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从牛梁河遗址看神秘的红山文化玉器牛梁河遗址群发掘之处,工作重点一直在第二地点的积石冢群,玉器大多出在该冢群一号冢的中小型墓。红山文化至今仍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探索的课题,在牛梁河遗址第五地点有一座全部...下面是从牛梁河遗址看神秘的红山文化玉器(玉a货就是好吗玉的价格是怎么样来分的啊)的详细诠释。
![从牛梁河遗址看神秘的红山文化玉器(玉a货就是好吗玉的价格是怎么样来分的啊) 从牛梁河遗址看神秘的红山文化玉器(玉a货就是好吗玉的价格是怎么样来分的啊)](/d/file/pic/20230324/43067bcb1f3736e3cc70f28035da0b79.jpg)
1、从牛梁河遗址看神秘的红山文化玉器
牛梁河遗址群发掘之处,工作重点一直在第二地点的积石冢群,玉器大多出在该冢群一号冢的中小型墓。 红山文化至今仍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探索的课题,在牛梁河遗址第五地点有一座全部以玉器随葬的中心大墓,墓主是何身份?随葬的七件玉器又有何涵义? 1987年曾一度将发掘重点转向附近的架子山,编为第五地点的积石冢墓地。经过多方勘探,果然在最高顶巅发掘出一座保存相当完整,全部以玉器随葬的中心大墓。 架子山积石冢墓地有东西排列的两个大冢,一方一圆。所掘中心大墓属东部的一号圆冢。 该冢上部积石虽遭较大扰动,仍可看出为三层圆形阶石结构,总范围直径逾20公尺,最内一层积石且有层层迭起的迹象可寻。墓的下部有土坑竖穴,墓圹口长、宽各在4公尺左右,圹穴作台阶式,深约3公尺。穴底砌大型石棺,东西向,内葬一男性,五十余岁,骨骼甚为粗壮,仰面伸展,头向东。 玉器随葬情况 头两侧各置玉璧1件 胸部置勾云形玉佩和鼓形玉箍各1件 右腕戴玉镯1件 双手各握一玉龟 随葬共7件玉器,皆一色淡青色软玉制成,相当精致。 这座大墓的玉器之葬,至少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 凡葬入大型墓者,特别是冢的中心大墓并随葬众多玉器的,皆为男性墓主,其身份相当高,应是当时权势显赫的首领和显贵人物,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 2. 墓内只葬玉器,不葬陶器及其他器物,是典型的玉殓葬,说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玉,在当时红山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超乎寻常。 3. 这座墓的规模在同时期诸考古文化中,应归于最大之列,且有更大范围的积石建筑。相比较之下,随葬玉器数量不多,但件件形体硕大,部分选料特精,如鼓形玉箍和玉镯,造型规范,尤其是有组合规律,壁、龟都是成双配对。说明这些玉的随葬,不仅是财富、地位、身份的标志,更有“礼”的涵义,即最初的礼制。 4. 随葬的一对手握玉龟在这组玉器中尤为突出,在此处不是作为饰品,而是以双手握之,明显具有史书所谓“龟策”的性质,伍蚂实在是一种礼仪的体现。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四灵之一,“灵龟者……上隆法天,下平法地”,凡有祭祀即奉龟前往,以示隆重。如今从考古发现看,早在红山文化时期,龟已是富有尊贵、长寿的神灵象征了。 礼制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的标志,在商周时代已经相当成熟。《周礼》、《仪礼》、《礼记》便是其集大成者,然沿流上溯,则其起源应更早。红山文化时期以玉为佩、以玉为祭和以玉为葬的发现,表明最早的礼制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且以玉制礼器为先。可见“重德轻符”,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 高古玉收藏:千万不要怕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高古玉中的大型器十分恐惧,一见个头大的古玉,便断定是假的、后仿的、臆造的。更有一些愚民砖家,说什么红山无大器,红山玉器只有不到三百件,纯粹的忽悠人。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这些伪砖家、伪理论。需知,高古玉中一些大型的玉器,往往是规格很高的礼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 ▲良渚文化玉琮,高49.2厘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新石器的中、晚期,体量较大的玉器腔改埋开始出现,直径在20厘米左右的玉璧、玉璜、玉环,高度在30~40多厘米的玉琮、玉斧、玉戈等大型玉器在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石峡文化等遗址都有发现。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多孔玉刀和玉璋令人印象深刻,其长度一般都在40厘米左右,50~60厘米以上的已不罕见。这些大型的玉器都不是实用器,而是用于祭祀、庆典、原始宗教活动中的礼仪器。 ▲龙山文化玉璋,长49厘米、宽7.8厘米、厚1厘米,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新石器晚期玉铲,长75厘米、宽25厘米、厚4厘米,广西大新现揽圩乡康合村出土,现藏于广西大新县博物歼晌馆藏 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代出土玉器几乎全是大型的玉璋、玉戈、玉刀等玉兵礼器,小型的佩饰玉则极少见到。玉兵礼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持有玉兵礼器的人,才是掌握政权的人。在进入青铜器时代之前,大型的玉制兵礼器是“国之大事”必不可少的礼仪大器。 ▲齐家文化玉刀,长54厘米、宽8.5~10.3厘米、厚0.8厘米,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墓地出土 “殷以夏礼”,商代的用玉制度主要承袭夏代。这一时期是青铜器大发展的繁荣期。随着体量巨大、质地厚重的青铜器不断涌现,几乎所有的器物,包括青铜器、陶器和玉器都呈大型化发展趋势。商代至西周中期礼仪玉器的大型化不仅在尺寸上有增加,在数量上也有成倍地增长。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的玉戈、玉璋,长度大于30厘米的就有7件之多。这些大型玉礼器与青铜器一样,成为礼器中不可或缺的重器。 ▲二里头文化玉璋,长48.5厘米、宽8厘米,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三星堆文化玉璋,长46.3厘米、宽47厘米,四川厂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商早期玉戈,长94厘米、援宽13.5厘米、厚0.5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璋、玉钺、玉戈等大型玉兵礼器逐渐减少,到了春秋早期,就只剩下玉戈一种,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中晚期,像玉戈、玉璋、玉钺、玉琮等已基本不见。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璋,残长67.8厘米、残宽6.5-10.4厘米、厚0.5-0.7厘米,四川成都市金沙江遗址出土,现藏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周中晚期之后大型的玉制“兵礼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的玉料越来越匮乏,从新石器时期中、晚期至商代晚期,其间历经了数千年,为制作大量的30厘米以上,乃至70—80厘米以上的大型礼仪玉器大量消耗体量硕大的玉料,而这些大型的礼仪玉器又多为薄型片状的“兵礼器”,不仅切割玉料的难度极大,并且玉料的的损耗也很大;二是新型的大型礼仪玉器的出现,逐步淡化了以玉兵礼器为主的仪礼器。西周的统治阶级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礼制与用玉制度,在玉器大型化时尚之风影响下,出现了组合玉器。 ▲西周中期组合玉佩,山西运城绛县诩伯夫人毕姬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周中期七璜连珠组合玉佩,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君主虢季墓出土,现藏于虢国墓博物馆 组合玉佩是西周贵族间盛行的一种由许多玉件串联组成,挂在颈上、悬于胸前或佩戴在手腕上的佩饰。通常由玉璜或玉片串连玛瑙、绿松石及彩珠、贝壳而成,也有用数个玉璧、玉璜、玉管、玉勒及龙凤玉佩穿联而成的。大型的结构繁复的组合玉佩是贵族们表示身份地位及权势的服饰,是按一定的礼制规定所设计的。这组以青白色玉璜为主体,以红、蓝两色管珠点缀其间的玉佩缤纷绚丽,夺人眼目,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周代玉佩中形制与连缀方式最为精巧的七璜连珠组合玉佩。 ▲西周中期六璜连珠组合玉佩,山西曲沃晋献侯稣夫人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院 这类多璜组合玉佩,在西周王室、诸侯王等高级贵族之墓葬中都有大量的发现。譬如山西省天马-北赵晋侯墓地、宝鸡弓鱼国墓地、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村58号墓地、陕西省扶风县黄堆乡强家村、河南西周洛邑和浚县辛村卫国墓地、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等。从发掘情况看,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其所佩组佩的结构越复杂,长度也越长。 ▲西周四十五璜连珠组合玉佩,山西曲沃晋穆侯次夫人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院 这类大型组合玉佩在西周晚期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作为朝廷官员礼仪服饰之规矩却一直延续下来。史记有载:东汉明帝佩戴的是白玉连璜大佩(大佩即组合玉佩),晋代天子佩戴的是白玉重珠大佩,唐代天子百官皆佩玉带,宋代朝廷也有明确的佩玉规定,明代帝王佩戴是三环相连的五组合玉佩,清代朝廷官员都佩戴朝珠。春秋战国的大型玉器在工艺上又有了创新,一种由数件玉雕件组成,由金属连接或粘合而成的组合玉器脱颖而出。 ▲战国玉剑,通长33.6厘米,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云兽纹玉璜,长20.5厘米、宽4.8厘米,1950年河南辉县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西汉龙虎纹玉带钩,长19.5厘米,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现藏于南越王墓博物馆 战国至汉代时期出现许多精美绝伦的组合玉器,其中活环套链组合玉器是古代镂雕工艺与切割工艺的又一次升华。所谓活环套链就是把平面“搜镂”的技巧用于立体“镂空”上,即在一块玉料上镂雕成数个可活动的环或佩,环环相扣、环佩相扣形成连接,使之可卷折可展开,但不可拆卸的一种工艺。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数件活环套链玉佩,其器形最长、活环套链最多、纹饰最繁复精美、工艺最为精湛的是26节活环套链玉佩,长达48厘米。此件组合玉佩由26节玉佩和12个活环组成,其中有4个活环是用金属榫插接,可拆卸,8个活环是用立体镂空法琢成,不可拆卸。用活环连接的26节玉佩,件件都是由镂雕加阴线纹琢磨而成,有形态各异的龙、凤及蛇、兽面等纹饰。 ▲二十六节活环套链玉佩,通长48厘米,厚0.5厘米,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四节活环套链玉佩,通高9.5厘米,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有博物馆 活环套链工艺的出现,能使较小的玉料“拉”长,即用小块玉料雕琢大型化玉器,变不可能为可能。
2、玉a货就是好吗玉的价格是怎么样来分的啊
经常听珠宝商说自己的翡翠是“A货”不是“B货”,许多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其实,“A货”指的是未经任何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其玉质、颜色、结构都是天然的。“B货”是指经强酸浸泡处理后又用有机物加以固结的翡翠。这种处理用强酸浸泡翡翠以清除地子中的褐黄色或灰色,再以真空注胶填充翡翠中经酸液侵蚀而出现的空间。经过处理后的翡翠在强光源下观察,显龟裂纹,结构松散,在裂隙处可见胶的存在,还有所谓“C货”是经人工染色的翡翠,其玉质是真的,颜色是人工加色的。以及“B+C货”经强酸浸泡处理后,加入染色剂再用有机物加以固结的翡翠。但目前市场上一些无良商人常常用“B货”、“C货”以及“B+C货”冒充高档“A货”出售,大家在购买是最好找那些信誉有保证的珠宝专营店,而不要轻信街头商贩的话。 玉按照历史时间来分可分为高古玉,古玉,新玉。 小子无才,妄谈古玉,权作抛砖引玉。 汉代以前的玉器,人们习惯称为高古玉,随着考古学的兴盛,大量的史前文化被发掘以后,高古又分为文化期的和老三代郑激洞的。文化期按照地域来分,大致上有南良渚,北红山的说法,加上西部的齐家文化,总共有三支著名的文化带。 良渚文化以浙江余杭,嘉兴为中心,包括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大部分环太湖流域的广大区域,良渚玉以其精致的纹饰著称于世,玉才多为地方玉,一为透明的湖绿色透闪石,受沁后为鸡骨白,一为不同明的蛇纹石,受沁后呈现各种颜色,工艺极为精致,鉴定以玉料,打孔,纹饰三方面为主,玉料比重较大,上手沉甸,打孔多为双面对钻,孔内壁光滑,有些许不规则的螺旋纹,孔内外包浆一致者,基本上可以进行下一步判断,如果不一致则可直接否决。纹饰是鉴别的重点,以前书上所记载的那些斜细线构成的短线,现在业已经能仿造,大多数人没有见过真品的情况下,纹饰鉴别就跟显得扑朔迷离了,我实在不敢再把自己关于纹饰的鉴定心得写出来,免得。。。。。 灰皮也是鉴定的重点,但是现在一些高仿,用出土的良渚玉材仿造图谱上有的器型,并且还能仿造出相应的灰皮,这点实在让人头疼,但是真品的神韵是很难仿就的,这就要求多去博物馆看馆藏,民间也偶有良渚玉流通,但价格较高,笔者前些日子从杭州一朋友手中购得锥形器2件,价格很高,绝非古玩市场的百元,甚至几十元的价位。 良渚文化时间跨度较大,前期玉器跟晚期有明显不同,晚期雕工,治玉更加精细,纹饰也更加复杂。但总的来讲,玉器以祖先崇拜为主,鸟兽造型较少。管珠装饰器,礼器玉琮,玉璧,玉璜较多。 红山文化,主要是辽西还有内蒙古赤峰一带,以玉猪龙跟勾云佩维代表,主要是动物崇拜,动物造型古朴,往往追求神似,玉材多为辽宁老岫玉,小件动物、珠管等物一般用透闪石,大件动物多为蛇纹石,打洼打磨,玉器边缘比较锋利,多沙石皮壳附着物,玉器表面往往留有加工痕迹,比如切割痕,管钻痕等等。 红山玉器相对良渚玉来讲,数量上要少许多,工艺相对大气粗糙,但是神韵自然,独具匠心。市场上真真假假颇多,价格也不是普通人所能问津的。 高古玉素器容易造假,真品看多了,容易培养一种感觉,感觉对了,相对也就容易鉴别了。 等有时间再写老三代的玉器。 玉石原料的品种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玉器和首饰的价值,只有正确判断玉和玉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件玉器的价值。我国玉雕业可利用的玉料品种极多,但主要的品种也并不很多,有翡翠、透闪石玉(软玉)、玛瑙、松石、青金石、芙蓉石、孔雀石、木变石、石英岩、水晶、岫玉、独山玉等十几种。 一、翡翠 翡翠原料千差万别,高档的原料不足1000克的小块,价值数千万甚至超亿元,几吨重的翡翠原料可能只有每公斤几十元,价值的差别上万倍。也可以说,翡翠是唯一一种不用重量来衡量其价值的宝石。正因为如此,翡翠的质量评估更显其重要了。 如何来评价一块翡翠原料的质量是许多专家研究、思考的问题。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时方面来分析: (一)颜色: 颜色是评价翡翠最重铅握要的因素,翡翠价值最高的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藕粉色等,颜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翡翠的价值。要考虑颜色的好坏,就要具体分析翡翠颜色是否正,浓淡是否适宜,颜色的冷暖,颜色的分布是否均匀等几个方面。 1、翡翠颜色纯正是很理想的,但自然界喊枯所产翡翠往往颜色是不纯正的,有的偏黄,有的偏蓝,有些翡翠有灰色色调。我们以纯正绿色为最佳,依次按照偏颜的强弱再划分几档,这样可大致掌握颜色的分类和档次。 2、颜色的浓淡也很重要,颜色太浓会影响透明度,太浅太淡也不好看。一般认为,翡翠颜色以浓淡适宜为佳。随着地区的不同,人们对颜色的浓淡也有所偏好,高纬度地区的人们一般偏爱颜色略深一些,低纬度地区的人们一般偏爱颜色略浅一些;年龄的不同对颜色的喜欢程度也会有变化,年长的人喜欢颜色偏深一些,年轻人多数喜欢颜色浅一些的;由于性格的差异,人们对颜色的喜好程度也会有区别,性格内向的人多数喜好颜色略深一些,性格外向的人多数喜欢颜色浅一点、艳一点的。 3、翡翠颜色的冷暖色调,偏黄也即暖色成份多,偏蓝也即冷色成份多。颜色的偏色将关系到翡翠的艳丽程度。也有人将黑色调、灰色调的多少来描述翡翠颜色的艳丽程度,黑、灰色调越重,翡翠的颜色就越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将翡翠颜色的艳丽程度分级,并制定出每个级别之间的差别,这对翡翠价值的评估是很重要的。 4、在一块翡翠上颜色的分布也很重要,颜色越均匀越好。首饰用翡翠原料的颜色的分布均匀是很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因素。玉器用翡翠原料还要看颜色的分布特点,有些原料的绿色是分带分布,这要看色带的宽度、走向、形状,色带的分布特征将决定玉器的设计和采用的加工方法;有些原料的颜色是团块状的,有些是一条线,只有在研究了颜色的特点后,才能确定玉器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到玉器的成品质量。翡翠颜色利用得好,利用得巧,这件块原料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 (二)透明度 翡翠是岩石,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多晶体的集合体,多数为半透明,甚至不透明。最好的翡翠也不可能象单晶体宝石例如祖母绿那样透明。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更喜欢翡翠,就喜欢翡翠那种半透不透,水灵灵的感觉。 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晶体颗粒大小、排列方式以及杂质的含量等,都对其透明度有直接影响。一般翡翠行家将透明度称为"种"、"水份"。透明度好的就是水份足,种好;透明度差的就是种差或水份很干。有些行家用很形象的词来表达翡翠的透明度,例如:玻璃种、冰种、干青种等等。 翡翠原料的透明度越好价值越高,尤其在评价中高档翡翠时,透明度对价值的影响往往高于颜色,有色无种一定不是高档货,有一定色又种好的翡翠才能成为高档货,也可以说,高档翡翠一定是种好,而色好的不一定是高档翡翠。对低档翡翠来讲,有色无种要比无色有种贵许多,在这种情况下颜色比透明度更重要。细心的评估师会总结出翡翠种好与不好之间的大致价格差,越多的统计计算,越有其代表性,知道不同种份的翡翠价格的差异,对评估对象的对比分析极为有用。 (三)结构 我们这里讲的翡翠结构是指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结晶微粒的粗细、结晶体的形状及其组合分布方式,行家称"底"或"地"。一般来讲,硬玉矿物结晶颗粒越小,翡翠的质地就越细;硬玉矿物结晶体越粗大,翡翠的质地就越不好,感觉不细腻,抛光效果就差,价格也就越低。 我们可以将翡翠的质地大致分几类,从非常细-细-较粗-粗-很粗这五个级别,一般好的翡翠质地都很细,也可以根据地子的好坏,来分析翡翠原料价格的差异,研究出一般的规律来,就会较容易知道"地子"对翡翠价值影响的幅度。 (四)干净程度 翡翠的评价象其它宝石一样,干净程度也直接影响其价值。 翡翠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两种。黑色瑕疵有的是以点状分布,也有成丝和带状分布,主要是黑色的矿物,例如角闪石等。白色的瑕疵主要以块状、粒状分布,一般称为石花、水泡等,主要是以白色的硬玉、矿物和长石矿物。 在评价翡翠时要研究瑕疵的大小、分布特征,是否可以剔除等因素,是否对翡翠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综合分析后确定对翡翠价值的影响程度。 (五)裂纹 如果一块翡翠料上有大的裂纹,这将大大影响其价值。影响程度要依裂纹的大小、深浅、位置等因素来判断。 在评价翡翠原料时上述五点要综合分析研究,首先要确定翡翠料是首饰料还是玉雕料,两种料的评价方法不同,首饰料更直接,更具体;而玉雕料就更复杂,更抽象,不仅要考虑料的好坏和颜色的分布特点,还要看能做什么,怎样做,效果会怎样。例如,一块有黑有绿有白的料,如果将三种颜色充分利用起来,设计成一件绝佳的艺术品,其价值将会成倍增长,如果设计不好,将大大影响其价值。 在此值得提醒的是,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很多,每一因素都是动态和不确定的,这就是为什么翡翠的价值规律很难确定的原因。从事翡翠评估研究的同行,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尽多收集资料,多找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规律,才能正确把握翡翠原料和成品的评估。 二、透闪石玉(软玉) 透闪石玉又叫软玉,是由透闪石矿物组成。我们经常碰到的透闪石玉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新疆料,二是青海料,三是俄罗斯料,四是辽宁岫岩河磨料。从透闪石玉的产出情况来分又可分为山料、子料和山流水。山料是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不如子玉。而子料是指产于河床里的玉料,经过长期的搬运作用,磨圆都很好,少数有浸染皮。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经风化崩落,并由山洪搬运至山半腰、山脚或河床的上游,距原生矿较近,有一定磨圆,表面光滑。 在评价山料时,首先要看料的块度大小,越大块的越难得,价值越高。再次要看玉的白度是否好,越白越好。然后要看玉的细腻、均匀程度,是否有油性,是否温润,瑕疵的多少及分布情况等因素。有些山料例如青海料,有时带有团状绿色,这对白玉的价值是有贡献的,团状的绿越正越均匀越好。有些山料有糖皮,例如青海、新疆且末、俄罗斯料有的有一层几毫米甚至几厘米的糖皮,如果糖皮颜色很漂亮,也会对价值有正面影响。有的山料中有玉夹石的情况,这将大大影响玉的价值。 一般来说子料的质量多好于山料和山流水,如果子料有很漂亮的红皮,将对其价值有重要贡献,原因是可利用红皮制作成俏色绝品,还可证明这是纯正的新疆子料,价值倍增。人们通常将透闪石玉分为如下几个级别: (一)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而得名。羊脂玉质地细腻,特别温润,油性特佳,给人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中的优质品,比较稀少贵重。以子料为例,现在市场上块度超过1000克的羊脂白玉子料价值约10万元左右,十几公斤已属罕见,价值更高;超过100克的羊脂白玉子料价格在20000元~50000元左右,几十克的一块羊脂白玉子料也要3000元~5000元上下。优秀的羊脂白玉山料的价格目前也一路攀升,供不应求。 (二)青白玉 青白玉是指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白玉与青玉过渡品种,现在市场上多数将好的青白玉归为白玉类,价值2000元~10000元/公斤不等。 (三)青玉 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好的青玉呈淡绿色,色嫩,质细腻,也是较好的品种。由于划到青玉品种的软玉范围略大,所以价格差别也非常大,每公斤150元~8000元不等,上佳青玉有时价格也高达每公斤1万多元。 (四)黄玉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黄玉的产出非常稀少,价值极高,上等黄玉价值在50000元/公斤以上,中等质量也要每公斤20000元左右。 (五)墨玉 墨玉由墨色至黑色,抛光后油黑发亮,该品种也不多见。这个品种将是今后收藏的热点,上佳墨玉价格将会大幅上涨。 (六)碧玉 碧玉有绿、深绿、暗绿色,绿不鲜,质地不如其它玉种均匀洁净,黑斑和玉筋明显。 评价透闪石玉料时,首先要看是哪个品种和级别的料,在大类分开后,再看料的形状、有无绺裂、有无杂质、细腻滋润程度、颜色是否白、有无俏色可利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 看料的形状是否好的原因在于能制作器皿还是花鸟人物,能否最大限度、最经济的利用料,这往往被许多人忽视。 评价透闪石玉(软玉)最关键的是白度和细腻温润有油性。绺裂、瑕疵的影响要视所处的位置、大小、分布情况而定,如果是可以剔除,则影响不大,如果是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和无法剔除,则严重影响其价值。 三、玛瑙 玛瑙的品种很多,有"千样玛瑙"的说法。玛瑙是二氧化硅的隐晶质玉石。我们常见到的玛瑙有红玛瑙、蓝玛瑙、绿玛瑙、缠丝玛瑙、黑花玛瑙、紫玛瑙、藻草玛瑙、白玛瑙、水胆玛瑙等。 在评价玛瑙原料及其制品时,关键在于颜色是否正,俏色利用是否有意义。在颜色中以红、缠丝红、大红、桔红为上品,暗红、紫红为下色,有的料的块体中是暗红色,但做出产品是鲜红色,要认真识别。在绿玛瑙中的葱芯绿、艳绿为上品,暗绿为次之。蓝玛瑙中的宝石蓝、紫罗蓝为上品,普蓝为下品。 在评价原料时,在玛瑙中有2种以上的颜色为上等料,有的玛瑙有5种以上的颜色或几种不同的色调,这都是可做俏色设计的好料。 现在国内最多的玛瑙是产于巴西的玛瑙,每公斤15元至30元不等,国产的玛瑙主要在辽宁、云南等地,价值略高于巴西料,由于玛瑙的人工处理工艺很完善,市场上见到的玛瑙产品多数是经热处理改色的,天然产出的多数颜色不够理想。 俏色作品要分色清楚,用色忌混。玛瑙上的颜色分布是千变万化的,色与色之间有对比关系,用色要注意对比强烈,绝妙的俏色作品,不仅仅分清颜色,对比强烈,更重要的是在依料赋形的基础上,依色赋形,使作品形色相依,与自然形态绝妙吻合才富有情趣,才是绝妙作品。 玛瑙的绝妙俏色作品有很多,例如玛瑙雏鸡、玛瑙虾盘、玛瑙蟹筐、玛瑙龙盘、玛瑙五鹅等,都是玛瑙俏色中的极品。 在评价玛瑙作品时,首先要分清是一般作品,是较好的艺术品,还是佳作和珍品,这之间虽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价值差别是非常非常大的。例如,我们可以用500元购买一件俏色玛瑙虾盘,有的5000元也不卖,真正好的俏色玛瑙虾盘50000元也不会卖的。 在评价玛瑙作品时,除颜色、俏色利用外,工艺、设计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好的作品设计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抛光好。 由于玛瑙的原料并不贵,料与料之间的价格差也很小,最关键的在于设计构思和制作工艺上。 四、松石 松石是一种铜和铝的磷酸盐矿物,质地细腻,光泽柔美,颜色从海蓝色到绿色。不同产地的松石质量、颜色是有区别的,我国松石产于湖北郧县、竹山县和陕西的白河县为主。湖北产的松石一般来讲质量好于陕西白河的。国外伊朗、美国的松石产量较多,质量很好。 评价松石主要是块度、颜色、致密程度等。松石多为核状、瘤状、豆块和块状,一般在50克以下,大块多为100克至4000克不等,重量在5000克以上的大块松石就少见了。块度越大越好,同样大小的松石要看形状是否好,有无杂质。颜色是评价松石的很重要因素,颜色要纯正,色蓝好于色绿,最好的松石是天蓝色,其次是绿色松石,松石最忌是灰、黄色。松石的质量级别划分以质硬、色蓝、块大为特级料;剖面或断面有蜡状光泽者最佳。块大以及中小块色好的硬松石为一级料;色由蓝到亚绿,大块也是一级料,中小块是二级料。色不好,块小者为三级料。 五、其它种类玉料 我国的玉雕用料非常广泛,除以上介绍的几种外还有水晶、东陵石、密玉、独山玉、芙蓉石、桃花石、青金石、木变石、岫玉、孔雀石、珊瑚、琥珀等等。 水晶又分紫晶、烟晶、茶晶、黄晶、发晶等等,质量好的块大、干净,块大不干净的次之。有颜色的水晶也是要看颜色是否纯正等。 独山玉要看玉质好坏,有无俏色可利用,上好的独山玉有很漂亮的绿色。 岫玉要看颜色是否均匀,质地是否细腻,有无夹石和杂质,上佳的岫玉也是很好的玉石品种。有的人讲岫玉是百姓玉,主要是因为岫玉有相当的产量,在数量上可满足玉雕业的需要,在价格上岫玉比较便宜,一般工薪阶层都有能力购买。 青金石要求颜色要纯正,所含黄铁矿分布有特点,方解石含量少,块度大者好。 珊瑚尤其是红珊瑚很稀少,主要评价因素是块度大小、颜色纯正明亮程度、致密程度,大块的(500克以上)的红珊瑚很稀少,也很昂贵,市场上经常见到一些充当红珊瑚的仿制品,要注意甄别。
A货的意思是天然未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玉,价格的高低是根据质地(种:属类,水头:光泽润度)来决定的,玉的价银灶差格不像黄金一样固定,主要是根据雕刻外观和玉质决定的,A货便宜的几十块一般的几百块几千块,贵的万十万辩键百万千万以上都有!欢迎到我们的翡翠群去32143594大锋皮家一起探讨!
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从两个方面来鉴别,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似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再可从雕刻的题材来看,古代玉是等级、权利的象征,以神话的花鸟、人物为多,如龙、凤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题材为多。 自古以来玉便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在中国人心中,玉是吉祥的象徵,故中国人喜以玉护身、保平安及辟邪,甚至以玉陪葬;而西方人则主要欣赏玉的庆槐优雅雍容、神秘及浪漫的色彩。 玉的分类: 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二者为两种不同的矿物。软玉的颜色有半透明白色、黄色、绿色及黑色等,而颜色分布均匀;至於硬玉则主要有白色、紫色、黄色及绿色等,颜色分布均匀度则於不同种质会有差异。 在中国境内出产的绝大多数为软玉,而「羊脂白玉」则为软玉中之珍品,质地细致而颜色洁白,很多精湛的玉器艺术品均以软玉雕琢而成。 硬玉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较软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悄差颤现时市场上的玉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着会集中介绍硬玉 - 翡翠。 鉴赏翡翠: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颜色 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畴评估翡翠的颜色: 要纯正: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绿色翡翠为例,纯绿色者为最佳,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带灰者则最差。 要浓淡得宜:论及颜色的深浅度,当然是越浓越好,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质。 要鲜明: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颜色就越暗淡 要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价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 净度 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启败掩,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除了不能有裂纹,切工的比例、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过厚或过薄,「卜」位处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适中。 评价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细度,通常有裂纹的硬玉会以雕花方式处理,以掩盖其瑕疵。 裂纹 裂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一般来说,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 优质的翡翠可以卖得相当可观的价钱,但是市场上的供应有限,一些商人为求取得更好的利润,不惜替翡翠进行人工处理过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现了A货、B货和C货。 人工处理之翡翠 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B货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黄色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天然翡翠 A货 A货是指完全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 -------------------------------------------------------------------------------------------------- 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灯下不观色 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色差一等,价差十倍 对于高档的翡翠来说,价差十倍恐怕还不止。例如:一粒50万元的翡翠戒面与一粒500万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质量�样式、大小、种水、瑕疵 都是一等一的,无可挑剔,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别关键在于绿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认识和区分翡翠绿色的各种差别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也要见过和经历过。“多看少买”对于购买翡翠原石来说,“多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验证经验的过程;是〃买〃的前提。“少买”不是不买,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买。“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对于翡翠原石中的绿色形状特点来说,“一条线”�带子绿 与“一大片”靠皮绿 是同一种绿色形状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线”�立性 与“片”�卧性的分别。“线”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积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关键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绿色的“多”与“少”所迷惑,要认清绿色“立性”与“卧性”的本质。因此,并不是真的见了有一大片绿色的翡翠也不买,而是提醒不要对绿色的厚度有过分的奢望。 龙到处才有水 所谓“龙”其实是指翡翠中的绿色。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无论在质地的粗细程度或者透明程度上,有绿色的部位比没有绿色的部位�地子 ,都要好一些。当然,有时翡翠绿色和地子之间的这种差别表现的过于强烈时,就象下一个格言所说了。 狗屎地子出高绿 翡翠的地子与翡翠的绿色互为依存,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绿色种水好的情况下,地子通常也不会太差,反之亦然。而格言主要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翡翠绿色的特殊性。虽然不是每一个“狗屎地子”都会有高档的绿色。但是〃狗屎地子〃中可以出现上等的绿色。 无绺不遮花 《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事实上,高档的翡翠绿色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来表现其自然本质的。例如旧货中的搬指、翎管之类都属于“素活”。如果雕有花纹图案,其美丽的花纹之下必有跷蹊。故而业内流传有“无绺不遮花”的说法。现代的翡翠制品中同样如此。 冷眼观炝绿 所谓“炝绿”乃是指一种加色的“假翡翠”,这是一种老掉牙的伎俩。时下的做假手段有“冲凉”、“洗澡”和“镀膜”等。当然任何作假或许得逞于一时,而不会永远不露马脚的。以前的格言是对行内人说的,是提醒人们要重视第一眼的感觉,不要放过任何疑点。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妨也“冷眼”一点。一定要到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商店去购买翡翠。 ------------------------------------------------------------------------------------------------------------ -- 中国玉的美学鉴赏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坚贞、圣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人们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玉的美。有理由认为玉美学是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由于玉的美才与石的分化。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者。”杨伯达先生文称“好看的美的石头,这就是玉”。对玉的丰富的美学要素的发现和相关神话传说配合使玉实现第二次分化,从装饰品成为神器、礼器。因此玉美学受到广泛重视得到充分发展。我国在汉以前重视玉的质地美。在百家争鸣的文化争议中玉色美渐为人知,东汉王逸提出赤、黄、白、黑四色的审美标准,发展了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主张,从而也挑起玉美学中德符关系的争议(玉符—玉色也)西汉刘向提出玉有六美。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历史上对玉的审美方针是“首德次符”。随着玉文化的发展,惟重玉色的人不断增加。根据德符并重的原则笔者文中提出对玉之六美的粗浅认识,从玉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及其受控因素等方面谈了对玉美学的学习心得。如有不妥处敬请指正。 中国玉从古至今都有广义的概念——“玉,石之美者”(东汉许慎)。符合工艺要求的玉器材料(栾秉墩·1985)而西方现代宝石中只承认软玉和硬玉。玉文化中涉及的玉是广义的涵盖。但不能不承认古玉之美还是以软玉(和阗玉)为重要载体的。而硬玉—翡翠在中国还是明清及以后的时期里展现的。 一、玉质美 软玉以质地细腻、致密、纯净为特征。质地美在历史上是最早被认定的,如汉以前重视质地美,孔子提出的玉德美多数是对玉的质地特征进行拟人化的思维结果。古称:“美玉无瑕,白璧无瑕”表明玉是质地细腻,纯净,无暇之美。可概括表述如下。 1、“坚缜细腻”之美 玉料质地坚硬缜密,细致而滋润,细粒致密岩石经磨蚀后表面显滑润。故称,“坚缜细腻”之美。此处之坚硬是将玉与彩石比较的结果。 2、“温润以泽”之美玉料滚石、卵石呈致密块状,表面为矿物的断口显强油脂光泽,在加上磨蚀成光滑曲面,故呈“温润以泽”之美。 3、“无瑕之美”和阗白玉为单一透闪石矿物组成,无杂质,故显“美玉无瑕,白玉无瑕”之美。 软玉是一种交织成毛毡状结构的透闪石或阳起石纤维状微晶集合体。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但质地优劣随着晶粒大小、分布均匀性、含杂质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具体见表1。 综观和阗玉的质地细腻、坚硬缜密、滋润、亮丽照人,能给人一种温润与凝重感与美的享受。 玉质美除了与粒度大小均匀度有关外,也与透明度和抛光性有直接关系。即质地越细腻,其透明度越高,抛光性越好,表面反光性也越强,既增加了玉的美感,又提高了玉的质量。 二、玉色美 东汉王逸四色审美标准,发展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美主张。为玉色美评价开创了历史先河。根据现代审美原则笔者从整齐一律、调和对比和节奏韵律三种原则出发讨论玉色美特征。 1、单色美色彩中的某一单色,如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面,清澈的泉水,明亮的阳光等等。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美感。和阗玉色彩十分丰富有白如截脂、绿如翠羽、黄如蒸栗、赤如鸡冠、黑如纯漆。 ┏━━━━┳━━━━━━━━┳━━━━━━━━┳━━━━━━┳━━━━━━━┓ ┃ ┃ 组成矿物 ┃ 粒度大小 ┃ 矿物分布 ┃ 质地优劣 ┃ ┃玉种 ┃ ┃ 毫米 ┃ ┃ ┃ ┃ ┃ 纯度% ┃ ┃ ┃ ┃ ┣━━━━╋━━━━━━━━╋━━━━━━━━╋━━━━━━╋━━━━━━━┫ ┃羊脂 ┃主要为透闪石 ┃0.0006×0.033 ┃大小与分 ┃坚缜细腻优等 ┃ ┃ ┃99.5%纤维状、细┃0.001×0.01 ┃布极均匀 ┃ ┃ ┃白玉 ┃而长 ┃ ┃ ┃ ┃ ┣━━━━╋━━━━━━━━╋━━━━━━━━╋━━━━━━╋━━━━━━━┫ ┃ ┃透闪石含量达 ┃ 0.006×0.018 ┃大小与分 ┃ ┃ ┃白玉 ┃ ┃ 0.009×0.002 ┃布均匀细 ┃细致良 ┃ ┃ ┃99% ┃ ┃中有粗 ┃ ┃ ┣━━━━╋━━━━━━━━╋━━━━━━━━╋━━━━━━╋━━━━━━━┫ ┃青玉 ┃透闪石93%至95%┃0.006×0.002 ┃大小不一 ┃较细致中一良 ┃ ┃ ┃个别有斑晶长柱状┃0.014×0.004 ┃欠均匀 ┃ ┃ ┃青白玉 ┃ ┃ ┃ ┃ ┃ ┣━━━━╋━━━━━━━━╋━━━━━━━━╋━━━━━━╋━━━━━━━┫ ┃ ┃透闪石含量96 ┃ ┃大小均匀 ┃ ┃ ┃ ┃还有阳起石含 ┃0.0002×0.03 ┃至不均匀 ┃细致至较细致 ┃ ┃ ┃铁较多0.12- ┃0.0026×0.05 ┃少数为团 ┃良一中 ┃ ┃碧玉 ┃5.84及有黑色 ┃1.0035×0.036 ┃块状 ┃ ┃ ┃ ┃磁铁矿包体、杂质┃ ┃ ┃ ┃ ┣━━━━╋━━━━━━━━╋━━━━━━━━╋━━━━━━╋━━━━━━━┫ ┃ ┃透闪石96%内 ┃0.00033—0.0033 ┃ ┃ ┃ ┃ ┃含杂质石墨充 ┃0.008—0.0053 ┃均匀至不 ┃细腻优至良 ┃ ┃墨玉 ┃填于透闪石粒 ┃0.0086—0.0033 ┃均匀 ┃ ┃ ┃ ┃间故呈黑色 ┃0.010.0066 ┃ ┃ ┃ ┣━━━━╋━━━━━━━━╋━━━━━━━━╋━━━━━━╋━━━━━━━┫ ┃糖玉 ┃透闪石(90%以 ┃ ┃较均匀至 ┃致密良至中 ┃ ┃ ┃上),粒间有氧化 ┃0.00660.0053 ┃不均匀 ┃ ┃ ┃ ┃铁、褐铁矿分布 ┃ ┃ ┃ ┃ ┗━━━━┻━━━━━━━━┻━━━━━━━━┻━━━━━━┻━━━━━━━┛ 据[2]资料编整 按该玉中出现的颜色可分为五个色系。 (1)白色系列 在和阗玉中白色玉也有不少品种:羊脂白;雪花白、梨花白、象牙白、鱼肚白、糙米白、 鸡骨白等等。其中以细润莹洁的羊脂白最佳,又称羊脂白玉。在历史上称“白玉之精”、“玉英”、“玉王”。 软玉属于角闪石族为该类矿物中透闪石及阳起石的固熔体。当成分纯净,不含色素杂质元素璧化合物者,应为白色。羊脂玉中99.5%为透闪石组成,故颜色为非常纯正的白色。白如截肪是恰如其分的形容词。 (2)绿色系列 在青白玉、青玉中常呈浅绿白色、淡绿色、灰绿色,在碧玉中为绿色至暗绿色,深绿色产出量大,属常见玉料。 从青白玉、青玉、碧玉依次排列,随着颜色的加深,氧化铁的含量有所增高(即从1.77%一3.12%一5.84%),碧玉中普遍含铬、镍、钻等超基性岩特有的元素。碧玉中组成矿物除透闪石外,开始出现阳起石或含铁较多的透闪石。因而呈现不同色调、浓淡的绿色。黑斑和玉筋明显。含少量杂质矿物。如:钙铬榴石、铬尖晶石、磁铁矿、绿泥石等。 (3)黄色系列 黄玉中有黄色、米黄色、蜜蜡黄、栗色黄、秋葵黄、葵花黄、鸡蛋黄、半色黄、黄杨黄等,其中以栗色黄、蜜蜡黄者为上.其他黄次之。《夷门广牍》指出:“黄玉如栗色者为贵,谓之甘黄玉,蕉黄色次之。”黄玉其色黄正而娇,越浓亮越珍贵,其珍贵价值不在羊脂玉之下,且比羊脂玉还少见。多为含氧化铁引起之色。 (4)黑色系列 和阗玉中的墨玉(黑玉)有呈灰黑、黑色f黑色有时不均匀呈浸染状、黑点状、云雾状)、纯漆黑等色。优质者“黑如纯漆”。 因罕见而珍贵。墨玉又称黑玉、或在黑玉中出现青玉、也有在青玉、白玉中出现墨玉。呈色原因主要由于在透闪石粒间存在有微鳞片状石墨杂质所致。黑色的程度有强有弱,深浅分布均有差别。 (5)褐红色系列及其他色 和阗玉中有因色似红糖而称糖玉。多呈紫红色、褐红色、血红色(罕见)。在糖玉部位中的透闪石粒间分布有褐铁矿,说明糖玉是由于氧化铁污染透闪石而形成红色或褐黄色。含氧化锰可呈紫红色。 2.双色美 调和与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倾向于“异”(对立)。根据此审美原则可将玉的两种颜色分别鉴赏。 (1)玉色调和美 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为临邻近的色彩。在同一色中的层次变化(如深浅、浓淡)也属于调和,在变化中保持一致。例如天坛的深蓝色的琉璃瓦与浅蓝色的天空及四周的绿树配合在一起显得很调和。杜甫诗中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玉色的协调也是同理。f2)玉色的对比美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色彩中的黑和白、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都是对比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红与绿的对比。黑与白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白催朽骨龙虎死,黑人太阴雷雨垂”(杜甫):“黑云翻墨未压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例如:在一块羊脂白玉上有墨玉条带,又如羊脂玉双鹿的角、蹄和梅为红色与鹿身的白色或对比色。 3.多色美 多种颜色搭配呈显五光十色,七彩纷呈,例如一块出土的古玉上的沁色中呈多色彩。由同一块玉上颜色变化规律不同可产生如下多色美类型: (1)节奏美 色条、色块疏密有致的变化也可显示一定的节奏感。至于如何判断玉石颜色变化的节奏,何为2/4,何谓4/4等,有待各抒己见。 (2)韵律美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种情调的?br>参考资料:http://www.cctv.com/geography/theme/yushi/yszj/ysbl/2002_6_27/231.shtml
A货只说明是天然的无染色.A货是有收藏价值的前提.而不是说所有的A都有价值的
镇平玉雕--地方特色总门户--新世纪商务网http://china.168ec.com/locality/ZhenPing/Default.aspx 镇平弯尘玉埋灶禅雕-- 中国玉辩余雕之乡
3、自己拿玉石原料在景洪切一次要多少钱
具体景洪是个什么行情,没有去过。但我可以告诉楼主,目前翡翠原石的切割行情:1,大切:一刀分为两半,大原石,50元/刀。2,细切:小石头,切成牌子360问答,10元/刀。3,磨皮:整体打磨掉原石的皮壳,一般是50~100元,看石头大小
4、齐家文化玉器有哪些种类
摘 要:
临夏是齐家文化的最早发现地、命名地和核心分布区域,境内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齐家文化玉器,种类丰富,品相优秀,有的堪称为齐家玉器精品,其中40多件被临夏州博物馆收藏,基本体现了齐家文化玉器的特点和风貌。本文对这些玉器中的精品进行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临夏州博物馆馆藏 齐家文化玉器 概述
齐家文化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发现而得名,属黄河上游青铜时代文化早期,距今约4050年—3850年左右,大体与中原的夏王朝相当。其分布范围东起泾水、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青海湖畔;南面到达白龙江流域;北至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附近地区,涉及范围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史前文化,齐家文化有其显著的三个特征:一是出现了以高领双耳素陶罐为代表的独具特征的陶器,二是铜器开始大量出现,三是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玉器,特别是其玉器,其内涵之丰富,品种之繁多,工艺之精美, 在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玉器,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统称为我国三大古玉系列。
临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齐家文化的最早发现地、命名地和核心分布区域,据第三次全国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临夏州境内发现有齐家文化遗址400多处,主要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广通河和湟水的两岸台地上。
处于齐家文化核心分布区域的临夏,长期以来因平田整地,修建道路、建设房屋等和工程建设等原因,境内齐家文化墓地和遗址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齐家文化玉器,其中40多件被临夏州博物馆收藏,这些出土玉器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进入馆藏,年代多经专家审定认同,种类丰富,品相优秀,有的堪称为齐家玉器精品,加之又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基本体现了齐家文化玉器的特点和风貌。
临夏州博物馆馆藏齐家文化玉器按其形状分为玉璧、有领壁、玉琮、玉牙璋、玉环、玉璜、多璜联玉璧、玉凿、玉铲等,种类丰富,基本体现了齐家文化玉器的特点和风貌。现择其要者略述于下:
青玉壁1
直径13.6厘米,孔径5.2厘米,厚0.6 厘米,重0.223千克,质地比重2.94。1979年从积石山县银川乡征集。青绿色质,透闪石玉。扁平圆片状,周缘厚薄不一,中心孔为单面钻,孔径两面大小不一,通体磨制,玉质光洁润泽,制作规整,为齐家文化玉器中的精品。
青玉壁2
直径13.6厘米,孔径5.2厘米,厚0.6 厘米,重0.223千克,质地比重2.94。1979年从积石山县银川乡征集。青绿色质,其中局部因受沁分别呈黑色和鸡骨白。扁平圆片状,周缘厚薄不一,中心孔为单面钻,孔径两面大小不一,通体磨制,玉质光洁润泽,制作规整,为齐家文化玉器中的精品。
玉环
直径8.8厘米,孔径5厘米,厚0.5厘米,重100克。 1975年从永靖县三塬乡王家坡根征收。玉质,青黄色,扁平圆片状,表面和边缘经过打磨修整,好较大,为单面钻孔,两面孔径大小不一,器形规整,玉质温润。
玉璧·芯(1组2件)
直径13.1厘米,孔径4.2厘米,厚0.4厘米,重0.170千克,质地比重2.90,系用透闪石玉琢制而成。1975年从永靖县三塬乡王家坡根收集。青绿色质,扁平圆片状,表面大部受沁呈土黄色。壁外边缘有三处磨削痕和一处掰剥茬,中心开圆孔,孔壁倾斜,上大下小,玉璧芯为圆形扁平台状,原与壁同为一体,因钻切而分离开来,钻孔技术为单面钻,通体打磨光亮,制作规整。这组玉璧、芯完整地表现了齐家文化制玉之过程,先行切割、打磨,再行单面钻孔,在即将钻通之际,以外力将芯打下,使壁孔和圆芯上留下旋转钻痕、毛茬及崩缺痕迹,对研究齐家文化玉器加工工艺特征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标本。
有领壁
直径12厘米,孔径5厘米,边厚0.2厘米,领高0.35厘米,重 0.091千克。1976年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坪遗址收集。青绿色质,平面为一规整圆形,中有圆孔,孔周缘高高凸起,形成立领,领内壁光滑,系用减地法和管钻法琢制而成,外缘处微有一内凹,通体磨制,玉质温润光洁,制作规整。有领壁是盛行于商代的一种玉器,在殷墟妇好墓、侯家庄1002号墓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及四川省三星堆、金沙遗址祭祀坑中都有发现,其用途可能是手腕上佩戴之物,也可能是一种礼器。该器物为齐家文化中发现的唯一一件有领壁,推断可能不是齐家文化先民制作的,极有可能是通过交换从中原等其他地区传入的,是研究齐家文化与其它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玉牙璋
长边18厘米,短边16厘米,最宽处5.7厘米,上宽4.7厘米,刃宽6.1厘米,上孔距上边0.7厘米,两孔间距2.6厘米,厚0.6厘米,重200克。1976年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坪遗址收集。
青绿色质,器表中部有顺向的云霞状天然纹理。片状长条形,后端为柄,柄端斜直,阑角处有一小凹口,柄上中部有两个平行排列的穿孔,一大一小。前端为刃,为磨制而成的双面刃,刃端有两个崩缺,两侧边从刃角至阑脚边呈微凹弧形。从形制来看,这件器物为原牙璋改制而成,原牙璋前端比现在的要长一些,可能在20厘米以上,其现在的刃部、柄端的小穿孔以及柄部侧边的小凹口,可能为后来改制而成。从牙璋阑角尚未出牙的特征分析,此件牙璋应是一件形态原始的牙璋,其最初的制作年代可能在新砦一期或更早一些,可能是从外地传入的,至于其改制的年代应在齐家文化中晚期阶段。
青玉琮
高9.5厘米,外口径4.7厘米,内径3.9厘米,方体宽6.2×4.6厘米,重0.35千克。1976年从临夏县收集。青玉质,黄绿色,体表散布有褐色沁,长方体,内圆外方,高体长射,其两端射口不太圆,有多个切面,中端为四方体,棱角分明,中孔为两面对钻而成,中间对接处有错茬,器表局部有绺裂,器形规整,为齐家文化玉琮中的精品之作。
白玉琮
高4.3厘米,外径4.7厘米,孔径4厘米,重0.160千克。1976年从临夏市南龙乡罗家湾村收集。白色,扁矮长方体,内圆外方,两端出射,射壁不圆整,中端四方体棱角分明,中孔为两面对钻而成,上大下小,孔壁光滑。器表局部有绺裂。质地比重为2.99的透闪石玉,质地细腻温润,玉质可能为和田玉。
三璜联壁1
直径12.3厘米,孔径3.5厘米,厚0.3厘米,重129克。1976年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坪遗址收集。外形为片状圆形,中孔为近圆形,整个器物由三件璜形玉片连接而成,每个璜形玉片每端各钻一孔,玉片连接的方式是呈一字形缀联,系孔为单面穿。 三件璜形玉片大小基本相等,都呈青绿色,系取自同一件玉料制作组合。其中两件璜形玉片的玉质纹理相同,表明这两件璜形玉片是先制成一件后,一剖为二的,三件璜形玉片之间的连接,弥合处有缝隙,其中一片略宽而突出一点,这一件三璜联壁形体较大,制作规范,为三璜联壁中的精品。
三璜联壁2
直径12.3厘米,孔径3.5厘米,厚0.3厘米,重0.129千克。
外形为圆形,中孔为近圆形,由三件璜形玉片连接而成,每个璜形玉片每端各钻一孔,玉片连接的方式是呈一字形缀联,系孔为单面穿,1976年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坪遗址收集。三件璜形玉片大小基本相等,都呈青白色,穿孔边缘处因受沁呈褐色斑纹,系取自同一件玉料制作组合。三件璜形玉片之间的连接紧密,其中一片略窄而小一点,该器物为齐家文化典型玉礼器,反映了齐家文化对玉材的珍惜和利用能力.
双孔玉钺
长19.8厘米,刃宽4.9厘米,背宽4.5厘米,厚1.4厘米,重37克。青灰色,局部有黄色纹理扁薄长条形,双面平刃,刃两端略弧,背部平直,钻有两孔,一孔穿透,一孔未钻透,留有管钻痕迹,为单面钻,背部一角略有残失。这件玉钺曾被称为玉铲,但据其刃部与背部的特征,可能是横向安装木柲的钺。
玉凿
玉质,青绿色,长条形,中部略鼓,两头渐收,顶部残断,为依玉材取料,两侧边角圆融平直,前部为双面弧刃,打磨充分。
石玉凿
长23.3厘米,宽2.5厘米,厚1.1厘米,重0.158千克。1986年临夏州公安局移交。青灰色大理石质,体表有天然的大理石纹理,扁平长条形,尾端宽刃部窄,尾端中部微内凹,其下钻有一孔,刃部为弧形双面刃,通体磨制精细,手感光滑。
青玉锛
长5.5厘米,背宽4.5厘米,刃宽4.7厘米,厚0.7厘米,重36克。1972年从广河县城关乡西坪征收。青灰色玉质,扁平状,呈刃部宽尾部窄的梯形,单面刃,刃部完整锋利。通体经打磨,器物一半部分受泌严重,呈鸡骨白。
通过对以上几类齐家文化代表性馆藏玉器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大致看出临夏地区齐家文化玉器的基本特征有:
1、齐家文化玉器种类目前发现有十几种,其功用主要是礼器和工具两大类。礼器主要有琮、璧、环、璋、璜、三璜联璧等,这些器物大多光素无纹,通体磨光,十分美观。一些礼器还比较大,其造型浑圆饱满,显得十分厚重。玉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铲等,大多都为磨制,都为生产中的实用器。
2、齐家文化玉器器形不甚规圆,器壁厚薄不匀,带有明显的特征。在钻孔上多为一面钻,也有两面钻,还采用空心钻技术,以取出玉琮芯,用以加工其他玉器。
3、临夏州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比较丰富,除齐家文化各分布区域内常见的玉璧、玉琮、多璜联玉璧、玉环、玉钺、玉凿、玉铲等器形外,还有其它区域少见的有领壁、玉牙璋等极为精致的中原地区的玉器,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内涵,显示了临夏作为齐家文化核心分布区域的玉文化特点和所处的重要地位。
4、齐家文化玉器经专家鉴定,玉器使用的玉料主要是透闪石、蛇纹石、石英石和大理石。玉料绝大部分玉料来自临洮县与榆中县交界的马衔山,玉器颜色呈墨绿色或黄绿色,部分礼器如玉璧、玉琮为新疆和田玉,说明齐家文化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开采和使用来自新疆的玉器。可以断言,在“丝绸之路”形成之前的两千多年前,沿着河西走廊就已开通了一条从新疆通往内地的“玉石之路”。
5、临夏出土的玉牙璋、有领玉壁在齐家文化其它遗址中从未发现,而且出土数量稀少,仅有一件,结合甘青地区史前文化不具有制作此类器物的传统,初步推断其可能是从中原地区传入的,反映了齐家文化玉器与其它同一时期的文化交流情况,可以得知,在公元前二千年前,中华大地实际存在着大范围的文化交流。
6、从大量出土的齐家文化玉璧芯和部分玉琮芯以及加工成的半成品玉器可以看出,齐家玉器的制作,一般是将玉材运送到使用地后进行加工制作,并且反映出齐家文化时期已出现了一定规模、专业性较强的玉器加工作坊,玉器手工业已从其他手工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体系,已拥有一批相当熟练的制作玉器的专业工匠,已形成自成一体的玉文化体系,
7、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坪遗址出土大量的玉器来看,该遗址很可能是当时临夏境内齐家文化最大的一个玉器加工制作点,也有可能是当时齐家文化的重要中心。
(摘录自《临夏遗产》2017年第一期)
(来源:临夏州博物馆)
你好,三璜玉壁能真多少钱
每一种玉介绍详细
图片不清晰
是齐家文化的风格,好
你好请问一下,临夏州博物馆在什么地址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