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如何抛光到很光滑,玉的保养与清洗
发布时间:2024-03-14 13:46:25
发布时间:2024-03-14 13:46:25
首先,将作品的底子用平棒或细砂的工具清理干净。
其次,用800号的砂棒打磨,直到没有加工的痕迹;再用1000、1500、2000号的如此循环。
然后,用刷子清洗干净,再上绿粉。
最后,将玉器浸泡在液态蜡油中20分钟。
将作品的底子用平棒或细砂的工具清理干净。用800号的砂棒打磨,直到没有加工的痕迹;再用1000、1500、2000号的如此循环。用刷子清洗干净,再上绿粉。最后,将玉器浸泡在液态蜡油中20分钟。
一、因为玉石在日常佩戴过程中,往会因为空气中灰尘,以及人体分泌的油脂、皮屑等而受到污染,油脂、杂物等也易沾染到玉面,从而影响到其外观。因此玉石的保养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并且玉石的清洗保养要定期进行,以避免浸染物浸入玉石肌理,而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
二、一件崭新的玉器,买回来后,一般宜先将其放在常温的清水之中浸泡3小时左右,而用软毛刷或软布轻擦拭其表面,再将其放入70度左右的热水之中浸泡,并且让保持到水自然冷却,此过程是为了让玉石“毛孔”舒张开来,吐出内部的污秽之物。新玉器这样的步骤要持续进行3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至于平时,玉石的清洗可以三月一次,在火热的夏季可更为频繁一些,因为夏季人体分泌的油脂增多,玉石易受污染。平常清洁可将玉石放入清水之中,用白色的软布或软毛刷擦拭表面,动作尽可能适当,并且使用软布之类的工具,这是为了防止刮花玉面,另外无色的布料则是怕玉面沾上染料,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酸碱等溶剂来清洗,这或者会致使玉石受到腐蚀,采用中性溶剂即可。
四、可以在清洁之后,进一步对玉石进行油保养,在玉面抹上一层油,既能保持玉石水分,也能让玉石光彩更为温润。
1。准备一个类似小电钻的打磨机和一个圆盘抛光机(国产的共800元左右)。
2。准备相应的一套金钢砂钻头(作修饰玉件用,很便宜)。
3。准备相应的一套毡磨头和橡胶磨头及抛光膏(也很便宜)。
4。准备相应的一套圆砂纸和圆布轮(更便宜)。
5。准备一套金刚砂什锦锉(也不贵)
6。准备一些600#-1200#的抛光砂纸,作为手工抛光用。(因为消耗多,所以耗资)
工序是:*先用电动工具安上金钢砂钻头修饰玉件,再用金刚砂什锦锉细致修好。*用圆砂纸(由粗砂细砂)进行大面积修磨。*用圆布轮抹上抛光膏进行大面积抛光。*用毡磨头抹上抛光膏进行细部抛光。*亦可用橡胶磨头直接抛光。*最后可用1200号砂纸进行手工抛。
至于亮光和亚光怎样行成的?
我的体会是:这与玉件初磨的细致程度、抛光材料的粗细、抛光的速度、抛光的力度有关,当然也与玉质有关了。这在实践中很容易摸索出经验。
总之,不用1000元,你就会拥有一个小型的家庭玉器加工厂,可以进行简单的玉件修饰与抛光了:)
如果你愿意再投点资的话,也可买一个楼上所说的仪器(300元至500元),它是一种小型的首饰玉器滚桶抛光机。不过除买金刚砂外,还需买一些其它研磨抛光材料,如:单晶刚玉、碳化硼、氧化铬、二氧化硅抛光粉等。虽贵些,但可反复用。这样可解决耗时问题,但不如手工抛光有情趣:)
一定要用玉石保养白茶油
,关键在于选对保养油。古代将茶油置于瓦瓷坛中,用蜜蜡封存,经过十年以上的储存陈养,茶油的颜色会渐褪去,粘稠的杂质逐渐沉淀在坛底,上层就形成了清澈透明的陈年白茶油。陈年白茶油是传统保养玉石的上品。就是油炸,然后急速冷却,反复几次,在玉石表面会有一种细密的小裂纹,看起来非常具有年代感。古玉造假基本都是提油和吹沙
在盘玉之前,要了解物件本身的特质,当然首选是料子必须要对,其次玉质要好。不对料的玉器再如何用心,效果也打折扣,比如俄罗斯、青海料越盘越干,色调变化不明显。田籽玉盘出来的感觉自然比山玉要好的多,尤其是带皮色的料子,在盘玩过程中的微妙变化乐趣无穷。
玉的盘出究竟是什么道理呢?首先要肯定一点,就是玉确实能够盘出或盘出后确实能使玉的色泽、润度得到改善。在许多专著中有多项介绍,但专著中均未从化学物理、矿物转化、有机物参与、物质转化角度论述,所以盘玉机理没现成资料可查,个人觉得玉的盘出主要有如下条件:
1.受沁浅的皮壳,在人体和物件长期的盘摩下,表皮吃土、积垢和氧化物被磨去,下面玉质得以透露。
2.干坑、潮坑玉在盘摩的过程中,没有完成的化学变化,受到外源物质、水分氧气、酸碱的参与,进一步完成和稳定。
3.湿坑、钙化土沁较深的玉,其变质的皮壳受到盘摩之后,光滑程度得到改善,外源水分、有机油脂渗入皮壳,使原来一点不透的皮壳,在透光折射方面得到加强,相对原来的状态,显得圆滑润熟。
4.水坑玉本来皮壳透润,加上盘功就会去掉沉垢,水头、油头自然重返当初。
5.一些色彩不显的沁纹,盘玩之后受外源物质的加入(如加料烧煮),会形成令人视觉愉悦的色彩,使得沁色更美丽。
6.人体的作用是盘摩汗沁,分泌的油脂又会氧化变质,衣饰与玉件长期摩擦生电,吸附空气中或附近微小尘埃,使外源物质得以渗入。玉件随人入浴会受到水浸、泡洗,总之挂在身上的玉器,会随人得到物理及化学的作用,久而久之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古籍上议论的犹如意盘之类论述和累月经年的布擦,估计是没道理和难办到的。只有进一步解密盘功与玉质关系,才能最终搞清如何才是最好的盘功之道。
一、玉件到手,先用常温清水浸泡2-3个小时(待表面附着物软化),然后用牙刷洗干净,再放入热水(新玉约70、80度左右)中浸泡,浸泡到热水与玉慢自然冷却,通常我都会置于空气不流通的保温场所,让热水徐冷却。也籍此让玉的毛细孔得到充分的舒张,将内部污垢吐干净。如此进行约3个循环,之后大约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1次,夏季则约1到2个月进行1次。
二、第二天开始盘玩,首先选条中国结的绳子(注意要买好的,不易掉色的绳子),将玉件绑在腰际“内外裤“之间(请注意不让玉器直接触肌肤),闲暇时可拿在手上盘玩,但记得手是干净的。还有平时千万记得不要把玉器放在脸上和鼻子上去抹油(经常见到),那油可不是所谓的玉的滋养液哦,反而适得其反会将玉门(毛细孔)封死,使盘出来的玉光泽显得很闷。还有我也不用猪鬃刷,因为刷出来的包浆感觉会带有贼光。在此建议平常可用柔软的”白色纯棉“长毛巾盘,但不宜使用染色布或化纤性质的硬布料擦拭。
三、在夏季经1个星期(冬季2-3个星期)盘玩后,每天晚上洗澡时用温清水(约40度),先浸泡一段时间再刷洗干净,请注意千万避免与肥皂直接触,之后就只要常保持玉件的清洁即可。如方便也可常洗刷,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件接触太多的汗,佩戴后又不即刻清理干净,时间一长玉件便会受到侵蚀,外层受损,影响原有的光泽度。尤其是白玉,更忌汗和油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请注意玉最忌讳以下物质:香水、化学剂、肥皂和人体汗液)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玉件本身的质地会渐地显露出来,好的玉温润有余,灵气十足,皮色越玩越亮越鲜艳,且会越看越赏心悦目!那种感受决非笔墨与言语所能形容,个中滋味,只能请玉友经由本身的经历,在盘玩的整个过程慢体会其中乐趣。
对于玉石来讲,打蜡没有用,主要是靠抛光可以增强光洁度。打蜡是要有一定的程序要求的,叫,蒸蜡合缝。
抛光是对玉器产品最终的作业。玉雕行业多习惯称为“光亮”或“光活”。抛光工序步骤:磨细—→罩亮—→洗—→过蜡—→擦拭。磨细,又叫“去糙”,即用“胶碾”将玉雕半成品的表面打磨得更细腻平整,这是抛光前的准备。罩亮,用特制的抛光粉进行抛光。抛光所用的抛光剂,一般使用红粉子(氧化铁粉)、绿粉(氧化铬粉)和天然钻石微粉(3200~6000网目)。抛光剂用适量的水和油汁调好,涂在柔软的材料—毛毡、皮革、棉布、木材、葫芦壳制成的砣轮上,再在玉器表面上作较慢速的摩擦,转动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得光滑洁润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玉器表面。玉石的材质美、玉器工艺的技艺美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洗,是把抛光后的玉件清洗干净。过蜡,就是将石蜡擦在烤热的玉件上,冷却后用布擦拭表面,使玉件表面有晶莹的亮度。玉器抛光分“硬亮”和“胶亮”两种。“硬亮”的光亮度高,发强闪光;“胶亮”的光亮度较低,发弱闪光。从工艺上看,“胶亮”比“硬亮”少一道工序,是制作仿古玉器时才采用。经过抛光处理的玉器表面,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变化?有人认为抛光本身并没有什么魔力,只不过是抛光剂将与石表面的擦痕减少到肉眼看不到的程度,这样就增加了玉器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由此形成了光洁莹润的玉器表面。至于表面的亮度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玉料的材质,即玉料的密度或者说硬度大的易光亮,密度小的不易光亮;二是玉料的结构,虽然大多数玉料都是晶体结构,但晶体的粒度和分布状况不同,呈纤维状的玉料易于抛光,呈粒状纤维的玉料不易抛光。单晶体矿物易抛光,多晶体矿物集合体不容易抛光。表面是否平整细腻,这也是玉器表面能有光泽的先决条件。但也有人认为抛光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抛光时产生了较高的温度,使玉器表面产生了融熔现象的结果。这个道理可以从奶油被热刀切过的表面中看出。虽然目前关于抛光的秘密尚未有定论,但抛光终归可以使玉石表面产生神奇的装饰效果,确实是无可怀疑事实。以上两种解释虽然不能够单独的解释抛光工艺的实质,但有不少人为了提高抛光工艺的质量,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改进工艺,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