髻,层层迭迭的挽了起来,像云朵一样的堆在头的右后方,每一层中间都用一两根小小的珍珠簪固定住。然后在最顶端插了根玳瑁凤钗,凤口里垂下长长的宝石流苏。两耳坠明珰,衬得皮肤莹白如玉。一对细长的柳叶眉下是一双似水含情的单凤眼,朱微启,贝齿雪白。好一个眉目如画的!待她走到近前,一股淡淡的幽香钻入鼻子。
她看起来似乎还是少的年纪,却梳的是已婚妇人的发式。一身素衣裙,头上也没什么装饰,可如此朴素的穿着,反而衬托出她的天生丽质,眉目如画。只见她先把裙摆抓在手里,然后用另一只手撑着车辕,利落地从车上跳了下来。把裙子放下时,她还着埋怨丫头给她挑的裙子太长了。几缕阳光透过树叶撒在身上,映衬着比春花还要灿烂的容,带着些许调皮,把绿衣丫鬟看得微微一愣。
那子头上插着红玛瑙地簪子、红宝石镶嵌地头花,耳上戴着镶有小指大小的鸽血红宝石的耳坠。身着红长裙,腰系红缎带,脚踏红靴子。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节,都是火焰般的红,在夜幕之中、以及周围一片黑衣的陪衬下,极其扎眼。她从马背上一跃而下,红腰带的飘穗,连同她匝成马尾的辫子,一起在夜空中跃起,又落下,显得那么的鲜活而艳丽。看着她迈着轻快的步子,边带向我走来,配着红润的脸颊和明亮的双眼,她身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奔放而热烈的的气息
她眉若青黛,似涂丹,一头乌发梳成时新的垂云髻,斜插一对滇红凤钗,耳畔垂着明晃晃的玳瑁耳珰,随着她的动作,珠坠儿轻轻摇动起来。身着一身降红对襟宫装,上面以紫金丝绣着精致的百蝶穿花图案,更衬得体态丰腴,艳光人,正是位份仅次于皇后的西宫皇贵妃。
她一身玉兰花暗饰的银白迤逦曳地长裙,身量苗条,柳腰纤纤,头上戴着银凤衔玉拢丝,将一头乌发拢成流云髻的式样,簪侧斜插一朵珍珠攒成的簪花。如远山般的黛眉,精巧玉立的遥鼻,巧夺天工的樱,一双秋水明眸更是波光流转,顾盼神飞。她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天姿绝,不仅五官精巧细致,更难得的是比较于后宫众妃的富贵华丽,她更加多了一种雅动人的风姿。
她今天穿着一身绣五凤的正红朝服,头戴一只精美的累丝衔珠金凤,十二凤尾将发髻牢牢固定成天仙髻的样式,凤首高高昂起,凤嘴里衔着一柄玲珑细致的富贵如意,下面悬着三串珍珠,每一串的最底下一颗都足有莲子般大小,正中间的那颗又大出一圈,正垂在额头间,散发出柔润的光芒,竟然是三颗夜明珠,光华流转,把她的容颜更映照地光彩夺目。端得是是凤冠霞帔,耀眼璀璨。
一身简单的天蓝绣暗花朝服,头上也只戴了一只侧尾细凤,七石串成的凤尾把发髻整齐地挽住,髻侧别了数只珠花,皆是用大粒珍珠串制而成,最奇怪地是每一颗珠子散发出淡淡的蓝荧光,而且连衣服上也散发出这种光辉,远远看去,似乎整个人都坐在光辉中一般,明丽动人。
头上插着一只金质掐丝蝴蝶簪子,另配以银质镶宝石的珠花,两颗耳珠上吊着一对小巧的珍珠坠子。上身穿一件红缎掐牙背,在袖口、衣襟部分都有精致的滚边,下身是一条葱黄绫棉裙,脚上是一双厚底红鞋,手里拿条绣花丝帕,左手中指戴着一枚红宝石戒指。
上身是只有一件浅绿短小的上衣,将身型完美的暴露视线里,还有古铜的手臂和腹部,波浪形的棕卷发散下来,随意的搭在肩膀上,下身是橙的裤子,在脚踝处收紧,脚踝上点缀着硕大的琉璃和七彩的玉石,小巧的脚露在外面,着一双草编的凉鞋,轻便的在黄沙堆积的路面上行走。从手臂一直到手腕,层层叠叠的手镯几乎覆盖了所有露的皮肤,连腰际亦是用红的纱线,穿起大大小小的玉石错落有致的垂着,脖子上围着几圈的蛋白石,耳垂上庞大的金梧桐叶型的耳坠引出一根细小的银链到鼻翼,几片做工精良的叶子垂在银链上,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一块粉红的轻纱挡住了大半个脸,只露出一双灵动的眼。
满头的青丝挽成新月型的发髻,斜插三柄鎏金贵妃琉璃簪,细细地勾勒出纤长的黛眉,眉梢画进鬓尾,秋水眸转,盈盈带泪,肌肤却甚是雪白,容颜惨淡,额头一朵嫣然绽放的红梅,稍许的带来一丝生气。
一袭粉的锦袍,满是描金刺绣,绣得是一簇簇嫣然的桃花,一整幅盎然的春意图。两眉之间,一粒水滴状的七彩琉璃,在阳关下,泛着绚丽的光,拴着琉璃的金链子,隐在发髻后,却仍有几片镂空雕琢的金叶子垂下,甚是尊贵。
一身窄袖紫衣,配以折裥密布、翠盖珠结的月白长裙,领口和裙摆都绣着小小碎碎的白梨花,当真是冰姿玉骨,香肌麝薰。
古玉臂钏是什么意思
玉臂钏就是玉手镯,玉臂钏是古时候的叫:
西汉以后,佩戴臂环之风开始盛行;隋唐至宋朝,子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臂钏,尤其受宫廷贵族的喜爱。
初唐画家阎立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图》,都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子形象。此黄玉臂钏尽显主人之高贵和典雅,乃极好的配饰。
你说呢.
有没有人知手镯的来历?
手镯的来历
在旧时器时后期,人类戴有装饰品这一事实已由许多中外出土实物得以证实。在出土于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圆雕中,在同其丰满的、臀部不成比例的小小的手腕部,刻有手镯一类装饰品。在出土于伊斯图里兹的骨雕人像中,也刻有类似手镯的装饰品。
在乌克兰迈津出土的实物中,有用猛犸象牙刻的戴有装
饰花纹的美丽的手镯。在里维埃拉海岸的格里马迪出土的实物中,除了用鱼脊椎骨制作的手镯外,还有用贝壳、牡蛎壳、动物牙齿等制作的手镯。
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在山东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时遗址等,考古学家均发现了陶环、石镯等古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从出土的手镯实物来看,有动物的骨头、牙齿、,有石头、陶器等。手镯的形状有圆管状、圆环状,也有两个半圆形环拼合二成的。
新石器时的手镯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不仅表面磨制光滑,而且有的还在手镯表面刻有一些简单的花纹。
商周至战国时期,手镯的材料多用玉石。无论是手镯造型还是玉石彩,都显得格外丰富。除了玉石以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金属手镯。
西汉以后,由于受西域文化与风俗的影响,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很多,有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金陵人登六朝陵寝,得玉臂之,功侔鬼神"。还有一种叫作"跳脱"的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妇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必须臂钏。初唐画家阎立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图》,都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子并非少数。
唐宋以后,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等。造型有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
到了明乃至,以金镶嵌宝石的手镯盛行不衰。在饰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艺制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手镯虽然被认为是作为手臂的装饰物,时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手镯最初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出自于爱美,而是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关。同时,也有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隐喻拴住妇,不其逃跑的蛮夷习俗。这种隐喻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
和耳环、项链、戒指一样,手镯作为一种首饰,被人们作为服装的配套装饰,作为艺术品来修饰自己,作为个人风格、爱好的一种装扮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运用。手镯的佩戴,其审美功能往往是第一位的。
鲁迅说:
因为“知有母不知有父”的缘故,娘儿们曾经“统治”过一个时期,那时的祖老太太大概比后来的族长还要威风。后来不知怎的,人就倒了霉:项颈上,手上,脚上,全都锁上了链条,扣上了圈儿,环儿,——虽则过了几千年这些圈儿环儿大都已经变成了金的银的,镶上了珍珠宝钻,然而这些项圈,镯子,戒指等,到现在还是奴的象征。
有的
古玉佩名称
衔尾盘龙玉佩、鹦鹉竹节佩、双鱼佩
五玉:古祭祀时所用的五种玉石。《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是六种玉石,除其中苍璧外,其余为五玉,用来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
六瑞:古以玉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计六种,故名"六瑞"。《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五瑞:①古五种圭璧,形制不同,等级各异,诸侯执之。《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榖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
②指古五种瑞玉。即玉珪、玉璧、玉琮、玉璜和玉璋。古时多为朝聘、祭祀之礼玉。
瑞玉:古五等诸侯所执之五种圭璧。古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故名。《仪礼·觐礼》:"以瑞玉有缫。"注:"瑞玉:"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玉圭:古玉器名。古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圭之别。周墓中常有发现。
大圭:古玉圭之一种。天子所服,长三尺,作用如笏,插于衣带之间,记事备忘。
玠:古玉器名。大圭。一种玉器。《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
镇圭:古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瑞之一。也作"填圭"。《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为四镇之山为瑑饰,寺长尺有二寸。"
桓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双植,谓之桓楹以架屋之义,犹言栋梁柱石也。见"命圭"。
命圭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信圭:古玉圭一种。为"六瑞"之一。周制信圭为侯所执,长七寸。《周礼·春官》载:侯爵执信圭。
躬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顶圆左右两肩亦圆,琢像人躬之屈,其形小而俯,其文粗而略,取鞠躬不亢之义。参见"命圭"。
谷圭:古礼玉之一种。天子、诸侯作为媾和或聘之礼器。《周礼·考工记》:"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周礼·春官》:"谷圭以和难。"
介圭:古玉器名。大玉。《诗·大雅·嵩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笺》:"圭长尺二寸谓之介。"
日圭:古玉圭之一种。长五寸。用于祭日,故名。《宋史·礼志》:"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玄圭:黑的玉,古帝王举行典礼所用的一种玉器。同"玄圭"。
琬圭:古玉圭之一种。上部,长九寸,古为瑞信之物。《周礼·考工记》:"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
琰圭:玉圭名。上端锐。《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引郑司农(众):"琰圭有锋芒。"
圭璋:亦称"圭璋"。古礼玉之一种。为一种贵重玉器。上尖下方曰"圭",半圭曰"璋"。古礼制:诸侯朝王执圭,朝后执璋。古为瑞信之器。
圭璧:古祭祀、朝会用玉器。古为瑞信之物。于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长五寸。《周礼·考工记》:"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土圭古玉圭之一种。用以测定土地和四时日月。《周礼·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测土深,正日影。"
璧: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是古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玉璧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荀子·大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夏鼐:《商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提出:"好"是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而出土玉璧,与《尔雅》所说不符。认为"'瑗'字在古玉名称中今后似可放弃不用。大孔的璧环类玉石器在新石器时墓中便已出现,有的套在死者的臂上,当是作为手镯之用"。因此不妨把"瑗"作为古"玉镯"来解释。周南泉《试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玉器》(《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一文认为"瑗"玉"古籍中有明文规定,且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玉环、瑗上,墨书文字写名,也与《尔雅·释器》一致。今就不更改定名为宜。"同意《尔雅·释器》一书的解释。
拱璧:古一种大型玉璧。用于祭祀。因其须双手拱执,故名。大璧径长尺二,天子礼天之器。
谷璧:古瑞信玉器之一种。为"六瑞"之一,用于朝聘。周制,谷璧为子爵所执。《周礼·春官》载:子执谷璧。
蒲璧:古玉器名。刻有蒲纹的玉璧。
尺璧:古玉器名。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淮南子·原训》:"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左思《魏都赋》:"明珠兼寸,尺璧有盈。"
瑄:古一种祭玉。古为瑞信为物。圆形,直径六寸。用于祭祀上天。《尔雅·释器》:"璧大六寸谓之宣(瑄)。"《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璧羡:古一种长圆形玉璧。
戚璧:古玉器名。又称"璧戚"。一种异形的璧,它的两侧各有一段弧线切削平直,并有牙齿形突起各一排,刃部磨薄锋利。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有戚璧出土,作为类仪仗用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两件出土,刃部分四段。
玉玦:古玉器名。玉饰的一种。玦通"决"。形如环而有缺口。新石器时、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作耳饰玉器。到汉,主要作佩玉用。玉玦用途,古今说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璜: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的玉器。古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也作佩饰。玉璜最早之器,见于浙江姚河姆渡文化。殷玉璜,一般是玉璧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为此,"璧曰璜"的说,与"殷制"、"周制"不吻合。璜穿孔为佩饰物,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小孔,系以佩戴。商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佩璜成型后,一般都进行再次雕琢,形成龙形、鱼形,有的又在表面再雕刻鳞纹和三角形纹等。
玉琮:古玉器名。一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玉琮用途,古今说很多。综其说,有礼地、发兵、享后和夫人、敛尸、饰辂辇竿头、古织机上持琮翻交等用。出土的玉琮,始见于江苏南部新石器时良渚文化墓地。到殷,玉琮常有出现,但器形比较短矮。汉,玉琮可能已经不再制造,迄今为止仅在汉墓中发现几件,这几件都是由旧玉改制而成,改制后已不再作为仪礼用的玉器,而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汉以后玉琮不多见。明两朝时有仿古制品,但已脱离先秦风格。
璋:古玉器名。古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其形犹如圭之上端斜削去一角,而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纹。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纹。祭中山川用边璋(即小璋),施一半纹。发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旁无刃。
瑁:古玉器名。天子所执之玉,用以合诸侯之圭者。因冒于其上,故名"瑁"。通作"冒",又名"冒圭"。
佩玉:古玉器名。也叫"杂佩"。古人以玉比德。佩玉的形制,包括"珩、璜、琚、瑀、冲牙"之类。
珑:古玉器名。古人在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制品,其文皆作蟠龙之状,其形如璧。有缺口者,也有无缺口者。
珩: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环:古玉器名。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玉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
玉佩:古一种佩饰。古人认为佩玉祥瑞,君子必佩玉,故佩玉之风盛行。玉佩多作成扁平状,多圆形,亦有腰圆、菱形等。用透空、线刻、浮雕等手雕琢。多为贵族佩戴。
环玦: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玦。《汉书o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水苍玉:玉名。古时用为佩玉。唐官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也叫作"水苍"。
玉带钩: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
玉钩:古用玉制作的带钩、账钩。通常多镂刻有纹饰,有的镶以金银。玉带钩,春秋战国已有,汉玉带钩,时有发现。
玉鹿卢:古一种玉剑饰。雕琢精致。鹿卢,亦作"辘轳"。
玉剑饰: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
玉珥:玉饰的剑鼻,即剑柄与剑身相连处,两旁突出的部分。一说玉制的耳饰。
玉衣: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缕或银缕、铜缕联缀而成。关于玉衣的起源,从考古资料考察,早在东周时就有"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可能是玉衣的雏形。
金缕玉衣:即"玉柙"、"玉匣"。汉时帝、王的殓服。按等级分金缕、银缕、铜缕。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皆有发现。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出汉中山靖王刘胜(武帝异母兄)夫妇墓,皆裹玉衣,各由两千余玉片,四角钻有小孔,穿以金丝,连缀而成,故名"金缕玉衣"。每块玉片的形状、大小,都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细加工。玉衣按部位,可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
玉豚:古玉器名。古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琢出土。造型和纹饰较简单,因其随葬,主要为了起巫术作用。
含玉:古玉器名。"含"亦作"唅"、"琀",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
玉塞:古玉器名。已知在汉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这九件玉器在河北满城两座汉墓中都有出土。
玉册:亦称"玉策"。古用玉版制作之册书。古制,帝王以玉册用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册文,亦用于册命太子及后妃。
玉牒:①玉牒书。古帝王进行封禅郊祀典礼,所用文牒以玉雕镂,故名。②古皇族族谱,用玉片镂刻,名"玉牒"。
玉函:玉制书套。旧题晋王嘉《拾遗记o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佐老子撰《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
玉节:古符节之一种。玉制,作重要凭信之用,故名。
瑞:玉制的信物。若后世的符玺。端玉,古用为信物。
刚卯:古玉器名。是用玉、金或核桃为料,制成的长方柱状物玉护符,中有贯孔。因制于正月卯日,故称"刚卯"。挂在革带上佩用,是护符的一种。刚卯的四面各有八个字,作两行书写。刚卯大约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王莽时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恢复使用,汉以后又废除不用。
玉玺:帝王之玉印。秦以后,为皇帝专用。
玉螭:玉雕为螭的印鼻。
璧角:古禘祭用的饰玉的爵。又名璧散。
瓒:古一种玉制酒器。即"玉瓒"。形如勺,以圭为柄,以玉为之。天子圭柄尺一,诸侯九寸以下。用作祭器。
玉几:古一种用玉装饰之小案几,为宫廷之用具,可供扶倚。
珂伞:玉饰的伞盖。唐制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
玉箸:玉做的筷子。
冠玉:古冠玉饰之一种。用玉制作,饰于冠帽之上,故名。
玉笄:古玉器名。是古人用来"卷发"及"连冠于发"的玉器。
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的玉饰的腰带,以之分别官阶之高低。
玉藻:古王冠垂挂的玉饰。
鎏:古冕上作装饰的垂玉。
繁露:王冕前后所悬的玉串。
瑱:古玉器名。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其形如牌,二寸许,广七八分,以紞悬当耳。天子以玉瑱,诸侯以石紞,用采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