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鉴宝专家提到的开门大开门开门见山是什么意思如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全文,因藏友所需:介绍有关古玩行话知识,仅供参考*我国古玩风气起源较早,古玩行业历史悠久,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玩行话要算...下面是鉴宝专家提到的开门大开门开门见山是什么意思(翡翠价格术语小六二开 翡翠价格术语小六二开是什么意思)的详细诠释。
![鉴宝专家提到的开门大开门开门见山是什么意思(翡翠价格术语小六二开 翡翠价格术语小六二开是什么意思) 鉴宝专家提到的开门大开门开门见山是什么意思(翡翠价格术语小六二开 翡翠价格术语小六二开是什么意思)](/d/file/pic/20230403/71846076a68b78806cbc63f6e66107ce.jpg)
一、鉴宝专家提到的开门大开门开门见山是什么意思
如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全文:因藏友所需,介绍有关古玩行话知识,仅供参考* 我国古玩风气起源较早,古玩行业历史悠久。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玩行话要算“骨董”一词,“骨董”初见于唐代开元年间张萱《疑耀》一文:骨董两字乃方言物缺,初无定字,“骨”董后演变为古董,直到清代乾隆时才将“古董”改称为“古玩”,取“古代文玩”之义。 清末民初为古玩行业鼎盛时期,因此古玩买卖间行话也就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旧有的行话大多已不再使用,如今古玩行话推陈出新,产生了许多新行话。古玩行话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俗语,二是术语。俗语涉及的面较广,从看货到对货物的评价到做生意,整个过程都有行话。如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遇到新仿旧的货称之为“高老八”或“八爷”;对有些地摊货统称为“新加坡”,谐音“新假破”,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的好就是“高仿”,做的不好就是“判眼”。民国之前仿旧的叫“老仿”现在仿旧的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古玩行里有一种人,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然后再卖给各店家、收藏家,行里人称“游击此扮队”,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而“拾麦子”、“捡漏子”则是指买者有眼而卖者不识购到好货或指买到从内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货。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骗,买了“高老八”叫“吃药”、“交学费”,懂行人买了“高老八”叫“走眼”、“打眼”,买了便宜货叫“吃仙丹”。 老货坏了重新修补过叫“动过手”。倘若卖家说货绝对真,信誓旦旦,而买家仍有疑问,又不好直说是假的,就只罩扒辩能说:“看不好。”有许多人总认为从农民手上买的货不会有假,殊不知有些货是游击队有意丢给农民“埋地雷”的。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印或学生复印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漫天开价是“天价”,一件古玩喊到几万,甚至几百万,弄不清楚是不懂还是存心坑人。以物换物是“打仗”,一批货物连好带孬一齐卖称作“一枪打”、“一脚踢”。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扣,叫“打一”。购货时如说“1块钱”就是1百元人民币;“10块钱”就是1千元,“1毛钱”即是10元。 术语行语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太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老货无论出土还是传世,都有一层自然陈旧的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传世的东西叫“热坑”等等。由于术语行话专业性比较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 上面所提及的古玩行话,仅是收集到的一部分,且各地区的行话也各有不同,随着古玩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将会涌现出更多的行话。
二、翡翠价格术语小六二开 翡翠价格术语小六二开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玉器报价10—39万。3代表百,4代表千,5代表万,6代表10万,以此类推。小的意思是1-3 中是4-6 大是7-9.六表示六位数,小六意思就是10-39万。玉器报价术语:例如“小四、中四、大四”价——小四即1000—3999元;中四即4000—6999元,大四价即7000—9999元。即二、三、四、五、六就是十元、百元、千元、万元、十万元的意思,也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几位数,另外还有小小四,即一千至两千,小小五以此类推。扩展资料:玉器辨别真假:第一,当你在眼花缭乱的玉器摊上挑选玉器而无法分辨真假时,可以就地取材,将一滴水滴在玉器上。如果水滴成露珠状久不散开,就证明是真玉;如果水滴一下子就消失掉,那么就说明是次品或者假货。第二,感知。挑选玉器时,可以用手来回触摸,如果感觉到一种冰凉润滑感,则有可能是真玉,因为真玉具备这一秉性。第三,把所看中的玉器拿起,朝向光明处看,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说明是真玉。第四,如果玉器商贩允许,可以用舌尖舐。真玉有涩感,假玉没有这一秉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玉器
意思是指玉器报价10—39万。3代表百,4代表千,5代表万,6代表10万~~以此类推。小的意思是1-3 中是4-6 大是7-9六表示六位数,小六意思就是10-39万。玉器报价术语:例如“小四、中四、大四”价——小四即1000—3999元;中四即4000—6999元,大四价即7000—9999元。即二、三、四、五、六就是十元、百元、千元、万元、十万元的意思,也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几位数,另外还有小小四,即一千至两千,小小五以此类推。其他玉器相关术语:
小的意思是1-3 中是4-6 大是7-9六表示六位数...小六意思就是10-39W...小六2开,就是20多W,一般也可以叫中小六...
就是小六
三、翡翠行话里的一开或三开是什么意思
所谓:一开,三开,是翡翠估价的暗语。比如:小沿刘本重四一开,小指的是1,2,3,四是指千,小四是指:1000~3999元。一开是具体化,也就是说把小四的范围确定为一千左右。同理,小五三开,小指的是1,2,3,五是指五,小五是指:10000~39999元。三开是具体化,肉课纪祖普线固的只功升也就是说把小五的范围确定为三万左右。
四、古董瓷器拍卖去哪交易
突如其来的封控也让张国旗发现了线上卖书的便利:足不出户,却能接触全国各地的买家。二十多天来,即便一些地方封控,快递发不出,他在网上仍卖了几千块钱的书。张国旗计划着,市场复市后,线上的售卖也要持续下去。
5月18日,休市中的潘家园市场。新京报记者 周思雅 摄
文丨新京报记者 周思雅 汪畅
实习生丨王一凡
编辑丨胡杰
校对丨吴兴发
►
本文
5911
字 阅读
10
分钟
脖子和手臂挂满了各种串珠的商贩正高声吆喝着生意,拿着手电筒的客人蹲在摊前精挑细选,摆在地上的是形态各异的文玩、古玩和书籍等物品。
这是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上“鬼市”交易时的场景。这样的场景被拍进视频,在不同的直播平台上播放。
4月25日,北京市划定了防疫临时管控范围。从地图上看,一块四方的临时管控区内,潘家园旧货市场位于这个四方形的正中,这个全中国最大的旧货市场,也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之下,线下的生意停摆,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商户们或耐心等待,或寻求转型,从线下摆摊,逐渐扩展至视频直播、网站售货。
北京潘家园国际民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彤说,潘家园市场在疫情暴发之初的2020年,就曾采取一系列措施帮扶商户,如减免房租、帮助商户从线下转线上的措施,“我们的老商户好多不会做线上生意,我们也是慢慢摸索,摸索之后再教他们怎么立人设、规避风险等。”
汤彤说,针对目前的情况,他们也正在研究制定方案,将根据几千个商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对应给他们的补偿和补贴,也要量身打造。”
5月19日,潘家园旧货市场休市已近月余,在蛰伏中等待着原属于它的热络夏季。市场的商户和老顾客们,也在等待着重新升起的烟火气。
休市
25日早晨,像往常一样,主播侯丹拿着手机,脖子及手臂上套着五颜六色的文玩串珠,准备去潘家园市场里进行文玩直播——他从潘家园直播基地进货,并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将文玩产品售卖向四面八方。
走到市场门口,侯丹见人们手里搬着东西、不断往外走,还有人告诉侯丹:休市了,不能进去了。
3天前,4月22日,陈秀娥的生意就停了。陈秀娥在潘家园古玩市场开了一家店,专售瓷器类古董。那天下午接近四点的时候,她穿过琳琅满目的摊子,到市场门口接一位朋友。再次回到市场时,却看到摊主们纷纷收拾包裹,一个接一个往大门口走。陈秀娥纳闷,“今天这么早就收摊吗?”询问才知道,由于潘家园街道附近出现了新冠确诊病例,市场临时休市。“快走吧,别被封在这里了。”不少摊主对她说。
病例出现在陈秀娥居住的小区,回家就意味着短期内不能再外出。她没有多想,便决定暂时住进随行的朋友家。
停市的消息,给所有商户按下了暂停键。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售卖二手书的张国旗,平日里习惯北京、濮阳两地跑,接到休市消息时,他正在濮阳老家。他本以为休市是暂时的,仍计划着在五一假期前赶回北京——长假生意好,摊位的销量比平时能多上四五倍。眼看着封控时间越来越长,张国旗琢磨着,短时间内回不去北京,不如重启线上售书的生意。
5月18日,潘家园旧货市场门前的商铺处于关门状态。新京报记者 周思雅 摄
重启线上生意
事实上,这并非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商户首次因疫情生意停摆。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潘家园旧货市场就曾休市了一段时间。而从那时起,一些商家开始未雨绸缪,有的开网店,有的做直播,线上线下兼顾,提前做好了应对困难的准备。
张国旗就是那时在旧书网上注册了自己的网店,注册账号流程也简单: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一个卖家账号就注册成了。
他积攒了不少旧书,试着把书放在网店上售卖。刚开始时,一天只有几单生意。张国旗慢慢摸索出他的法子:上架一本书前,他先在网上把这本书售卖的价格查一遍,网上的最低价若是一本18元,他就卖17元——总要比最低价还低。他说,自己卖书是在“走量”,只要能把数量做起来,他不在意几块钱的价差。慢慢地,张国旗在网上一个月能做成两三百单生意。
也是在2020年,文玩店老板李良玉加入了线上卖货的行列。他主要发布短视频、做直播售卖文玩。为了避开流量好的文玩店老板,他总在晚上九点后上线。他直播的时长随心情而定,通常一直播,就是大半个夜晚。一个又一个对潘家园市场好奇的年轻人涌进直播间,他们总是问李良玉,“我是个新手,我应该买什么样的串儿来盘?”
李良玉原打算在今年4月把线下的店重开起来,“有些粉丝见到我们真人和实体店,会更有信任感。”不过,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
在李良玉的账号里,潘家园逛鬼市的系列视频已经更新到第五集。夜幕将市场笼罩得漆黑,一块布放在地面上,上面摆满了精美的器物,蓝色的珐琅瓷盘、黑白相间的三眼天珠、有着大闷尖的核桃、画着春江花月夜的葫芦。镜头里,市场的保安扮成古代人物,在绿色灯光的照射下巡视市场。李良玉则在一个摊位前停下,他拿着手电筒,挨个照向地摊上的“宝贝”,精挑细选。
休市之前的潘家园市场上,摊户正在吆喝叫卖。受访者供图
“规矩”
2021年7月,陈秀娥也开始了线上转型。作为90后的她,因为年轻活泼,迅速吸引来粉丝,开始拥有网购客户。如今,她已拥有5.9万粉丝。
五月中旬的一天,陈秀娥的朋友举办了一场古董拍卖会。因疫情防控要求,原定在朝阳区的展厅无法开门,她的朋友便将预展挪到东城区的一家酒店。陈秀娥答应了粉丝,要带他们看拍卖会。
她举着手机,在长条桌前小心踱步。镜头前是排列整齐的古董瓷器,眼前的古董没有玻璃罩保护,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一旁提醒着“请小心。”她将镜头缓慢推近桌上的瓷器,手机屏幕里总有弹幕跳出,“这是哪个朝代的?”
“货钱两讫,举手无悔”,是古玩圈的规矩。“眼见为实”,陈秀娥说,出入古玩这个行当,要具备相当的眼力,当你判断手中的物品值得卖家定下的价格,一切都能成交。因此,每个买家都要仔细端详一番,当场确认无误后,交易便是一锤定音。
但在线上网购古董,原本肉眼的观察被摄像头录制的视频代替,陈秀娥允许买家收到货后有三天的反悔期,就算不是器物的原因,也可以退换。今年过年前,一位顾客从她这里网购了一个瓷器香炉,对方收到后,突因某种原因决定退货,陈秀娥也同意了。
在侯丹看来,相较于线上直播,线下购买对于顾客而言最直观的好处是:能更直接地判断眼前物品的价值,直播间里往往会因为光线、无法触碰等问题,对东西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侯丹也认为,线上购买,是近年来伴随着短视频平台发展,衍生出来的更为便捷的方式,“大家忙起来的时候,都没有时间去逛园子,若是新手,去了一趟还不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在直播间里,像侯丹这样的商户还会科普文玩知识,帮助新手入行,“不懂的人直接去线下购买,很难分辨有没有染色、烤色、酸性这些工艺和处理手段。”
侯丹在直播间里做文玩直播的画面。网络视频截图
业态转型的尝试
潘家园市场关注到了商贩们遭遇的困境,2020年,市场为商贩们减免了三个月的摊位管理费。2021年初,市场与某电商平台联合开办了直播基地,商户们可以自行加入,在线上售卖商品,货品售出前,由基地进行真伪验证后寄出。
侯丹在2021年秋天成为直播基地的签约主播。他告诉记者,基地里每位主播有一个石膏板搭的隔间,一间大约七八平方米,一层大概有上百个直播间。只隔着隔板,直播间里的热闹却各不相同,有的粉丝量高的,一晚上直播间里热闹非凡,能卖出好几千单;卖得不好的,便是一片冷清。
侯丹看重的是“潘家园”这块牌子。这个牌子本身就会吸引来更多的人流量。而潘家园市场的文玩批发价格也相对低廉,在成本上能省不少钱。侯丹说自己生意好时,一天能卖两万多元的货,生意不好时,也能有八九千元的流水入账。
侯丹认为,潘家园直播基地的线上平台对于商户而言,起到了给产品质量背书的作用。“像仅一克就价值成百上千的绿松石,在有的直播间,一串儿才卖100块钱,容易给文玩市场造成混乱。”而潘家园直播基地面向受众的范围广、平台大,但凡是经此售出的物品,都经过市场的质检鉴定,不少商户依托这个直播平台,搭建起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未来,侯丹打算继续在直播带货上发展。他觉得,自己爱在直播间里和人唠嗑,而直播卖货的工作也相对自由,适合他。受物流影响,自己如今的收入和封控前相比少了许多,他计划着,等疫情结束,先把手中的文玩存货卖出去,再尝试着卖些不同花样的东西吸引更多顾客。
据朝阳国资*内容显示,潘家园电商直播基地创建于2021年初,以“线下珠宝文玩市场+线上直播基地”的模式,进行了实体文玩市场业态转型的尝试。作为华北地区首个大型综合“珠宝玉石+文玩类”直播基地,潘家园电商直播基地运行八个月后,直播间的签约率就达到了95%,商户开播率达90%,累计订单突破400万单,交易总额超6亿元。
潘家园直播基地里用来单独直播的格子间。受访者供图
情结
两颗文玩核桃在李良玉手里碰撞、摩擦,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李良玉的爱好是盘核桃,走到哪儿,他就盘到哪儿。李良玉说,手里的这两颗核桃来自二十年前。2002年,一个哥们儿从潘家园市场淘来一对核桃赠予他,自此他爱不释手,也逐渐对文玩产生了兴趣。
2003年,二十出头的李良玉第一次踏进潘家园市场,看到的是一个眼花缭乱的大市场,西瓜摊子就支在石雕、玉器的旁边,来往的人穿得花红柳绿,“给我感觉,就像菜市场一样。”
他爱上了那种市井的烟火气。
2012年,李良玉以一个月6千元的价格,在潘家园市场盘下一家店铺,开始了文玩生意,专门售卖金刚菩提。他记得当时热闹非凡的市场,平时大门口总会停着几辆大巴车,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摊前流连。潘家园成了北京的文化符号,“俗话说,来北京三件事,登长城、吃烤鸭,还有就是逛潘家园。”
在潘家园市场的商户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一种情结。
2014年来到北京后,陈秀娥进入了一家文物修复公司。2020年,正值疫情期间,市场将租金打了六折,陈秀娥觉得这是个入市的好时机,便辞职在潘家园古玩城盘下一间18平方米的店铺,开始从事古董瓷器的售卖工作。她偏爱小巧精致的单色釉瓷器,她觉得,那是一种历经岁月的美,落满裂纹和时间的尘土。
2003年,张国旗在家乡县城的一个小摊上“淘”到了一本溥仪著的《我的前半生》。书是绿色的封面,内页已经破烂不堪,用胶布粘着,张国旗花了二十块“巨资”买下了那本书,书上的内容他读得痴迷。往后,张国旗便迷上了旧书。
张国旗曾在老家开了一家书店。但县城读书的人少,书店生意不好,2008年他关掉书店来了北京。也许是曾在地摊上淘到那本让自己心心念念的书,张国旗很快就被潘家园市场里的地摊氛围吸引。他租下了一小块摊位专卖旧书,一晃15年过去,兜兜转转,现在他的摊位摆在书市流量最大的地方。
几年下来,张国旗依靠着潘家园市场的生意,积攒了钱在老家买了一套房子,在北京仍是自己租房子住。他在十里河地铁站附近租了两间平房,一间十平方米左右,自己住,还有一间二十平方米,用作放书的仓库。仓库里,书成箱成箱地摆开,傍晚收了摊,他就钻进仓库里,整晚都待在里头整理,挑选第二天要摆摊的书。
旁人总说,张国旗发不了财,始终在书圈里打转:赚来一本书的钱,张国旗很快又拿着去买了两本书,两本书而后又变成四本书。钱在手上没停多久,书倒是一直在变,滚雪球一样,一本变成四本,四本变成八本……
但张国旗觉得,旧书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时候能遇上一本值得珍藏的,是钱都买不着的。”
突如其来的封控也让张国旗发现了线上卖书的便利:足不出户,却能接触全国各地的买家。二十多天来,即便一些地方封控,快递发不出,他在网上仍卖了几千块钱的书。张国旗计划着,市场复市后,线上的售卖也要持续下去。
休市之前的潘家园书市上,一个摊贩坐在三轮车上阅读。受访者供图
烟火气
从十五年前在市场里摆上自己的第一个摊位起,张国旗和潘家园市场就已经分不开了。过去,雨天人少,他在雨天也习惯休摊——突如其来的疫情封控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他盼着,这“雨”能早点停,自己可以早日回到市场里头,用遮阳伞继续支起自己的一小方天地。
休市以来,陈秀娥一直关注着古董拍卖的信息。她决定蛰伏着,像所有为珍宝伺机而动的买卖人们一样,等待解封后的潘家园市场的热络夏季。
同在等待的还有买家与玩家们。
大学生李修贤第一次逛潘家园旧货市场是2019年8月,他从海淀区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过来。一条长街上,两边都是书摊,李修贤认认真真地逛了两个小时,把所有的书摊都逛了个遍。
他喜欢市场里的热闹。摊贩和买家之间买与卖的来往,也形成了潘家园旧货市场的百态。李修贤觉得,在一些室内的二手书店,虽然书更干净整洁,市场也更为规范,却见不到潘家园市场里胳膊上满挎着各式各样的口袋、逢人就问“要包吗”的大妈,也见不到为几块钱讨价还价的人。“本来只是去挑书,却见证了大家之间交际的故事,时不时能遇上一些惊喜。”
休市之前的潘家园书市上,顾客正在摊前挑选图书。受访者供图
从2007年起,市民张洁逛潘家园市场有十几年了。张洁家距离市场只有六七分钟的步程,她喜欢旧书,每逢周末,就揣上一个布袋,到潘家园书市上淘一圈。
张洁形容,书市上,书全摆在地上,下垫一米多长的麻布,或是垫个编织袋。书品以旧为主,两到十元一本,封面简洁,多是米黄色、浅棕色,泛着一股尘土的霉味。她通常弯着腰,一行一行地扫书名,遇上感兴趣的书名,就蹲下身,抽出来翻一翻。“有时候摊主看你瞧得认真,还会给你递一个小马扎,让你坐在摊位边挑。”扎在书市里,她常常一逛就是三四个小时。她观察到,结完账,有的人以绳子系起一大捆书,拎着走;有的人把书放进买菜的小推车里,推着走;还有的人就将书夹在腰间,揣着就走了。
和逛商场、博物馆这些地方相比,张洁独爱潘家园旧货市场里头吵吵闹闹的烟火气。“东西又多又便宜又新奇,接地气——什么都有,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她在市场里遇到过奇装异服者——有的穿黄袍、有的背大葫芦、有的常年裹皮草,还有的人在脖子及手臂上挂满串珠,被戏称为“四大天王”。她喜欢流连于摊贩与顾客间的一方社交场所,“有时候听听他们聊天,那帮大爷拿一小马扎往那一坐,操着各地的口音,聊社会时事,天南地北,什么都懂。”
如今,张洁居住的小区也被划入了封控区,她已经半个多月没法出门。她想念潘家园市场,她感到心痒,“像是有瘾,就是什么都不买,也想去那逛一逛。”
北京潘家园国际民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彤说,潘家园市场和商户之间是一个生态圈,是相互帮衬、互相合作发展的关系,针对目前的情况,市场方也正在研究制定方案,将根据几千个商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
记者了解到,此次疫情封控后,潘家园文化公司为直播基地设立了临时仓,保障疫情期间直播基地收发货的正常进行。
(应受访者要求,陈秀娥、李良玉、张洁为化名)
现场都买不到真的,改线上,哈哈哈
疫情期间封控了,少了一个悠闲逛街的地方。[捂脸]
赶紧腾退,建公园。
感谢分享*
潘家园以前有一帮演杂技的帅哥,那个才叫一个好看
如果能给商户提供一些低息贷款,帮助商户度过难关*
感谢老师分享[心][心][心][心][心][心]*
一旦疫情放松了,这些市场就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