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文化与历史起源,外国人怎么就不懂中华玉石文化呢?

发布时间:2023-01-25 16:20:02

1.玉石文化与历史起源

玉石文化与历史起源

玉器的来历

玉石的形成条件极其特殊和复杂。 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泥浆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向地球表面,冷却后变成坚硬的石头。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元素慢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和宝石,其形成时间离我们非常远。

玉器历史

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英国自然科学世家李约瑟博士说:“对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 据考证,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 距今8000年的辽宁察合台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石块。 在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玉珠、玉管、玉块等。 玉器的起源,应该说比它更早,但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用那些坚硬美丽的石头制造武器和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头里的美——玉石,耐心思考,把玉石变成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实用品。

过去中国把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仪的象征。 黄帝曾以玉分赐给部落领袖,作为享受权力的标志。 此后,商周期间,玉石成为礼天把地的礼器。 周代重玉之风极为盛行,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会时只使用铜器。 春秋战国祟尚“君子以玉为德”、“君子无故,玉不自身”的说教。 到了西汉,玉器被称为“辟邪厌胜”。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玉器已被视为以观赏为主的艺术品。 中国在古墓出土的殉葬品笑戚中,发现了许多玉石装饰品和礼仪用具。 目前,我国各地博物馆常见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炉、玉熏、玉鼎、玉杯、玉爵、玉杯等。 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一代留下的玉器多如星星,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传世珍品就有两万多件。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了大型玉器。 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现存的大玉瓮——渑山大玉海,宛如一个大浴缸,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时的器皿,可盛酒三千多升。 玉瓮重3吨半,最大周长493厘米,高70厘米,瓮洞深55厘米。 玉瓮呈椭圆形,四周刻有云涛、蚊龙、海马等,造型美观,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造型最大的传世玉器。

北京故宫珍宝馆陈列着18世纪清代乾隆时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 它是以宋人画的《大禹治水图》为基础雕刻而成,这座高2.4米、宽约1米的玉雕,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为洪水奋战的情景。 据史料记载,这枚大玉石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地区,重5吨多,历时3年,行程4000多公里运往北京。 之后,长年被雕刻在这个稀世国宝上。

中国有四大名玉:新疆白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湖北绿石。 特别是硬玉翡翠,被誉为“玉之王”。 翡翠非常珍贵,过去多为帝王和豪富所占有。 俗话说“金有宝珠”,或者说“玉有宝珠”。 据说秦昭王曾经在15座城堡里更换了宝贵的和氏壁。 玉石如此珍贵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一,很少见。 以稀为贵。 玉石的形成在地坛下要经历漫长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玛瑙、青金等更为罕见。 中国古代采珠人骑着耗牛翻山越岭去山里找玉石,靠着牲口的四蹄踩着露头或露头的玉石进行采集。 一座玉石顺山水,冰川涌向下游的李燃,途中被人捧走。 据记载,以前在新疆和田采集玉石,曾用女人的植株放入水中捞取。 古人认为玉是阳精,须阴森称之,玉才不失。 否则,很难得到美玉。 后来,玉石越来越少了,于是开始挖山挖矿,攻山采玉。 要取得好球是极其不容易的。

其二,硬。 玉石大致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 硬玉质致密强韧,硬度相当大。 假设金刚石的硬度为10度,则最硬的球像翡翠一样可以达到8度、9度。 一般来说,硬度在6度以上的东西叫做硬玉。 只有金刚砂和金刚石粉的道具能磨硬球,再硬的钢刀等也没用。 硬珠子被认为是可以变成玉器的,半透明,柔软干净,晶莹美丽,内眼分辨不出矿物颗粒。 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是软玉。 软玉质地柔软,韧性好,一般可以用刀划线,所以价值很低。

其三,颜色很美。 在凤凰生活的地方

都有美玉。玉石具有丰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红如鸡血、绿如碧海……常见的有白钻石、绿宝石、蓝宝石和变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环等玉器,不退色、不变质、坚固耐用,是高级装饰品。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几种颜色,称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质地不纯,但一经匠心巧琢,变瑕疵为美点,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虫或树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2.外国人怎么就不懂中华玉石文化呢?

外国人怎么就不懂中华玉石文化呢?

  东西是自己的,当然需要宣传,需要自我炫耀,做玉石这一块的大部分都很低调的,再加上和国外的文化北京不一样,中国有华夏五千年历史,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中断的文明,我感觉做好我们自己的玉石文化产业就很不错的,建议你多看看《中华玉石杂志》这本书,弘扬中华玉石文明,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让国人懂了,这样才能传承的更远,一个国家有13亿人口可不是吹的。
  。让你我弘扬中华玉石文化,中华玉石文化的明天要靠我们。

3.中国玉文化为什么渊远流长

中国玉文化为什么渊远流长

中国是“玉石之国”,六、七千年前,中国的先祖就开始开发利用玉石,玉石的功能从先秦时期玉器以礼器为主,隋唐之后则以装饰、陈设占据主导地位,即远古时的“巫玉”发展到“官玉”,乃至演变到“民玉”,无不蕴藏着深刻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 纵观数千年的玉石文化历史长河,突出的是“琢”字,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而平安玉的玩赏与传统的和田玉及翡翠有所不同,平安玉一可琢,二可赏,兼备了传统玉石、奇石和观赏石等的观赏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玉石赏玩文化内涵,在收藏界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璀璨而夺目。平安玉的美学保养特性平安玉的玉雕作品,也与其他的玉雕作品一样,多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平安玉文化的精髓。作品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体有辟邪消灾类、吉祥如意类、长寿多福类、安宁平和类、家和兴旺类和事业腾达类等。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