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文化与历史起源,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3-01-17 09:50:01
发布时间:2023-01-17 09:50:01
玉器的来历
玉石的形成条件极其特殊和复杂。 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泥浆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向地球表面,冷却后变成坚硬的石头。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元素慢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和宝石,其形成时间离我们非常远。
玉器历史
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英国自然科学世家李约瑟博士说:“对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 据考证,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 距今8000年的辽宁察合台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石块。 在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玉珠、玉管、玉块等。 玉器的起源,应该说比它更早,但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用那些坚硬美丽的石头制造武器和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头里的美——玉石,耐心思考,把玉石变成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实用品。
过去中国把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仪的象征。 黄帝曾以玉分赐给部落领袖,作为享受权力的标志。 此后,商周期间,玉石成为礼天把地的礼器。 周代重玉之风极为盛行,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会时只使用铜器。 春秋战国祟尚“君子以玉为德”、“君子无故,玉不自身”的说教。 到了西汉,玉器被称为“辟邪厌胜”。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玉器已被视为以观赏为主的艺术品。 中国在古墓出土的殉葬品笑戚中,发现了许多玉石装饰品和礼仪用具。 目前,我国各地博物馆常见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炉、玉熏、玉鼎、玉杯、玉爵、玉杯等。 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一代留下的玉器多如星星,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传世珍品就有两万多件。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了大型玉器。 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现存的大玉瓮——渑山大玉海,宛如一个大浴缸,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时的器皿,可盛酒三千多升。 玉瓮重3吨半,最大周长493厘米,高70厘米,瓮洞深55厘米。 玉瓮呈椭圆形,四周刻有云涛、蚊龙、海马等,造型美观,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造型最大的传世玉器。
北京故宫珍宝馆陈列着18世纪清代乾隆时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 它是以宋人画的《大禹治水图》为基础雕刻而成,这座高2.4米、宽约1米的玉雕,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为洪水奋战的情景。 据史料记载,这枚大玉石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地区,重5吨多,历时3年,行程4000多公里运往北京。 之后,长年被雕刻在这个稀世国宝上。
中国有四大名玉:新疆白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湖北绿石。 特别是硬玉翡翠,被誉为“玉之王”。 翡翠非常珍贵,过去多为帝王和豪富所占有。 俗话说“金有宝珠”,或者说“玉有宝珠”。 据说秦昭王曾经在15座城堡里更换了宝贵的和氏壁。 玉石如此珍贵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一,很少见。 以稀为贵。 玉石的形成在地坛下要经历漫长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玛瑙、青金等更为罕见。 中国古代采珠人骑着耗牛翻山越岭去山里找玉石,靠着牲口的四蹄踩着露头或露头的玉石进行采集。 一座玉石顺山水,冰川涌向下游的李燃,途中被人捧走。 据记载,以前在新疆和田采集玉石,曾用女人的植株放入水中捞取。 古人认为玉是阳精,须阴森称之,玉才不失。 否则,很难得到美玉。 后来,玉石越来越少了,于是开始挖山挖矿,攻山采玉。 要取得好球是极其不容易的。
其二,硬。 玉石大致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 硬玉质致密强韧,硬度相当大。 假设金刚石的硬度为10度,则最硬的球像翡翠一样可以达到8度、9度。 一般来说,硬度在6度以上的东西叫做硬玉。 只有金刚砂和金刚石粉的道具能磨硬球,再硬的钢刀等也没用。 硬珠子被认为是可以变成玉器的,半透明,柔软干净,晶莹美丽,内眼分辨不出矿物颗粒。 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是软玉。 软玉质地柔软,韧性好,一般可以用刀划线,所以价值很低。
其三,颜色很美。 传说凤凰生活的地方,都有美玉。 玉
石具有丰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红如鸡血、绿如碧海……常见的有白钻石、绿宝石、蓝宝石和变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环等玉器,不退色、不变质、坚固耐用,是高级装饰品。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几种颜色,称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质地不纯,但一经匠心巧琢,变瑕疵为美点,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虫或树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胜。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是距今82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的一对白玉块,因而,中国的玉文化艺术史始于新石器时代。 原始美感时期 先民最早用玉的动机上,是在原始的美感的驱使下,将美丽无比的玉石制成饰物,佩挂在身上。 抽象主义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别是距今6000-8000年的红山和良渚文化玉器,反映并体现了材质的美感,饰纹抽象简练,艺术构思夸张且与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 象征主义时期 夏商周玉器主要采用夸大局部,突出神韵的象征主义手法。富于装饰性,观赏性的俏色玉器的出现,说明追求真实得艺术盛行,且风格渐趋统一。 娱人主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审美意识的中心从早期的娱神逐渐转移到娱人,玉器工艺虽布局坦然有序、细微纹饰清楚,线条遒劲有力,但其深蕴的伦理道德价值应现于和高于他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现实主义时期 秦代玉器突出了现实主义的因素,但尚未见成熟之作。汉代玉器采用现实与夸张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一幅幅神奇瑰丽、洒脱奔放的艺术形象。 浪漫主义时期 隋唐五代宋辽金出现了佛教、人物、花鸟题材的新玉器,玉如凝脂、构图繁复、形神兼备,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格,实已登上我国古代玉器艺术高峰。 人文主义时期 元代玉器神态生动,且不拘小节。明清时期追求精雕细琢的艺术风格,玉器出现了商品化趋势,向着世俗化、装饰化方向发展,达到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顶峰。 创新主义时期 建国后至今,再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走中西结合的创新之路,玉器出现了生活化、田园化,追求造型美和工巧的欣赏价值,精品玉器大量出现。 玉文化经济史 玉器经济亦即玉器生产制度,它属于手工业发展史的范畴,是近万年玉文化持续兴盛的经济基础。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正式创立玉雕业 和石雕业,生产了丰富的工艺品。 夏、商、周、春秋是玉业的大发展时期,其制品主要为玉器,石雕或石刻品次之;建立了专门的玉作坊,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玉工技术队伍;玉工为奴隶,使用者主要为统治阶级、奴隶主贵族。 漫长的封建社会是玉业的繁荣时期,玉雕业和石雕业在已形成独立行业的基础商获得了大的发展,有宫廷,地主,富豪,巨贾创办之分,也有官办和民办之分;有矿山开采运至各地加工玉器,也有就地开凿雕刻品。宫廷玉业的发展在各代总是首屈一指。玉业贸易获得空前发展,国际交换与流通更为频繁。涌现出许多琢玉大师,形成了具有不同技艺和风格的玉雕流派。 现代,玉雕产业兴旺发达,来自全球玉料汇集镇平,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销售集散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高。 玉雕技艺史 我国治玉工艺起源与距今60万年前的"北京人"用水晶、玛瑙蛇纹石等打制的片状旧石器,之后治玉工艺从制石工艺分离出来,表明玉器手工业已经开始。 约6000年前,原始砣机出现,玉器有了钻孔、镂空及琢磨等工艺,这标志着玉器制作已进入成熟阶段。 夏代治玉工具以青铜砣机,玉器体薄饰细阴线几何纹,商代多用阴线勾勒,西周多作扁平状,刻饰简单、钢劲。 春秋战国玉器以剔地隐起手法见长,碾锋劲锐,这与普遍使用铁砣和玉人操作更为熟练有关。 秦汉玉匠往往采用舍弃细节、钢柔相济的粗线条相互搭配的手法,去雕琢神韵与气势。 隋唐至宋辽金, 碾玉高登的出现和推广对玉器制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以至此后的玉雕技艺砣碾遒劲,空灵剔透。 元代玉器作工渐趋粗犷;明代早期作工严谨而精美,晚期胎厚重,作工草率;清代精工细作,形态端严。 电动机、螺机、超声波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使现代玉雕琢以艺术形象动人为主,以玲珑剔透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