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淮夷玉文化板块农耕兼狩猎,距今5300年,分布今长江中下游、安徽、江苏之南部,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玉巫、龟壳、长方形片饰等...下面是玉石文化与发展,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史的详细诠释。
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史?
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是距今82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的一对白玉块,因而,中国的玉文化艺术史始于新石器时代。
原始美感时期先民最早用玉的动机上,是在原始的美感的驱使下,将美丽无比的玉石制成饰物,佩挂在身上。
抽象主义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别是距今6000-8000年的红山和良渚文化玉器,反映并体现了材质的美感,饰纹抽象简练,艺术构思夸张且与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
象征主义时期夏商周玉器主要采用夸大局部,突出神韵的象征主义手法。富于装饰性,观赏性的俏色玉器的出现,说明追求真实得艺术盛行,且风格渐趋统一。
娱人主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审美意识的中心从早期的娱神逐渐转移到娱人,玉器工艺虽布局坦然有序、细微纹饰清楚,线条遒劲有力,但其深蕴的伦理道德价值应现于和高于他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现实主义时期秦代玉器突出了现实主义的因素,但尚未见成熟之作。汉代玉器采用现实与夸张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一幅幅神奇瑰丽、洒脱奔放的艺术形象。
浪漫主义时期隋唐五代宋辽金出现了佛教、人物、花鸟题材的新玉器,玉如凝脂、构图繁复、形神兼备,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格,实已登上我国古代玉器艺术高峰。
人文主义时期元代玉器神态生动,且不拘小节。明清时期追求精雕细琢的艺术风格,玉器出现了商品化趋势,向着世俗化、装饰化方向发展,达到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顶峰。
创新主义时期建国后至今,再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走中西结合的创新之路,玉器出现了生活化、田园化,追求造型美和工巧的欣赏价值,精品玉器大量出现。
玉文化经济史
玉器经济亦即玉器生产制度,它属于手工业发展史的范畴,是近万年玉文化持续兴盛的经济基础。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正式创立玉雕业和石雕业,生产了丰富的工艺品。
夏、商、周、春秋是玉业的大发展时期,其制品主要为玉器,石雕或石刻品次之;建立了专门的玉作坊,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玉工技术队伍;玉工为奴隶,使用者主要为统治阶级、奴隶主贵族。
漫长的封建社会是玉业的繁荣时期,玉雕业和石雕业在已形成独立行业的基础商获得了大的发展,有宫廷,地主,富豪,巨贾创办之分,也有官办和民办之分;有矿山开采运至各地加工玉器,也有就地开凿雕刻品。宫廷玉业的发展在各代总是首屈一指。玉业贸易获得空前发展,国际交换与流通更为频繁。涌现出许多琢玉大师,形成了具有不同技艺和风格的玉雕流派。
现代,玉雕产业兴旺发达,来自全球玉料汇集镇平,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销售集散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高。
玉雕技艺史
我国治玉工艺起源与距今60万年前的"北京人"用水晶、玛瑙蛇纹石等打制的片状旧石器,之后治玉工艺从制石工艺分离出来,表明玉器手工业已经开始。
约6000年前,原始砣机出现,玉器有了钻孔、镂空及琢磨等工艺,这标志着玉器制作已进入成熟阶段。
夏代治玉工具以青铜砣机,玉器体薄饰细阴线几何纹,商代多用阴线勾勒,西周多作扁平状,刻饰简单、钢劲。
春秋战国玉器以剔地隐起手法见长,碾锋劲锐,这与普遍使用铁砣和玉人操作更为熟练有关。
秦汉玉匠往往采用舍弃细节、钢柔相济的粗线条相互搭配的手法,去雕琢神韵与气势。
隋唐至宋辽金,碾玉高登的出现和推广对玉器制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以至此后的玉雕技艺砣碾遒劲,空灵剔透。
元代玉器作工渐趋粗犷;明代早期作工严谨而精美,晚期胎厚重,作工草率;清代精工细作,形态端严。
电动机、螺机、超声波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使现代玉雕琢以艺术形象动人为主,以玲珑剔透见长。
我国玉文化发展之路?
"玉”字始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玉文化中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娲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古人云:"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玉入其家则为传世之宝"。岫岩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家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岫玉是产于地灵充足的地脉之下,在千万年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自然之灵气,所以除了本身具有的可收藏价值之外,更有着风水上的重大价值。
玉是一种天然矿产,矿物是中药中的一类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里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玉文化。近几年来岫玉通过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制成的工艺品、保健品及各种玉桑拿板材、建筑板材等玉产品,不但国内市场极为认可和畅销,而且已打入韩国、美国、日本、波兰等国际市场。
哪2个时期是我国玉石文化发展的最高峰?
宋代和清代。
宋玉器承前启后,玉器画面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完成了唐玉由工艺性、雕塑性向宋玉的绘画性、法书性的转变。此时期玉器的特点是:玉如凝脂、构图繁复、情节曲折、砣碾遒劲、空灵剔透、形神兼备,实已登上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最高峰。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它对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巩固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玉器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在玉质之美、做工之器形之众、产量之多、使用之广等方面,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玉器所不能媲美的。
我国玉文化的起源
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类由无知到具有朦胧的美感,从使用粗糙的旧石器到制作使用精细的磨制石器,从衣不蔽体到装饰饰物,这些都孕育了中华古代玉器的出现。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时期时代晚期,玉器产生所具备的三个条件逐渐满足,直接导致了玉器的出现。这三个条件是:
第一,人类美感的出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美的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距今28000年前的山西峙峪遗址就出土过一件水晶制作的小刀和一件石器装饰品,及至今18000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精巧的装饰品已经成为当时先民的日常用器,遗址中出土的穿孔兽牙、小石珠、小石坠等,数量众多。
第二,美石的发现。随着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玉石在其自然色调或在使用过程中形成光泽,玉的温润泽天然特性使其更晶莹而被发现,可能作为稀有的宝物被珍藏起来。辽宁海城仙人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2-3万年)就有出土了岫岩玉质的砍斫器,虽然不能称为典型的玉器,但却能证明当时人类已经有意识的开始收集这些美丽的与众不同的石头——玉石。
第三,制作工艺的成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加工石器从运用简单的锤击法、碰砧法逐渐过渡到采用间接打击、钻孔、琢磨等制造技术。在峙峪遗址出土的石制饰品中已能看出制作者的高超的技术;而在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饰品制作技术更是熟练。距今8200-8000年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一对玉玦,这对玉玦工艺先进,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原始玉器。
当这三个条件成立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先祖就进入了“玉器时代”,大量玉器开始出现。
这个阶段人们重视的是玉器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如兴隆洼遗址出土的多为巫术用具,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玉石器数以千计,共有玉环、玉玦、玉管、玉珠四大品种;在几乎同时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中也出土了2件圆形绿松石饰,中间穿孔,一长一短,扁平绿松石饰1件,弧背,中间穿孔。这些玉器在当时均属于巫师装饰类玉器。距今约6000-4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动物形玉饰和勾云形等玉饰,从出土位置看,勾云形玉饰和马蹄形箍置于巫师的头部或胸部,玉猪龙形饰放在人体腰部,玉鸟置于胸部,可见红山文化早期玉器大多也用于巫师佩饰。
玉文化形成时期
回去看史书了
什么是玉文化
中华玉文化经历了神玉一王玉一民玉的三大阶段一、神玉阶段,距今10000年一距今4000年首先于我国东北、东南、长江中下游及西北等地蕴藏丰富的五大玉资源的产地之上,促使史前社会有了巨大,惊人的发展,形成三大玉文化板块及五支玉文化亚板块,为中华文明铺设了奠基石。1、五大玉资源及产地:(1)“殉玎琪”即东夷玉,主产地今岫岩县;(2)“瑶琨”即越玉,主产地今溧阳小梅岭、茅山;(3)“鬼玉”即狄玉,主产地今俄罗斯东萨彦岭、维基姆河流域;(4)“球琳”即羌玉,主产地今新疆和田;(5)“谬”即巴蜀玉,主产地今四川汶川龙溪、缅甸密支那。2、三大玉文化板块及五支玉文化亚板块(1)东夷玉文化板块狩猎经济为主,兼种植,距今10000一距今5000年。分布今东三省、内蒙东部、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以红山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块、匕、勾云形器、圜形边刃器、龙、鹗等。(2)淮夷玉文化板块农耕兼狩猎,距今5300年,分布今长江中下游、安徽、江苏之南部,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玉巫、龟壳、长方形片饰等。(3)越玉文化板块农耕为主,距今5500—4300年,分布今江苏、浙江太湖地区为主,以良渚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璧、琮、钺、璜、梳背、锥形器、串饰等。(4)夷玉文化亚板块农耕为主,距今4500—4000年,分布今山东省,以海岱龙山文为代表,重要有圭、璋、璇玑、冠饰等。(5)华夏玉文化亚板块农耕为主,距今4200—3800年,分布今山西省南部,以陶寺文化为代表,有琮、璧、步摇等。(6)鬼玉文化亚板块农耕为主,距今4200年,分布今山西北部,内蒙中部一蒙古高原、贝加尔湖,以石峁文化为代表,有璋、牙璋、刀等。(7)羌玉文化亚板块农耕经济,距今4200年。分布今甘肃、青海、宁夏。以齐家文化为代表,有璧、琮、璜、璜联璧等。彩图18璜联璧、璜、璧,天水师赵。(8)荆蛮玉文化亚板块农业经济,距今4200—4000年。分布今湖北中部及湖南北部。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巫头像、獠牙面、龙、凤、蝉、兽面等。三大玉文化板块之后先后出现五支玉文化亚板块,处于中华文明的前夜,为其出现作出了巨大贡献。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是神。神是巫创造出来的,依靠神的力量统治社会。巫形象见于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文化.二、王玉阶段夏商周一南北朝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589年王、朝廷掌握着生产、使用玉、玉器的大权。三代王玉到了秦汉成为帝王玉。玉器的主要功能为礼器(“六瑞”)、祭器(六器)、仪杖、工具、用具、器皿、佩饰、人物、动物等等。主要论点:玉有德。孔子主张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东汉许慎又精炼为五德:仁、义、智、勇、洁。孔子及儒家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即将玉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交给“君子”,作为德的载体。君子比德于玉,用以作佩,无故玉不去身。
中国玉文化为什么渊远流长
中国是“玉石之国”,六、七千年前,中国的先祖就开始开发利用玉石,玉石的功能从先秦时期玉器以礼器为主,隋唐之后则以装饰、陈设占据主导地位,即远古时的“巫玉”发展到“官玉”,乃至演变到“民玉”,无不蕴藏着深刻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纵观数千年的玉石文化历史长河,突出的是“琢”字,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而平安玉的玩赏与传统的和田玉及翡翠有所不同,平安玉一可琢,二可赏,兼备了传统玉石、奇石和观赏石等的观赏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玉石赏玩文化内涵,在收藏界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璀璨而夺目。平安玉的美学保养特性平安玉的玉雕作品,也与其他的玉雕作品一样,多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平安玉文化的精髓。作品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体有辟邪消灾类、吉祥如意类、长寿多福类、安宁平和类、家和兴旺类和事业腾达类等。
分析东周时期的玉文化
这一时期玉器的主流就是玉的理念化与神秘化
这一时期,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礼器体系和佩饰体系,而且出现了系统的用玉制度和理论,这种玉雕体系和使用制度,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至到元、明、清几朝仍见使用。
任务占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