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凸面型宝石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如下:1、开料2、出胚3、圈形4、粘胶5、造型6、细磨7、抛光8、清洗9、上腊...下面是玉石边缘磨损,翡翠观音吊牌边缘小破损怎么处理的详细诠释。
翡翠观音吊牌边缘小破损怎么处理
吊牌坏了换一个就行了
恩,边缘都是小问题,可以修复
看看
一般翡翠都可以包金,但是买种水好的才显得好看,一般观音佛,如意四季豆的都好看
如果请来的弥勒佛祖的玉被我不小心摔了,在背面有一小块破损,但正.
能带,没关系,无常本来就是就是法,所有的一切都不具有“单一性”“不变性”“和绝对的主宰性”包括“玉”你心疼的是你对母亲的感知,你对它有感觉是你的“佛性”多结善缘,多集善因。因缘自有果报,偶弥陀佛。
你好!
相信科学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姐妹们平时戴的玉镯有磨损和细纹吗?
我的镯子偏大,但戴习惯了感觉就是手的一部分,不太会撞的,和手的应该更不容易撞着。。而且翡翠还是很硬的,小碰撞没问题。感觉撞裂了倒是有可能,磨损的话,一般没什么东西能把它磨损吧。
翡翠虽为硬玉,但硬度越高,脆性越大能避免的磕碰,还是尽量避免种老的,能耐磕一些,家里有个带了十多年的镯子,天天小磕也没觉得怎么坏了
高档手镯选料,一般不会使用裂多、并大的料子但很多人为了商业利益,也会选择强出镯子一般成品的抛光会经过好几道,如果玉质本身没有细裂,抛光后的效果一定是平滑光亮的所以细裂,感觉多半都是镯子玉石自身的商场的强灯,对颜色、裂纹都有掩盖作用所以挑选,还是适合自然光下
我经常磕磕碰碰,总觉得它跟了我要碎掉
我的戴了好多年了,铁的防盗门上,浴缸上,玻璃桌面上,常磕,总吓的半死,以为磕裂了,结果啥事没有,还是蛮经磕的。[s:29]
[s:29]不会呀,估计mm的镯子种不够老
玉放在外面时间长了
玉的保养
古人讲养玉,一个“养”字,不仅道出了玉乃有生命的物质,而且内中包含了许多学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要点: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1楼说的是普通的保养方法。
岫玉手镯价格不高(不会超过50元的,我买的话一般都是10元一个),所以实在不行了可以再买一个。
若是不光滑了,可以去珠宝店做抛光的,有灰尘没什么的,岫玉比较软(硬度介于3-5.5之间),比空气中灰尘的硬度低,所以很容易磨损变得不光滑。
岫玉矿物名称为蛇纹石,含水,所以最好不要在太阳地下暴晒。
最好的保养就是带上有句话说人养玉玉养人一箭双雕功效
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陕西蓝田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1.07万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1.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的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极其推崇羊脂白玉。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4.青玉:色呈淡青、青绿、灰白的均称青玉,其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鼻烟壶,称"金裹银"宜能增值。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它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8.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量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蓝田玉考古资料证明,蓝田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县城距西安40公里。县境除东、南部为秦岭山区外,余为川原丘陵地带。绕流长安的八水中的灞河和浐河即发源于此,著名的白鹿塬便夹居于灞、浐之间。战国时期,秦置蓝田县,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美玉,故名蓝田。蓝田玉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多为色彩分明的多色玉,色泽好,花纹奇。据近年勘测,蓝田玉储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玉川乡和红门寺乡。当地民间玉匠过去都是用人工采玉加工,近年来开始使用机械采石加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装饰品和工艺品。如玉杯、玉砚、玉镯、健身球等。不少玉石品隐现出天然的山水图象,不失为物美价廉的工艺品。蓝田玉经物理化验表明,其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钙、铁、钾、钠、锰、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舒筋活血,养颜等功效,蓝田玉被视为保健玉。经常佩带玉器能使玉石中含有
打磨玉石需要注意些什么?
需要注意打磨力度和工具,才能使玉石保持协调美观,光泽圆润,同事也需要耐心,切记不能操之过急,以防损坏玉石的外形和整体形象
玉石打磨步骤
凸面型宝石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如下:1、开料2、出胚3、圈形4、粘胶5、造型6、细磨7、抛光8、清洗9、上腊
1、开料
这道工序主要是针对分割一些较大块的原料而言。按照设计要求,将大块的宝玉石原料按设计要求分割成一定厚度的片料或小块料,以便于在进入下道工序(出坯)后进一步切割成粗坯。
在开料工序中,对于大块的原料(主要是一些玉料),时常需要使用较大型的切割机,如切片机;对于块度较小一点的原料,可直接在修整锯片切割。常用的锯片为直径150-200mm、厚度0.3-0.8mm的钻粉锯片。而对高档的宝(玉)石原料,宜选用更薄一些的锯片,以减少刀缝损失。
对开料工序的要求主要是:
(1)切割较大的块料时,一定要在较大型的切割机上进行,切割出的片料平行度要好,厚度均匀一致。
(2)对于一些有特殊光纹图案的宝玉石原料,切割时也要注意定向,如玛瑙、孔雀石等。
对于某些可能出现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原料,一定要先做仔细检查,定好方向后再切割。否则,将会影响到后续出坯工序时的定向加工,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出胚
切割出的片料或小块料再切割修整成接近设计凸面宝石款式腰部形态的粗坯料。一般分两步进行:
(1)画线
即在宝石材料上画出设计款式的腰形轮廓,以便于进一步切割、修整加工。
(2)切割修整
在修整锯上进行,将画好线的片料分割开来,并对单个小料按线样轮廓修整,逐步切除边角作料。
3、圈形
将经过切磨修整后的坯料圈磨出所设计的腰形。操作方法:
(1)一般在砂轮机上进行,砂轮粒度以100#—120#为宜。
(2)手持操作,逐步磨削突出棱角,使之渐趋腰形。
(3)对于脆性较大的宝玉石材料,宜放在稳定支架上,并垫一层皮革,以防破碎。
(4)要注意用力适中,始终保持水冷。
工艺要求:
(1)要保留一定加工余量,所圈形状与所画轮廓线基本平行,其间应留有0.5mm左右的加工余量。
(2)为了防止底面边棱破损,在圈磨出腰形后,还需要在底面边缘打磨出一圈小斜面,一般以斜边角度45°,厚度0.5mm为宜。
4、粘胶
用粘结剂将圈形后的坯料底面粘接到粘杆上,以便于加工凸面。宜用平头粘杆,若宝石较大,可便用粗一点的小木棒。粘结剂用2号胶(红胶)。不用粘接架,用手在洒精灯上直接粘接。
注意事项:
(1)粘胶前要将宝石和粘杆清洗干净;
(2)预热宝石、粘杆和加热粘胶时,不能太靠近火焰,避免过度受热使宝石炸裂、胶体老化;
(3)粘接时,要尽量使宝石底面与粘杆轴心垂直,粘结剂不要超过坯料外缘;
(4)粘接后,要等其自然冷却后再加工。
5、造型
将宝石坯料的顶部打磨成弧面,并要求基本达到所设计的凸面形状。
操作方法:手握粘杆在砂轮机上打磨宝石,边打磨边转动,从边部逐层向中央打磨成弧形。
注意事项:
(1)要根据宝石材料的性质不同选用合适的砂轮的粒度和转速;
(2)要循序渐进,在任何方向上都不能一次过度打磨,以免造成因某一部位磨削过多而影响整体造型;
(3)要为后续工序(细磨)保留少许加工余量,约0.5mm;
(4)要充分保持水冷。
6、细磨
精细研磨宝石凸面,使之成为圆滑的弧面。细磨加工可以在盘磨机、轮磨机或带磨机上进行,要选用有“屈服性表面”的磨具,如软面磨盘、砂带等。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磨盘转速不能太快,因转速成过快会使磨盘表面屈服性降低;
(2)施加给宝石的压力要适当大些,使磨盘表面形成下凹的屈服面,包住宝石的被研磨面,以利将宝石打磨成圆滑的弧面;
(3)打磨时要不停地转动粘杆和变换研磨角度,均匀磨削弧面各个部位;
(4)要注意保持水冷,不能干磨。
7、抛光
抛光是凸面形宝石加工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只有通过良好的抛光,才能使宝石获得光洁明亮的光学表面,同时体现出其美丽的颜色、光泽或特殊光学效应等优势品质。
凸面形宝石多采用软盘抛光,软盘即是用木料或金属材料作为基盘,上面蒙上帆布、呢绒、毛毡、皮革等软质材料制做而成的抛光盘。有时也采用布轮抛光,布轮一般用棉布制作,因为棉布对抛光剂的吸附能力较强。
抛光所用的抛光剂种类很多,如硅藻土、氧化锡、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铝、氧化铁等都是很好的抛光剂。
抛光操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抛光盘的转速要较细磨时快一些,所施加的压力也应更大一些,使抛光盘的屈服表面形成对宝石的包被趋势。
(2)抛光时的操作手法与细磨一样,但要更快一些。要不停的摇动、转动宝石以变换抛光部位或从顶部扩展到边缘,或从边缘扩展至顶部,最终使整个弧面都得到均匀的抛光。
(3)抛光剂通常用水(或其他分散剂)调成糊状,哟、用刷子涂于抛光盘上。要注意浓度适中,每次的涂量不要太多。一般是在抛光盘面近于干燥时,抛光效果最好。
(4)由于抛光中一般不冷却,故在抛光时要特别注意宝石材料的发热问题,尤其是对一些耐热性差的宝石如欧泊、松石、孔雀石等,必要时可以间断抛光,待宝石冷却后再继续。
9、上腊
这些都是善后工序,在操作过程也要谨慎对待。
⑴拆胶
拆胶时不得硬掰宝石,以免宝石破碎,可靠的方法是将宝石与粘杆的粘接部位加热,待粘合剂软化后,再拧下宝石。
⑵清洗
一般用酒精清洗去掉残留在宝石上的粘胶。有些宝石也可用其他弱碱性、弱酸性或有机溶液清洗,但对于一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宝石,如松石、孔雀石等,要避免与这些溶液接触。
⑶修饰
凸面型宝石的顶面完成抛光后,通常对宝石底面还要加以修饰。如果宝石是不透明的,一般只须用220#的细砂纸或平磨盘,把底面稍加磨平则可,磨削量不能太多,要保存底面边缘的斜小面。如果宝石是半透明的,底面有时也要求抛光。修饰底面可以手持直接进行,也可以把顶面粘接在粘杆上进行。
⑷上蜡
对于某些宝石,如有裂纹的宝石或多孔隙的玉石,上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上蜡处理,一方面可以掩盖宝石的裂隙,或充填玉石的结构孔隙,使其性质稳定化;另一方面还可增强宝石的光泽,甚至改善宝石的颜色。
别磨到手
最好选用精细的专业人士选好工具,保证你的技术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