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染色,天然翡翠和人工染色翡翠如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4-04-26 12:29:03
发布时间:2024-04-26 12:29:03
翡翠B货是利用种质差、颗粒粗、有杂质的翡翠
原料经强酸浸泡,蚀溶去内部杂质,再通过有机胶充填使其透明度提高的翡翠制品;翡翠C货是指人工
染色的翡翠制品;翡翠B+C货则是指B货和C货两者的综合,即经强酸浸蚀和染色后,再注胶无色或有
色胶的翡翠制品。随着翡翠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的人工处理翡翠已有一定认识,相对容易鉴别,
但随着处理手段的不断推陈出新,模仿翡翠A货可以达到十分逼真的地步,让人防不胜防。在此,介绍
一些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的最新人工处理翡翠趋势和品种特征。
步骤/方法1、翡翠手镯注胶由低强度有机胶向高强度有机胶变化
翡翠注胶是使B货或B+C货透明度得以提高的关键。过去翡翠手镯的B货注胶主要是一般的树脂类有机胶,其强度低,硬度不高,但流动性好,易于充填,该翡翠B货往表面光泽不强,敲击声音比较沉闷,相对容易鉴别;当今的B货翡翠充填的有机胶强度相对要高,导致翡翠B货也显示比较强的光泽,敲击声音也比较清脆,与A货相差无几。所以,仅根据翡翠光泽强弱和敲击声音的清脆与否来直观判断翡翠是否为A货、B货或B+C货是不可取的。
2、处理翡翠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转变
最早的翡翠B货主要是用一种称为“八三玉”的翡翠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由于该原料结晶颗粒较粗,结构松散,价格便宜,比较容易制作B货,使得“八三玉”也成为翡翠B货的代名词。处理的“八三玉”特点是透明度高,多少都带一点紫罗兰色调,绿色呈斑块出现,主要为角闪石类矿物致色,颜色显灰绿色或暗绿色,并且硬度低,往抛光后向内凹陷,且光泽也较差。目前,由于“八三玉”在市场上的大量出现,已为人们所熟悉,比较容易被鉴别出来,使得近年来制作翡翠B货的原料已逐渐多元化,只要是结晶颗粒粗大、结构松散、透明度差的翡翠原料,都被广泛用来制作翡翠B货,如豆种、干白地、油青种以及铁龙生等翡翠及相关品种。因此,对于翡翠B货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八三玉”观念上。
3、由单一的C货向B+C货变化
对于常见的染色翡翠(C货),由于染色的色料主要集中于翡翠裂隙之中,一般以观察色料在翡翠中呈丝网状分布为特征。但B+C货是先染色后注胶,或加注有色胶,在注胶过程中,会使染料颜色淡化以及趋向于均匀,从而在染色部位往无法看出色料呈丝网状分布的特征,给染色翡翠的鉴别增加了难度。
4、染色由模仿高品质的翠绿色翡翠向模仿低品质油青色和蓝水方翡翠向变化
以往的翡翠染色主要是染翠绿色颜色,模仿高品质翡翠,颜色比较鲜艳,只要根据染料的网状分布特征和在分光镜下在红区会出现一条明显的吸收带,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与翡翠A货区分开来。但现今的染色翡翠有逐渐往低品质翡翠颜色方向发展,染色不是染成翠绿色,而是主要模仿油青种或蓝水翡翠,染成灰绿色、暗绿色或蓝绿色。由于油青种和蓝水的翡翠本身价值不高,人们往不会怀疑是被染过色,利用分光镜观察也看不到红区特征的染色吸收带,很容易上当。
5、从整体染色到局部染色—仿飘蓝花
过去的翡翠染色往是整体染色,整块料都带有染色特征,而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局部染色的翡翠,颜色不是翠绿色,而是灰绿或蓝绿,颜色呈点状、条带状分布,犹如色根一般,稍有疏忽,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原生飘蓝花翡翠。
天然翡翠称为A货,人工翡翠称为C货或B货,他们最主要的区别为:
A货翡翠:即天然翡翠。它的颜色丰富,常见绿色、绿白、白色,也可见浅黄、棕红、浅紫等色。翡翠的结构致密、细腻,硬度较高,抛光面手感光滑。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黄色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辩别方法
灯下不观色
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色差一等,价差十倍
对于高档的翡翠来说,价差十倍恐怕还不止。例如:一粒50万元的翡翠戒面与一粒500万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质量?样式、大小、种水、瑕疵?都是一等一的,无可挑剔,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别关键在于绿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认识和区分翡翠绿色的各种差别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也要见过和经历过。“多看少买”对于购买翡翠原石来说,“多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验证经验的过程;是〃买〃的前提。“少买”不是不买,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买。“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对于翡翠原石中的绿色形状特点来说,“一条线”?带子绿?与“一大片”靠皮绿?是同一种绿色形状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线”?立性?与“片”?卧性的分别。“线”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积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关键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绿色的“多”与“少”所迷惑,要认清绿色“立性”与“卧性”的本质。因此,并不是真的见了有一大片绿色的翡翠也不买,而是提醒不要对绿色的厚度有过分的奢望。
龙到处才有水
所谓“龙”其实是指翡翠中的绿色。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无论在质地的粗细程度或者透明程度上,有绿色的部位比没有绿色的部位?地子?,都要好一些。当然,有时翡翠绿色和地子之间的这种差别表现的过于强烈时,就象下一个格言所说了。
狗屎地子出高绿
翡翠的地子与翡翠的绿色互为依存,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绿色种水好的情况下,地子通常也不会太差,反之亦然。而格言主要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翡翠绿色的特殊性。虽然不是每一个“狗屎地子”都会有高档的绿色。但是〃狗屎地子〃中可以出现上等的绿色。
无绺不遮花
《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事实上,高档的翡翠绿色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来表现其自然本质的。例如旧货中的搬指、翎管之类都属于“素活”。如果雕有花纹图案,其美丽的花纹之下必有跷蹊。故而业内流传有“无绺不遮花”的说法。现代的翡翠制品中同样如此。
冷眼观炝绿
所谓“炝绿”乃是指一种加色的“假翡翠”,这是一种老掉牙的伎俩。时下的做假手段有“冲凉”、“洗澡”和“镀膜”等。当然任何作假或许得逞于一时,而不会永远不露马脚的。以前的格言是对行内人说的,是提醒人们要重视第一眼的感觉,不要放过任何疑点。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妨也“冷眼”一点。一定要到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商店去购买翡翠。
是翡翠,颜色不错,棉太大。是的1000元恩,这是翡翠的,颜色不错,具体的建议上个打灯的图从图片上看,颜色还不错,水头不好,质地稍粗,可能有裂。如果从远处看效果应该不错。
中国几千年玉文化的沉淀,使翡翠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但目前十分混乱。真假难辨、粗制滥造、虚高标价打低折的现象比皆是,使消费者在购买翡翠时经常上当。就算是老行家,花上万元买来翡翠B货、翡翠C货也是常有的事。
那么如何鉴别翡翠的真假呢?
上述翡翠赝品不仅在一些物理性能上与翡翠不同,而且在绿色特征上也有很大区别。若细心对比观察还是能够加以识别的。澳洲玉:为隐晶质石英,其绿色均匀稚嫩,无翠性,目绿色偏黄,有漂浮感。用放大镜观察,其抛光面无橙皮纹。其比重为2.6,比翡翠小得多。密玉:石英质,暗绿色,比重较小。马来玉:为染色石英,用染有铁质的铬盐类颜料染成,尽管外表与翡翠极品无异,但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颜色包藏在石英集合体裂缝中,其绿色呈网状,且不均匀,无色块和色根,比重较小。翠榴石:色散比翡翠强得多,完全透明,且绿中具有较浓的他种色调。爬山玉:水头足,绿色呈斑状、块状、条状分布,不鲜艳且飘灰蓝色,没有晕色,与地子有明显界限,硬度较翡翠低,结构不细密,多天然隐性裂纹。独山玉:色暗,地子水短干燥。软玉:其比重和硬度都低于翡翠,表面呈油脂状,比翡翠显光滑润泽。鸟兰玉:外观粗糙,抛光性能差,敲击时其声音沉闷而翡翠则清脆,暗绿色,光泽不明亮。
除上述翡翠假货的赝品外,市场上出售的翡翠制品一般又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处理品两大类,或进一步细分为A、B、B+C和C四类。A货:天然的、未经人工处理的真品称为A货。无论其石质,还是颜色都保持天然本色,“绿得能捏出水来”,“翠绿欲滴”,“绿得像雨过天晴的冬青叶和芭蕉叶”,且不易变化。其他三类(B、B+C和C)都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真绿色显得不自然,呆滞、发邪、漂浮而无色根,日久天长会变色褪色,不具备收藏价值。如何用肉眼初步鉴别人工处理过的翡翠呢?可用以下四种方法。(1)观察法:由于翡翠的多晶体结构特性,使用高倍放大镜可观察到人工处理品中藏于晶体结构缝隙内的胶质或染色颜料,还可看到被酸浸腐的网状表面或浸染的网状色素。(2)点滴法:天然翡翠用盐酸点之,数秒或几分钟内,其表面会出现汗珠现象,而人工处理品则无此现象。(4)敲打法:轻敲打天然翡翠,发出的是一种清脆悦耳之声;而敲打处理品,发出的是一种低沉闷哑声。(4)酸烤法:用浓酸擦在翡翠背面,然后用烷红大头针烤之,反复进行两次,若见变黄变焦的斑点,即为人工处理翡翠。若用以上简单肉眼鉴定法还不能判明,则进一步可应用红外光谱和红外显微镜法鉴别。
目前,翡翠仿制品可分为两类,一是用玻璃、瓷料、塑料制成的仿翠制品,一般称假货。由于这些材料在硬度、比重、断口和色彩上与真品相差很大,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如翡翠比重较大,为3.34,其绿色显得青翠欲滴,均匀而自然,并有色根,这些是与假货的主要区别。二是用其他绿色玉石来冒充翡翠。如今市场上出现的翡翠赝品主要有澳洲玉(绿玉髓)、密玉、马来玉(染色石英)、翠榴石(钙铬榴石)、爬山玉、独山玉、软玉、贵州翠、乌兰翠等
首饰类翡翠饰品包括戒指、项链、手镯、挂坠等。这类首饰多数是利用翡翠美丽的颜色和温润的质感。
不同档次的饰品有各自的消费层和消费趋向。低档翡翠可用作礼品相互赠送,价格多为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中档翡翠可以作为礼品,也可以为自己选购一件饰品欣赏与佩带。高档翡翠多是富商才会购买。精品则是富豪问津的稀罕物了。
翡翠的颜色很重要,是影响价值的决定因素,评价颜色的好坏首先要看颜色是否正,有无偏色或带其它色调,颜色越正越好。其次是看颜色的浓淡,颜色浓淡适宜为佳,颜色太浓,显得很沉重,颜色太淡,又显得太嫩。再次是看颜色的均一程度,颜色均匀一致者佳。颜色分布不均匀为次。
翡翠饰品有无裂隙、大小、形状的判断较容易。无裂隙者好,小裂隙其次,大裂隙更次。因此,一般情况下,完好的翡翠价格高,多少有点毛病的价格低些。从收藏保值的角度讲,一颗各方面俱佳的翡翠是难得的,也是最值得购买的。然而必须申明,翡翠类以A货最佳,是未经任何人工改造处理的天然翡翠,这种天然翡翠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可以永久性的保存和佩带,也更具有收藏保值、升值的潜力。翡翠首饰上的绿一般来说不是活的,也不能戴的时间越长,绿越长越大,但在特殊情况下,绿会稍微扩大。翡翠也叫硬玉,是宝石玉的名称,其矿物学名称叫钠辉石。在人工翡翠的研究中,证实纯的钠辉石是无色的,只有加入铬的化学试剂后才能出现绿色。所以,天然的翡翠带不带绿色,就看翡翠形成时内部有没有"混入"铬,并且"混入"的铬越多,翡翠就越绿。但对于从矿山或河溪中获得的翡翠加工成的戒面或其它首饰来说其内部含铬的多少已经固定了。所以翡翠上的绿不可能是活的。
但是翡翠中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铬有少量的扩散作用,这就是人们觉得绿"长"的原因。产生绿"长"的翡翠主要有翡翠项链、翡翠手镯和翡翠项牌等与皮肤紧密接触的翡翠。
其原因是人体有一定的温度,还容易出汗,汗水中有酸或碱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从翡翠的微裂隙中渗入内部,其中某些成分可能会与产生绿色的铬离子产生化学反应或者把已经固结在翡翠中的铬离子溶解而产生迁移,这样就显得绿色"长"大了。其实,翡翠中产生绿色的铬的含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微量铬产生扩散或迁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