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且夫爐鼎之問有何物也,四象藉土而成,故日:四象以土而言則謂之五行,日月相符則謂之七政...下面是玉雕大师杨曦用章,篆刻玉石印章用何种刻刀的详细诠释。
篆刻玉石印章用何种刻刀?
就是普通的刀,但是刻法不同。
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好点的
就是普通的刀,但是刻法不同。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最好的方法还是找个老师傅给你篆刻
有刻玉刀。不过现在一般都用电的。我去北京琉璃厂看他们也用电刻刀。普通篆刻刀肯定不行。因为我们一般用的是青田石或寿山石之类,都比较软,所用的刻刀又硬又脆。刻刀打滑算不错了,我当年把刻刀都刻坏了。
玉石章料没有普通刀质可以刻的了。
玉石中最软的岫玉,也比一般的合金刀要硬,因此普通条件是刻不了的。
除非是用印度极高的乌金刀,刻玉石中印度最软的岫玉,田黄玉,勉强能够进行,但因为无法任意作业,已经失去了文人挥洒的意味,特殊情况偶一为之。
今天能见到的汉代玉印,是用玉雕手法制成,汉代文化发达,匠人水平高超,按照文人设计好的样稿,就可以把文字的韵味刻的极为到位。那个时候基本是属于人力机器,加上辅助材料,打磨而成。如人力转机,加水,金刚砂,打磨而成,因为作用效果极慢,所以出来以后十分精准,由此到今天也叹为观止。
因为电力的优势,今天雕玉技术比过去进步极大。用电动的转机方便快捷,金刚砂与涂在金属钻头表面,同时滴水降温润滑,打磨起来也十分方便。把玉雕技术用于玉印制作中,十分方便,甚至有人比用传统刻刀更喜欢它。但快就粗,粗就糙,浮躁的现代人,能够去除火气就已经难得,更不用说雕出古人五彩斑斓的玉印了。
就是普通的刀,但是刻法不同。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求问玉玺雕刻与其他印章雕刻区别在哪里?
玺始出于周后也有叫宝的,到了周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雕刻方面,首先由于玺是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大多多以玉制交龙纽为多,其它也有金银或木质材料雕刻而成,但多交龙纽。另从文字内容上来讲,玉玺的文字在古代大多是既定的,自秦代六玺之后,或是重刻或是传承,后又变为八玺,九玺,但均为皇权的象征,其他印章多为文人私刻,不能用龙纽,文字也会随意很多。
现代玉玺和其他印章的雕刻只是材质的区别,均为艺术类书画用章,已没有太多的约束。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谁知道《玉室经》全篇内容?
玉室經
經名:玉室經。一篇。題李成之撰,當出於宋代。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玄部。
玉室經
玉室經德州草渾李成之述
禁戒章第一
色慾傷精氣,泄津液,損肺氣。怒傷肝氣,思傷心氣。青龍左馳,不可出境,白虎右行,動而為禮。六丁、六甲、十二宮神、年神、月將在壇下執事,按九五宮,行周天火候,甚詳矣。
分爐鼎章第二
爐長五寸,法五行。闊四寸,法四時。風伯、雨師環而護衛,八卦神將從而相合。鼎又在其中焉,長三寸,法三才,曰陰鼎。陽在乎外,故日陽爐。陽所以用乎陰,陽所以成於陰,陽所以居乎中。《易》日:剛中正履帝位,蓋陽在其中矣。帝又陽之純陽,所以陽藏,全用其陰數。且夫爐鼎之問有何物也,四象藉土而成,故日:四象以土而言則謂之五行,日月相符則謂之七政。纏度周天,斡旋天地,則未始能出焉。欲以五行不亂,當固其爐,全其鼎,玆所以能成乎物也。
日月章第三
陽之數八十一,陰之數隨之。陰之數六十四,陽變而合之。日月之會,動照而明,養物而成。黃庭十刻而相纏,貴不用一也。絳宮內外而相授,貴不知火也。肝所以龍居焉,肺所以虎藏焉,日所以從而來,月所以從而運,則無疑焉。
四象章第四
坎,所以十五,《離》所以十五,《震》所以十五,《兌》所以十五,乾、坤、艮、巽、輔相四象,中五周天,裁成八卦,大衍四十九而還返存焉,火氣七十二而二十八宿在焉。輸用乎輻,輻安乎輪,周而復始,弊而再新,二符出入,玆不出乎屯蒙也。
明坎離章第五
坎屬水中曰長男,離屬火中日長女。陰陽未發故日男女,陰陽已發故曰夫婦。鉛汞者,夫婦之所以生風雨者。夫婦之所以迎,要在推乾、巽而已。
長黃芽章第六
黃芽生日三田,三田日三室,室之與田分內外之義。芽之所長,辯剛柔之體。自太始、太初、太玄、太素、太沖、太微、太極至混沌,以至於二儀,莫不由乎黃芽而至乎,天地能長且久也哉。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者,以物言之則天地人,以理言之亦日三田也。中田動而能生曰人,上田清而且剛日天,下田厚而載物曰地。聖人博於厚地,仰於高天,俯於治人,則其於三田備矣,然不可離乎黃芽之所長養也。
論日月章第七
日月之會,有三十輻焉。陰陽之配,有六子之成焉。黃極周旋,上下流精。九官出入,戊己為先。計三百六十五度之功立,合九轉迴環之妙用。丙丁、壬癸、甲乙、庚辛,又以合之之數而存焉。
風雨章第八
風之所以來巽,雨之所以降乾。息之十二旋運而有方,則之二十四合而有矩。動不以禮,則風之乖於物。降不以節,則雨之失於物。風雨之勢,莫大乎與人為善也。
戊己章第九
戊者,土之象。已者,土之根。戊己以為主,日月以為居,四時之變隨之,而由六月之交為帝之旺,嘉禾所以在此而生焉,黃極所以在此而用焉,棄之斯道則未聞也。
禍福章第十
禍之所以倚者,福也。福之所以藏者,禍也。禍福由履之生,造化因動而成,因之以十三徒,繼之以十三徒。老子日: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正謂此歟。
乾坤章第十一
乾、坤者,《易》之門,六十二卦變之而出。坎、離者,陰陽之長,六子待之而從。陽奇陰偶,我不以為離也。日往月來,我不以為虧也。上下弦之精,否泰時之至,不出烏兔之光輝而已。
入室章第十二
性所以貴早復,則德之積於己。事所以貴不惑,則明之辯於物。物辯則物我兩分,德積則充實至美。至美不美,辯物愛物。敬父以孝,則可以事君。處己以順,則可以事長。二者孰先,日在家則孝之始,在君則忠之始。處己以順,則事長之始。此者備矣,然後知性命之本,信為大焉。
通玄章第十三
性兮探若海,吾不知水之探也。淵兮利萬物,吾不知其利之厚也。杳杳默默,吾不知所自也。以黑害白,吾不知所污也。道非道,玄非玄,君子得之,不失乎動容周旋也。
玉室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