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二天开始盘玩,首先选条中国结的绳子(注意,买好的不容易掉色的绳子),将玉件绑在腰际“内外裤”之间(注意不让玉接触皮肤),闲暇时拿在手上盘玩,但记得手是擦干净的,还有平时千万记得不要把玉件往脸上和鼻子...下面是珠宝包浆是什么意思,玉器的包浆是怎么形成的,玉器包浆对我们玉器鉴定有什么意义搜的详细诠释。
玉器的包浆是怎么形成的,玉器包浆对我们玉器鉴定有什么意义?-搜.
包浆是器物表面长期与空气接触,或是玉器经由长期的把玩摩挲,吸收人体分泌的汗水、油脂而产生的氧化膜,如果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包浆表面凹凸不平,呈现出内敛、温润的感觉,玉质、打磨、抛光及盘玩对包浆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经过抛光和盘玩的玉器,表面润滑,不干涩,容易形成包浆。包浆是玉器鉴定特别是鉴定传世古玉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老玉器的包浆,呈现出温润可喜、沉静自然的光泽,例如明清时期的玉器玉质较好,抛光细致,其多为传世品,包浆较厚重,与新制玉器在光泽和感观上对比鲜明!
为什么和田玉会越盘越白?
和田玉会越盘越白因为是因为漂白的假色褪去,或者玉表面是人工处理过的外皮,当外皮脱落就会显得和田玉变白。
盘玩和田玉的方法:
1、急盘
佩带在身边,用人气、养之;佩带了几个月之后,玉的质地会渐渐变硬,那时,可以用干净的旧布擦它,擦至稍有起色,再用新布来擦。不过切勿用有色布,应该用白布和粗布比较适当。擦得越多,受色的地方自然能够凝结,色光愈内蕴就愈靓。
2、文盘
一件玉器刚购得或出土应将她放在一个小布袋里面,贴身而藏,用人体较为恒定的温度,慢慢将玉器里面的色泽逼出来,一年以后再在手上摩挲盘玩,直到玉器恢复到本来面目。
文盘耗时费力,往往三五年不能奏效必须有耐性,不能急躁,亦可说是古人养性的一种方法。通常缓盘两三年,古玉的色微显而已,非要“养”好几年,色素不易鲜明。
3、意盘法
古代文人雅士,亦爱此法。此法可与缓盘法互相配合,意盘法是用手把玩,珍之重之。
扩展资料
和田玉特征:
1、硬度
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画、压入、研磨等)侵入的能力,在宝玉石学中通常所用的摩氏硬度就是指其中的刻划硬度。
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称为彩石或雕刻石。
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器发亮,同时也便于长期保存。和田玉经测定摩氏硬度为6.5—6.9,硬度比较大,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
2、韧度
韧性通常是玉石内在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对外界压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韧性大的特点是不易破碎、耐磨。软玉韧性很大,这一特点是其它玉石所没有的,可以作细工工艺。
常见宝石中,黑金刚石的韧度为10,透闪石玉为9,翡翠、红宝石、蓝宝石为8,金刚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5,橄榄石为6,祖母绿为5.5,黄晶、月光石为5,猫眼石为3,萤石为2。如以透闪石玉韧度为1000。
其他玉石或矿物相对韧度为:翡翠500,蛇纹石(如岫玉)250,石英岩10—20,石英5,刚玉2—3,云母2。可见,透闪石玉的韧度在玉石中是最大的,其抗压强度可以超过钢铁。
经科学测试,中碳钢的抗压强度为1600千克/平方厘米,而和田玉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到6541千克/平方厘米。
和田玉有如此大的韧性与其特有的毛毡状结构是分不开的。韧度大则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对于玉器的艺术造型和精雕细刻有极大好处,这是和田玉列为群玉之英的重要因素。
3、颜色
颜色不仅是评价和田玉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划分和田玉种类的主要依据。和田玉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世界上透闪石玉颜色基本上为白、青、黄、黑、碧(绿)5种颜色,还有一些中间过渡色。
由于含铁量很低,和田玉基本为前四种颜色,而超镁铁岩中透闪石玉含铁较高,基本上为绿色,即碧玉,按颜色,和田玉分为白玉、青玉、黄玉、墨玉4大类,其中可进一步划分,如白玉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等,昆仑山河流中也产有碧玉,但原生矿属于超镁铁岩型。
故不应列入和田玉中,在和田玉中以白玉和黄玉为贵,古人说:“黄如蒸粟,白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特别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罕有,仅有新疆出产,在古代人们就认为“于阗玉有五色,白玉其色如酥者最贵”。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和田玉
1、古话说“温润如玉”,“温润而泽”,和田玉最能完美体现出这种温润的质感。藏友在把玩和田玉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油油”的感觉,并且越盘越油润。
和田玉的玉质紧密,矿物颗粒间缝隙较小。手在把玩过程中分泌的汗液或油脂无法沁入玉石内部,而是附着在玉石表面,使把玩者感觉到手上“出油”。
2、盘玉,就是温度的变化引发矿物晶体分子的运动,以及体内湿润水分跟油脂的渗透。体温是给予和田玉温度的变化,从而激起玉分子的活性,侵入了人体的油脂,从而造就了和田玉的盘变,温润油性更强。越是好玉越深藏不露,玉质的变化是由内向外的,你会发现“润度”是变化最大最快的,虽然出油还不是非常快。
由于完全打通了“玉脉”,这时的玉,温润绵醇,白度名至实归,一目了然。特别是肉质清晰可鉴。而这个变化并不是所有和田玉都有如此明显变化的。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盘玉的过程有着不同的变化。
3、盘玉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玉石自身的材质,首先要求的便是好玉质,再一个便是时常的盘玩,久而久之,你便能感受它给你的惊喜。
有一些买了抛高光的玉,也就是俗称的“贼光”,一开始很亮眼,又白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发现光越发的黯淡,毫无生气。
好的和田玉并不需要抛高光,那弱弱透出的哑光才是和田玉应有的光泽,哑光的表面让反射光成为柔和的漫反射光,使其看上去温润莹洁。
扩展资料: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真正的和田玉是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透闪石也就是油脂要达到95%以上,水都进不去,更别说汗和油,它在盘玩的过程中油脂感非常强烈,所以越玩越油润,越玩越漂亮。
因为和田玉外观油润,晶体颗粒细小,结构紧密,杂质不容易沁入玉肉内部,长时间的盘玩会在表面形成包浆,使玉料看起来更油润,如毛孔较大的籽料。但也不是所有的和田玉都适合盘玩,也要分料子,分玉质。
玉质较好的和田玉比较适合盘玩,也更容易盘出效果,而玉质一般的料子,其晶体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就不适合长时间的盘玩,一个是手上的油脂杂质会沁入玉肉内发生氧化,另一个就是受热会加快玉料晶体颗粒中水分子的流失。
这些都会大大的影响玉料的玉质,使玉料看起来发干发污,越盘越差,如一般的青海料和俄料成品。
但万事无绝对,不是所有玉质好的料子都适合盘玩,也不是所有玉质不好的料子就都不适合盘玩。
例如毛孔细小紧密的籽料,其油润度已经很好了,就不适合长期盘玩,久了会让籽料表面的毛孔变得模糊不清,即影响了籽料的完整性,也让籽料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光泽。
而玉质一般都比较普通的沁料和带薄礓的玉料,就很适合盘玩,会越盘越润,越盘越有油性,带薄礓的部分也会变得越来越有玉性。
扩展资料:
和田玉的产地分类:
1、新疆和田玉
传统所称的和田玉产于新疆和田,整体品质偏高,因此市场价格也相对高于其他产地,尤其是优质的子料。新疆白“子料”外形呈鹅卵状,一般块度较小,体态光滑,质地紧密。
2、俄罗斯白玉
俄罗斯白玉在中国市场出现的时间不长,与新疆白玉在成因、产状、矿物成分、杂质组分、结构、外观上颇为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3、青海白玉
青海的白玉矿区中只出产有山料,产出量是青海软玉中最大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
这是只有新疆和田玉才有的特性。而其它那些冒充新疆和田玉的玉种,不具备这些特性。
新疆和田玉的分子结构,是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即使是水分子也难以渗透进和田玉体内,更别说比水分子大得多的,人体的油脂分子和汗分子。
新疆和田玉是多种矿物质的集合体,透闪石含量在95%以上。而新疆和田羊脂玉的透闪石含量在99%以上。
新疆和田玉在盘摩或是佩戴过程中,透闪石分子会做运动,在运动的同时,分子体积增大,分子数量增多,总重量增加。同时把导致新疆和田玉颜色发青的铁元素,慢慢排出体外。
因此,新疆和田玉的颜色,会慢慢的退青返白。并逐渐由新疆和田青玉,过渡到新疆和田白玉,最后转变为新疆和田羊脂玉。这是新疆和田玉,区别于一切其他玉种的主要特征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打磨和浸油的作用
打个比方,一张不透明的白纸,你滴一滴油在上面,你会发现纸变得透明了,这是物理现象。
人的手会出油和出汗,你在盘和田玉的时候,油渍、汗渍会浸入和田玉的颗粒之间,减少了光线的阻碍。
并不是所有的和田玉都会越盘越白的。青海料、俄料会差一些
不可能,这种说法是蒙人的。
如何从皮壳和包浆上鉴定古玉器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就象人的皮肤一样,玉皮壳是玉器所有里外表象的连结和公开之地。每一年的岁月都会在玉皮壳上留下自然进化或老化的痕迹。虽然有的玉天生丽质,皮的质量很好,能抵抗老化留下的痕迹,而且一直保养的很好,很难看出岁月的痕迹。但大多数古玉还是会在玉里玉外的对比中分析出科学的玉皮壳的老化程度的。更重要的是玉皮壳上还可以分析出工的痕迹和沁纹的痕迹。因为工和沁纹都是在玉皮壳上进行的,所以不通过玉皮壳的工和沁纹或者与皮壳不符合的工和沁纹,都是要特别注意的。玉皮壳的状态分析还可以区分籽料上的老外壳——原璞玉皮和真沁之间的差别。这是鉴定老玉新工的很好的方法。玉皮壳还要分生坑皮壳和熟坑皮壳。首先要从古人如何做玉的工序开始注意玉皮壳的形成。根据目前的出土资料来看,古人做玉的第一道是开片造型。因为古人的工具原始,开片和造型的过程很慢长,所以就在开片造型的过程中开始了第一次打磨抛光工艺。开片造型和第一次打磨抛光工艺之后,就是用尖物刻出第一次草图来。在第一次草图的刻工中,又加入第二次抛光工艺。这道工序完成后,通过核可,就正式开始雕刻工艺。正式的雕刻工艺耗时更久。在雕刻中,又形成了第三次抛光。之后,再通过核可,又开始第四次抛光——全面完成的抛光工艺。这中间还不包括小修小改时的小抛光。古人用双手和兽皮来抛光的,所以在多次抛光过程中就形成了玉皮壳。可参考阅读杨伯光先生的中国玉器大全上卷第227页图31。从层次上看,古玉皮壳的底子是经过第一次抛光后形成的,在抛光的底子上开始雕刻,然后再抛光。因此古玉皮壳的层次分析是:抛光-刻工-抛光。刻工在抛光的中间,也就是说,刻工在皮壳的中间层次。特别注意在刻工槽底、洞里拐角处和角落里都是这样的,这是关键之点。战国到汉代的古玉皮壳的抛光最好看,估计是当时兽皮的工艺改进了,又加上多次抛光,故战国到汉代玉器的光泽有玻璃光之美誉。古玉开始时以短线抛光为主,这在红山古玉皮壳中最明显。宋元明清时期,因为抛光半机械化,出现了中线抛光工艺。所以在玉皮壳底子上玉表面就平整得多了,但玉皮壳就开始薄起来了。现在的新玉使用的是一次性大面积机械抛光,因此没有皮壳可言。包浆是人的汗迹留在玉表面而形成的,这在开片成型时就开始有了。古人开片成型化去几月几年,这之中天天搓摸玉的表面,汗水留在玉上,包浆就越来越厚。古玉出土后,收藏者把玩盘摸,玉表上又开始留下盘摸时的汗迹,包浆就更厚更润了。几乎所有古物上都有包浆的痕迹。玉皮壳的桔皮纹有两种:一是抛光时所留下的痕迹;另一种是自然老化的痕迹。古玉皮壳上,这两种桔皮纹有时同时存在,有时只有一种。古玉入土后,形成生坑皮壳。生坑皮壳的表象是侵蚀痕迹和玉色的老化沁化。侵蚀痕迹有蚀咬坑、沙咬坑、土咬坑等。特别在酸碱土壤和空气环境里.玉色的变化有整体玉色老化和部分玉色变色,这就是沁。沁的含义是土里的或空气里的或水里的元素通过皮壳进入玉里而产生的成分变化,进而产生了色变——沁纹。有咎裂处是最容易沁化而形成沁裂纹,这在玉皮壳上最先起变化。因气候变化或其它因素,玉皮壳上会表现出膨胀或萎缩。膨胀的结果是出现桔皮纹、象皮纹、皮疹纹,而萎缩的结果是出现缩斑缩纹。古玉皮壳上的侵蚀痕迹和玉色的老化沁化是长时间的变化,形态自然,表里相成,可以清晰的看到它变化的来龙去脉,所有的变化也有根有据。最重要的是注意刻工,都是沉在老化沁化之下、皮壳之中。如果玉皮壳老化了,而玉里肉显新,或者玉里肉色老而玉皮壳不老,都是要注意的。古玉出土后,几经把玩,形成熟坑皮壳。把玩过程中,磨去了很多原来的工和抛光痕迹。现在普通仿品,只经过一次性大抛光,所以工底和角落里显得干涩,尽管有的用泥掩盖作旧,然而泥一洗去新工就原形毕露。精仿品也用多次抛光,但终究急工好利,光薄色呛,不可能如古人一样的几年的慢工细活,而且很难形成刻工在皮壳中间的工艺。现代的仿假皮壳工艺是使用一次或多次酸杀、碱杀、石灰杀、硝杀、高压闷煮染、热拈处理、喷沙加热处理等等。最新的是仿桔皮纹、仿象皮纹和仿皮疹纹。
木材包浆木所渗油脂氧化所形玉器包浆体油脂玉石表面氧化所形要让手汗或其东西污染珠表面所形包浆难看初始要手用布盘要耐约2月左右让惊喜珠表面玻璃光泽珠颗数要太意适合手腕
如何鉴赏玉石?
我也不是很懂鉴别“玉石”的方法,且把我知道的告诉你吧
1、对着阳光看,玉里有些云雾状的东西,一团一团的,象棉絮一样。
2、玉的硬度很高,象金刚石一样,所以可以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的痕来。
3、玉是凉的,放一根头在玉石上,用打火机烧,贴着玉的头发烧不断。
玉的分类:
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二者为两种不同的矿物。软玉的颜色有半透明白色、黄色、绿色及黑色等,而颜色分布均匀;至於硬玉则主要有白色、紫色、黄色及绿色等,颜色分布均匀度则於不同种质会有差异。
在中国境内出产的绝大多数为软玉,而「羊脂白玉」则为软玉中之珍品,质地细致而颜色洁白,很多精湛的玉器艺术品均以软玉雕琢而成。
硬玉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较软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现时市场上的玉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着会集中介绍硬玉-翡翠。
鉴赏翡翠: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颜色
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畴评估翡翠的颜色:
要纯正: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绿色翡翠为例,纯绿色者为最佳,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带灰者则最差。
要浓淡得宜:论及颜色的深浅度,当然是越浓越好,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质。
要鲜明: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颜色就越暗淡
要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价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
净度
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掩,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除了不能有裂纹,切工的比例、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过厚或过薄,「卜」位处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适中。
评价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细度,通常有裂纹的硬玉会以雕花方式处理,以掩盖其瑕疵。
裂纹
裂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一般来说,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
优质的翡翠可以卖得相当可观的价钱,但是市场上的供应有限,一些商人为求取得更好的利润,不惜替翡翠进行人工处理过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现了A货、B货和C货。
人工处理之翡翠
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B货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黄色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天然翡翠
A货
A货是指完全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
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灯下不观色
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色差一等,价差十倍
对于高档的翡翠来说,价差十倍恐怕还不止。例如:一粒50万元的翡翠戒面与一粒500万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质量?样式、大小、种水、瑕疵?都是一等一的,无可挑剔,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别关键在于绿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认识和区分翡翠绿色的各种差别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也要见过和经历过。“多看少买”对于购买翡翠原石来说,“多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验证经验的过程;是〃买〃的前提。“少买”不是不买,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买。“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对于翡翠原石中的绿色形状特点来说,“一条线”?带子绿?与“一大片”靠皮绿?是同一种绿色形状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线”?立性?与“片”?卧性的分别。“线”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积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关键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绿色的“多”与“少”所迷惑,要认清绿色“立性”与“卧性”的本质。因此,并不是真的见了有一大片绿色的翡翠也不买,而是提醒不要对绿色的厚度有过分的奢望。
古玉鉴定有几点:
一、工艺痕迹鉴定
二、氧化鉴定
三、凝结物鉴定
四、艺术水平鉴定
五、沁色鉴定
六、气味鉴定。
其中又分为(一)、造型辨伪。(二)、玉质、玉材辨伪(三)、纹饰辨伪(四)、风格辨伪。
其来简叹色,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的颜色变化,实则是实物现象,它所产生的自然质变到色变。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看颜色:天然翡翠颜色自然,分布不均,绿色走向延长,一般无荧光。
看抛光面:天然翡翠的抛光面细腻、光滑,呈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如果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同时可见微透明至不透明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俗称“石花”。
听声音:轻轻敲打天然翡翠,发出的是一种清脆悦耳之声,如果是人工处理品则发出低沉闷哑的声音。
此外,由于翡翠密度大,用手掂时,有打手的感觉;翡翠的托水性很强,在上面滴水,水珠突起较高。
同时,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价格较高的珠宝玉石时,要选择正规、有知名度的首饰店或较大型、信誉好的商场选购。还要记得向商家索要写有“CMA”、“CAL”标志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通常,每件较为珍贵的珠宝玉石都有一份证书,确定所购珠宝玉石与证书相符,证书上均附有照片。
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从两个方面来鉴别,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似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再可从雕刻的题材来看,古代玉是等级、权利的象征,以神话的花鸟、人物为多,如龙、凤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题材为多。
自古以来玉便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P.S.这位口气好大的二级助理狂禅,请问你凭什麽说我说的这些不对?不妨告诉你,我虽不是学宝石鉴定的科班出身,但好歹也玩了十多年的玉了,我在这儿发表一下多年的经验纯是为了帮助别人,绝没有不懂装懂,你这样血口喷人是什么意思?
你可知道仔料和老玉如对着强烈的阳光看是的确也会有云雾状的淡纹,不过由于仔料和老玉的密度较高,玉质较细,所以并不明显。
锈玉没错硬度是较低,但也是有相当硬度的天然原矿,划玻璃较容易会两败俱伤,但玻璃上肯定也会有痕!
至於那价值几百万几亿元的红山文化吗,对不起,由於我穷,玩的都是只值数万元的翡翠挂件和摆设,而且不是学宝石鉴定出身的,对那些高攀不起的珍品没什么了解,不过我相信楼主要买的是『称心的玉石』,而非这种稀世奇珍,而我的资料则是对一般品种的翡翠、白玉、岫玉等玉都适用。不像阁下那样『识少少扮代表』,不知廉耻地在这里撒野,而且还连个"知"字都打错!
堕落的德鲁伊兄您过奖了,我不过是不甘心辛苦找来和自己打的资料被人如此妄下劣评,才会禁不住叫骂两句,真是失礼了。
至於老玩家什麽的,我实是愧不敢当,不过既是堕落的德鲁伊兄您亲邀,岂有不应之理?自当常来拜访您的“宝石”吧。
可以送到质量检测站
翡翠内行看种,外行看色
1、古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玉越戴越水(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玉不用刻意保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磕碰,翡翠的硬度是6.5,摔到或大力磕碰硬物会损坏翡翠。
2、翡翠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翡翠的形成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在生活中,翡翠的真假让我们难以辨别,入手时候要谨慎。
3.近几年我一直有在收藏翡翠,认识的红掌柜,是圈内的珠宝鉴定`师,学识渊博,待人和善,已成至交。我的很多藏品都是出自他之手。你可加他为好友,向他请教
他徾`信:cbcb70你加他时候说是朋友介绍,就会通过
``
玉怎么保养可以让它更有光泽
养玉器专业保养:
1、擦玉:是用清洁过的软毛巾或者羊皮擦玉器的表面,可达到一定的养玉效果。
2、盘玉:是通过手玩或摩擦脸部,其人的身体的皮肤表面有意识的进行摩擦。但是人体皮肤含有油质,盘完玉后应用干净软毛巾擦掉油质。
3、养玉:包括擦玉、盘玉在内,注意正常的湿润度,像佩件、手镯类通过佩戴可以达到玉石内部及表面达到一定的润而透的效果。
4、修复:对有碰缺损坏的玉件,应及时修复,才具备养玉的条件。
5、恢复:对于一些摆放在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或是室内有强光长时间照射的恢复,放在阴潮的室内一段时间,即可恢复玉石表面的吸附水,再用软布擦拭即可恢复一定的润度和光亮度,也可在博古柜及柜台内放置一杯水,也可达到上述效果。
6、补水:指抛光过度使玉石表面吸附水及分子层间水损失,其表面结构受到一定的损伤,叫做非金属"疲劳",其特征是玉石表面为干枯的光亮。比较好的方法是"盘玉"和"土浸",在一定湿度的土里放置一段时间能达到补水的效果。或者是用生的竹子再抛光一次,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补水效果。
7、"疗养":有些厂家为了降低打磨抛光成本,用一些廉价的绿粉抛光,对玉石表面进行抛光,会把玉石的翠部分"烧"掉"一层"。其疗养方法是用热水加洗衣粉洗去玉石表面的绿粉,再用热水加透明香皂水彻底洗净、凉干,然后用生竹子加钻石粉再次抛光,恢复翠的原面貌和自然特征,也可达到养玉之效果。
8、避:避碰伤碰坏,保存妥善,避免与酸碱类物品接触,避免长期强光照射,以免损伤玉石表面结构
玉的保养
古人讲养玉,一个“养”字,不仅道出了玉乃有生命的物质,而且内中包含了许多学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要点: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一件精美的玉件是需要保养的,保养好的就不会失去昔日的倩丽和古雅,因为玉在地下的时候有大自然赋予她的营养,湿度充沛,不干燥。玉件做好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玉件的美容,给她涂上一层油脂的高级保护蜡,目的是养玉护玉,玉体和人的皮肤绝对是一样的,玉的生存环境必须要有湿度,玉件戴的久了,有些看上去有灰垢,玉体无润干燥,那就要定期的除污补养,我给朋友们介绍一种保养方法。
锅内加水把玉件放在上面象蒸馒头一样,把玉件蒸热后,用一块干净的布块衬手把玉件取出不要用化学纤维的布,用毛刷趁热刷去玉体上面的灰迹,再重新薄薄均匀的涂上一层优质的蜡质,[最好使用优质的纯蜡]蜡质选用优质的蜡烛也可以用,用毛刷把熔化的蜡液涂抹均匀,等待玉件凉了以后,用生白布擦拭多遍,最好是棉质的,除去上面多余的蜡质,这样就可以了,整旧如新。
-玉,石之美者,人见人爱。在古代,佩玉是那样广泛:帝王佩玉示天意,士大夫佩玉显高贵,君子佩玉以彰有德,百姓佩玉以求吉祥……。玉,之所以能博得人们如此的珍爱,是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优良特质。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玉器的民族,玉器被广泛用于祭天、随葬、装饰、佩戴等。“宁为玉碎”、“玉有九德”等更把玉人格化,使之成为美德的象征。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演义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形成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的玉文化,它象美玉一样,在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奕奕生辉,夺人眼目。
一、玉的品类
一般说来,凡自然形成的加工后能成为细腻匀润、色彩鲜明、质地坚韧、化学性质稳定的美石,都可归为玉类。通常所说的玉以软玉和硬玉为主。
1.名贵的翡翠硬玉属辉石类,主要成分为硅酸钠铝,硬度为七度,稍高于软玉,比重为3.33,也略大于软玉。翡翠是蓝细晶或隐晶的纤维状致密集合体,非常坚韧,受重击后不易破碎。其颜色因所含金属元素杂质的种类和多少所致,使得翡翠色彩千变万化。翡翠的颜色基本为不同浓淡的绿、红、黄、白、灰、黑、紫等,其中以翠绿色最为名贵,最具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2.温软的和田玉新疆和田玉又称“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讲“玉”,仅指和田玉。和田玉学名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硬度6~6.5,比重2.96~3.17。因其特别硬,通常不“吃刀”,可以用来割玻璃。又因比重大,密实有力,给人的感觉是往下沉,行家称之为“够手头”。显微镜下和田玉为云母状丝样纤维样结构,因此,和田玉具有一定的韧性,并会发出温润柔和的荧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和田玉。
白玉软玉中最珍贵的一种,最佳者白如白脂,称为“羊脂白玉”。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其本身为白色,透过灯光带温粉色。
青玉青玉以青色为主,但也有在本色之上出现小面积糖色(黄或棕褐色)的,这种青玉称为糖玉,糖玉在玉雕中很有利用价值,倍受青睐。
碧玉颜色由浅绿至深绿,常见色如菠菜,略带透明。一般碧玉中都带有黑色斑点,色泽浅淡,不正的称之为“菜玉”,为和田玉中的下品。上好的碧玉色如翡翠,粗看易与翡翠相混,但其黑色星点的特征以及在灯下照耀绿全失色的特点,与翡翠截然不同。
墨玉通常为黑灰色,真正纯黑如漆的极为罕见,多数墨玉与青玉相近。当碧玉中杂质含量较高而呈黑色时,便为珍贵的墨玉。其黑色或如点状芝麻,或如片状乌云,其名有乌云片、淡墨光、美人鬓等。墨玉中黑白对比强烈者,可作巧色作品,金黑色多用于制作器皿压金银丝。
黄玉软玉中一种极珍贵的品种,硬度高于白玉,不透明,多淡色,浓色者极少。有鸡黄、密蜡黄、栗子黄、桂花黄等,产量很少。
红玉色泽由浅红至深红色,通常为软厚的白玉玉皮子,因此料极小,只见过片状件品,红玉中鲜红如血且温润者极为难得。
3.其他传统玉石
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又称独山玉。南阳玉的成分是以硅酸钙铝为主,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其硬度为6~6.5,可与翡翠媲美,比重3.29。南阳玉的质量主要由颜色和透明度决定,最好的是脂白和绿色的微透明体。
蓝田玉蓝田玉为软玉,产于陕西蓝田县玉泉山,属于一种蛇纹石化透辉石矿物,成分以硅、磷为主,玉色有白、灰蓝等,以白色透明为佳,琢磨后具有玻璃光泽,比重2.98。
岫岩玉产于辽宁岫岩县,主要矿物为蛇纹石,硬度2.5~5.5,比重2.5~2.8,质地均匀细腻,水头足,但性软。岫岩玉现今开采最多,其颜色和软玉一样,有白、青、黄、淡黄、粉红、浅绿、翠绿等,半透明至不透明。
酒泉玉产于甘肃酒泉附近山中,又称祁连玉。玉色暗绿,有较多的黑色斑点,矿物为蛇纹石,与岫岩玉相同,但玉色与岫岩玉区别明显。当地人用酒泉玉制成小酒杯,称“夜光杯”。
玛瑙颜色和美丽的花纹似马脑,故而得名。其矿物质主要是隐晶质石英,硬度6.5~7,比重2.65。现代玛瑙产量较大,价格不高。玛瑙因颜色和纹带形态不同,有各色名目。颜色以明快、鲜艳、纯正为好,红是一种主色,以红、缠丝红、大红、橘红色为上色。水胆玛瑙指中空有水地玛瑙,以胆大水多为佳,有的撼之有声,为上品。
此外,还有松耳石、青金石、孔雀石、水晶、琥珀、珊瑚等玉石,恕不详述。
二、古玉的琢工、形制和纹饰
“玉不琢,不成器”,古玉之琢工,分为原始玉雕琢工和古代玉雕琢工两个阶段。原始阶段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早期,古代玉雕琢工是从金属制玉工具的诞生即商代中期到清代末期。不同时代的琢工与当时的工具使用、工艺技术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现代玉加工则使用高速玉雕机和人造钻石粉等。古代治玉的一般工序有:选料、开料,然后叨膛、上花、琢纹,最后抛光、打磨。琢玉技法一般可分为阴刻、阳刻、浮雕、圆雕、镂雕、镶嵌等几大方法。
古玉形制丰富多彩,有璧、琮、圭、璋、璜、琥、瑁等礼仪玉器;也有玉衣、玉塞、玉、握玉等表葬玉器;佩戴玉、陈设玉、器具玉更是异彩纷呈,最受人们珍爱。
古玉纹饰魅力无穷,使玉雕艺术品显得精致华贵,令人爱不释手。古玉纹饰种类繁多,有云雷纹、乳丁纹、圈纹、谷纹、蒲纹、鳞纹、涡纹、兽面纹、蚕纹、螭纹、蝉纹、夔纹、等。它们都寓意深邃或具有某种象征性,如吉祥、祝福等。
三、古玉鉴别
古玉鉴别一是看器形,二是纹饰,三看做工,四看色质。
器形、纹饰和做工,一般说来,是一个时代人类社会生活、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的综合反映,既继承借鉴,又发展创新,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的形制、纹饰和做工特色。要鉴别古玉,就必须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时代特点。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
所谓色质,是玉的自然属性,色即沁色,质指玉质。玉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被埋入土中后,一方面它会将临近的物质吸入自己体内,另一方面,其自身体内原有的物质也会起酸化作用;特别是地中水银会沁入玉质,同时,临近的松香、石灰及其他有色物质,也随之浸淫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会染上各种颜色,丰富多彩,这便是“沁色”。沁色是鉴定出土古玉的重要标志。
鉴定传世玉的重要依据则是“色浆”。传世古玉由于经过人的长期盘玩,久而久之,人的精神气血凝聚在玉的表面,形成一层温润光泽的油脂,俗称“包浆”。同时,人的精神气血又会进入玉的纹理,使玉的表面布满血丝,状如牛毛,若隐若现,俗称“牛毛纹”。这种色浆和牛毛纹便是鉴定传世古玉的两大要素。
鉴别古玉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识别假货伪品。古玉作旧一般着重于假色和残破这两方面。
四、古玉的修复和保养
慎造成古玉破损,价值大减,就必须进行修复。常见的修复方法有重新修整、一分为二、金玉镶嵌、加以雕饰、缺处填补、断合粘合等。
玉器需要保养,古人认为玉是有生命的物质,养玉即养育。
第一,要避免硬物碰撞;尽可能避免灰尘;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药剂、肥皂及人体汗液接触;避免阳光长期直射;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有颜色的布、纤维质硬的布料;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第二,古玉的“四怕”与“三忌”。一是怕冰,古玉经常接触冰,土门受损,玉现黯然,不能显出色沁,就不会活,成为“死色”。二是怕火。古玉若常与火近,色浆即退。三是怕姜水,有人认为用姜水浸泡古玉可以除腥辟臭,其实不然,古玉与姜水接触后,已有的色沁会黯然无光,如接触过久,会使古玉浑身起麻点,日后虽然盘之玩之,也难以补救。四是怕跌。
古玉的三忌是忌腥、忌油腻、忌污浊气体。咸、腥、油腻、污秽物都易损玉质,定期用热水或热茶洗涤,做退油除垢保养,能使古玉温润。
古玉盘玩充满着乐趣,也是养玉的需要。玉器尤其是出土玉,大都长期深埋地下,地气侵蚀深入玉骨,不经盘玩,精光就难以显露。古玉盘玩有急盘、缓盘和意盘之分。
急盘,必须每天把古玉带在身上,不停地用人含养着,数月后,玉器的质地就会稍微变得硬一些,然后可用旧的棉布擦拭,一段时间以后,玉器的色泽就会转亮一些,此时就可以改用新的棉布,棉布要选用白色的粗布,越擦越热,不宜间断,不久,玉器上的灰土、浊气、燥性就会自然退去,受到色沁之处自然凝结,颜色愈敛愈艳,玉器恢复原来的状态。
缓盘,必须把玉器经常系于腰间,借以人气养着,过两三年后,玉器的色泽稍微发生变化,再过几年,色即鲜明,佩戴十多年或几十年以后,或许可以复原。
意盘,把玉器握在手中把玩,有空就去摩,意想玉的美德足能化我的气质,陶冶我的性情,使我一身纯正而不会受私欲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这样玉器自能恢复到原状。
最后提醒大家,玩玉者应戒贪,玩玉应平心静气,守身如玉,学习玉的品德、内涵,不可一味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嗜好,以至于玩物丧志。玩玉应随缘,有德有缘者得之。正如《诗经》所云:“乐而不淫,方为达士”。
什么是盘玉?
盘玉所谓“盘玉”,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赏玩玉石的方法,通过盘玉,可以使色泽晦暗的玉石整旧如新,并使玉石的颜色发生很大变化,历代的玉石大收藏家都懂得盘玉,这是一种“功”,就像茶道一样,是对某种事物的欣赏和研究,达到了一种境界,并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养玉是玉器收藏者最大的乐趣之一,养玉也叫盘玉。贴身而藏,精心呵护,经过天长日久的盘玩佩戴,就像是蝴蝶经过蛹的挣扎,玉逐渐蜕去了粗躁的土壳,恢复了往昔的灵性、润泽、色彩,灿烂光华绽放在掌心,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盘玉非常的讲究,一旦盘法不当,一块美玉就会毁在自己的手上,所以收藏家们盘玉时格外的小心谨慎。清代大收藏家刘大同在其著述《古玉辨》中明确提出了文盘、武盘、意盘的概念,以后的收藏家们奉为圭皋。文盘:一件玉器将她放在一个小布袋里面,贴身而藏,用人体较为恒定的温度,一年以后再在手上摩挲盘玩,直到玉器恢复到本来面目。文盘耗时费力,往往三五年不能奏效,若入土时间太长,盘玩时间往往十来年,甚至数十年,清代历史上曾有父子两代盘一块玉器的佳话,穷其一生盘玩一块玉器的事,史不绝载。南京博物馆藏一件清代出土的玉器,被盘玩得包浆锃亮,润泽无比,专家估计这一件玉器已经被盘玩了一个甲子(60年)以上。武盘:所谓武盘,就是通过人为的力量,不断的盘玩,以祈尽快达到玩熟的目的。这种盘法玉器商人采用较多。玉器经过一年的佩戴以后,硬度逐渐恢复,就用旧白布(切忌有颜色的布)包裹后,雇请专人日夜不断的磨擦,玉器磨擦升温,越擦越热,过了一段时期,就换上新白布,仍不断磨擦,玉器磨擦受热的高温可以将玉器中的灰土快速的逼出来,色沁不断凝结,玉的颜色也越来越鲜亮,大约一年就可以恢复玉器的原状。但武盘稍有不慎,玉器就可能毁于一旦。意盘:是指玉器收藏家将玉器持于手上,一边盘玩,一边想着玉的美德,不断的从玉的美德中吸取精华,养自身之气质,久而久之,可以达到玉人合一的高尚境界,玉器得到了养护,盘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意盘是一种极高境界,需要面壁的精神,与其说是人盘玉,不如说是玉盘人,人玉合一,精神通灵,历史上极少能够有人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遑论浮躁的现代人了。意盘精神境界要求太高,武盘须请人日夜不断的盘,成本太大,现在的玉器收藏家大多采取文盘结合武盘的方法,既贴身佩戴,又时时拿在手中盘玩。不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盘玉方式,新坑玉器不可立马盘玩,须贴身藏一年后,等硬度恢复了方可。盘玉的禁忌很多,忌跌、忌冷热无常、忌火烤、忌酸、忌油污、忌尘土、忌化学物质,意盘还忌贪婪、忌狡诈那些用各种化学药剂、烟熏火烤盘玉是暴殄天物,应该受到唾弃。广大玉器爱好者在购买时要注意识别玉。玉件到手,先用常温清水浸泡2~3个小时(待表面付着物软化),然后用牙刷刷洗干净,再方入热水(新玉约70-80度左右,老玉50-60度左右)中浸泡,浸泡到热水与玉慢慢自然冷却,通常我都会置于空气不流通的保温场所,让热水徐徐冷却,让玉件的毛细孔像皮肤一样舒张,将内部污垢吐纳干净,如此循环3次,之后大约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夏季则约1到2个月进行一次。第二天开始盘玩,首先选条中国结的绳子(注意,买好的不容易掉色的绳子),将玉件绑在腰际“内外裤”之间(注意不让玉接触皮肤),闲暇时拿在手上盘玩,但记得手是擦干净的,还有平时千万记得不要把玉件往脸上和鼻子上去没有(经常见到),那油可不是所谓的玉的滋润液哦,反而会适得其反将玉毛孔封死,使盘出来的玉光泽显得很闷,还有我也不用猪鬃刷,因为,刷出的包浆感觉对带有贼光,在此建议平常可用柔软的、纯棉长毛巾盘,但不宜使用染色布或化纤的硬布料擦试!在夏季经一个星期(冬季约2~3个星期)盘玩后,每天晚上洗澡时候用温清水(约40度)先浸泡一段时间再刷洗干净,请注意千万避免与肥皂直接接触,之后就只要常保持玉件清洁即可,如方便也可常洗刷,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及尿素等,玉件接触太多的汗,佩戴后又不即时清理干净,时间一长玉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原有的光泽度。尤其使白玉,更忌汗和油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玉件本身的质地会渐渐的显露出来,好的玉温润有余,灵气十足,且会越看越赏心悦目!那种感受绝非言语能形容,其中滋味,只能经由本身的经历,在盘玩的整个过程慢慢体会其乐趣了!链接:《说文解字》谓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管子》说:“玉有九德。”——仁、智、义、品节、纯洁、勇、诚实、宽容、条理。《礼记·聘礼》中说玉有“十一德说”——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来源:银川晚报)盘古玉古玉的盘出,自古就有介绍。《玉说》中介绍:“盘旧玉法,以布袋囊之,杂以麸屑,终日揉搓抚摩,累月经年,将玉之原质盘出为成功。”在这些典籍中,古人介绍古玉盘出的方法都是实践之法,然一些方法均不易操作,其原理也不容易考证。究竟玉的盘出由生变熟是什么机理?盘出之后到底会成什么样子?用什么方法最为科学?玉遇上铁、银、污物、鼻油等后,是否就会盘不出来?这些问题目前难以有个满意的结论。这是因为古人没有说透,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不会有人依古法炮制,盘出之玉应该怎样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总之,目前尚无现成的答案。现就个人的认知与实践,意欲谈一下盘功与盘玉的一些见解,供同好共同探求。玉开采之后,在常温常压下,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十分稳定的。但是一旦遇上酸、碱、高温、强氧化环境,玉分子就会分解成常温常压下的小分子,从而生成新的稳定矿物。玉的受沁,推其原理,是这种化学变化及外源物质介入双重作用的结果。玉的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要使其重新还原到原来的分子结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为玉已经失去了原来成矿时的条件,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玉的盘出不可能是简单的还原,而是另有其理!玉的盘出究竟是什么道理呢?首先要肯定一点,就是玉确实能够盘出,或盘出后确实能使玉的色泽、润度得到改善。在当今许多专著中也有多项介绍。但是诸多专著中均未从化学、物理、矿物转化、有机物参与、物质转化的角度加以论述,所以盘玉机理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查到。以本人的实践和愚见,玉的盘出主要有如下几个条件:1.受沁浅的皮壳,在人体和物件长期的盘摩下,表皮吃土、积垢和氧化物被磨去,下面玉质得以透露。2.干坑、潮坑玉在盘摩的过程中,没有完成的化学变化,受到外源物质、水分氧气、酸碱的参与,进一步完成和稳定。3.湿坑、钙化土沁较深的玉,其变质的皮壳受到盘摩之后,光滑程度得到改善,外源水分、有机油脂渗入皮壳,使原来一点不透的皮壳,在透光折射方面得到加强,相对原来的状态,显得圆滑润熟。
盘玉-为什么要盘玉
凡出土的古玉,多数有色沁,但暗淡不显,因此以、还原为贵。如果得到一块真旧而有多种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则等于暴殄天物,得宝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我国古玉,因为出土的地点不同,所以蚀锈和色沁的性质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气特别潮湿、地层特别多积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锈。北方出自干坑的,多数古玉的土蚀亦多。如果出自火坑的,古玉的玉身便干燥。由于土吃水蚀,加上千湿不同的经年累月煎熬,古玉即使有最美丽丰繁的色沁,亦会隐而不彰,藏而不露。玉理本身有深浅色,同时亦侵积了不少污浊之气。我们若不加以盘之玩之,便玉理不显,色沁不出,污浊之气不除了。若要上佳色沁的古玉显出宝石之色,必须讲究、盘功。
盘玉-盘玉的方法及历史
我国古代民间玩玉,主要分为三种盘玉的方法:一为急盘,二为缓盘,三为意盘。先说急盘法。急盘就是必须佩带在身边,用人气、养之;因人体有热、有汗气。佩带了几个月之后,古玉的质地会渐渐变硬,那时,我们可以用干净的旧布擦它,擦至稍有起色,再用新布来擦。不过,切勿用有色的布,应该用白布和粗布比较适当。我们愈擦,古玉便愈热,所以不可间断。愈擦得多,灰土的浊气和燥性愈易自然褪去,受色的地方自然能够凝结,色光愈内蕴就愈靓。虽云、急盘,但同样要日久有功:除了急盘之外,我国古玉的第二种、盘功是缓盘。所谓缓盘法,就是时常把佩玉系在腰间,借人气来养之。、缓盘+则必须有耐性,不能急躁,亦可说是古人养性的一种方法。通常缓盘两三年,古玉的色微显而已,非要“养”好几年,色素不易鲜明。若佩系十多年,可能使古玉复原。不过,据玩玉专家经验,秦汉时期的古玉,佩系于腰间十多年,才可复原。冒正,夏商周三代的古玉就不能了,必须佩系更久,以五倍,六倍的时间才行,亦即六十多年,始易复原。
有些战国时代咐厶古,出土后也要缓盘二十年,方易为功。故古人说,上佳宝玉可通灵,宜终生佩带。不论急盘和缓盘二法,总之古玉入土年份愈久,愈难盘出原色原质,原因就是受地气愈久愈多,便愈深入玉骨,精光要慢慢才露出。过于急功近利的人,曰署学玩古玉;只要佩系三两件,日夕盘之,可训练修养与耐力,因为盘玉这门功夫,欲速则不达。第三种为意盘法,因为最多直接接触,以示珍惜与爱意。古代文人雅士,亦爱此法。此法可与缓盘法互相配合。意盘法是用手把玩,珍之重之。古人所谓、时时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气质,善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纯正而无私欲之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而玉自能复原矣大见^古主辨吕。这种方法犹如写画的意笔,人多不解,但是必须面壁工夫,能够做到的人就少了。
盘玉-现代盘玉的注意事项及盘玉方式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一.玉件到手,先用常温清水浸泡2-3个小时(待表面附着物软化),然后用牙刷刷洗干净,再放入热水(新玉约70、80度左右)中浸泡,浸泡到热水与玉慢慢自然冷却,通常我都会置于空气不流通的保温场所,让热水徐徐冷却。也籍此让玉的毛细孔得到充分的舒张,将内部污垢吐干净。如此进行约3个循环,之后大约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1次,夏季则约1到2个月进行1次。
二.第二天开始盘玩,首先选条中国结的绳子(注意要买好的,不易掉色的绳子),将玉件绑在腰际“内外裤“之间(请注意不让玉器直接接触肌肤),闲暇时可拿在手上盘玩,但记得手是干净的。还有平时千万记得不要把玉器放在脸上和鼻子上去抹油(经常见到),那油可不是所谓的玉的滋养液哦,反而适得其反会将玉门(毛细孔)封死,使盘出来的玉光泽显得很闷。也不用猪鬃刷,因为刷出来的包浆感觉会带有贼光。在此建议平常可用柔软的”白色纯棉“长毛巾盘,但不宜使用染色布或或化纤性质的硬布料擦拭。
三.在夏季经1个星期(冬季2-3个星期)盘玩后,每天晚上洗澡时用温清水(约40度),先浸泡一段时间再刷洗干净,请注意千万避免与肥皂直接接触,之后就只要常保持玉件的清洁即可。如方便也可常洗刷,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件接触太多的汗,佩戴后又不即刻清理干净,时间一长玉件便会受到侵蚀,外层受损,影响原有的光泽度。尤其是白玉,更忌汗和油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玉件本身的质地会渐渐地显露出来,好的玉温润有余,灵气十足,皮色越玩越亮越鲜艳,且会越看越赏心悦目!那种感受决非笔墨与言语所能形容,个中滋味,只能请玉友经由本身的经历,在盘玩的整个过程慢慢体会其中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