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汉唐两代玉文化皆是十分繁盛,唯独其间的六朝,罕有大批玉质文物出土,偶尔发现的玉器也是十分粗糙,是公认的中国玉文化发展最低靡的时期...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遗址,玉文化发展是哪个朝代最旺的详细诠释。
玉文化发展是哪个朝代最旺
第一阶段:史前时代
大约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先民们有意识的把捡到的美石做成装饰品,打扮自
己,美化生活。揭开了我国玉文化的序幕。其中较为有名的有良渚文化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
1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玉石质地一般是质坚色美的透闪石、阳起石软玉、蛇纹石玉等。良渚先民在治玉技术上普遍采用砂解法,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过摩擦来切割玉料。
玉器种类按照器形来分有球、璧、冠状器、三叉形器、柱形器、锥形器、锄、半圆形饰、琐、牌饰、串饰、新月形饰、动物形饰、带钩、钺、端饰和柄形器等。
2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炼,重点部位突出,又有不同于一般特征的神韵。既生动,又拙朴、豪放。现实仿制的红山动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总体上拘谨、呆板、无生气,难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韵,很难模仿到那个时代的特征。
第二阶段:先秦时期
1夏代玉器
河南偃师二里头是夏朝晚期的王都,储有异常丰富的夏代文化遗存。夏代玉器种类主要有玉斧、玉铲、玉城;装饰品有管、珠、锡形器、绿松石饰、嵌绿松石兽面纹钢饰牌;礼仪器有戈、铀、圭、刀、牙湾、柄形饰等。
2商代玉器
商代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玉器种类主要有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
3西周玉器
西周从商代获得大批玉匠奴隶及玉器,为西周玉器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周玉器装饰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粗线或细阴线缕刻的技艺。设立管玉的机构,使玉器琢制,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皇室及分封诸侯国都有属于自己的琢玉场。
第三阶段:秦汉时代
汉代玉器的琢制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技法,并有所发展和创新。朝廷、贵族、官宦、富商等阶层日用玉品种齐全,数量庞大,工艺精湛,艺术高超;高足杯、角形杯、卮、羽觞、盒、飞熊水滴等器具华贵典雅,高尚脱俗。鹰、熊、马、猴、辟邪、坐人、仙人、奔马等艺术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标志着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的胜利。
汉代玉器创新的品种有:玉鸡心佩、玉透雕龙凤佩、玉人形翁仲、玉方柱刻字刚卯、严卯、玉舞人、玉九窍塞、、玉衣、玉猪、玉冶等。
第四阶段:魏晋南北朝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不绝,交通不畅,玉材来源受阻,数量不足,动摇了玉器制作的物质基础。所以这一时期的玉器材质除了有部分和田玉,更多是地方玉、玛瑙、琥珀、滑石、绿松石、青金石等。这一时期的玉器,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用玉、丧葬用玉、日常用玉、装饰用玉等几类。
第五阶段:宋元时代玉器
宋代(960~1279)玉器承前启后。玉器画面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
元代社会是一个由游牧民族主政的朝代,此时的玉器虽然保持了宋玉的造诣和风格,但却没能继续发扬光大,而是出现回落,其艺术性和加工工艺均显得较为粗糙。
第六阶段:明清时代玉器
明清时代玉器全面继承了前代玉器多种碾工和技巧,其玉质之美、品种之多、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出土了大量绝世美作。
玉脸(玉脸)
【引证解释】美称女子的容颜。南朝梁丘迟《答徐侍中为人赠妇》诗:“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宋高观国《留春令》词:“玉脸窥人舒浅笑,寄此情天渺。”明谢谠《四喜记·禁苑奇逢》:“遥瞻玉脸绽芙蓉,高髻云鬟粉黛浓。”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南北朝时期玉器为何衰落
南北朝玉器没有衰落。
历时千年,这些六朝墓葬早已“十室九空”,罕有完整。因此当奇迹般完整保存的东晋名臣高崧墓陪葬文物集体亮相《龙蟠虎踞——南京历史文化陈列》时,很多专家对其非常重视。有意思的是,这批玉器还为六朝人洗去了“食玉”的冤屈。汉唐两代玉文化皆是十分繁盛,唯独其间的六朝,罕有大批玉质文物出土,偶尔发现的玉器也是十分粗糙,是公认的中国玉文化发展最低靡的时期。连接两个繁盛期的六朝玉文化为何如此衰落?这个谜团长期未能揭开,使得“六朝无玉”成了许多专家的共识。1998年,南师大仙林校区建设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高崧墓,六朝人“食玉”的历史冤案才得以洗清。在数百件各类出土文物中,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30余件成组的精美玉器。
当年六朝人下葬时也是陪葬许多玉器的。然而正是因为太精美了,它们大多数都被后世盗墓贼洗劫一空,使得今人无法窥见六朝玉文化的全貌。”
记得南陈始兴王好像特别喜欢挖坟。谢安墓就被他掘了。
好几个贵公子爱好之一就是挖坟。
更别提后来战乱,整个江南都废了。
史书记载,晋代和南北朝时期斗富的人很多。石崇王恺,元雍元融元琛等人,以及当时造的寺庙之精美,“皆中国所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高家并不是一流的士族,墓葬都很精美。更别提真正的有权有势的了。不过也有很多人崇尚薄葬,死了什么都不陪葬。
因为皇帝不喜欢玉器!
带玉真的能辟邪的吗?为什么?
你说的是用辟邪雕的玉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小尔雅·广言》:“辟,除也。”可见辟邪之义,是驱走邪秽,被除不祥。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辟邪为饰,《博古图》有辟邪车。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据考古界研究“辟邪”即“符拔”。现都统称“辟邪”。
其实都迷信啦!
世界上真有“邪”这么一回事吗?
如果你相信,那玉就能辟邪,如果你不相信,玉就是普通的一块石头!
能
补充~~
玉器上的辟邪,今所见最早作品为汉魏至南北朝物,现将此期的典型代表作分述如下:
迄今所知,汉代遗址和墓葬中曾出土三件玉辟邪,其中两件于1966年在陕西省咸阳市西汉渭陵遗址出土,一高2.5厘米,长5.8厘米,圆雕,作昂首前视,张口露齿,头顶中部有独角,颔下有须,尾垂于地,腹两侧有羽翅,表面保留一些原玉璞皮质色,呈挺胸伏卧状。另一件长7厘米,高5.4厘米,形式与前述一器同,亦为圆雕,唯形作直目前视,作捕物前的爬行状。玉辟邪的另一件出土品是1978年在陕西省宝鸡市一东汉墓出土,器较高大,计高18.5厘米,长18厘米,形式与前述西汉渭陵遗址出土的两件相似,唯背中有圆筒式插座,脑后有方筒形插座及首和身上阴刻圆圈纹、短平行线纹等略异。此外,除上述三件出土的玉辟邪外,另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墓中亦常见用琥珀、蜜蜡和石料制作的辟邪,亦见一些魏晋南北朝陵墓前雕塑辟邪兽作镇墓用。
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辟邪,今仍有一批早年出土或传世品,其中较精美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和一些散失传世品。上述各器形态与出土三件很接近,唯有的为双角,有的以纹图等形式琢饰在器皿上。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辟邪式水呈尤特别,其上除整器是一双角辟邪且较大外,又于其胸腹间爬行两只小辟邪,后者或即其子。
从上述近十件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玉辟邪情况分析,知此期玉辟邪有如下一些情况和特征:
①此期之西汉陵区出土的两件玉辟邪,是迄今所知在科学考古发掘中最早遗物,说明以玉作辟邪形器,最晚在西汉中期已开始。
②此期玉辟邪,其制作手法除一些以琢纹手法饰于器物上外,就主流而言,都是用圆雕法琢制,其器用主要有作镇邪、器座、实用器皿等三种之用。
③此期玉辟邪尽管形式没有一件是相同的,但其共同特点很多,是综合狮子头和身,犀牛或双角兽之角,羊须、鸟翅、虎爪子一体之作,充分表现其凶猛超凡、神奇威武之势。
④此期玉辟邪之所以有双角和单角之分,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可能是代表不同的神兽,如有的古书记述,称双角者为辟邪,独角者为桃拨或天鹿、角端等。而有的书则与前述完全相左,把独角者称辟邪,而双角者为其它神兽。另一个可能是,独角或双角不是表现不同的神兽而是与此期的早晚所代有关,如本处所录各器中,一般年代较早者为独角,而年代较晚者为双角。因此,究竟何说为宜,唯待今后更多的科学资料来证实,在没有完全搞清其确切原因之前,此皆暂称为辟邪。
玉真的可以辟邪吗?
古往今来,玉都是避邪之物,具说玉一旦戴在身上,便不可轻易地摘下来,因为玉是有灵性的,如果有一日你佩戴的玉掉了,那么说明那块玉已经帮你挡了一劫,千万不要重新戴上,而是应该用红布小心包好,收藏起来,另买一块玉去开光后再戴。玉对身体有好处,想必不用我多说,一块跟在你身边多年的玉,会根据你身体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你的身体好,那么玉的成色也会越来越好,如果你的体质不好,那么玉的成色也会混浊,具说玉石可以吸身体内不好的东西。但要切记,已经戴在身上的玉不要长时间摘下,否则会有祸事发生,这也是它邪性的地方
古玉据说真的有神秘力量。
玉器上的辟邪,今所见最早作品为汉魏至南北朝物,现将此期的典型代表作分述如下:
迄今所知,汉代遗址和墓葬中曾出土三件玉辟邪,其中两件于1966年在陕西省咸阳市西汉渭陵遗址出土,一高2.5厘米,长5.8厘米,圆雕,作昂首前视,张口露齿,头顶中部有独角,颔下有须,尾垂于地,腹两侧有羽翅,表面保留一些原玉璞皮质色,呈挺胸伏卧状。另一件长7厘米,高5.4厘米,形式与前述一器同,亦为圆雕,唯形作直目前视,作捕物前的爬行状。玉辟邪的另一件出土品是1978年在陕西省宝鸡市一东汉墓出土,器较高大,计高18.5厘米,长18厘米,形式与前述西汉渭陵遗址出土的两件相似,唯背中有圆筒式插座,脑后有方筒形插座及首和身上阴刻圆圈纹、短平行线纹等略异。此外,除上述三件出土的玉辟邪外,另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墓中亦常见用琥珀、蜜蜡和石料制作的辟邪,亦见一些魏晋南北朝陵墓前雕塑辟邪兽作镇墓用。
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辟邪,今仍有一批早年出土或传世品,其中较精美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和一些散失传世品。上述各器形态与出土三件很接近,唯有的为双角,有的以纹图等形式琢饰在器皿上。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辟邪式水呈尤特别,其上除整器是一双角辟邪且较大外,又于其胸腹间爬行两只小辟邪,后者或即其子。
从上述近十件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玉辟邪情况分析,知此期玉辟邪有如下一些情况和特征:
①此期之西汉陵区出土的两件玉辟邪,是迄今所知在科学考古发掘中最早遗物,说明以玉作辟邪形器,最晚在西汉中期已开始。
②此期玉辟邪,其制作手法除一些以琢纹手法饰于器物上外,就主流而言,都是用圆雕法琢制,其器用主要有作镇邪、器座、实用器皿等三种之用。
③此期玉辟邪尽管形式没有一件是相同的,但其共同特点很多,是综合狮子头和身,犀牛或双角兽之角,羊须、鸟翅、虎爪子一体之作,充分表现其凶猛超凡、神奇威武之势。
④此期玉辟邪之所以有双角和单角之分,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可能是代表不同的神兽,如有的古书记述,称双角者为辟邪,独角者为桃拨或天鹿、角端等。而有的书则与前述完全相左,把独角者称辟邪,而双角者为其它神兽。另一个可能是,独角或双角不是表现不同的神兽而是与此期的早晚所代有关,如本处所录各器中,一般年代较早者为独角,而年代较晚者为双角。因此,究竟何说为宜,唯待今后更多的科学资料来证实,在没有完全搞清其确切原因之前,此皆暂称为辟邪。可见玉有一定得辟邪作用,中国彩色宝石网上面也有说很多玉和宝石有辟邪的作用
真的能a
我国古代玉器主要有哪两种?
玉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玉如意就是一件典型的工艺品,还有头饰、玉坠、玉手镯等等,深得人们的钟爱,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quot;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象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实就是一个玉的传说,贾宝玉的前身就是一块玉石,而林黛玉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
我国的玉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当时我国先民们就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劳动过程中,逐步认识了比石材美丽的彩石,这些比较美观的被用作装饰品,到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玉器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所以起初的玉,其实就是指美丽、有光泽、有花纹的石头。新石器时代后期,癫糯邮蟹掷氤隼闯晌ひ掌贰I讨苁贝魑衿鳎杏糜诩漓牒屠褚堑"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或称"饰玉"。周代更以"佩玉为尚",人们将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衡量个人品德的尺度,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种观念一直流传几千年。甚至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玉器还是非常流行,可能许多同学就有。
商周玉器的美表现在材质、色彩、造型、串缀组合方面,琢玉的技术很高。这是我国玉器的成长期,玉器艺术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彩石玉器进入了真玉为主的时期。春秋战国时向华丽、琢雕、镂空方面发展,到了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这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玉器工艺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在这基础上,宋、辽、金玉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琢磨技艺上着重与现实主义方面相适应,镂雕技艺更加高超,把绘画用于玉器雕刻之中,富于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时期的玉器已达到?quot;形神兼备",真实自然。元、明、清时期,这时期的玉器艺术是鼎盛时期,制玉业高度发展,已形成了几个生产地。其中最重要的产地是苏州专诸巷,这里名工荟萃,技艺精绝,对当时的玉器艺术的提高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时期制玉业众多,规模之大、产量也都是空前的,所用的玉质较好,品种繁多。在玉器中描写山水、花卉、人物等题材,追求神韵与笔墨情趣,把制玉的技艺提高到了新水平。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剜(wan)脏去绺(liu)(是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脏"是指玉器中的杂色,不能背利用的颜色,这些颜色对造型有坏的影响,所以要除掉,所谓美玉无暇,不仅是玉石中没有杂质,而且无脏色,绺原来是指线、头发、胡须等细丝状东西顺聚在一起,这里也是指杂质),要"俏色"、"巧色"。给同学们出个问题,看看大家设计水平怎样。有五快通体白色的玉石,上面有一些红点和黑点,经过精心的设计,制成了五只生动活波的鹅,这玉石上的红色和黑色怎么办?假如其中一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怎么办?(也是指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科学的利用玉石的本来颜色,红色成为鹅头上红色的斑点,黑色就成为乌溜溜的眼珠。但是其中有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于是就设计成鹅的头向下歪,做成正在争事物吃的状态,只看到一颗眼睛,这样就巧妙的解决了所有问题,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
欣赏作品《玉人》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器,妇好是商代的第23代王的配偶,这是目前唯一和甲骨文印证能确定年代的王室墓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约100米处。出土了一千多件配葬品,其中玉器就约有300件,书上选择的这件跪坐的玉人形象,刻画最为传神。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大概是平民还是贵族的形象?为什么?上节课我们学过欣赏工艺美术的五个方面,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造型(圆雕,双手抚膝,长脸尖颌,细长眉,塌鼻突嘴,两眼看前方,头发盘在头顶,还戴有卷形的帽子,腰束宽带,腰左侧插着武器)纹饰(衣服)色彩(黄褐色)材质、技艺(雕琢精细,生动逼真)请同学们根据这五个方面分析一下。
《玉佩垂饰》是周代的作品,为佩玉,镂雕得玲珑剔透,两只虎形态各异,虎踏一跪人,三个大小不同的玉体配合恰当,玉体只刻出几条简练的纹线,概括地表现出虎的骨路的主要关节及毛路,而纹线弯曲呈"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充分显示玉材本身的质地美,这是工艺美术设计遵循的法则之
一。
我国玉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数以万计的玉器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也表现了我国民族特色艺术的辉煌成就。
我国玉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6个时期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欣赏玉器须领会十个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
一、史前时代
二、先秦时代
三、秦汉时代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五、宋元时代
六、明清时代
玉器为什么在魏晋走向衰落
儒学与玉器有着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儒学的衰退,玉器亦受影响。儒学的衰微使得玉器的象征意蕴呈现淡化的态势,玉器的礼制等级之象征,道德教化的载体,政治权利之代表,皆渐渐衰落。同时,随着儒学的衰退,玉器的数量品质之衰势凸显,生产数量急剧下降,品质亦逐渐衰落,瑞兽及食玉涌现。玉器在神坛之上遭受重创,被迫走向人间,回归日用,实现了发展路径的转向。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