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和田黄玉一样吗,金思玉和田黄怎么区分

发布时间:2024-03-12 07:00:02

田黄石和田黄玉一样吗

田黄石和田黄玉一样吗

田黄石和田黄沁籽料玉石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我给你解释一下他们的区别希望大家共同提高鉴赏的水平。

1.(比重方面)

田黄石-没有玉性显石性,比重远小于和田籽料,同样克数的东,上手比和田籽料玉石要轻很多,也要比籽料的玉石大很多,所以这个不是田黄石。

和田籽料玉石-就是软玉显玉性比重是玉石里面最大的,上手有承重的感觉,很实在不飘。

2.(密度方面)

田黄石-的密度要小于和田籽料玉石,吃刀,发软,

和田籽料玉石-的密度很大,属于透闪石类,一般透闪石的含量在百分之95以上,密度很高不吃刀。

3.(颜色方面)

田黄石-的黄是比较古板的黄,有透质感,而且有很强的封蜡的感觉,和黄蜡石.冬令石属同科,不同种,(都不属于玉科)。

和田的黄沁籽料-料子的黄和田黄石有很明显的区别,和田籽料玉石的黄是很鲜明的,有很强的脂粉气,不空洞,同时和田籽料的玉石的光感不是像田黄一样的封蜡的感觉而是油润黄的感觉。(是由于三氧化二铁的氧化转化氧化亚铁沁如玉石造成的黄色)

4.(皮毛特征)

田黄石-的表面没有像人类皮肤一样的毛细孔,要就是很光滑,要不就是肯挖不平,这个也就验证了我们前面所说的田黄的密度要远低于和田籽料玉石的原因,在河水里几千年的冲刷田黄的材质很软,细小的岩石颗粒常年的击打冲刷过程就会在田黄石的表面留下很不规则的很深很大的坑洞。

和田籽料-玉石本身透闪石含量很高,和翡翠的密度相差很少了所以就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冲刷所造成的玉石表面的撞击坑洞就像人体的毛细孔一样均匀细腻这就是所谓的,水滴石穿.玉百古难侵的道理啦。

5.(材质应用和雕刻工艺)

田黄石-材质软(吃刀)适于老手工艺人手工雕刻,一般田黄石的材质用在篆刻印章的比较多,好的手工艺人现场篆刻的速度是很快的,立等可取。

和田籽料玉石-它的密度高硬度也就很高(不吃刀,可以划动玻璃而不自伤)是一般在现场手工难以完成的,需要钻石工具的辅助雕刻才可以出来精美的作品的。在古代要雕刻一块和田籽料的精品进贡朝廷那是要很多人的心血,付出一代或是几代人的生命才可以完成的事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钻石工具的出现代替了原石的手工艺雕刻技法大的提高了生产的速度。

这也就是古代艺人们常说的琢石3日忙清闲琢玉3年忙上田的道理了,大家可以看参考一代汉代的,汉八刀雕刻的技法就知道啦,简单的说就是在玉石上面简单的雕刻八刀轮廓来体现一件作品的含义和相形,以蝉为主比较多。

6.(总结)

田黄石-就是石,不是玉(属石科)它是被称为“国石”,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连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者能益寿延年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黄色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人利用呈黄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黄色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隐约可见到一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和田籽料玉石-就是软玉(属玉科)它是被称为“国玉”“玉,石之美者”。《本草纲目》记载:玉有润心肺、养五脏、柔盘强骨、利血脉等功效。黄玉作为新疆和田玉的四大主色玉之一,晶莹剔透、柔和如脂,质地细腻、滋润,以色黄正而骄,润如脂者使其身价不匪,它稀有罕见,是玉中的珍品。

黄玉温润、细腻,其声若金磐之余音,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方尽。他最具中国文化,像一位世家王子,翩然而处变不惊。他成熟内敛,不事声张,谦虚和顺的外表之下,充满生气却又那么坚定不移。无论在秦歌汉赋还是唐诗宋词中,他都那般光艳照人,从未在光阴更替中失色。

黄色似金,大地的颜色,火焰的光彩,被佛教和帝王们视为神圣的颜色。黄玉除独有的庄严华贵的色泽外,在我国古代,黄色代表王者之色,并为宗教所用,有崇高、华贵、威严、神秘之感。黄色被认为是阳光和大地之色。如后汉刘熙的《释名》:“黄,晃也,犹晃,像日光色也。”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黄,土之色也。”象征着能使万物生长的阳光和土地,受到人们的崇尚。黄色与黄金同色,又让我们想到“古来金玉系良缘”之说,黄玉似乎融合了金与玉的天性,使其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更深的文化底蕴。

黄玉是典型的气成热液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酸性火山岩的晶洞、云英岩和高温热液钨锡石英脉中。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因含杂质而呈现出不同的黄色,由淡黄、甘黄至黄闪绿色。又可分为蜜腊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米色黄、黄杨黄等。其中色如新剥熟栗色者为贵,甘黄玉、焦黄者次之。黄玉的结晶颗粒普遍都比较小,但是能量温暖、厚实、穿透力强,对应太阳轮,是十分平和稳重的玉石,能带来温暖和勇气。

东汉文学家王逸《玉论》中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物以稀为贵,正因为黄玉稀少,加之色泽的独特性,使其身价在玉石交易市场中长期走高。和田玉的黄玉硬度高,达到摩氏6.5度,质地致密细润,韧性极强,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泽,光芒内敛之性更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是极好的雕刻玉材,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黄玉如灿烂星空中璀璨的星子,散落在色彩斑斓的玉园中,它给人以温润坚贞的质感,是大自然亘古未变的结晶,与繁星同样闪烁着永恒的光芒,令世人爱慕不已。

和田黄玉的颜色是原生的黄色,还有一种微带有黄绿色的嫩黄色。颜色浅了不能称为黄玉,颜色偏绿叫“黄口料”(黄绿色的青玉),偏褐色又显色气不正。颜色纯正的黄玉产量很少,可与羊脂玉相媲美。

金思玉和田黄怎么区分

硬度不同白玉:颜色洁白,细腻,滋润,微透明。宛如羊脂者称为羊脂白玉;不透明,光泽较差者为白玉。青玉和青白玉:色呈深灰绿至蓝绿色,不透明,青白玉是青玉与白玉之间的过渡类型,呈灰绿色。碧玉:深绿色(菠菜绿色),质地较粗。比喻除新疆所产外,我国玉器工艺界把台湾和国外所产的软玉也统称为碧玉。黑玉:主要含分散的碳质或石墨而呈灰黑色或灰黑与白色相间的条带。如果完全是黑色的,称为墨玉黄玉:是地表水中褐铁矿渗入白玉中造成的一颜色各种玉石都以自己特征的自然色彩,引人喜爱,而登上世界珍宝之位。玉石行家对颜色非常重视。颜色不仅是评价和田玉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划分和田玉种类的主要依据。和田玉的颜色是各种玉石中的佼者,以它特有的玉色而倍受珍视。和田玉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和田玉有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四种基本色调,还有一些过渡色,如清白色、灰白色等。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截脂的羊脂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另外,和田玉有多种皮色。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尤其是和田玉子玉皮色很多,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红皮子黑皮子等。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从石到今,璞玉十分贵重采玉者得之,称为得宝。二硬度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矿物的硬度是矿物抵搞其它物体侵入的一种力学性质。通常表示硬度有两种方法:(1)相对硬度,或称摩氏硬度,是一种刻划硬度。(2)绝对硬度,亦叫压入硬度。是根据矿物表面上能够承受的重量来测定。和田玉的摩氏硬度为约为6.5,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称为彩石或雕刻石。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器发亮,同时也便于保存。三韧性韧性通常是玉石内在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对外界压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韧性大的特点是不易破碎、耐磨。世界上韧性最大的矿物是黑金刚石,如以黑金刚石为10度,其它宝玉石的韧性相对为:玉为9(软玉);翡翠、红宝石、蓝宝石为8;金刚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5等。如以软玉韧性为1000,其它矿物或岩石的韧性相对为:硬玉(翡翠)500;蛇纹石250等。软玉韧性很大,这一特点是其它玉石所没有的。和田玉韧性大,可以作细工艺,琢玉妙手可对和田玉进行精工细琢,而不易损坏。四透明度透明度是玉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这主要与玉石对光的吸收强弱有关,矿物学上一般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种。玉石行业中对透明度看提较重要,有专门用语,透蝗度好的叫"水头足"、"地子灵"或"坑灵";透明度差的叫"没水头"、"地子闷"、"坑闷"。鉴定透蝗度要把玉磨光,在一定厚度下(玉器产品)看透视其它物体情况,分透明体、半透明体、微透明体、非透明体等4个级别。和田玉属于微透明体,在一般进取度下,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物像。五光泽光泽是玉石对光反射的能力。和田玉光泽属油脂光泽。古人称和田玉"温润而泽",就是它的光泽带有很旨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很柔和,不强也是不弱,即没有强光的晶灵感,也没有弱光的蜡质感,使人看了舒服,摸着润美。羊指玉就因如羊的脂肪而得名,光泽很好,特别滋润,非常珍贵。六体重体重是玉石单位体积的重量。和田玉的体重经用小体重样测定,为2.66~2.976。不同品种略有差别,白玉为2.922,青白玉为2.976,墨玉为2.66。一般白玉体重小于青或青白玉,墨玉因含有较轻的石墨鳞片而体重较小。

黄龙玉与田黄的具体区别,另外怎样能够很快区分各种玉石?

田黄有历史积淀,黄龙玉才发现不到十年,

田黄价格十分昂贵,黄龙玉也不便宜,有五,六万元都可以玩黄龙玉

快速区分的方法:

1.田黄一般料的块头不大

2.黄龙玉一般会条带状的纹路在其中间

3.田黄质地较软,用小刀即能雕刻,而黄龙玉较硬,与翡翠接近.铁刀刻不动

求鉴定是否是田黄石?我的寿山石印章有格纹,有红筋,有银点,是否是田黄石!

田黄石有特点。表皮细萝卜纹,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黄的黄龙玉与田黄有什么区别?

你好。从成分上来说,黄龙玉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岩,田黄石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它俩的光泽和颜色还是比较相似的,都是蜡状光泽,但是田黄石比黄龙玉要软,黄龙玉的硬度是6.5~7,田黄石的硬度是2~3;而且黄龙玉中回出现砂金效应和水草花这是田黄石所没有的。

谁告诉我中国最具权威的[田黄石鉴定机构]是哪家?需要多少鉴定费用。感谢

兄台不错啊,田黄石是中国特产,珍贵无比,矿藏只有一处,而且储量极其稀少,历经多年的采挖,已经濒临枯竭,如果是真品那真是珍贵无比了.倘若是名家印章更是价值不菲了.我推荐你去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当然也可以去田黄石产地的检验中心去看!一般认为福州雕刻厂能认证,但现在只能靠你自己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