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与玻璃的区别,玻璃镜片与翡翠镜片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4-04-24 16:30:57
发布时间:2024-04-24 16:30:57
1、色泽不同。
真品翡翠色淡雅纯粹。仿翡翠的玻璃,其色彩往比较均匀,如有色带,一般是呈流纹状,就像熔岩浆流动后留下的流线性形状相同,而翡翠的色带色彩深浅过渡天然,常呈片状、带状或丝状。
2、密度不同。
翡翠的密度比玻璃的大,体积相同的玻璃和翡翠,直接用手衡量,翡翠显着沉甸,更打手。而玻璃掂手时轻飘,显得单薄,没有沉坠感。
3、导热性不同。
玻璃的导热功能强,如果遭到外界的冷热搅扰,自身会随之立刻发作冷热改变;而翡翠导热较为稳定,哪怕外界骤冷骤热,也能坚持恒温状况。玻璃初拿到手上时显得温热,不会像翡翠那样感觉冰凉。
没有翡翠的镜片,你说的应该是镜片的膜层是极品翡翠膜商家骗人的计量,翡翠不能做镜片
展开全部
鉴别方法如下:
1.颜色
①浓:指颜色的饱和度或深浅。
②正:指颜色的纯正程度。稍带黄色的绿色不会影响绿色的鲜艳程度,对翡翠的价值影响不大,但过多地偏黄就会影响翡翠的价值。由于蓝色会降低绿色的鲜艳程度,若偏蓝色则对翡翠的价值影响很大。偏灰的绿色使人感觉既暗又脏,价值也就降低很多。
③鲜:指颜色的明亮程度。它是构成翡翠颜色美感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难求的因素,鲜艳度差一点,价值就差很多。如果说不同的人对颜色的深浅有所不同的话,但对鲜艳度的要求却是一样的,即鲜艳度越高越好。光源的强弱对鲜艳度的观察影响很大,强光源下鲜艳度偏高,弱光源下观察鲜艳度偏低。
④均:指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由于翡翠是由无数微小晶体组成的,侮}晶体的颜色都可能不一致,所以翡翠的颜色难得很均匀。很明显均匀度越高,价值也越高。
但当绿色、红色、紫色协调出现时,俗称福禄寿,由于其稀少性,这种翡翠的价值较高。
2.透明度
①可使颜色浅的翡翠显得晶莹漂亮;
②可使不够均匀的颜色因互相影照而显得均匀;
③可使质地不够细的翡翠看不到明显的颗粒。
3.结构
指翡翠晶粒的粗细、形状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贸易行话中称结构为质地(底子)。结构与透明度有直接的关系,质地越细腻、越致密,透明度越高,质地越粗糙、越松散、透明度也越差,其耐久性也相应降低。
4.裂纹
裂隙应该是无矿物充填的,它对翡翠成品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手镯,在评价时要考虑到若手镯断了可以做成什么,剩下还有多少价值。另外,应将裂隙与纹路区别开来,纹路包括颗粒间的结合面和愈合裂隙(往有矿物充填)。
5.体积
在色、种、底、工、裂纹等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就越贵,对于高价位的翡翠来说体积影响更大。例如珠琏、手镯均要较多的原料来制造,若用戒指料做手镯,则手镯价值要以儿何级数增加,难怪手镯可拍卖到1千万港元。同时评价配对品比单个的要贵得多。
6.做工
对于戒面、耳钉等首饰,要求切工规正,抛光优良;对于挂件、摆件来讲,工匠的巧妙构思、娴熟技艺将起到决定。
主要鉴定特征
翠性:不论翡翠原料或成品,只要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在一块翡翠上可以见到两种形态的硬玉晶体,一种是颗粒稍大的粒状斑晶,另一种是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状小晶体。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
石花:翡翠中均有细小团块状,透明度微差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石花。这种石花和斑晶的区别是斑晶透明,石花微透明至不透明。
颜色:翡翠的颜色不均,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伴有浓淡不同的绿色或黑色。就是在绿色的底子上也有浓淡之分。
光泽:翡翠光泽明亮,抛光度好,呈明亮、柔和的强玻璃光泽。
密度和折射率:翡翠的密度大,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与其相似的软玉、蛇纹石玉、葡萄石、石英岩玉等,均在三溴甲烷中悬浮或漂浮。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点测法),而其它相似的玉石均低于1.63。
包裹体:翡翠中的黑色矿物包裹体多受熔融,颗粒边缘呈松散的云雾状,绿色在黑色包裹体周围变深,有"绿随黑走"之说。
托水性强:即在翡翠成品上滴上一滴水,水珠突起较高。
总之,翡翠主要的识别特征是:颜色不均,绿色走向延长;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变斑晶交织结构;有凉感,在查尔斯镜下颜色不变。
翡翠,属于硬玉,硬度大,按照常用的莫氏硬度标准,它是莫氏7度,玻璃的硬度通常是6.5(特种玻璃除外)。所以翡翠要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