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缅甸玉石带回中国吗?,谁有珠宝文化与艺术鉴赏的课件
发布时间:2023-01-09 18:40:02
发布时间:2023-01-09 18:40:02
缅甸现在对原石的限制越来越严格,打算把翡翠作为基础产业。 不知道边境的走私情况会不会更严重!
珠宝欣赏是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珠宝首饰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 既是美化和点缀人们日常生活的装饰品,也是文化、艺术的载体。 难怪有人说,珠宝鉴定是科学,是技术,欣赏珠宝首饰和雕刻是文化,是艺术。
宝玉石首饰——包括首饰、雕刻、摆件等鉴赏,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鉴赏首先强调鉴定、识别及区分等物质、科技因素,这方面的因素是基础、前提; 之后,包括欣赏、观赏等宝石学以外的要素,如运用美学、历史、人文地理、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工艺学等知识综合理解珠宝首饰所传达、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境和哲理,与历代艺术大师、艺术家的心灵沟通鉴赏的第三个内涵是综合、总结。 在鉴定识别、欣赏、观赏宝玉石首饰后,对宝玉石首饰(特别是玉雕首饰)的质量品级、艺术等级及价值价格进行比较合理的评价和估价。
鉴定、识别和区分,要求鉴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要求鉴定人员了解矿物岩石学相关知识面,熟悉结晶学、宝石物理学、宝石化学、色彩学等理论知识,熟悉宝石玉石的具体成分、元素含量、理化热磁等指标,熟练掌握鉴定技能、方法和判定原则。 一般来说,鉴定过程多是具体的,可见、可触、可具体表现的欣赏、观赏多是抽象的,也有形象的、具体的成分。 更有甚者,有些只是出其不意就很难传达,是定量的、定形的。 这些无形的意识和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到的,只有综合相关知识,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得到,欣赏的水平是广泛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有优秀水平、高见的欣赏者,必须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 他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鉴定经验,而且要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作为欣赏玉雕作品的专家,要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了解宝玉石文化、玉器史、包括玉器在内的品种、形状、产地、技术等;熟悉社会美学、哲学、宗教、文化和艺术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以及民情、民俗、民风等方面的知识实际上,任何学科、任何文化艺术都不可能独立成长。 例如,中国玉文化,自始至终根植于整个民族文化和相关学科的沃土之中。 对传统或现代文化艺术来说,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相关科技、相关文化艺术的影响和渗透,相互促进或补充。 珠宝首饰的构思、设计、加工制作,也或多或少会打上相关文化艺术的烙印。
我们对鉴赏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宝玉石首饰的鉴赏,主要由物化和文化两个方面组成。 人们面临的珠宝首饰的颜色、质地、光泽、形状、条纹、设计等内容,以及珠宝首饰的物理、化学性质等鉴定过程,都属于“物化”范畴; 而宝玉石首饰特别是玉雕首饰所反映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人物山川、动物植物、吉祥图案、宗教哲学等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所表现出的气质、品格、神韵、情怀、意境等,都属于“文化”范畴。 在实际欣赏过程中,欣赏活动不仅要强调鉴定物质的技术,更要强调了解文化、欣赏艺术的水平。 从欣赏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欣赏珠宝首饰的过程可以分为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感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欣赏物化的东西。 首先人看、摸、感受的是宝玉石首饰的色彩、光泽、造型、设计、面料、纹理。 此外,有些饰品还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出芳香的气味,这些直观、外在、具体的特征作用于人的感官,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通常,人们欣赏宝玉石首饰的活动不应就此止步,而应继续深入
。这样,便进入了欣赏的第二个阶段——理性阶段,第二个阶段人们主要欣赏、赏析宝玉石饰品的文化思想内涵,在这个阶段,欣赏者便注重由表及里,从外形到精神去审视宝玉石饰品,不但用感官去欣赏,而且用心智去体味、去思考、去联想、去推理、去比喻、去理解,于是就会逐渐发现包含在宝玉石饰品中的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意境、韵味、品格和情趣,从而悟出其中的精神、寓意、性情等深层次的东西 。对于某件具体的宝玉石饰品如翡翠雕件来说,其文化含量的多少、艺术或工艺水平的高低,肯定直接关系到它自身的价值,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是真石才具有美感,才具有真实的价值,因此,鉴定是基础、是前提;欣赏是提高、是升华 。只有在鉴定正确、欣赏定位准确的前提下,才能合理地对某件玉器的质量档次做出评价,从而评估出其内在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