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历史发展,为什么这么多人买钻石钻石的历史是啥

发布时间:2024-05-28 15:53:55

导读:钻石的切割形式...下面是钻石的历史发展,为什么这么多人买钻石钻石的历史是啥的详细诠释。

钻石的历史发展,为什么这么多人买钻石钻石的历史是啥

为什么这么多人买钻石?钻石的历史是啥?

现在钻石还是非常受欢迎的,除了结婚的时候大家会买个钻石戒指,平时也开始会买一些碎钻的饰品当做装饰。至于钻石的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就是钻石的时间历史,我们都知道钻石形成需要很漫长的时光,如今市面上的钻石都有着数十亿年的历史,最年轻的钻石距今也要有一亿年左右,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的悠久了。而且现在钻石的全球开采量越来越低,每年1克拉及以上的钻石开采出来也就大约1个健身球那么大,5克拉及以上的只有一个篮球大小,能达到宝石级别的就更少了,所以钻石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说完时间历史再来说说情感历史,钻石第一次作为“爱情”的象征是在15世纪,当时马克希米连就是凭借一枚M型钻石戒指向玛丽公主求婚,最终抱得美人归,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具有钻石被当做了代表爱情的结婚必备品。所以说,钻石不管是收藏还是作为纪念,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钻石历史及传说

3000年前,在印度首次发现钻石后,有关钻石的由来就充满了神秘、传奇和浪漫的色彩。古希腊人认为钻石是星星陨落的碎片;也有人说钻石是天神的眼泪;更有人相信钻石是天水、天露结晶的产物;梵文中钻石被解释为由闪电而生;甚至连著名的科学家RobertByle(1627~1691)也相信钻石可以繁衍钻石。在人类沧海桑田变化的历史中,没有哪种宝石像钻石这样流传着许多动人、充满诱惑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最诱人的恐怕当数“钻石谷”的故事。传说在中亚有一个恐怖可怕的山谷中,满地都是钻石。天上有飞禽盘旋巡逻,地下有毒蛇严密把守,这些毒蛇的目光就可以置人于死地。只有那些机智勇敢的寻钻人,才能从这个山谷中找到钻石。据传他们把羊宰杀后撕成肉块,丢下谷底,血腥的羊肉便沾满钻石,正午时分,饥饿的秃鹰从山顶飞入谷底,抓起肉块,飞回山顶准备饱餐时,守候在山顶的寻钻人,大声吆喝,吓走秃鹰,获取钻石后,再将肉块留给秃鹰。巴西彩色钻石称誉全球,可矿区却位于托康廷斯河流非常荒凉的地带,当地人说到托康廷斯河比上天还难,途中要穿越荒僻的原始森林和漫无边际的沼泽地带,那里毒蛇横地,猛兽成群。荷兰探险家多次用皮筏企图越过沼泽地,均以惨痛失败而告终。这些传说都诉说了获取钻石比砂里淘金还要艰 辛,比大海捞针还要艰难。 钻石其实本来不值钱,但说钻石是做的最好的广告营销确实是这样的。 起源印度泰国

关于钻石的资料

钻石zuànshí,就是经过打磨的金刚石,又称金刚钻,矿物名称为金刚石。英文为Diamon d,源于古希腊语Adaman 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 ①通常指宝石级金刚石,尤指琢型宝石级金刚石,其实,钻石和金刚石在国外并无这种用词的区分,英文中均使用同一个词汇“diamond”,但国内则常把“金刚石”一词用于矿物学领域,钻石一词用于宝石学领域。但也不尽然,如“工业钻石”虽然不属于宝石学领域,只是人们已习惯于这样称呼,故在本词条中也采用之。 ②宝石级钻石以无色透明为上品,但常见的多为略带微黄色调者。黄色调或褐色调愈深,品级也愈低。有一种无色透明中带一点蓝色的被称作“水火色”,却是佳品。而带深蓝、深黑、深金黄和红色、绿色者,更是少见的珍品,被称为“艳钻”或“奇珍钻石”,同一矿区的钻石带有相似的“色素”特征,以致有经验的人常可凭此认出钻石的产地。最早发明标准圆形明亮式切割的是在1914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师托考夫斯基发明。判别钻石的标准被称为4 C,分别是净度、颜色、切工、克拉重量。其中净度是指钻石的内含物,而不应称为瑕疵。内含物的存在正说明了钻石的天然性。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这种包裹体状的内含物越少越好,所以就有了净度的分级。即:L C、VV S、V S、S I、P级。过去人们不会琢磨钻石,只能用钻石原石作为饰品,金刚石晶体真正成为钻石,变为首饰的时代,大约在1450年。当时琢磨钻石只有17个面,1558年--1603年当政的英国女王佩戴的钻石戒,只是一个八面体钻石晶体,磨掉了一个顶尖作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国的波兰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设计出58个翻面的钻石切割工艺,至今仍在采用,这个切工是根据钻石的折光率系数等因素而精确计算出来的,不能任意改变,否则磨出的钻石将无光彩或漏光 钻石切割的发展历史就中世纪而言,我们还不能谈论真正意义上的钻石切割,因为那时的人们实际上只是简单的琢磨钻石的外表面,使其变得平整。这种方法曾被印度人广泛采用。1919年,托高斯基(tolkowsky)给出了他对一颗钻石的理想切割比率。这种切割共包括57个刻面:1个台面,台面到腰部间的32个刻面和腰部到钻顶间的24个刻面。这种切割形式被看作是现代钻石切割的基础。1925年,琼森(johnson)与罗施(roesch)给出了另外一套切割比率,但不是很成功。这个切割形式曾被称为《理想明亮》型切割。1939年,艾普勒(eppler)设计出了他的《精美方案》,这一方案接近于托高斯基(tolkowsky)的切割理论。1951年,帕克(parker)设计出了一种可使钻石获得很大台面的切割方案。1963年,包含74个刻面的《公主》型切割方式出现。1965年,包含146个刻面的《高亮》型切割方式出现。1966年,提兰德(tillander)发表了斯堪的纳维亚标准。这套规范作为现代切割的一个基础。1970年,包含144个刻面的《皇式144》型切割方式出现。1978年,国际钻石委员会(id c,internationaldiamondcouncil)确定了一套使钻石拥有最佳折射的切割标准。钻石的切割形式切割形式:上半部,腰部,下半部,总数。明亮型:1个台面和8个桌角或风筝面和8个星面和16个上腰面,无腰部,8个亭面和16个下腰面,57个刻面祖母绿型:25个刻面,8个刻面,24个刻面,57个刻面马眼型:33个刻面,无腰部,22个刻面,55个刻面椭圆型:33个刻面,无腰部,22个刻面,55个刻面.梨型:33个刻面,无腰部,23个刻面,56个刻面.方型:13个刻面,4个刻面,12个刻面,29个刻面.三角型:7个刻面,3个刻面,9个刻面,19个刻面.棍型:9个刻面,4个刻面,12个刻面,25个刻面.16/16:1个台面和16个刻面,无腰部,16个刻面,33个刻面.8/8:1个台面和8个刻面,无腰部,8个刻面,17个刻面.钻石没被打磨前和普通透明或半透明的石头一模一样。上面的如果看不懂告诉我,我解释给你听啊。

钻石第一次发现是在什么时候?

我在baidu偶见原生金刚石是在地下深外处(130—180Km)高温(900—1300℃)高压(45—60)×108Pa下结晶而成的,它们储存在金伯利岩或榴辉岩中,其形成年代相当久远。南非金伯利矿,橄榄岩型钻石约形成于距今33亿年前,这个年龄几乎与地球同岁;而奥大利亚阿盖尔矿、博茨瓦纳奥拉伯矿,榴辉岩型的钻石虽说年轻,也分别已有15.8亿年和9.9亿年了。藏于如此大的地下深处达亿万年之久的钻石晶体要重见天日,得有助于火山喷发,熔岩流将含有钻石的岩浆带入至地球近地表处,或长途迁徒淀于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状矿,后者形成的则为冲积矿。这些矿体历经艰辛开采后,还需经过多道处理遴选,才可从中获怪毛坯金刚石。毛坯金刚石中仅有20%左右可作首饰用途的钻坯,而大部分只能用于切割、研磨及抛光等工业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过,要得到1ct重的钻石,起码要开采处理250吨矿石,采获率是相当低的;如果想从成品钻中挑选出美钻,那两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悬殊的了。?已知现今世界上只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产钻石,且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为亚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前苏联和南非为世界上五大钻石生产国,占全球钻坯供应量八成有多。我国钻矿开发虽有着较长历史,清道光年间湘西桃源、常德一带、山东郯城区都先后发现过钻石。20世纪中叶湖南还找到过钻石砂矿。然而,钻石原生矿床60—70年代仅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贵州东部地区发现。?物以稀为贵。综观当今世界,钻石分布范围小,产量低。加之开采困难,自然钻石就更显弥足珍贵了。一颗钻石,从孕育于地壳岩浆之中至佩戴于您的手上,辗转周游万里,途经数百人之手,个中开采、加工艰辛复杂,做成精致的饰品更是艺术的创造,最后又经您慧眼上识,佩戴,才再度炫耀于世,因此,这是一种何等奇特的福缘!什么是人造金刚石钻石由金刚石加工琢磨而成,是珠宝中的贵族,它通明剔透,散发着清冷高贵的光辉,颇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天然金刚石的形成和发现极为不易,它是碳在地球深部高温高压的特殊条件下历经亿万年的“苦修”转化而成的,由于地壳的运动,它们从地球的深处来到地表,蕴藏在金伯利岩中,从而被人类发现和开采。金刚石不仅可以加工成价值连城的珠宝,在工业中也大有可为。它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广泛用于切削、磨削、钻探;由于导热率高、电绝缘性好,可作为半导体装置的散热板;它有优良的透光性和耐腐蚀性,在电子工业中也得到广泛应用。18世纪末,人们发现身价高贵的金刚石竟然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从此,制备人造金刚石就成为了许多科学家的光荣与梦想。一个世纪以后,石墨——碳的另一种单质形式被发现了,人们便尝试模拟自然过程,让石墨在超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转变成金刚石。为了缩短反应时间,需要2000℃高温和5.5万个大气压的特殊条件。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专门制造了高温高压静电设备,得到世界上第一批工业用人造金刚石小晶体,从而开创了工业规模生产人造金刚石磨料的先河,现在他们的年产量在20吨左右;不久,杜邦公司发明了爆炸法,利用瞬时爆炸产生的高压和急剧升温,也获得了几毫米大小的人造金刚石。金刚石薄膜的性能稍逊于金刚石颗粒,在密度和硬度上都要低一些。即便如此,它的耐磨性也是数一数 二,仅5微米厚的薄膜,寿命也比硬质合金钢长10倍以上。我们知道,唱片的唱针在微小的接触面上要经受极大的压力,同时要求极长的耐磨寿命,只要在针尖上沉积上一层金刚石薄膜,它就可以轻松上阵了。如果在塑料、玻璃的外面用金刚石薄膜做耐磨涂层,可以大大扩展其用途,开发性能优越又经济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薄膜的出现使金石的应用突破了只能作为切削工具的樊篱,使其优异的热、电、声、光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目前,金刚石薄膜已应用在半导体电子装置、光学声学装置、压力加工和切削加工工具等方面,其发展速度惊人,在高科技领域更加诱人。注意一点,现在市场上的宝石级金刚石饰品,全部是天然的,因为人工金刚石达不到作饰品的要求。

什么是钻石?

钻石切割的发展历史 就中世纪而言,我们还不能谈论真正意义上的钻石切割,因为那时的人们实际上只是简单的琢磨钻石的外表面,使其变得平整。这种方法曾被印度人广泛采用。 1919年,托高斯基(Tolkowsky)给出了他对一颗钻石的理想切割比率。这种切割共包括57个刻面:1个台面,台面到腰部间的32个刻面和腰部到钻顶间的24个刻面。这种切割形式被看作是现代钻石切割的基础。 1925年,琼森(Johnson)与罗施(Roesch)给出了另外一套切割比率,但不是很成功。这个切割形式曾被称为《理想明亮》型切割。 1939年,艾普勒(Eppler)设计出了他的《精美方案》,这一方案接近于托高斯基(Tolkowsky)的切割理论。 1951年,帕克(Parker)设计出了一种可使钻石获得很大台面的切割方案。 1963年,包含74个刻面的《公主》型切割方式出现。 1965年,包含146个刻面的《高亮》型切割方式出现。 1966年,提兰德(Tillander)发表了斯堪的纳维亚标准。这套规范作为现代切割的一个基础。 1970年,包含144个刻面的《皇式144》型切割方式出现。 1978年,国际钻石委员会(ID C,InternationalDiamondCouncil)确定了一套使钻石拥有最佳折射的切割标准。 钻石的切割形式 切割形式:上半部,腰部,下半部,总数。 明亮型:1个台面和8个桌角或风筝面和8个星面和16个上腰面,无腰部,8个亭面和16个下腰面,57个刻面 祖母绿型:25个刻面,8个刻面,24个刻面,57个刻面 马眼型:33个刻面,无腰部,22个刻面,55个刻面 椭圆型:33个刻面,无腰部,22个刻面,55个刻面. 梨型:33个刻面,无腰部,23个刻面,56个刻面. 方型:13个刻面,4个刻面,12个刻面,29个刻面. 三角型:7个刻面,3个刻面,9个刻面,19个刻面. 棍型:9个刻面,4个刻面,12个刻面,25个刻面. 16/16:1个台面和16个刻面,无腰部,16个刻面,33个刻面. 8/8:1个台面和8个刻面,无腰部,8个刻面,17个刻面. 钻石没被打磨前和普通透明或半透明的石头一模一样。 上面的如果看不懂告诉我,我解释给你听啊。 一种很值得的东西!很多人的结婚戒指上有的,去看看就知道了! 跟碳的成分一样,但价值却天壤之别,

1,钻石的行业发展历程以及行业现状?

钻石之所以被人类称之为“宝石之王”,并成为最昂贵的宝石品种,除与钻石本身具有魅力的品质有关外,还与钻石矿床的探测、加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钻石固有的内在魅力品质   作为宝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少这三大要素。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品种,任何其它宝石品种都是不可比拟的。这样的宝中之宝,稀中之罕,理所应当地成为贵中之最了。   2.钻石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人类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其坚不可摧、攻无不克、坚贞永恒和坚毅阳刚的品质,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3.钻石矿床探寻艰难,耗资巨大   钻石矿床的寻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不小心摔一跤就能发现一个钻石矿床。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劳动,耗资巨大。如原苏联西伯利亚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从1913年开始,历经了18年的艰 辛,才得以发现;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耗资3200万美元,历经12年的奋斗才挖掘出来;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则是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耗资至少达几亿美元才找到的。   4.金刚石矿床数量少,宝石级金刚石矿床品位低   世界金刚石矿床的数量,如果与铁、铜和金矿数量相比的话,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在开采出的金刚石中,平均只有20%达到宝石级,而其余80%只能用于工业。但这20%宝石级金刚石的价值却相当于80%工业金刚石的5倍之多。世界金刚石年产量约为10000万克拉,宝石级约为1500万克拉,而加工成钻藏宝图网钻石石的约为400万克拉(相当于800千克)。   有人粗略统计发现,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   5.开采的规模浩大、难度极高   钻石矿床的开采,可以说是一件规模巨大,却又细心备至的工作。开采过程中,既需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谨小慎微,以确保矿石中钻石原石颗粒完好无损。开采不当会导致经济的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   6.钻石加工程序复杂,工时量大   对开采出的矿石经精心破碎和分选后,并不像其它金属矿床一样,即可投入大批量的冶炼,而是要对每一粒钻石毛坯进行逐粒精心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下切磨方案,以确保其重量、净度和款式。这往往需要对钻石本身物理光学性质有充分了解、经验相当丰富的人员来进行。一般步骤是:设计标线;劈钻;锯钻;车钻;磨钻;清洗分级。而这每一步骤中还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小程序。每一小步都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就拿世界之最的库利南钻石来说,原石重3106克拉,三个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共耗时8个月,才将它分割成4颗大钻和101颗小钻。有些世界著名钻石的加工,往往仅设计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1—2年的时间。   7.到消费者手中,一颗钻石的经历繁多   据有人初步统计,一颗钻石,从它的开采、分选、加工、分级、销售,到最后卖到购买者手中,约涉及200多万人,一枚钻戒是天然造物主和200多万人心血的结晶,钻石的无比珍贵也就是在其中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