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抛光出玻璃光泽,怎样辨别玉的真假
发布时间:2024-03-27 10:48:24
发布时间:2024-03-27 10:48:24
玉器抛光:一般有两种方式,对光身玉器(如玉镯、玉扣、鸡心、吊胆戒面)多用手工抛光;对观音、弥勒佛各种花件等,则下震机抛光。震机抛光所需时间大约经过3-5天左右才能完成,一次就能抛光一大批玉器。
手抛:用600#-1200#抛光砂纸,先用电动工具安上金刚石钻头修饰玉件,再用金刚石什锦锉细致修好。用圆砂纸(由粗砂细砂)进行大面积修磨。*用圆布轮抹上抛光膏进行大面积抛光。*用毡磨头抹上抛光膏进行细部抛光。也可以用橡胶磨头直接抛光。最后可用1200号砂纸进行手工,再用钻石粉细抛。
机抛:买一个抛光机(300元至500元),一种小型首饰玉器滚桶抛光机。买一些金刚砂320#-8000#,有粗抛到精抛。再买三角珠抛光粒,冷光粉,研磨抛光粉在抛光机里抛一段时间就达到镜面效果了。
翡翠抛光:表面涂上一层膏状抛光粉,绿色为氧化铬橙红色为氧化铈.用二千目砂轮磨表面推磨.重复前两步,一般要重复二次后上毛刷,将钻石粉涂翡翠表面然后用硬毛刷来抛.细工,开始对大工具抛不到小地方来抛磨.用竹子,沾钻石粉,大一点用竹筷子,小地方就要用到竹牙签了.将翡翠涂上钻石粉后用硬皮来精抛.再用超声波机来清洗,清洗不到地方再用酒精来擦.然后上腊,对翡翠成品表面一种保护,可用开水洗掉接下来就吹干.一件精美翡翠做成了.
翡翠雕刻抛光工艺—翡翠硬度高,但只要有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工具加上速度就可以进行随心所欲雕刻。抛光打磨到光彩照人有三道工序:a.粗磨—用(1000—2000目)金刚砂制作成各种形状工具认真细致打磨光滑。b.细磨—用(1600—1800目)金刚砂同上法进行打磨致光滑有光泽。c.上亮—用半生牛皮制作工具蘸抛光粉(3.5微米金刚石粉)反复摩擦,使翡翠制品里外光泽鲜亮。d.过蜡—过蜡为了防水,防脏物污染。
①观光泽:真玉器无论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温润光泽,内部夹有少量杂质或呈棉絮状花纹均属正常;假玉器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无灵气,有的还有气泡。
2测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迹。
③拈比重: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则轻飘。
④听声响:把玉器用线悬空挂起,用硬物敲击,真品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韵悠扬;假的则相对沉闷干涩。
⑤看断口:用10倍放大镜观察,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可见比较细密的结构;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的,常为玻璃类仿制品,断口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质仿制品。1;就是把玉石贴在脸上,觉的很冰凉,过两三秒有不凉说明是真的。因为玉石传热快散热也快!如果贴在脸上不凉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镜要10倍或30倍的来看里面的晶体,看有没有像蜘蛛网的小裂缝,还有就是颜色是不是在裂缝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样因为晶体比较细腻,颜色比较统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苍蝇翅,有的像一点沙星,还有像玻璃碎的一样、因为翡翠晶体不够细腻颜色不统一有很多种颜色在同一块玉上面。
3;就是破坏的鉴定,拿火烧。就是烧黑了、烧焦了、烧黄了、有臭味。黑和黄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来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来烧会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表面,而且烧黑了拿水一洗就恢复原来的颜色。不过我们一般不用这种办法,这样对玉石不好)
这是看真假这是比较简单的鉴定真假的方法!
1;就是把玉石贴在脸上,觉的很冰凉,过两三秒有不凉说明是真的。因为玉石传热快散热也快!如果贴在脸上不凉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镜要10倍或30倍的来看里面的晶体,看有没有像蜘蛛网的小裂缝,还有就是颜色是不是在裂缝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样因为晶体比较细腻,颜色比较统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苍蝇翅,有的像一点沙星,还有像玻璃碎的一样、因为翡翠晶体不够细腻颜色不统一有很多种颜色在同一块玉上面。
3;就是破坏的鉴定,拿火烧。就是烧黑了、烧焦了、烧黄了、有臭味。黑和黄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来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来烧会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假的就没有小水珠附在玉石上)如何辨别玉的真假
可靠的辨别方法是:看、听、测试。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
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
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辨认。
着色下班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
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旨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鉴定方法很简单,即它们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仅2.8。用手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还洁白莹润。古人说:“玉赛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样,才算是高级的。可见,硝子和玉难以分辨。然而真假终究是不同的。就颜色来说,白玉的白色中常泛青,纯白者极少,硝子则是匀净洁白的纯白色。就玉性来说,玉温润细腻,如脂如膏,硝子虽也温润,莹润之中却难免有贼光。白玉是天然产物,体质很难全部均匀一致,内中玉筋、玉花等。硝子为人工所制,则无上述表象。白玉质地坚实,无气泡可寻。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气泡、气眼外露。弄清这几条,就不会把硝子制品当成玉器了
这就是看真假这是比较简单的鉴定真假的方法!
1;就是把玉石贴在脸上,觉的很冰凉,过两三秒有不凉说明是真的。因为玉石传热快散热也快!如果贴在脸上不凉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镜要10倍或30倍的来看里面的晶体,看有没有像蜘蛛网的小裂缝,还有就是颜色是不是在裂缝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样因为晶体比较细腻,颜色比较统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苍蝇翅,有的像一点沙星,还有像玻璃碎的一样、因为翡翠晶体不够细腻颜色不统一有很多种颜色在同一块玉上面。
3;就是破坏的鉴定,拿火烧。就是烧黑了、烧焦了、烧黄了、有臭味。黑和黄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来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来烧会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假的就没有小水珠附在玉石上)
只有翡翠才叫玻璃光呢!
生坑玉质好抛光好的古玉有玻璃光。盘玩后变成熟坑玻璃光消失。
古玉的玻璃光有玻璃光面的折射感,但是不刺眼,现在的新玻璃光有很强烈的反射感,但是没有温润感。
理解古玉的玻璃光就象理解包浆一样,需要意会,用悟性来感觉,看到标准器物就好一些。
玻璃光一定出现在软玉中,玻璃光一定出现在高古玉中,玻璃光一定不能盘,所以玻璃光一定比较少.
玉器上出现玻璃光.大部分出现在战汉,因为战汉高档用玉.所使用的是新疆优质和田玉.
因玉质细腻油润.硬度高.经当时制玉工匠鬼斧神工的雕琢.在当时就已是宝光内发,再经2000多年的
的岁月.及玉的保护层也就是所谓的”包浆“形成了现今大家所赞美的.战汉所独有的玻璃光泽。
古玉的玻璃光上会有一层白雾的感觉,亮而不刺眼,放大镜下的磨痕是交错杂乱的,地子仍有肉眼可见手工加工的痕迹,甚至有的玻璃光上出现鱼鳞状的波痕,不像现代地子的平坦无痕,与刺眼光泽,应该不难分辨.
补充一点:战汉时期优质和田玉,除了玻璃光外,声音是清脆叮当响的,硬度相当好,不像现在所说和田的哑音,那样只能达到包浆很好罢了,我认为有玻璃光的玉器,除了打磨精细外,硬度必然较高,所以声音必然也清脆,这是就物理学来判断的.
古玉应该有“玻璃光”。
关于古玉上的“玻璃光”,古玉专家古方先生曾作过这样的讲解:战汉时期的加工技术非常先进,使用铁器对玉器进行加工,在抛光的时候玉料非常好,表面抛的非常亮,这种亮今天玩古玩的人叫玻璃光,像玻璃一样亮,现在做到玻璃光很容易,在古代不容易。首先速度要快、温度要高才能形成玻璃光。怎么鉴定是古代和现代的玻璃光呢?大家看古代的玻璃光注意一下玻璃光的底下是有沁色的。为什么玻璃光底下有沁色?实际上玻璃光形成之后,沁色就不容易进去了,实际上玉作为矿物质本身有裂纹,沁就沿着这个裂进去了,有时候不能理解,表面那么亮,下面会形成沁色?实际上是沿着裂纹进去的,你把玻璃光破坏掉,底下的沁都可以摸到。看是不是古代的玻璃光,看底下有没有沁色就可以了。
用物理名词解释古玉玻璃光,"玻璃光"就是玉在打磨后表面光线呈折射v入土后经上千年的土质腐蚀滋润
促使玉表面产生物理性的波性变化~既波面均匀反射的光线.
古玉的玻璃光就是包浆的一部分,如果破坏了包浆当然不会有玻璃光泽.
在这一点上,旁观者君说的是对的.但是不是有玻璃光就是古玉呢,答案是否定的.
是不是有玻璃光的就不能盘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盘分文盘,武盘,意盘.有玻璃光的不能武盘,文盘是可以的,而且会把包浆越盘越厚.
当然没有玻璃光或坑口不好的,我们可以用武盘的手段促使它较快地发散出我们想要看到的光泽.
不过记住稍微武盘一下,还是文盘来的稳妥.
当然武盘是伤玉的,不会盘玉的不要乱盘,更加不要武盘.
对于比较好的和田青白玉,我粗浅的建议是先配戴在身上,不要盘,养一养.也就是先意盘.比较好的和田老玉,价格昂贵,任何一个小件的价位都在数万元以上.一般人即使是有钱也买不到真货.买到以后乱盘就真的是可惜了,把包浆盘没了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盘回来.
所以谈到玻璃光,免不了要谈包浆,就把盘玉粗浅地谈一谈.谢
图千万别盘,就是把玩也要戴白手套。一般战汉的玉器玻璃光比较水灵,明代的就比较水中透刚。,玻璃光的形成应该是独特的抛光工艺和古玉出浆所致。它们与清玉表面的柔和光泽以及现代抛光所致的冷硬浮光还是不同的。
对于最后一件有怀疑:
一、此纹为“出牙谷纹”为战国时期常见的纹理,但是照片上的物品,“谷”中间没有明显突出,或者说不够突出。
二、第三张照片的上面照片,没有和田的特征,我只看到了岫玉的特征,感觉水份足了点,不够厚重。
三、就算是象有的老师所说;玻璃光是在制造时古人精心秘方制出。那就怀疑更大了,因为玉的谷纹已经摩成几乎平了,古人的片面处理能处理到玉的内部吗?
本文摘取至网络,如有侵权,请不要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