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晶体(Crystal)晶体是指钻石内所有具有明显的三维几何形态的矿物晶体.晶体又可分为无色的或浅色的包裹体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裹体.它的种类繁多(据统计有20多种),形态各异,是钻石中最普遍的内含物,在众多的晶体包裹体中,小...下面是钻石包含云状物,什么是钻石内含物的详细诠释。
什么是钻石内含物
钻石内含物是钻石内部天然的成分包括云状物、针状物、羽裂纹等等会影响钻石净度和颜色分级
钻石的内含物也可以叫钻石中的包裹体。包裹体在钻石内部的一些独立的矿物,在钻石中的位置很随机,有些是在钻石晶体的内部,有些表露出表面,包裹体——“客”,钻石——“宿主”。常见形态:晶体、针尖、云雾、生长线、羽状体等(有黑色有白色)。是钻石4c分级中净度级别的主要依据。
补充: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c)元素构成,具有立方结构的天然白色晶体。钻石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现在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有人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钻石都云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摄氏度。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矽,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
通常,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况下,水晶的生长速度约为每天0.8毫米(mm)。这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验室、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syntheticquartz),通常多切割为晶片(chips)供作电子、电脑、通讯工业用途;也有人称为「养晶」(cultivatedquart
z,culturedquatrtz),虽是使用不同的名词,其实讲的是相同的东西。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约需三厘米左右,即30m
m,需要约40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十厘米(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约需120~180天也就够了。但是,这都是在人为控制下最理想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这种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都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则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crystal)之所以珍贵之处。
正常的水晶在生长时,多可以发现和柱形尖端輘线平行的生长纹(growthlines)。由于在地底、岩洞中的生长空间多狭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时,或地壳变动时,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矿石的挤压,常常会压迫产生不同的「晶面」。还有,当水晶还是在液态状的时候,常常也会包覆着其他的矿石、泥灰一起结晶成长,如金红石(稍后变成发晶)、火山泥灰(稍后变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请不要视为「瑕疵」。
为什么有的钻石石头看着有一层雾一样?谁能帮忙解答一下?
1,切工不好,
2,钻石内含物过多。
请您在常光下拍摄,根据您这张照片看有一定的通透度,应属于二氧化硅类石英质玉石,建议您常光拍摄以便更准确判断
钻石净度里云状物分布在边缘影响钻石的火彩吗
云状物是钻石内部包裹体的一种,有云状物也是属于正常。
云状物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火彩,但是要看分布和包裹体的大小,
如果只是一点点,也不是特别影响。
不过如果你是品质控,建议不要买带云状物的或者买更高净度的,比如说FL和I
F,这两个净度就很好,对应的,价格也很美丽~
我想买颗裸钻,中间有两处云状瑕疵,不知道对钻石品质有影响吗-搜.
钻石的等级已经区分了钻石的品质,所以云状瑕疵已经代表了这颗钻在vs或以下级别了吧。然后品质肯定和价格有关系!
所以,让我说,这个肯定影响钻石的品质的!
而且,瑕疵的部位也影响眼缘,有些在边上的瑕疵就可以忽略了~~
最后,我觉得钻石买了,又不是打算卖掉的!自己喜欢就好了,市场价值的潮流根本就跟不过来的,也许哪天非洲挖出大钻石坑,任何人可以随便开发,钻石就肯定会贬值了~~
没有
钻石内部特征有哪些
(1)晶体(Crystal)晶体是指钻石内所有具有明显的三维几何形态的矿物晶体.晶体又可分为无色的或浅色的包裹体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裹体.它的种类繁多(据统计有20多种),形态各异,是钻石中最普遍的内含物,在众多的晶体包裹体中,小钻石出现的几率最多,其次可见橄榄石和石榴石.它们常被小羽毛状裂隙环绕.或单独出现,或成群分布,可大亦可小.晶体的出现,意味着钻石的净度等级一般不会高于VS级.除非晶体很大,否则也不会对钻石的美观及耐久性造成影响.
(2)点状物(Pinponit)或称针尖,钻石内部极小的天然包裹物.有无色和深色之分,单一或成群分布,它对净度级别的影响不大.
(3)云状物(Cloud)钻石中朦胧状或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包裹物,可能是由许多极细小的点状物组成,也可能由结构位错引起.云状物常依钻石的对称轴分布(与钻石的成长历史有关),有时在白色的云雾里还可出现一些黑色的大小不等的点状物.云雾有时清淡,分布在小的区域内,对净度的影响不大;有时浓重,散布在整个钻石中,不但降低了钻石的净度和透明度,而且也影响了钻石的美观.
(4)羽状纹(Feather)钻石内由于解理或张力所造成的裂隙,形似羽毛状.若羽状纹相对较大,则可称之为"裂纹".羽状纹易沿钻石的四组八面体方向裂开,分裂面平坦、光滑.若沿任意方向破裂,其破裂面多成阶梯状.羽状纹对净度的影响明显,通常易于观察到.个别情况下,有些细小的羽状纹单独出现,且破裂面与钻石的小刻画垂直时,观察起来较困难,应特别仔细寻找,以免疏漏而造成结论上的错误.
(5)须状腰(Bearding)存在于腰部的须状微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形似老人的胡须.它是由于过激的粗磨造成的.粗糙腰围与其成因相似,但粗糙腰棱有砂粒感,常伴有很小的缺口.
(6)内部纹理(InternalGraining)钻石内部因原子排列不规则所造成的生长痕迹,如双晶纹、生长纹等.纹理可多可少、可粗可细、可平行也可相交.纹理看上去多为白色的细线,有时可反光形成彩色条纹,它对净度的影响程度不等.若纹理密集地出现在整个钻石内部时,可降低钻石的透明度,使钻石看上去有朦胧感.
(7)双晶中心(TwinningCenter)结晶构造发生错动的中心点,常伴生有点状物.
(8)内凹原晶面(SunkenNatural)从表面凹入钻石内部的原始晶面.多出现于钻石的腰围,也可出现于其他部位.理论上深凹的锯齿状或三角状的天然晶面经重新打磨可以去除,但会造成质量上的损失,因此它会降低钻石的净度等级.
(9)激光痕(LaserDrillmark)用激光束及化学药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物时留下的痕迹.管状或漏斗状称为激光孑L.常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10)吉痕(Bruise)钻石表面受外力撞击形成的根部伸入到钻石内部的痕迹.击伤痕通常为白色,具一定的几何形态,尺寸可大可小.
(11)破口(Chip)腰部边缘破损的小口,多呈"V¨字形.
(12)坑或洞(Cavity)是钻石中较严重地从外部深入到内部的特征.它们可能是由于解理崩落了小块钻石所致,也可能是钻石在抛光时造成表面的包裹体脱落而产生的坑或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