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的河图、洛书与玉文化

发布时间:2016-10-27 11:34:32

《河图》《洛书》与玉 四大部的古籍各有其源头之作,也各有其重磅之作,在这两类古籍里有很多都涉及了玉的信息,由此可见玉文化的根基很深,玉文化几乎是与**文明伴生的。

经部是**文明的头脑:不管从思想上认不认可儒家的学说,都要客观地承认,两千年来确实是儒家体系支撑了**中央集权式大一统的格局;不管从学术上究不究儒家这些经书是“真”是“伪”,都要客观地承认,确实是这些经书保证了两千年来**在意识形态上的稳定,以及大部分时间里在文化上的领先。

《易经》号称诸经之首,这个“首”说穿了就是,其他的经顶着个“经”的名其实根本算不得哲学,只有《易经》是**哲学之本,思想之源。可千万别把《易经》庸俗化和世俗化,它绝不是打卦、算命的教科书,它是 “大道之源”。

《易经》出身向来有两处之说:一为伏羲作易,叫做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二为周文王改伏羲之易,叫做文王八卦或后天八卦。但不管是哪一个,它们都有一个共同遵奉的源头,就是《河图》《洛书》。

《易传·系辞》里自道家门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出了《河图》《洛书》后,圣人根据这两张图作出了《易经》。按此说法,《河图》《洛书》简直就是**文明之源了。当然,《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怎么解读?它怎么来的?这些都是千古之谜,有各种神奇的说法,不管是古代的学术,还是现代的学科,都没人敢说把这事弄明白了。

但有一点,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都来自于最权威的古代典籍,且这些传说中无一不有玉的影子。在《尚书·顾命》里说到周成王给儿子留下了几样宝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这是《河图》第一次出现在**古籍里,在成王传给康王的八件镇国宝物里与《河图》并列的居然就至少有五件都是玉:弘璧(玉璧)、琬琰(玉圭)、大玉、夷玉(东夷之美玉)、天球(球玉即为美玉)。

《河图》《洛书》 这还只是说玉的身份与《河图》一样的贵重,从它再往后的典籍里,《河图》《洛书》出现时的场景里就干脆无一不有玉相伴了。《论语比考谶》里讲的故事是:“帝尧率舜等游首山,观河渚。有五老游河渚,一曰:‘《河图》将来告帝期。’……有顷,赤龙衔玉苞,舒图刻版,题命可卷,金泥玉检,封盛书威……五老乃为流星,上入昴……尧等共发,曰:‘帝当枢百,则禅于虞’。”好一个壮丽的故事:尧帝带着舜等一帮臣下游览首山,有五个老人在河里喊:“《河图》来喽,来告诉你们下一个帝王应该是谁!”一会儿,赤龙含着玉做的盒子,盒子用玉做检,用黄金做封泥,里面就是《河图》了。五个老人化为流星上了天,原来这是五位天神亲自来送河图啊!尧帝们打开玉做的盒子,里面除了《河图》,还有上天的意旨——尧帝应该禅让于舜帝!在这里不但《河图》出世是由玉来包裹的,顺便地尧舜禅让这个**最高道德典范也由玉来见证了一下。

再往后,《宋书·符瑞志》云尧时:“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同一个故事,这次不是尧帝“偶遇”《河图》了,是作为一个盛大的典礼,珍而重之地向上天求来了《河图》,而伴随《河图》而来的依然是白玉与赤玉。还有一个《水经注》,里面记载:“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赤文篆字”。再次升级!《河图》《洛书》的领受者直接上升到了**民族的始祖黄帝。黄帝的声势、气派当然就比尧帝要大得多了,他直接往河里扔了一块玉璧,上天就赶紧派一龙一龟把《河图》《洛书》送了上来,玉璧的威力确乎大矣!

从这些半神化的记载里可以看出,作为《易经》之源的《河图》《洛书》始终在用玉作为衬托,玉可谓与**文明相伴生。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