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玉随行,气度超凡

发布时间:2021-12-07 00:51:15

**人对玉的情节,不仅因为它温润美丽,更来源于**悠久灿烂的玉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玉是天地滋养生成的灵物,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

image

玉勺,长16.5厘米。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

在商周和战汉时期的玉文化,是从礼玉到德玉的过程。到了隋唐时期,社会逐渐趋于稳定,伴随着文化兴盛玉器发展也达到了一次高峰,并且逐渐向民间扩散。唐宋时期,玉器变得和人们非常亲近,玉不仅仅被观赏和使用,还开始被把玩,至此也就有了“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由此,玉器从为统治阶级礼制服务转而逐渐在民间流行。 image

清痕都斯坦嵌宝石玉剑柄台北故宮藏

唐宋时期的玉器,不再仅仅是迎合礼制文化的要求,而更多地满足世俗文化的需求,出现了很多把件,具有玩赏的功能,且在装饰上有增加了美感。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已经有西域的玉大量进入内地,所以唐朝的玉器材料以和田青白玉为主。

image

唐 狮纹带銙

当时不仅生产数量大,而且质量上也都是高品质精雕细琢。还特产玉饰,如金、银、铜等金属嵌玉而成的玉步摇、玉臂环等。

唐代文化风格热情奔放,宋代则细腻婉约,但都赋予了玉器文化新的变化和特点。当时玉器的做工更加讲究,社会用途也更加广泛,玉器的题材都更加丰富,生活中的事物也成了精美的玉器。宋代是一个生活质量非常高的时代,当时玉器工匠艺术创作没有什么束缚,将一只小狗也能绘声绘色的雕刻于玉石之上。image 宋 玉犬 观复博物馆藏

犬在六畜猪、牛、羊、马、鸡、犬当中,虽然位列最后一席,但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犬的形象在历朝历代都有塑造,而宋代的玉犬,姿态祥和,匍匐在地,双爪上举,意在对人讨好,典型的卖萌姿态。通过玉犬也能看见宋朝人企盼和平、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 image

宋 玉鹿 上海博物馆藏

玉养人

传说,在李唐有位家喻户晓的歌女庞三娘,除了她的歌喉与舞姿,她年近半百却容颜如同妙龄少女一般,也成为了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有好事者,偷偷将她的美容用品公之于众,大家发现这其中竟然添加了玉石。从此玉石能够起到美容的功效便此不胫而走,但是对玉石如何美容,内服还是外用都没有提及。 image 白玉葫芦式烟壶,清乾隆

而在德龄公主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慈禧太后的独家驻颜秘籍中也有玉石美容。慈禧太后每天都会用玉尺在皮肤上搓、擦、滚,而玉尺就是一种玉石制成的短粗圆形的玉柱子。据记载,清代嫔妃们使用的太平车也采用的这种玉石。image 清宫旧藏 白玉推胸 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眼中的玉养人还不单单是指玉石能够美容驻颜,更多是认为玉石能够调理人的气血。医药名典《本草纲目》中记载:特种玉石具有清热解*、润肤生肌、活血通络、名目醒脑的功效。就连古籍上也曾记载:玉为枕而脑聪,**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

这样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其实归根结底,玉本质上还是石头。软玉,以和田玉为代表它们在矿物学上的名字叫透闪石、阳起石。硬玉,以翡翠为代表,就是以钠辉石为主的一系列聚合体。

没错,这些冷冰冰的矿物质名称就是温润的玉石的真面目。甚至任何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的石头,都可统称为玉。所以,在科学理论中,无论你戴再好的玉,玉都不能吸收你体内的任何有害物质。 image

玉养气

几千年来古人为什么对玉石都抱有痴痴的爱呢?因为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为仁德,外可知中为义德,声扬以远为智德,不挠而折为勇德,锐廉不技为絜德。玉石养人,不在于养身体,而是养人的气韵。 image

气韵,是藏在客观物质背后,无法用感官感知的人的灵魂。“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是指人、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

古人以玉律己,随身的玉器时刻提醒自己“仁义智勇絜”,做人就要做有德行、有灵魂的君子。所以,与玉随行的人,不论男女、不论年龄,往往给人一种洁净脱俗、随性雅致的风度。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