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的玉烟袋嘴值多少钱(我收藏了一个玉器烟袋嘴上面有俩条龙纹有人说价值50100万不知道是)

发布时间:2023-04-11 10:56:04

导读:一、150年前的玉烟袋嘴值多少钱老白玉烟袋岩念嘴,好核哪的要超过改枣码2万元的;常见的一般在2000元左右。老白玉烟袋嘴大约300元钱.(约50mm)二、我收藏了一个玉器烟袋嘴上面有俩条龙纹有人说价值50100万不知道是青海省的青...下面是150年前的玉烟袋嘴值多少钱(我收藏了一个玉器烟袋嘴上面有俩条龙纹有人说价值50100万不知道是)的详细诠释。

150年前的玉烟袋嘴值多少钱(我收藏了一个玉器烟袋嘴上面有俩条龙纹有人说价值50100万不知道是)

一、150年前的玉烟袋嘴值多少钱

老白玉烟袋岩念嘴,好核哪的要超过改枣码2万元的;常见的一般在2000元左右。 老白玉烟袋嘴大约300元钱.(约50mm)

二、我收藏了一个玉器烟袋嘴上面有俩条龙纹有人说价值50100万不知道是

青海省的青花玉,价值不一般,市面很少见 你好!好,年代长也没有什么关系,目前价格不高的,上边的东西很一般的,材料也是很一般,不建议你销售如有疑问,请追问。

三、爷爷烟袋上的玉请专家帮忙看看。本人不懂值多少钱。什么玉。

您玉雕件典型现代皮壳做过旧广义和田玉雕件市场上般喊价1000元左右;市场上常见法商人拿着样冒充老玉器珍品高价销售千万要注意

四、那位大神帮我看看这个烟袋嘴是什么材质的现在价值多少

作者刘亚学 作者简介:刘亚学,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 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两部散文集;一部诗歌集。偶有作品在纸媒和微刊上发表。 作者:刘亚学 (吉林) 资料图片 前些日子,偶尔在网群里看到有人总结出东北十八怪,这第一怪就是女人叼个大烟袋。 其实,我亲眼所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前,何止是女人叼个大烟袋呀! 那时,无论男女,尤其是上点年岁的人,抽烟者比比皆是。大烟袋的结构分三段,即烟袋嘴、烟袋杆和烟袋锅。烟袋嘴大多是铜制的、锡制的,上讲究的是翡翠玉制的。形状大体像椭圆章,中间是空膛的,与烟袋杆通联。烟袋杆长约六十至八十厘米,取长取短因个人爱好而定。黑色是烟袋杆的基本色调,细度要比小拇指细上很多,材质据说是乌木,乌木是多年沉在水里的木头,经过浸泡和细菌侵蚀而成。那时流行的大秧歌唱词中就有“大姑娘烟袋乌木杆呀”之类的表述。烟袋锅是铜制或者锡制的。锅里装进烟草,点燃以后便可吧嗒吧嗒抽烟了。 有了烟具,要解决烟草的来源。烟草的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叶子烟,叶形是尖状的,颜色深绿,叶面平整,味道辣度适中,比较大众化,卷烟厂采用的就是这个品种。另一种是蛤蟆烟,叶形是椭圆的,颜色黄绿,叶面不光滑不平整,味道齁辣。城里抽烟者一般在自由市场或者到乡下购买,农村人近水楼台,利用自留地或者小片荒地种植。 我亲眼所见,三年困难时期,生活必需品奇缺,就连人们离不开的烟草也很难买到,致使烟草价格飞涨,达到每斤四五十元的水平。奶奶将烟叶的柔软部分抽完了,余下的烟梗舍不得扔掉,放进铁锅里炒了,然后用擀面杖擀碎,继续享用。眼看烟草就要断供,为了节省以延续时间,她将白菜叶掺入其中,由此可见抽烟之艰难。 那时,邻里之间互相串门,一进屋就是“上炕里,装袋烟”的热情用语。有人家里没烟草了,就到邻居家蹭袋烟抽。 点烟的方式很特别。自己个儿抽烟时,平素用启灯(火柴)点燃,到了夏天用火绳点,火绳是用采摘的艾蒿或者水蒿搓的,晒干后盘成团子,挂在房梁上,火绳头垂到手能够到的地方,以便拉扯下来点烟;到了冬季,想抽烟的话,用火盆里的麻杆火炭点着就行了。如果遇到家中来客,并且随身携带大烟袋者,二人烟袋锅对着烟袋锅,不一会儿就点燃了对方的烟草,配合得相当默契。 备用的烟草平常放在烟笸箩里。烟笸箩大多是用废弃的纸料做的,将废纸壳用水泡散后,加进粘合剂,以粗瓷大碗做胎,干燥以后想办法脱胎,制成烟笸箩,表面糊上花花纸,尽量达到美观的成色。当然,特别讲究的人家,花钱买上讲究的烟笸箩,是石头雕塑的,上面刻着八仙人,很有观赏价值。 大烟袋抽烟久了,需要维修保养。由于烟袋油渍滞留在了烟嘴、烟杆、烟锅里,要定期清除。清除烟嘴用冷水洗涮就行了。清除烟锅,有专门的工具—银簪子,直接剜掉里面的烟袋油渍。清理烟杆要费事得多,通常选择柴草之类的东西,插入烟杆膛内,将烟袋油渍带出。操作时需要加倍小心,防止折断在里边。 用大烟袋抽烟的人,几乎都有一个烟荷包。烟荷包相对更加讲究,一般都是缎面的,闪着光亮,上面有挂绳,在大烟杆下啷当着。在家一般不用烟荷包,一旦离开家,到外面出走,烟荷包便派上了用场。可见烟荷包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实用价值。 据说大烟袋还有一个特殊用途。在旧社会里,封建礼数非常多。儿媳妇进门以后,每天都要为婆婆装烟倒水,一旦服侍不周,婆婆就抽冷子用大烟袋锅刨脑袋。遇到灵份的婆婆,刨人成了一大绝技,刨正到了,会将脑袋刨出大包或者流血,止血的办法非常残酷,用烟面子一抹了事。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一度将种植黄烟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批判,“割尾巴”的结果就是烟草渠道阻塞,逼着人们改抽香烟。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抽不起烟的问题,国营卷烟厂相继生产了低档香烟,如外号“九分损”的勤俭牌香烟等等。 由于香烟的不断普及,大烟袋也寿终正寝了。延续千百年的大烟袋销声匿迹,六零后或许隐隐约约能够有所印象,七零后以后的“后”,既没见过也很少听说过,一旦有人提起,只能当作小城故事了。 想来值得庆幸的是,我虽然从不抽烟,但是大烟袋的印象颇深,讲出来或多或少能荡起读者好奇的涟漪……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