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下面是玉石为什么有传承性,为什么中国会形成悠久得玉文化的详细诠释。
为什么中国会形成悠久得玉文化
中国的玉文化艺术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最早用玉的动机是在原始美感的驱使下,将美丽无比的玉石制成饰物,佩挂在身上。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8000年)的红山和良渚文化玉器,充分体现了材质的美感,饰纹抽象简练,艺术构思夸张且与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夏商周玉器主要采用夸大局部,突出神韵的象征主义手法。富于装饰性,观赏性的俏色玉器的出现,说明追求真实得艺术盛行,且风格渐趋统一。春秋战国时期,审美意识的中心从早期的娱神逐渐转移到娱人,玉器工艺虽布局坦然有序、细微纹饰清楚,线条遒劲有力,但其深蕴的伦理道德价值应现于和高于他的审美和艺术价值。秦代玉器突出了现实主义的因素,但尚未见成熟之作。汉代玉器采用现实与夸张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一幅幅神奇瑰丽、洒脱奔放的艺术形象。隋唐五代宋辽金出现了佛教、人物、花鸟题材的新玉器,玉如凝脂、构图繁复、形神兼备,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格,实已登上我国古代玉器艺术高峰。元代玉器神态生动,且不拘小节。明清时期追求精雕细琢的艺术风格,玉器出现了商品化趋势,向着世俗化、装饰化方向发展,达到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顶峰。建国后至今,再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走中西结合的创新之路,玉器出现了生活化、田园化,追求造型美和工巧的欣赏价值,精品玉器大量出现。玉文化经济史玉器经济亦即玉器生产制度,它属于手工业发展史的范畴,是近万年玉文化持续兴盛的经济基础。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正式创立玉雕业和石雕业,生产了丰富的工艺品。夏、商、周、春秋是玉业的大发展时期,其制品主要为玉器,石雕或石刻品次之;建立了专门的玉作坊,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玉工技术队伍;玉工为奴隶,使用者主要为统治阶级、奴隶主贵族。漫长的封建社会是玉业的繁荣时期,玉雕业和石雕业在已形成独立行业的基础商获得了大的发展,有宫廷,地主,富豪,巨贾创办之分,也有官办和民办之分;有矿山开采运至各地加工玉器,也有就地开凿雕刻品。宫廷玉业的发展在各代总是首屈一指。玉业贸易获得空前发展,国际交换与流通更为频繁。涌现出许多琢玉大师,形成了具有不同技艺和风格的玉雕流派。现代,玉雕产业兴旺发达,来自全球玉料汇集镇平,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销售集散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玉雕技艺史我国治玉工艺起源与距今60万年前的"北京人"用水晶、玛瑙蛇纹石等打制的片状旧石器,之后治玉工艺从制石工艺分离出来,表明玉器手工业已经开始。约6000年前,原始砣机出现,玉器有了钻孔、镂空及琢磨等工艺,这标志着玉器制作已进入成熟阶段。夏代治玉工具以青铜砣机,玉器体薄饰细阴线几何纹,商代多用阴线勾勒,西周多作扁平状,刻饰简单、钢劲。春秋战国玉器以剔地隐起手法见长,碾锋劲锐,这与普遍使用铁砣和玉人操作更为熟练有关。秦汉玉匠往往采用舍弃细节、钢柔相济的粗线条相互搭配的手法,去雕琢神韵与气势。隋唐至宋辽金,碾玉高登的出现和推广对玉器制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以至此后的玉雕技艺砣碾遒劲,空灵剔透。元代玉器作工渐趋粗犷;明代早期作工严谨而精美,晚期胎厚重,作工草率;清代精工细作,形态端严。现代玉雕琢以艺术形象动人为主,以玲珑剔透见长。
什么样的玉石,才算是好的玉石呢?
代宝玉石学家对白玉的解释是: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最上等的白玉产自新疆的和田。和田玉的硬度为6到6.5度,它的质地致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韧性和耐磨性是玉石中最强的。和田白玉中质地细腻,温润如羊脂的,被称为羊脂玉。羊脂玉属于白玉中的优质品种。一件精美的玉器,除了滋润细腻的玉石所带给人的温润美感之外,人工的雕琢美、造型美以及好的主题内容,对一件玉器的价值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鉴赏白玉?可从四个方面着眼:
看材质
在明清时期,人们所说的白玉,仅指新疆和田白玉;现在,人们看到的白色玉除了新疆和田玉外,还有白色的新山玉、密玉、独山玉、青海白玉以及韩国、俄罗斯白玉等。
和田玉又称软玉属角闪石类。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纤维变晶交织结构,硬度6-6.5。和田玉有多种颜色,以白玉最为珍贵。
和田白玉又有籽玉、山流水玉(或称戈壁滩玉、新矿玉)和山料玉(山产玉)之分。籽玉中的羊脂白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蓝"质地温润,细洁,肉眼几乎看不到纤维变晶交织,白如割脂,其特点为"白、透、细、润",是玉中极品。
山料玉不及籽玉温润,色泽略带青灰,且较为干涩,有的还显出裂纹。好的山料玉也有以白微红的。但白如脂肪的极少。
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是近几年才出现在国际市场的,其色泽与新疆白玉相似,但欠温润,举灯观望,一般结构粗松,且有玻璃感。好的俄罗斯白玉,洁白度高,略带油脂,颇受收藏者的青睐。韩国白玉,其色雪白,举灯观望,可见其中的杂质结构也较粗松。
挑选新疆和田白玉,除了颜色外,还要注意有无瑕疵。同时,还需注意它的皮色。有的和田玉还带有一点"桂花皮"、"枣红皮"、"秋梨皮"和"乌鸦皮"等。这也是和田玉的一大特征。制作玉器时,巧色巧雕,其艺术价值将大幅度提高,收藏者也能添一份情趣。
视器型
玉不琢不成器。每件玉器均有它的形状。选择时,应注意其形状像不像,完全不完全,有无艺术品位。越是用好的玉料,它的器型越细,价值也就越高。而有的玉器有残缺、裂痕,有的是原材料因素,有的是人为碰撞后的损伤。
辨纹饰
人们佩玉饰,都十分着重纹饰。因为,纹饰都是有其特定的含意,或者祥,或避邪,或祝福,或祝寿,或高雅的文人气息,或大富大贵,或小巧玲珑,均应该明确地表现出来。
探做工
业内称之为"工"。"工"即雕刻工艺。选玉器时,"工"很重要。
"工"好,指雕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艺术匠心能从作品中较好地表达出来。人物、动物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工"差,纹饰造型都不尽人意,就不可取了。
和田白玉,在中国有近8000年的历史。它,论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玉器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玉饰文化,像"福禄双全"、"福寿三多"、"麒麟送子"等传统玉雕饰品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雕
刻的工艺技巧上不断创新发展,形神兼具的人物、花鸟、走兽等,尽显现代工艺的精湛。新疆和田白玉从殷商时代至今的长期开采,产量越来越低,价格则扶摇直上,尤其是羊脂白玉,由于其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成为绝品,不久的将来其价值将不可估量。
质量好的白玉,质地细腻,颗粒间空隙小,是不容易进杂质的,所以,不会变色。
而质量差的白玉,质地疏松,颗粒间空隙大,容易进杂质,所以,是会变色的。
做工品质,历史价值。
按颜色的话黄色和羊脂是最好的
如何鉴别真假玉
1;就是把玉石贴在脸上,觉的很冰凉,过两三秒有不凉说明是真的。因为玉石传热快散热也快!如果贴在脸上不凉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镜要10倍或30倍的来看里面的晶体,看看有没有像蜘蛛网的小裂缝,还有就是颜色是不是在裂缝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样因为晶体比较细腻,颜色比较统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苍蝇翅,有的像一点点沙星,还有像玻璃碎的一样、因为翡翠晶体不够细腻颜色不统一有很多种颜色在同一块玉上面。
3;就是破坏的鉴定,拿火烧。就是烧黑了、烧焦了、烧黄了、有臭味。黑和黄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来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来烧会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表面,而且烧黑了拿水一洗就恢复原来的颜色。不过我们一般不用这种办法,这样对玉石不好)
一般就是这样鉴定,因为我是卖玉石的,相信我没错还有点就是戴假的对身体不好、因为假有含化学成分,会刺激人的皮肤严重会导致一些皮肤病
千种玛瑙万种玉!各有各的辨别法!看\听\测\摸综合鉴别!
现代宝玉石学家对白玉的解释是: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最上等的白玉产自新疆的和田。和田玉的硬度为6到6.5度,它的质地致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韧性和耐磨性是玉石中最强的。和田白玉中质地细腻,温润如羊脂的,被称为羊脂玉。羊脂玉属于白玉中的优质品种。一件精美的玉器,除了滋润细腻的玉石所带给人的温润美感之外,人工的雕琢美、造型美以及好的主题内容,对一件玉器的价值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鉴赏白玉?可从四个方面着眼:看材质在明清时期,人们所说的白玉,仅指新疆和田白玉;现在,人们看到的白色玉除了新疆和田玉外,还有白色的新山玉、密玉、独山玉、青海白玉以及韩国、俄罗斯白玉等。和田玉又称软玉属角闪石类。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纤维变晶交织结构,硬度6-6.5。和田玉有多种颜色,以白玉最为珍贵。和田白玉又有籽玉、山流水玉(或称戈壁滩玉、新矿玉)和山料玉(山产玉)之分。籽玉中的羊脂白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蓝"质地温润,细洁,肉眼几乎看不到纤维变晶交织,白如割脂,其特点为"白、透、细、润",是玉中极品。山料玉不及籽玉温润,色泽略带青灰,且较为干涩,有的还显出裂纹。好的山料玉也有以白微红的。但白如脂肪的极少。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是近几年才出现在国际市场的,其色泽与新疆白玉相似,但欠温润,举灯观望,一般结构粗松,且有玻璃感。好的俄罗斯白玉,洁白度高,略带油脂,颇受收藏者的青睐。韩国白玉,其色雪白,举灯观望,可见其中的杂质结构也较粗松。挑选新疆和田白玉,除了颜色外,还要注意有无瑕疵。同时,还需注意它的皮色。有的和田玉还带有一点"桂花皮"、"枣红皮"、"秋梨皮"和"乌鸦皮"等。这也是和田玉的一大特征。制作玉器时,巧色巧雕,其艺术价值将大幅度提高,收藏者也能添一份情趣。视器型玉不琢不成器。每件玉器均有它的形状。选择时,应注意其形状像不像,完全不完全,有无艺术品位。越是用好的玉料,它的器型越细,价值也就越高。而有的玉器有残缺、裂痕,有的是原材料因素,有的是人为碰撞后的损伤。辨纹饰人们佩玉饰,都十分着重纹饰。因为,纹饰都是有其特定的含意,或者祥,或避邪,或祝福,或祝寿,或高雅的文人气息,或大富大贵,或小巧玲珑,均应该明确地表现出来。探做工业内称之为"工"。"工"即雕刻工艺。选玉器时,"工"很重要。"工"好,指雕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艺术匠心能从作品中较好地表达出来。人物、动物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工"差,纹饰造型都不尽人意,就不可取了。和田白玉,在中国有近8000年的历史。它,论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玉器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玉饰文化,像"福禄双全"、"福寿三多"、"麒麟送子"等传统玉雕饰品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雕刻的工艺技巧上不断创新发展,形神兼具的人物、花鸟、走兽等,尽显现代工艺的精湛。新疆和田白玉从殷商时代至今的长期开采,产量越来越低,价格则扶摇直上,尤其是羊脂白玉,由于其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成为绝品,不久的将来其价值将不可估量。质量好的白玉,质地细腻,颗粒间空隙小,是不容易进杂质的,所以,不会变色。而质量差的白玉,质地疏松,颗粒间空隙大,容易进杂质,所以,是会变色的
真假玉器的鉴别
玉器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硬玉又名翡翠。从化学成分来看,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而硬玉则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
下面介绍鉴别真假玉器的一些常用方法: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
(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
玉石的品质鉴别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乡。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目前,市场上常常混杂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别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听、测。
(1)看
主要看晶体透明度、内部结构、光泽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泽,花纹自然,内部纤维状态是不易模仿的。
(2)听
真玉声音清脆,人造假玉声音发闷。
(3)测
主要是测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为标准,除岫玉、绿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划出条痕,而玉石本身丝毫无损。假玉一般较软,划不动玻璃。
常见的假玉一般用塑胶、玻璃加工而成,它们都是非晶质材料,硬度低,密度小,还有材料本质的特征。如塑胶能用钢针挑得动,或能刻出划痕,拿在手中轻飘。玻璃在灯光或阳光下内部显示气泡,偏光镜下显示非晶质性(转动时无周期性的明暗变化),有原料制作漩涡状条纹等。
拿头发绑在上面.用火烧.头发不断就是真的.断了就是假的./
玉怎么保养可以让它更有光泽
玉的保养
古人讲养玉,一个“养”字,不仅道出了玉乃有生命的物质,而且内中包含了许多学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要点: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一件精美的玉件是需要保养的,保养好的就不会失去昔日的倩丽和古雅,因为玉在地下的时候有大自然赋予她的营养,湿度充沛,不干燥。玉件做好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玉件的美容,给她涂上一层油脂的高级保护蜡,目的是养玉护玉,玉体和人的皮肤绝对是一样的,玉的生存环境必须要有湿度,玉件戴的久了,有些看上去有灰垢,玉体无润干燥,那就要定期的除污补养,我给朋友们介绍一种保养方法。
锅内加水把玉件放在上面象蒸馒头一样,把玉件蒸热后,用一块干净的布块衬手把玉件取出不要用化学纤维的布,用毛刷趁热刷去玉体上面的灰迹,再重新薄薄均匀的涂上一层优质的蜡质,[最好使用优质的纯蜡]蜡质选用优质的蜡烛也可以用,用毛刷把熔化的蜡液涂抹均匀,等待玉件凉了以后,用生白布擦拭多遍,最好是棉质的,除去上面多余的蜡质,这样就可以了,整旧如新。
-
玉,石之美者,人见人爱。在古代,佩玉是那样广泛:帝王佩玉示天意,士大夫佩玉显高贵,君子佩玉以彰有德,百姓佩玉以求吉祥……。玉,之所以能博得人们如此的珍爱,是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优良特质。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玉器的民族,玉器被广泛用于祭天、随葬、装饰、佩戴等。“宁为玉碎”、“玉有九德”等更把玉人格化,使之成为美德的象征。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演义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形成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的玉文化,它象美玉一样,在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奕奕生辉,夺人眼目。
一、玉的品类
一般说来,凡自然形成的加工后能成为细腻匀润、色彩鲜明、质地坚韧、化学性质稳定的美石,都可归为玉类。通常所说的玉以软玉和硬玉为主。
1.名贵的翡翠硬玉属辉石类,主要成分为硅酸钠铝,硬度为七度,稍高于软玉,比重为3.33,也略大于软玉。翡翠是蓝细晶或隐晶的纤维状致密集合体,非常坚韧,受重击后不易破碎。其颜色因所含金属元素杂质的种类和多少所致,使得翡翠色彩千变万化。翡翠的颜色基本为不同浓淡的绿、红、黄、白、灰、黑、紫等,其中以翠绿色最为名贵,最具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2.温软的和田玉新疆和田玉又称“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讲“玉”,仅指和田玉。和田玉学名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硬度6~6.5,比重2.96~3.17。因其特别硬,通常不“吃刀”,可以用来割玻璃。又因比重大,密实有力,给人的感觉是往下沉,行家称之为“够手头”。显微镜下和田玉为云母状丝样纤维样结构,因此,和田玉具有一定的韧性,并会发出温润柔和的荧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和田玉。
白玉软玉中最珍贵的一种,最佳者白如白脂,称为“羊脂白玉”。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其本身为白色,透过灯光带温粉色。
青玉青玉以青色为主,但也有在本色之上出现小面积糖色(黄或棕褐色)的,这种青玉称为糖玉,糖玉在玉雕中很有利用价值,倍受青睐。
碧玉颜色由浅绿至深绿,常见色如菠菜,略带透明。一般碧玉中都带有黑色斑点,色泽浅淡,不正的称之为“菜玉”,为和田玉中的下品。上好的碧玉色如翡翠,粗看易与翡翠相混,但其黑色星点的特征以及在灯下照耀绿全失色的特点,与翡翠截然不同。
墨玉通常为黑灰色,真正纯黑如漆的极为罕见,多数墨玉与青玉相近。当碧玉中杂质含量较高而呈黑色时,便为珍贵的墨玉。其黑色或如点状芝麻,或如片状乌云,其名有乌云片、淡墨光、美人鬓等。墨玉中黑白对比强烈者,可作巧色作品,金黑色多用于制作器皿压金银丝。
黄玉软玉中一种极珍贵的品种,硬度高于白玉,不透明,多淡色,浓色者极少。有鸡黄、密蜡黄、栗子黄、桂花黄等,产量很少。
红玉色泽由浅红至深红色,通常为软厚的白玉玉皮子,因此料极小,只见过片状件品,红玉中鲜红如血且温润者极为难得。
3.其他传统玉石
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又称独山玉。南阳玉的成分是以硅酸钙铝为主,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其硬度为6~6.5,可与翡翠媲美,比重3.29。南阳玉的质量主要由颜色和透明度决定,最好的是脂白和绿色的微透明体。
蓝田玉蓝田玉为软玉,产于陕西蓝田县玉泉山,属于一种蛇纹石化透辉石矿物,成分以硅、磷为主,玉色有白、灰蓝等,以白色透明为佳,琢磨后具有玻璃光泽,比重2.98。
岫岩玉产于辽宁岫岩县,主要矿物为蛇纹石,硬度2.5~5.5,比重2.5~2.8,质地均匀细腻,水头足,但性软。岫岩玉现今开采最多,其颜色和软玉一样,有白、青、黄、淡黄、粉红、浅绿、翠绿等,半透明至不透明。
酒泉玉产于甘肃酒泉附近山中,又称祁连玉。玉色暗绿,有较多的黑色斑点,矿物为蛇纹石,与岫岩玉相同,但玉色与岫岩玉区别明显。当地人用酒泉玉制成小酒杯,称“夜光杯”。
玛瑙颜色和美丽的花纹似马脑,故而得名。其矿物质主要是隐晶质石英,硬度6.5~7,比重2.65。现代玛瑙产量较大,价格不高。玛瑙因颜色和纹带形态不同,有各色名目。颜色以明快、鲜艳、纯正为好,红是一种主色,以红、缠丝红、大红、橘红色为上色。水胆玛瑙指中空有水地玛瑙,以胆大水多为佳,有的撼之有声,为上品。
此外,还有松耳石、青金石、孔雀石、水晶、琥珀、珊瑚等玉石,恕不详述。
二、古玉的琢工、形制和纹饰
“玉不琢,不成器”,古玉之琢工,分为原始玉雕琢工和古代玉雕琢工两个阶段。原始阶段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早期,古代玉雕琢工是从金属制玉工具的诞生即商代中期到清代末期。不同时代的琢工与当时的工具使用、工艺技术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现代玉加工则使用高速玉雕机和人造钻石粉等。古代治玉的一般工序有:选料、开料,然后叨膛、上花、琢纹,最后抛光、打磨。琢玉技法一般可分为阴刻、阳刻、浮雕、圆雕、镂雕、镶嵌等几大方法。
古玉形制丰富多彩,有璧、琮、圭、璋、璜、琥、瑁等礼仪玉器;也有玉衣、玉塞、玉、握玉等表葬玉器;佩戴玉、陈设玉、器具玉更是异彩纷呈,最受人们珍爱。
古玉纹饰魅力无穷,使玉雕艺术品显得精致华贵,令人爱不释手。古玉纹饰种类繁多,有云雷纹、乳丁纹、圈纹、谷纹、蒲纹、鳞纹、涡纹、兽面纹、蚕纹、螭纹、蝉纹、夔纹、等。它们都寓意深邃或具有某种象征性,如吉祥、祝福等。
三、古玉鉴别
古玉鉴别一是看器形,二是纹饰,三看做工,四看色质。
器形、纹饰和做工,一般说来,是一个时代人类社会生活、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的综合反映,既继承借鉴,又发展创新,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的形制、纹饰和做工特色。要鉴别古玉,就必须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时代特点。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
所谓色质,是玉的自然属性,色即沁色,质指玉质。玉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被埋入土中后,一方面它会将临近的物质吸入自己体内,另一方面,其自身体内原有的物质也会起酸化作用;特别是地中水银会沁入玉质,同时,临近的松香、石灰及其他有色物质,也随之浸淫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会染上各种颜色,丰富多彩,这便是“沁色”。沁色是鉴定出土古玉的重要标志。
鉴定传世玉的重要依据则是“色浆”。传世古玉由于经过人的长期盘玩,久而久之,人的精神气血凝聚在玉的表面,形成一层温润光泽的油脂,俗称“包浆”。同时,人的精神气血又会进入玉的纹理,使玉的表面布满血丝,状如牛毛,若隐若现,俗称“牛毛纹”。这种色浆和牛毛纹便是鉴定传世古玉的两大要素。
鉴别古玉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识别假货伪品。古玉作旧一般着重于假色和残破这两方面。
四、古玉的修复和保养
慎造成古玉破损,价值大减,就必须进行修复。常见的修复方法有重新修整、一分为二、金玉镶嵌、加以雕饰、缺处填补、断合粘合等。
玉器需要保养,古人认为玉是有生命的物质,养玉即养育。
第一,要避免硬物碰撞;尽可能避免灰尘;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药剂、肥皂及人体汗液接触;避免阳光长期直射;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有颜色的布、纤维质硬的布料;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第二,古玉的“四怕”与“三忌”。一是怕冰,古玉经常接触冰,土门受损,玉现黯然,不能显出色沁,就不会活,成为“死色”。二是怕火。古玉若常与火近,色浆即退。三是怕姜水,有人认为用姜水浸泡古玉可以除腥辟臭,其实不然,古玉与姜水接触后,已有的色沁会黯然无光,如接触过久,会使古玉浑身起麻点,日后虽然盘之玩之,也难以补救。四是怕跌。
古玉的三忌是忌腥、忌油腻、忌污浊气体。咸、腥、油腻、污秽物都易损玉质,定期用热水或热茶洗涤,做退油除垢保养,能使古玉温润。
古玉盘玩充满着乐趣,也是养玉的需要。玉器尤其是出土玉,大都长期深埋地下,地气侵蚀深入玉骨,不经盘玩,精光就难以显露。古玉盘玩有急盘、缓盘和意盘之分。
急盘,必须每天把古玉带在身上,不停地用人含养着,数月后,玉器的质地就会稍微变得硬一些,然后可用旧的棉布擦拭,一段时间以后,玉器的色泽就会转亮一些,此时就可以改用新的棉布,棉布要选用白色的粗布,越擦越热,不宜间断,不久,玉器上的灰土、浊气、燥性就会自然退去,受到色沁之处自然凝结,颜色愈敛愈艳,玉器恢复原来的状态。
缓盘,必须把玉器经常系于腰间,借以人气养着,过两三年后,玉器的色泽稍微发生变化,再过几年,色即鲜明,佩戴十多年或几十年以后,或许可以复原。
意盘,把玉器握在手中把玩,有空就去摩,意想玉的美德足能化我的气质,陶冶我的性情,使我一身纯正而不会受私欲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这样玉器自能恢复到原状。
最后提醒大家,玩玉者应戒贪,玩玉应平心静气,守身如玉,学习玉的品德、内涵,不可一味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嗜好,以至于玩物丧志。玩玉应随缘,有德有缘者得之。正如《诗经》所云:“乐而不淫,方为达士”。
中国瓷器、玉器文化是什么?
和,润,洁,净
怎样理解世界建筑遗产中的宗教绘画与雕刻
玉器文化
玉器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从河姆渡时期玉文化产生,玉器所体现的物质文化因素在不断地演进,在演进中玉器所体现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将浅析玉器在以下几个方面所体现的物质文化因素。
在新石器时代玉器曾是生产工具的代表,比如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过玉斧、玉凿等器具,此类工具在最早的时候多用于生产生活,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这时期玉器更多地被当作生产工具来使用。当然,并不排除玉器在此时也用作兵器。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有玉钺出土,这被认为是军权的象征。而且玉斧、玉凿在某种程度上亦可作为作战的兵器。
但是这时期玉器所体现的则是一种神玉文化,因为像上面提及的玉斧等玉器毕竟少数,更多的则是体现天人沟通、宇宙崇拜、宗教意识的玉器。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预测,因而他们转向求助于神灵。玉作为“石之美者”被用于沟通神灵,古人这样记述:“巫能以玉事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玉器实际上是作为一种沟通神灵、联系上天的神器。另外,玉器中一些动物性玉雕如龙、鸟等,是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反映。例如在红山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玉猪龙、C型龙等玉器就很有可能是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
到了夏商周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玉器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礼玉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夏代的玉兵器的数量相对之前是要多的。也就是说,随着国家的出现,玉被赋予一种政治因素或者说政治文化。周代以后,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制作了大量玉制的礼器和佩器。《周礼》、《仪礼》、《礼记》等先秦文献记载了西周有关体现等级功能玉器的名称、形制、规格与用途。据《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明确规定了等级不同,所执的玉器就不一样。
玉器之所以体现礼玉文化,关键在于玉器很重要的一个功用就是用于祭祀。在《礼记·春官·大周伯》中有这样的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用玉制六器祭祀天地四方,这样就将玉器赋予礼制的内涵。
另外,玉器还用作皇帝的印玺。妇孺皆知的和氏璧在被进献之后就被铸成国玺,秦国一度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秦统一六国后成为传国之玺,后来和氏璧不幸遗失。帝王的印玺多以玉铸成。这又进一步丰富了玉器的礼玉的内涵。另外,玉器还作为陪葬之物,当时的人们认为:
玉石具有灵气,“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诸如玉衣、玉塞、玉含都是陪葬之玉器,这同样是礼玉的体现。
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德玉文化,玉器被赋予人们所希冀的美好的德行操守。从春秋末期始,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在社会理念上出现了“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在《礼记·聘义》中记载玉有德十一,分别为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把玉拟人化了。这种观点代表了儒家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了玉的可贵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人们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诗经中有这样的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由于玉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此君子必须佩戴它。君子佩玉,无故不离其身,也就成为一时的风尚。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从原始先民到春秋战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所有能佩玉、有玉的人都是出于当时社会上层的人,即最初的玉器的占有和使用是社会阶级上层的特权。但到汉代时,玉器便出现世俗化的趋势。汉代,玉器在社会礼仪、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加的广泛,用于玩赏的玉器大量出现。到了唐代,玉器上出现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花鸟、人物绘饰。另外,有实用价值的玉质杯碗也逐渐增多,还出现了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物。这些都说明了玉器的功用正一步步地世俗化。宋元明清时期是玉器的普及化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玉器更是进入了平常百姓家。
玉器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爱的装饰品。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用玉器作装饰品的是距今7000~68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璜、管、珠、坠等。从其出土的部位可知,璜、管、珠、坠都是项饰。殷商时代,佩饰玉器也较为常见,殷墟妇墓中就有大量的发饰、头饰、颈饰和腰饰。战国时代,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由不同类型的佩玉串联而成。秦汉时代,佩玉成为普遍的风尚。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装饰玉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也更精致,玉器的装饰功能渐渐地成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并且在明清时期,由于古玉数量已不可观,故而古玉收藏之风甚为炽热。时至今日,玉器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品。
玉器从开始由生产工具到兵器、神器、礼器,直到普通百姓的饰物,不断地发展演变,始终是人们所喜好的东西。与此同时,玉器就自然而然的被赋予许多美好的含义,成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可以说,玉器从一出现便与美联系在了一起。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诸如:比喻人的品格为“玉洁冰清”,形容人的相貌美丽为“玉容”、“玉貌”,称赞男子的风度为“玉树临风”,称赞女子的气质为“亭亭玉立”,赞美天帝为“玉皇”、“玉帝”,称居住之所为“琼楼玉宇”,好听的声音为“玉声”。人们甚至用玉来赞美音乐的动听和诗文的优美,如我们熟知的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汉代以后,用玉或玉字旁的字命名也渐成风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并且玉器所体现的物质文化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玉器从最早祭祀神鬼、充当礼仪用具、殓葬尸体、为少数权贵服务,随时代进步,除继续参与祭祀、礼仪活动之外,还为更多的人(包括王公贵族、士大夫文人、富庶百姓)提供现实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效力。而玉文化也由最初的神玉文化演变为礼玉、德玉文化,最终提升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这其中无不体现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因素。--“中华收藏品”
玉应该怎么保养?
玉,石之美者,人见人爱。在古代,佩玉是那样广泛:帝王佩玉示天意,士大夫佩玉显高贵,君子佩玉以彰有德,百姓佩玉以求吉祥……。玉,之所以能博得人们如此的珍爱,是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优良特质。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玉器的民族,玉器被广泛用于祭天、随葬、装饰、佩戴等。“宁为玉碎”、“玉有九德”等更把玉人格化,使之成为美德的象征。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演义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形成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的玉文化,它象美玉一样,在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奕奕生辉,夺人眼目。
一、玉的品类
一般说来,凡自然形成的加工后能成为细腻匀润、色彩鲜明、质地坚韧、化学性质稳定的美石,都可归为玉类。通常所说的玉以软玉和硬玉为主。
1.名贵的翡翠硬玉属辉石类,主要成分为硅酸钠铝,硬度为七度,稍高于软玉,比重为3.33,也略大于软玉。翡翠是蓝细晶或隐晶的纤维状致密集合体,非常坚韧,受重击后不易破碎。其颜色因所含金属元素杂质的种类和多少所致,使得翡翠色彩千变万化。翡翠的颜色基本为不同浓淡的绿、红、黄、白、灰、黑、紫等,其中以翠绿色最为名贵,最具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2.温软的和田玉新疆和田玉又称“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讲“玉”,仅指和田玉。和田玉学名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硬度6~6.5,比重2.96~3.17。因其特别硬,通常不“吃刀”,可以用来割玻璃。又因比重大,密实有力,给人的感觉是往下沉,行家称之为“够手头”。显微镜下和田玉为云母状丝样纤维样结构,因此,和田玉具有一定的韧性,并会发出温润柔和的荧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和田玉。
白玉软玉中最珍贵的一种,最佳者白如白脂,称为“羊脂白玉”。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其本身为白色,透过灯光带温粉色。
青玉青玉以青色为主,但也有在本色之上出现小面积糖色(黄或棕褐色)的,这种青玉称为糖玉,糖玉在玉雕中很有利用价值,倍受青睐。
碧玉颜色由浅绿至深绿,常见色如菠菜,略带透明。一般碧玉中都带有黑色斑点,色泽浅淡,不正的称之为“菜玉”,为和田玉中的下品。上好的碧玉色如翡翠,粗看易与翡翠相混,但其黑色星点的特征以及在灯下照耀绿全失色的特点,与翡翠截然不同。
墨玉通常为黑灰色,真正纯黑如漆的极为罕见,多数墨玉与青玉相近。当碧玉中杂质含量较高而呈黑色时,便为珍贵的墨玉。其黑色或如点状芝麻,或如片状乌云,其名有乌云片、淡墨光、美人鬓等。墨玉中黑白对比强烈者,可作巧色作品,金黑色多用于制作器皿压金银丝。
黄玉软玉中一种极珍贵的品种,硬度高于白玉,不透明,多淡色,浓色者极少。有鸡黄、密蜡黄、栗子黄、桂花黄等,产量很少。
红玉色泽由浅红至深红色,通常为软厚的白玉玉皮子,因此料极小,只见过片状件品,红玉中鲜红如血且温润者极为难得。
3.其他传统玉石
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又称独山玉。南阳玉的成分是以硅酸钙铝为主,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其硬度为6~6.5,可与翡翠媲美,比重3.29。南阳玉的质量主要由颜色和透明度决定,最好的是脂白和绿色的微透明体。
蓝田玉蓝田玉为软玉,产于陕西蓝田县玉泉山,属于一种蛇纹石化透辉石矿物,成分以硅、磷为主,玉色有白、灰蓝等,以白色透明为佳,琢磨后具有玻璃光泽,比重2.98。
岫岩玉产于辽宁岫岩县,主要矿物为蛇纹石,硬度2.5~5.5,比重2.5~2.8,质地均匀细腻,水头足,但性软。岫岩玉现今开采最多,其颜色和软玉一样,有白、青、黄、淡黄、粉红、浅绿、翠绿等,半透明至不透明。
酒泉玉产于甘肃酒泉附近山中,又称祁连玉。玉色暗绿,有较多的黑色斑点,矿物为蛇纹石,与岫岩玉相同,但玉色与岫岩玉区别明显。当地人用酒泉玉制成小酒杯,称“夜光杯”。
玛瑙颜色和美丽的花纹似马脑,故而得名。其矿物质主要是隐晶质石英,硬度6.5~7,比重2.65。现代玛瑙产量较大,价格不高。玛瑙因颜色和纹带形态不同,有各色名目。颜色以明快、鲜艳、纯正为好,红是一种主色,以红、缠丝红、大红、橘红色为上色。水胆玛瑙指中空有水地玛瑙,以胆大水多为佳,有的撼之有声,为上品。
此外,还有松耳石、青金石、孔雀石、水晶、琥珀、珊瑚等玉石,恕不详述。
二、古玉的琢工、形制和纹饰
“玉不琢,不成器”,古玉之琢工,分为原始玉雕琢工和古代玉雕琢工两个阶段。原始阶段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早期,古代玉雕琢工是从金属制玉工具的诞生即商代中期到清代末期。不同时代的琢工与当时的工具使用、工艺技术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现代玉加工则使用高速玉雕机和人造钻石粉等。古代治玉的一般工序有:选料、开料,然后叨膛、上花、琢纹,最后抛光、打磨。琢玉技法一般可分为阴刻、阳刻、浮雕、圆雕、镂雕、镶嵌等几大方法。
古玉形制丰富多彩,有璧、琮、圭、璋、璜、琥、瑁等礼仪玉器;也有玉衣、玉塞、玉、握玉等表葬玉器;佩戴玉、陈设玉、器具玉更是异彩纷呈,最受人们珍爱。
古玉纹饰魅力无穷,使玉雕艺术品显得精致华贵,令人爱不释手。古玉纹饰种类繁多,有云雷纹、乳丁纹、圈纹、谷纹、蒲纹、鳞纹、涡纹、兽面纹、蚕纹、螭纹、蝉纹、夔纹、等。它们都寓意深邃或具有某种象征性,如吉祥、祝福等。
三、古玉鉴别
古玉鉴别一是看器形,二是纹饰,三看做工,四看色质。
器形、纹饰和做工,一般说来,是一个时代人类社会生活、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的综合反映,既继承借鉴,又发展创新,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的形制、纹饰和做工特色。要鉴别古玉,就必须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时代特点。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
所谓色质,是玉的自然属性,色即沁色,质指玉质。玉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被埋入土中后,一方面它会将临近的物质吸入自己体内,另一方面,其自身体内原有的物质也会起酸化作用;特别是地中水银会沁入玉质,同时,临近的松香、石灰及其他有色物质,也随之浸淫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会染上各种颜色,丰富多彩,这便是“沁色”。沁色是鉴定出土古玉的重要标志。
鉴定传世玉的重要依据则是“色浆”。传世古玉由于经过人的长期盘玩,久而久之,人的精神气血凝聚在玉的表面,形成一层温润光泽的油脂,俗称“包浆”。同时,人的精神气血又会进入玉的纹理,使玉的表面布满血丝,状如牛毛,若隐若现,俗称“牛毛纹”。这种色浆和牛毛纹便是鉴定传世古玉的两大要素。
鉴别古玉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识别假货伪品。古玉作旧一般着重于假色和残破这两方面。
四、古玉的修复和保养
慎造成古玉破损,价值大减,就必须进行修复。常见的修复方法有重新修整、一分为二、金玉镶嵌、加以雕饰、缺处填补、断合粘合等。
玉器需要保养,古人认为玉是有生命的物质,养玉即养育。
第一,要避免硬物碰撞;尽可能避免灰尘;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药剂、肥皂及人体汗液接触;避免阳光长期直射;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有颜色的布、纤维质硬的布料;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第二,古玉的“四怕”与“三忌”。一是怕冰,古玉经常接触冰,土门受损,玉现黯然,不能显出色沁,就不会活,成为“死色”。二是怕火。古玉若常与火近,色浆即退。三是怕姜水,有人认为用姜水浸泡古玉可以除腥辟臭,其实不然,古玉与姜水接触后,已有的色沁会黯然无光,如接触过久,会使古玉浑身起麻点,日后虽然盘之玩之,也难以补救。四是怕跌。
古玉的三忌是忌腥、忌油腻、忌污浊气体。咸、腥、油腻、污秽物都易损玉质,定期用热水或热茶洗涤,做退油除垢保养,能使古玉温润。
古玉盘玩充满着乐趣,也是养玉的需要。玉器尤其是出土玉,大都长期深埋地下,地气侵蚀深入玉骨,不经盘玩,精光就难以显露。古玉盘玩有急盘、缓盘和意盘之分。
急盘,必须每天把古玉带在身上,不停地用人含养着,数月后,玉器的质地就会稍微变得硬一些,然后可用旧的棉布擦拭,一段时间以后,玉器的色泽就会转亮一些,此时就可以改用新的棉布,棉布要选用白色的粗布,越擦越热,不宜间断,不久,玉器上的灰土、浊气、燥性就会自然退去,受到色沁之处自然凝结,颜色愈敛愈艳,玉器恢复原来的状态。
缓盘,必须把玉器经常系于腰间,借以人气养着,过两三年后,玉器的色泽稍微发生变化,再过几年,色即鲜明,佩戴十多年或几十年以后,或许可以复原。
意盘,把玉器握在手中把玩,有空就去摩,意想玉的美德足能化我的气质,陶冶我的性情,使我一身纯正而不会受私欲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这样玉器自能恢复到原状。
最后提醒大家,玩玉者应戒贪,玩玉应平心静气,守身如玉,学习玉的品德、内涵,不可一味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嗜好,以至于玩物丧志。玩玉应随缘,有德有缘者得之。正如《诗经》所云:“乐而不淫,方为达士”。
玉的保养
古人讲养玉,一个“养”字,不仅道出了玉乃有生命的物质,而且内中包含了许多学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要点: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玉的保养
古人讲养玉,一个“养”字,不仅道出了玉乃有生命的物质,而且内中包含了许多学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要点: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一件精美的玉件是需要保养的,保养好的就不会失去昔日的倩丽和古雅,因为玉在地下的时候有大自然赋予她的营养,湿度充沛,不干燥。玉件做好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玉件的美容,给她涂上一层油脂的高级保护蜡,目的是养玉护玉,玉体和人的皮肤绝对是一样的,玉的生存环境必须要有湿度,玉件戴的久了,有些看上去有灰垢,玉体无润干燥,那就要定期的除污补养,我给朋友们介绍一种保养方法。
锅内加水把玉件放在上面象蒸馒头一样,把玉件蒸热后,用一块干净的布块衬手把玉件取出不要用化学纤维的布,用毛刷趁热刷去玉体上面的灰迹,再重新薄薄均匀的涂上一层优质的蜡质,[最好使用优质的纯蜡]蜡质选用优质的蜡烛也可以用,用毛刷把熔化的蜡液涂抹均匀,等待玉件凉了以后,用生白布擦拭多遍,最好是棉质的,除去上面多余的蜡质,这样就可以了,整旧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