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翡翠是玉的一种,是玉石之王...下面是玉石翡翠怎么做成的呢,石头是怎么变成翡翠的的详细诠释。
石头是怎么变成翡翠的
简单说,高温低压的地质环境中硬玉成分石头有了裂,然后又有了铬金属染色渗入然后万年变化才有了现在的翡翠
翡翠是玉的一种,是玉石之王。玉是所有美丽的石头的总称。翡翠——是一种珍贵的宝石,有玉石之王的美誉。人们把翡翠和祖母绿宝石一起列为5月份的诞生石,是运气和幸福的象征。在东方,特别是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宝石热,翡翠则成为宝石中的佼佼者。据说,翡翠在我国原本是鸟名。翡是一种红色羽毛的小鸟,翠是一种绿色羽毛的小鸟。以后逐渐二字合并,专指一种蓝绿色中带有棕色的小鸟。翡翠之所以被移用在美玉上,并且专指一种含硅酸铝钠的硬玉,是因为这种硬玉颜色不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的色块,其色彩犹如美丽的翡翠鸟。翡翠的硬度(hardness)为6—7级;比重(specificgravity)为3.32-3.45;折射率(refractiveindex)为1.66—1.7左右。坚韧性好,受重击后也不易破碎,抗压强度有的甚至超过钢铁。翡翠的颜色有多种:1、白色。基本上不含其它杂质元素。2、红色。含化学元素铁(fc3+)(俗称为翡)。3、绿色。含而2%以上的铬(cr)(俗称为翠)。4、黑色。含2%以上的铬(cr)及铁(fe2+)。5、黄色。含元素钽。6、紫色。含元素铬(cr)铁(fe)及钴(co)。如果在一件翡翠玉上,红、绿、紫、黄各色共存的话,寓意福、禄、寿、喜,它就是一件价值很高很难得的玉器了。翡翠的产地主要在缅甸,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产自这个国家
翡翠原石是怎样生成的?
翡翠原石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于低温高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熔点介于900—1000°C之间。
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
打磨翡翠原石,需要工具,一般用磨具比较好
翡翠的制作流程
不需要什么东西,一个台灯,一个吊机,一个滴水的物件,就OK了,关键是创作与手法,我资料有我QQ号,呵呵。
用牙刷蘸水把翡翠彻底的做一遍清洁,因为翡翠长期佩戴的话上面比如会沾上许多细小的灰尘,不注意的话很难清洁到位。打蜡之前的清洁,目的是可以让液体蜡有效地打到名珠翡翠的表面,而不是把污渍涂到翡翠的表面。如果做不好清洁工作的话,翡翠即使打过了蜡,也没有那么好的光泽。请各位注意哦。
第二步就是把翡翠上面的水晾干。这一步虽然简单但是却不可忽视,很多人都认为这一步可有可无,其实是大错特错。大家都知道蜡是不溶于水的,所以这一步必不可少,如果不把名珠翡翠晾干就直接打蜡的话就很难打上。还有的人听说给翡翠打蜡之前,要给液体蜡兑些水然后打蜡,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方法,切不可信。
第三步先将液体蜡倒少许入瓶盖中,用另外一支干的牙刷蘸上少许液体蜡,均匀地刷在翡翠的表面。注意刷的时候要均匀,切忌粗心大意乱抹一通,否则到时候蜡干了后,翡翠上面打上蜡的地方明亮点,没有打上的地方却暗淡无光,翡翠成大花脸了。
第四步,用柔软的布将打过蜡的翡翠均匀地擦拭,磨光,不留蜡滴在翡翠上面。这一步是为了将名珠翡翠上面多余的蜡滴去掉,避免蜡干后多余的蜡留在翡翠上面,以免干了后留下斑斑的蜡迹影响美观。
石头是怎么样变成“翡翠”的——记录黑作坊的一天
1、用这台切割机把原石切割成手镯毛坯
2、切割后的手镯原料雏形毛坯,铺满了一地,没色,没底,没水的石头料。
3、用强酸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化学制剂侵泡石料半个多月。
4、化学制剂侵泡后的效果。原本普通的石料已经有色了
5、对洗过底的石料进行人工加色
6、进入真空高压注胶机,再次用剧毒的化学物品注胶
7、打开注胶完成的密封罐
8、以前那些无色无种无水的石头料已经摇身一边,成为种色水俱佳的上乘翡翠了!
9、经过打磨抛光最终成品,市场喊价7、8万,还价就卖。
玉石怎样形成的,玉石的成份是什么
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玉的形成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玉变质阶段: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浆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四、成玉阶段: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的工艺品之一。英国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说:"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据考证,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辽宁省查海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块。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玉珠、玉管和玉块等。玉器的起源,应该说比这还早,不过,当时的人并不懂得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选用那些坚硬和精美的石块磨制成武器或工具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中之美--玉石,经过耐心琢磨,使玉石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同时是实用品。中国古时把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仪的标志。黄帝曾以玉分赐部落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标志。之后,商周期间,玉为礼天把地之礼器。周代重玉之风极盛,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铜器。春秋战国祟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到了西汉,玉器被说成"辟邪厌胜"之物。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初期,玉器已被当作观赏为主的艺术品了。中国从古墓出土的殉葬品中,发现了许多玉制的装饰品和礼仪用具。如今,在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中,常见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炉、玉薰、玉鼎、玉杯、玉爵、玉盂等。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世代留下的玉器多如繁星,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世珍品就有2万多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了大型玉器。现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一只大玉瓮--渎山大玉海,好似一只大浴缸,乃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时的盛洒器,可盛酒3000多公升。玉瓮重达3吨半,最大周围长493厘米,高70厘米,瓮膛深55厘米。玉瓮呈椭圆形,四周刻有云涛、蚊龙、海马等,造型精美,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北京故宫珍宝馆内陈列着一件十八世纪清朝乾隆时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它是以宋人所画的《大禹治水图》为蓝本雕琢而成的,这座玉雕高达2.4米,宽约l米,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奋战洪水时的情景。据史料记载,这块大玉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地区,重达5吨多,经三年时间,行程4000多公里才运到北京的。后又经多年才雕琢成这件希世国宝。中国有四大名玉,即新疆白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和湖北绿石。尤其是硬玉中的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美誉。翡翠极为珍贵,从前多为帝王或豪富所占有。俗语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或谓玉石"价值连城"。据说秦昭王曾以15座城去换一块珍贵的和氏壁。玉石如此珍贵原因何在呢?其一,稀少。物以稀为贵。玉石的形成要在地壳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玛瑙、青金等更加难得。中国古代采玉人骑着耗牛,翻山越岭到山上找玉,靠着牲口的四蹄,把露头或半露头的玉石踏采出来。有的玉石顺山水、冰川冲到下游,途中便被人捞走了。据记载,古时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棵体入水捞取。相传古人认为玉为阳精,须用阴气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否则难以得到美玉。后来,玉石越来越少,才开始凿山开矿,攻山采玉。采到一块好玉是极不容易的。其二,坚硬。玉石大致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质地细密坚韧,硬度相当大。如果把金刚石硬度定为10度,那么最硬的玉石如翡翠则能达到8度、9度。一般来说,硬度在6度以上的称为硬玉。只有金刚砂和金刚钻粉工具才能磨制硬玉,多硬的钢刀之类都是无济于事的,硬玉被琢磨成为玉器,呈半透明,柔润光洁,晶莹美丽,内眼便分辨不出矿物的颗粒了。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为软玉。软玉质地较软,韧性较好,一般都能用刀刻划,价值就较为低廉了。其三,色彩美丽。相传,在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玉石具有丰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红如鸡血、绿如碧海……常见的有白钻石、绿宝石、蓝宝石和变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环等玉器,不退色、不变质、坚固耐用,是高级装饰品。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几种颜色,称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质地不纯,但一经匠心巧琢,变瑕疵为美点,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虫或树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中国民间说"玉不琢,不成器"。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质来琢磨玉石,很费功夫。后来才用铁、铜作圆盘,借用金刚砂或金刚钻粉的介质,便加快了玉器的雕琢。目前中国各地均有玉雕厂。玉雕由过去的人工操作逐渐走向半机械和电气化,生产率提高了,但天然玉料却越来越少,所以玉器价格仍然是昂贵的。
玉石毛料都是哪里来的,这些毛料经过哪些程序变成翡翠的呢?-搜狗.
大多数好的玉石毛料来自缅甸,缅甸是翡翠的“娘家”了。这些毛料是经过师傅的雕刻变成精美的翡翠的,不过也有些是机器做的,机器做的没有老师傅做的好,老师傅做的都有注入他们的感情的。不信你去w.lngc3.com看看就知道,里面都是老师傅亲手雕刻的啊。蕴含着老师傅对翡翠的理解,对翡翠的喜欢。
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各种假翡翠毛料类型的研究,对做假方法的了解,进而掌握假毛料的特征,并总结出鉴别真假翡翠毛料的方法。鉴定翡翠毛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看、掂、照、刻、敲、触、烧、测试??等,这些方法是鉴别真假翡翠毛料的基本方法一:看:通过肉眼及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毛料的外部特征、质感、颜色、结构、裂隙和后期充填物??等特征,鉴别毛料的真伪。二:敲:用硬物敲听声音。真毛料,结构致密,坚实、声音清脆,与周围上下的声音相同假毛料,结构松软,声音沉闷,与周围上下的声音有别。三:触:鉴定翡翠毛料要用手摸触感分辨。真毛料手感柔滑,晶粒无剥离现象假毛料手感刺硬,晶粒有落砂现象。四:烧:在电炉、酒精灯上烧或用开水急烫。真毛料,无气味,不冒烟,不变色假毛料,有异味,冒烟、变色。五:测试:一般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或偏光仪、比重仪、硬度笔、折光仪、二色镜、滤色镜、分光镜、荧光灯等常规仪器测定,需进一步研究时,采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等现代化的仪器测定。六掂:用手或测试,掂其重量。真毛料重,密度3.00g/cm3以上;假毛料轻,密度在3.00g/cm3,以下。
七:照:将玉石毛料在强光或阳光下,用不透明的金属卡片或灯照,观察皮壳四周及内部的色调,绿色的走向,光泽的变化,反光的强弱。真毛料色调艳丽自然,绿色的走向清楚,光泽强,反光亮,与周围部分呈渐变关系假毛料色调灰淡,不自然,绿色的走向无规律,光泽弱,反光暗,与周围部分关系截然。八:刻:用小刀或硬度笔刻划,测其硬度。真毛料表面致密坚实,硬度大,摩氏硬度,刻之无砂粒脱落现象假毛料表面疏散,质软,摩氏硬度小于7,刻之有落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