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实际的交易和估价中,瑕疵的分布有时比瑕疵本身对珍珠的质量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如果一颗光泽很好的珍珠,有明显可见的瑕疵,但其瑕疵分布非常局限,如只局限在球体表面的1/20以下,其质量仍然是较高的,原因是珍珠...下面是珠宝评估意义,珠宝首饰评估的意义的详细诠释。
珠宝首饰评估的意义
估价和鉴定不同,例如你买了一个珠宝鉴定只是验真假,而估价是评定他的一个好坏和市场价值,例如,你买了个a货翡翠花了1万,那它到底值不值能?这是估价师的任务,他们可以做出较详细的报告。
(上海)打电话到021-62411459。问下,是劳动部门指定专业珠宝培训的学校。我正在那里接受培训。
钻石估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钻石估价的目的通常来说有四种。1、商业零售价。估价很接近真实的现行零售价,这个价格应该包括增殖税、消费税、管理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率。2、为再销售而估价。这种目的就是钻石拥有者由于各种原因想卖出钻石而进行的估价。3、预估价。对有些钻饰的估价是为了在其拥有者逝世后进行拍卖。这意味着销售是强制性的,无法选择时间和地点以获得最高的价格。因此,预估价通常比商业零售价要低。4、为了贷款、抵押等目的。有时候金融机构和银行需要一些贵重物品作为贷款的安全抵押,这时估价应该给出钻石的最低真实价格。
这颗净度比较高,颜色偏黄(这个不一定越高越好,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白色)如果有正规证书比如giaigihrd或者国检的,加上切工、抛光、对称都是ex的话,裸石在10000左右,品牌的成本(比如谢瑞麟周大福)的话,要18000左右吧。我男朋友刚给我送了我一颗,我们为此下来很多功夫研究呢,不过觉得值,嘿嘿,建议楼主买裸石自己镶托,金的价格按当天的金价,也就几百,一来托的样式能自己选,二来还能便宜很多,同样的预算钻的成色能升级不少呢,我们就是一个朋友介绍的地方买的,老板很热情给我们讲了很多钻石的学问,不然差点被别家搞的噱头忽悠呢,楼主需要的话找我哈,祝楼主幸福!
珍珠的价值等级和作用
国际市场上珍珠的质量主要由珍珠的光泽、皮质、形状、大小、珍珠层厚度、颜色、搭配及钻孔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及审美方面的差异,对上述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珍珠的质量评估仍然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
总的来说,评估是在日光或自然光的光源条件下,以白色为背景下进行的。
一、光泽分级
珍珠是具有特殊珍珠光泽的一种有机宝石,珍珠特殊的美是由其特有的珍珠光泽产生的,因此珍珠的光泽是珍珠质量最特征性的要素。特别是养殖珍珠,其他的要素如大小及形状等都可以人为或部分人为控制,光泽更成为一种独特的指标。
珍珠光泽的强弱主要与珍珠层的厚薄、珍珠层文石或方解石的排列有序程度、珍珠的生长状况、水体微量元素等有关,因而珍珠的光择实际上又是珍珠层厚度的一种外在指标,也是珍珠母贝生长健康情况的体现。一般来说,珍珠的生长时间适度(一般2~4年)、形成珍珠的水体环境良好、珍珠贝的键康状况良好,珍珠的光泽就越强;相反,珍珠的生长时间过短或珠贝的健康状况欠佳,珠贝分泌的珍珠质的勺数量及质量都差,珍珠的光泽就差。
珍珠光泽好坏的衡量,目前并无完整的量化指标。美国主要根据其表面反光影像线条清晰度将其分为四级:
A表面光泽特别明亮、均匀反光如镜面反射、反光影像线条清晰的视为最高光泽;
B光泽清晰明亮、影像清晰的视为高光泽。
c光泽明亮、反光线条均匀但不完全清晰的视为中等光泽。
D珠层较薄、珍珠表面反光模糊、弱而且分散的视为低劣。
二、皮质分级
皮质又称为皮光或光洁度、净度、瑕疵,它是指珍珠表层结构致密、细腻、光滑的程度,或者是表面瑕疵的明显程度。
珍珠表面常见的瑕疵包括隆起(疱)、纹线、裂纹、凹坑、黑点、缺口、针尖以及珠层剥落等,其中破口和剥落对珍珠质量的影响最严重。
在比较理想和健康的环境中生长形成的珍珠,其表面常常致密光滑。但养殖珍珠的海水中往往有各种微生物生长,珍珠母贝在几年的生长过程中也往往可能受到某些病菌的影响,同时插核技术也可能会影响到珍珠的形成及其皮质,因此真正完全光滑无瑕疵的珍珠是极少的。太多数养殖珍珠表面都会或多或少带上一些“疱“、“腰线“、“皱纹“、“凹坑“等瑕疵。
这种瑕疵的多少及分布就决定珍珠的净度或皮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珍珠质量及价值。有时它们还会直接影响到珍珠的使用寿命及珍珠后处理的可能性。
美国GIA根据一串珍珠中有瑕疵珍珠的多少,把珍珠串的皮质质量分级成四种类型:完美(FL)、微瑕疵(有较微缺陷)(SS)、瑕疵级(有缺陷)(Spotted)和重瑕疵(有严重缺陷)(VS)四个级别。
完美级的珍珠(串)是指珠串中绝大部分珍珠的表面都是完美无瑕的,只极少部分可有瑕疵,而且分布的位置非常局限,一般来说这种珍珠的瑕疵难以分辨。
微瑕级珍珠(串)是指珠串中很多珍珠无明显可见的瑕疵,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少部分珍珠有小瑕疵。
瑕疵级珍珠(串)是指大部分珍珠都有瑕疵,少部分珍珠甚至可见明显瑕疵。
重瑕疵级珍珠(串)是指全部珍珠都可见瑕疵。
实际上上述标准,并不是真正的珍珠皮质分级标准,而是珍珠串的分级规范。对单颗珍珠的皮质分级国际上并无普遍应用的标准,但塔希提黑珍珠已有一个普遍为市场接受的皮质分级规范。按皮质好坏可将黑珍珠分为A、B、C、D四级。
A级:表面无瑕疵或者肉眼可见的个别瑕疵占整个表皮l0%以下,光泽很好。
B级:肉眼所见到的瑕疵占整珠面积1/3以下,且光泽较好。
c级:肉眼所见瑕疵在整珠面积1/3~2/3之间,光泽较好。
D级:表皮有较多明显的瑕疵,而光泽不论好坏,但珍珠表面至少被80%珍珠质包裹。
实际上,目前所有皮质分级中都没有考虑瑕疵分布的情况,这是不够完善的地方。在实际的交易和估价中,瑕疵的分布有时比瑕疵本身对珍珠的质量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如果一颗光泽很好的珍珠,有明显可见的瑕疵,但其瑕疵分布非常局限,如只局限在球体表面的1/20以下,其质量仍然是较高的,原因是珍珠被钻孔镶嵌后其瑕疵是不可见的,相反一颗相同质量的珍珠如其瑕疵并不太明显,但却散布在珍珠的整个球面上或超过1/2的球面上,其质量及价格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珍珠的质量(重量)或尺寸、大小分级
珍珠的重量或大小是影响珍珠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天然珍珠而言,重量或大小可能还是最重要的要素,因而我国古代又有“七分珠八分宝“之说,意思是说七分(mm)的是珍珠,而八分(mm)的就是宝贝了。对于养殖珍珠来说,在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超过一定的尺寸范围,其价格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溢价)。
珍珠的计量单位有吨、贯、公斤、刀、毛美、钱、克、克拉、格令和珠喱,其中吨、公斤、克是国际标准计量单位,而贯(Kan)、刀(Dao)、钱、毛美(Momme)比较多见于日本和香港市场珍珠批发时使用,而克拉、格令和珠喱则用于散珠特别是优质散珠的计量中。除此以外,对于某些质量的成品或原料,行内还有用把、手、颗直接计量的。
1贯=3.75kg;1香港钱=3.75g;1刀=3.75g;1毛美=75格令=18.75克拉;1格令=1珠喱=0.25ct。
在成串的珍珠中,有时更多用珍珠的直径(mm)又称分来计量,通常对近圆形珍珠串而言,一般以0.5mm为一个档次进行归类,如6~6.5mm,6.5~7mm,也有根据最大和最小的珍珠范围来界定,如一
串珍珠最大为10mm,而最小为8mm,则该串珍珠大小为8-10mm,通常这种渐变珍珠串的大小是有规律的变化的。
正圆、近圆形海水珍珠的直径一般是以最短方向来确定,而其他形状的则是用最大直径×最小直径。不同珍珠类别常见的大小范围不同,例如,塔希提黑珍珠一般在8~14mm之间,大于16mm的就已很稀少。而日本和中国海水珍珠的尺寸大多只在4~10mm之间,超过1lmm以上的就已少见。淡水珍珠的尺寸一般较小,大于8mm的就算大珠(近年有增大趋势)。
日本珍珠一股按大小分成四级,大珠直径为8mm以上;中珠直径为6~8mm;小珠直径为5~6mm;细厘珠直径为5mm以下;每一等级的直径大小至多只差2mm左右。
养殖珍珠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珠贝的种类、植入的珠核大小以及养殖的时间,例如以淡水珍珠为例,三角帆蚌所产的珍珠常常是较大的,过去淡水珍珠的大小一般小于8mm,但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不好,浙江许多珠农推迟收珠时间,一些淡水珠养殖时间超过6年,收获的淡水珍珠可达到15mm以上。一般情况下,淡水养殖珍珠贝每年分泌珍珠质层厚0.15mm。同时,由于养殖淡水珍珠采用了有核养殖技术,一些淡水有核珍珠的大小也可达10mm以上,致使不同种类珍珠之问类别差异变得模糊,产生鉴别上的困难。
四、形状分级
珍珠形状是影响珍珠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总价格影响的权重可达20%(张蓓莉等,2001)。虽然就有核的养殖珍珠而言,要获得球形的珍珠并不困难,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特别是天然珍珠中真正的正圆珠极为罕见,因而在人们的观念中,圆球形的正圆珠的价格仍然是最高的。
除了圆球形的正圆珠(或精圆珠、滚盘珠、走盘珠)外,形态规则,特别是较容易镶嵌搭配使用的规则形态的珍珠也有较高的价格,例如水滴形(梨形)、椭圆形、钮扣形的珍珠。
形态不规则的珍珠又称异形珠,除个别有特殊的审美诉求和能表达特别主题的以外,如有较好的动物造型或者几个形态特殊的珍珠能组成有特殊意义的图案,仍有一定的价值外,其余价值很低。
从圆球形珍珠到异形珍珠,价格下降是跳跃性的,但正圆形、圆形及近圆形以及水滴形等的价格变化则是渐变的,每级别之间的价格相差15%~20%。
五、珍珠层厚度分级
养殖珍珠层的厚度是指植入的珠核表面到珍珠表层之间的距离,珍珠层的厚度主要和养殖时间及生长速度有关,后者又和养殖环境有关,通常情况下,珍珠层的厚度越大,珍珠的光泽就越强,珍珠的价值也就越高。
有经验的人通过对珍珠光泽的观察,基本上就可判断珍珠层的厚度及珍珠养殖时间,在实验室里也可通过装有标尺的显微镜进行测量,一般认为可以接受的宝石级珍珠最低珍珠层厚度是0.3mm。这种厚度对于海水珍珠而言,殖核后养殖时间会接近2年,近年来,我国海水珍珠大多是在6~8个月就开始收获上市,因而许多低质海水珍珠的珠层厚度偏薄,往往呈现出蜡状光泽而非特有的珍珠光泽。
一般情况下,珍珠光泽明亮而圆润的珍珠,珠层的厚度会在0.5mm以上。
珍珠层厚度对价格的影响实际上综合在光泽及皮质的影响之内,三者很难完全分开。
六、颜色分级
珍珠的颜色有多种,珍珠颜色对质量的影响主要受地域文化及传统所影响。
一般来说珍珠的颜色由珍珠体色、伴色和韵彩综合而成。珍珠的体色主要受珍珠贝母的种类及养殖环境的影响,在养殖环境因素中,水体微量金属元素的影响又是主要的。不同水体中形成的珍珠,由于含致色金属卟啉体的类型和数量不同,会有不同的颜色。
有人认为金色和奶油色等黄色色系珍珠中含Cu和Ag较多,粉红色珍珠中含Na较多(小林新二郎等,1959)。
珍珠的伴色是由珍珠的结构与光线结合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而产生的,是由一种浮于体色之上的一种或多种颜色混合产生的,似有若无的颜色感觉。伴色主要有玫瑰色、绿色、银白色、铜红色等,通常好的伴色往往会增加珍珠的美感,并获得更高的价值认同。
韵彩是在不同角度观察珍珠时产生的一种可变化的彩虹色彩,它是珍珠光泽体色与伴色综合作用的感觉。明显的韵彩能增加珍珠的美感,它可以增加珍珠总质量20%~50%的评分。
概括而论,国际市场上的珍珠可分成三大色系。
A:白色系的珍珠,如日本和中国的海水珍珠,大部分南洋珍珠。
B:黑色系的珍珠,如塔希提黑珍珠。
C:彩色或有色珍珠,如金色、黄色、绿色和粉红色等颜色的珍珠,有色珍珠在淡水养殖珍珠中常见。
在三大色系的珍珠中,白色色系是产量最大的主流色系,但实际上这一色系大部分都是珍珠后处理的结果,例如许多海水养殖珍珠,刚收获的原珠颜色往往是偏黄的。
不同系列的珍珠的价格很难一概而论,近年来,金色的南洋珍珠由于产量稀少,受到市场的追捧,价格最高,而黑色塔希提珍珠由于宣传及质量控制方面工作做得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其中一些具孔雀绿伴色的优质黑色珍珠最受市场的喜爱。
白色南洋珍珠及海水养殖珍珠近年来产量一直增加,其价格不断下降,但总体而论,白色系南洋珍珠的价格仍然是最高的。
由于珍珠染色和辐照改色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市场上许多彩色珍珠很难和天然彩色珍珠相区分,再加上颜色受不同市场消费者偏好的影响较为明显,因而颜色对质量的影响并不是很确定的。
七、搭配分级
搭配是指将两颗或两颗以上的珍珠配合一同使用。在珍珠首饰中,通常是将一些外形完全相同或可相互匹配、颜色与光泽基本一致的珍珠放在一起制作首饰,例如珍珠耳环或珍珠项链。要同时找到质量完全一致的两颗或多颗(串)珍珠实际上并不容易,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和技术成本,因而搭配好的珍珠通常较邑颗粒的珍珠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对于珍珠项链而言,珍珠搭配是一个基本的分级要求,如果将一些不同品级质量的珍珠串在一起,不但降低了高质量珍珠的价值,同时也使整串珍珠的品级受到影响。
搭配对珍珠质量的影响可达到15%~20%,也就是说如果一颗优质珍珠的价格是500美元,两颗搭配完美的珍珠耳环的价格可能达到1200美元。这种情形在我国清代的估价册中就已作为判据:三分的坠一副1000两(白银),单颗的只有70余两;五分的单颗100两,但成对的一副达2000两,这主要与天然珍珠配对更难有关(牛秉铖,1994)。实际上按严格的质量要求配好一串16英寸或10~15mm的南洋珍珠项链或塔希提珍珠项链,可能要花费数年的时间,了解这一点实际上就很容易理解搭配对珍珠质量的影响了。
另外,有时形状不完全一样的珍珠的搭配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及价值,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异形珍珠的设计中,主要常见于首饰珍珠的评估中。其质量的评估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重要的是要看其美学效果及认同程度。
八、钻孔分级
珍珠首饰绝大部分都是需要进行钻孔镶嵌的,钻孔的位置大小及好坏同样会影响到珍珠质量。
珍珠的孔有三种,一种俗称为“通眼儿“,是贯穿孔,从珍珠的球面中间通过,主要在珍珠串中使用;第二种俗称“单鼻眼“,是两个孔眼并列斜向打通,以便将珍珠吊穿使用,大多见于一些民国时期或以前的珍珠首饰中,现在已少用;最后一种是半孔,是在珍珠的某个位置往里钻一半或1/3左右,以便于珍珠镶嵌时插针胶结,这种孔常见于现代的各种单颗或群镶的珍珠首饰中。
珍珠钻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珍珠首饰的价值。例如,如果项链珠串中,珍珠孔钻的“偏心“或偏大,整串珠的外形就会改变,钻孔过大,有时甚至会危及珍珠的使用寿命。而对于一些有特定瑕疵的珍珠而言,恰当的钻孔同时还是弥补珍珠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法,因而给珍珠划线、点孔实际上常常是由“熟手“或“师傅“完成的工作,另外,也是珍珠“买手“必修的功课。对珍珠的原料进行评估时,瑕疵的大小及钻孔后可能的变化也是应当考虑的。
因此,钻孔对质量的基本影响是钻孔的位置不当或打偏,或孔眼口边有崩裂等都会降低珍珠(首饰)的价值。
珠宝首饰的来源对评估有何影响?
可以说有影响
对成品珠宝来说就是厂家方面的质量要求很大关系,品牌有关系。
对原料是产地的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品质的原料。
很多
钻戒价值评估.
740的金大概240左右一克,
HSI的钻石35分成本大概3000
另加工费和损耗大概300
成本攻共计3540
售价约为5000
钻石1.62克拉是大钻了,属于奢侈品,除了装饰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的意义!
颜色g色还是不错,钻石还是很白的,接近高级别的色系!
净度loupe-clean意思在珠宝镜下是干净的意思,这个级别最少应该也有vs以上了,这么大的钻石切工是比较重要的,由于楼主没有提供切工的数据我就按vg级别,非常好给你算!
这个钻石的市场价格在11万以上!当然这是市场的交易价格,如果你到珠宝店铺去买的话138000以内买回来都是合理的!顺便问一下楼主买了多少钱?
钻石价值鉴定
j色,明显偏黄色调了,si2,净度也不是很好,肉眼细看应当隐约可见较多的瑕疵了,1克拉,比较大,粗看这三个指标,价格只能是个大概区间,还得看切工,荧光情况,奶咖绿情况等指标,大体市场价格在3-4.5万,如果切工非常完美,无荧光,无奶咖绿,价格可能还会稍高点,否则价格也有可能低于这个价格。但不会太多了,毕竟大小不错的,其他指标也可以。
欢迎交流任何钻石问题,可私信。
由于珠宝首饰的特殊价值,人们对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货真价实。撇开价格因素,怎样保证不被假货欺骗已成为人们最关心,同时也是最让消费者费心的问题。经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专业检测机构,他们以专业、权威、公正的鉴定为消费者在珠宝首饰的品质上把关,成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的重要依据。正规的珠宝首饰销售中都应该有配套的鉴定证书,从质量上明确饰品的品质,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珠宝首饰时一定不要忘记索要鉴定证书,认真核对商品标签和证书的对应内容是否一致,特别是编号和照片。同时一般关于钻石的分别都有相应的国际化、标准化的一套鉴定标准,因此虽然呈现于钻石鉴定证书上的内容及项目,可能也会显得大同小异。但是必须要符合几个基本的充要条件,有关钻石鉴定证书的各个项目:分别如下:钻石图片:位于钻石鉴定证书正面中心,应该是相对应的钻戒或者裸钻的实物照片,拍摄之粘贴在证书上面的,应该是与所购买的实物是相一致的。编号:正规的钻石鉴定证书上都会的钻饰编号,这应该是与钻戒所附价签上面的编号是一致的,这个编号一般是不会重复的、唯一的。钢印:钻石鉴定证书上一定要有清楚的鉴定单位字样的钢印,和鉴定单位的防伪标志。日期(date):证书上的日期,是指该钻石鉴定时的日期。琢型(shap&cut):指钻石的切磨形状,一般以圆钻较为多见,另有方形和菱形等。尺寸(measurements):这个项目记录了钻石的最大直径以及全身各个主要部位的尺寸大小,以mm为单位。重量(weight):在证书上,钻石的重量单位为克拉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也有标注为总重量的,单位一般为克(g)。颜色等级(colorgrade):钻石的颜色分级,依gia之色泽等级表,由完全无色的d到带有黄褐色的z,共分为23级。其中,d.e.f.级属於无色范围,g.h.i.j属於接近无色范围,k.l.m为微淡黄色,n以下为淡黄。在z以下的称为彩钻,价格十分昂贵。净度等级(claritygrade):钻石净度等级的区分是由技术娴熟的鉴定师,在十倍的放大镜下,所检测到的钻石的内部特徵,外部特征的总和。特徵的大小、数量、位置、性状、颜色或明显度等因素,决定净度的等级。分为fl(无瑕),vvs(极微瑕),vs(微瑕),si(小瑕),i(大花)五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